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這首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個十分平常的中性詞『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寫,沒有一個字是直接抒發詩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卻意在言外,無處不見詩人的情感。
『竹塢無塵水檻清』本來給人一種清幽靜寂之感,而『相思迢遞』帶來一種綿綿的情思,『相思』與『迢遞』的組合,音律上圓潤婉轉。『隔重城』三個字下得比較重,字里行間的失落之情又帶來了詩歌情緒上的變化。而到了『秋陰不散霜飛晚』,詩境轉向抑鬱悲涼,夾雜著些許煩躁不寧的心緒。最後一句突然變得輕盈了許多。雖是枯荷,在夜雨聲中卻別有一番情趣。而夜雨的清音恰恰又襯托出夜的沉靜、駱氏亭的清幽。這樣一來,幾經起伏,詩人的情緒又慢慢地回到了第一句的境界。『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短短的四句詩,情緒多變,氣韻生動,回環往複,內涵豐富。
『竹塢』與『枯荷』,一榮一枯;『水清』與『雨聲』,一靜一動;『隔重城』與『霜飛晚』,一遠一近,景色的搭配也頗見匠心。『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千古名句,于衰颯淒清之中發掘出一種別樣的優美、一份濃厚的詩情,因而意韻豐厚,興味悠長。
崔雍和崔袞,是崔戎的兩個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大和七年(834),二十一歲的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做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僅待他極好,還送他去南山讀書。第二年,李商隱再次落榜,又回到了表叔家。當時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沒想剛到兗州一個多月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還有知遇之恩。李商隱和崔戎的兩個兒子崔雍和崔袞也是情深義重。這首詩大概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崔戎死後不久,詩人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兩位朋友,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翻譯:
青青的竹塢中潔淨無塵,臨水的駱氏亭很是清靜,懷念起遠方的兩個兄弟,千山萬水隔不斷相思情。
秋日裡陰雲不散霜期來得晚,池塘中夏荷早已凋零,連荷葉都已枯萎,只剩枯荷殘梗尚未凋謝,細雨打在上面沙沙有聲。
賞析:
「無、清、晚、聽雨聲」等用字,給人一種幽靜、蕭瑟之感,在如此寂寥的夜晚,思念起曾幫助他的友人,那樣的相思情懷,是那麼地深、那麼地遠,但卻被重重無情的城牆所阻隔。而再藉由風雨的意象,描繪出詩人紛雜翻騰的思緒,秋景、秋風的淒清氣氛,更烘托出李商隱的無限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