黃鶴樓位在長江、漢水交匯處,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相傳始建三國吳黃武2年(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1700年來屢毀屢建;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將樓遷建於距離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卷三.評詩》中提及:「又自岳州順流而下,絕無高山。至九江,則匡廬兀突,出檣帆外。」意思是說:從岳州(今岳陽)順長江東下,一路直到九江才能看見惟一聳立的高山──廬山。如果根據董氏說法,站在黃鶴樓極目東眺,天際顯然看不見「碧山」。 「碧空」指遠方天空,因距離遙遠又與江水互映以致水天一色蒼茫難辨,所以稱為「碧空」。「孤帆遠影碧空盡」是說--面對離別,作者心情依依難捨,目光不由隨著帆影,直到天邊盡處;兩人友誼的深厚,便是藉由此句,令人不言可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