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簡介:
五代詞人。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中主李璟時,官至同平章事。
馮延巳學問淵博,善辯說,工書法,能詩歌,尤喜為詞,其詞多寫離情別恨,文辭清麗而內容單薄。但有些作品如〔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採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等,抒遣人物內心的哀愁情思,婉約纏綿,以景見情,兼寓感興,且語言清新,以白描見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謁金門〕“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與李璟的“小樓吹徹玉笙寒”並為當時名句。
馮延巳的詞對後世影響較大。清代劉熙載曾指出:“馮延巳詞,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歐陽永叔(歐陽修)得其深。”(《藝概》)馮煦也說:“吾家中正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李璟﹑李煜),下啟歐﹑晏,實正變之樞紐﹑短長之流別。”(《唐五代詞選序》)
馮延巳詞於宋初多已散佚,宋代陳世修輯錄得120首,名《陽春集》,有四印齋刻本。但其中雜有溫庭筠﹑韋莊等人的作品,據說還有歐陽修之作,較為可靠者近百首。在五代詞人中,他是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一個。其詩則僅存斷句。事蹟見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有《馮正中年譜》。
馮延巳多才藝,能辯說,初任秘書,後任宰相,工於詩詞及樂府。詞多寫閏情離思,用字清新秀美,感人深刻,對比北宋詞風影響很大。
賞析: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遊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既埋怨又難以割捨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雲何處去”到最後的“夢裡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為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於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詞寫閨怨。上片以飄蕩不歸的行雲,比作浪子。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現出她對情郎的惦念。這裡以“行雲”比喻在外四處遊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春將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將盡,亦指女子的美好年華將逝,這兩句為女子的自問自答之詞,充滿無窮悲歎: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而情郎卻仍不見歸來。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百草千花”,用辭也典麗雙關,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頗帶鄙薄意識。“香車”,代丈夫的行蹤。車子停在誰家樹下,意指丈夫在誰處冶遊。這樣寫,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樓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鮮明,情思宛轉,耐人反復尋味。
下片則寫閨中少婦的孤獨與淒苦,她眼含淚水,倚立樓頭,不免如癡如呆,獨自念念叨叨。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縱行放蕩,心中是多麼的悲傷呀。“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她對丈夫的盼望;“頻獨語”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種傷心欲狂的精神狀態清晰地刻畫出來。“雙燕”兩句是她的詢問,她頻頻問那歸來的雙燕是否見到自己的夫君。燕子無情,怎聽得懂她的言語,這一問極寫女主人公之癡。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問燕燕無語,這令她多麼惆悵,多麼悲痛,心中那春愁頓時如柳絮一般,淩亂無序。這裡詞人以柳絮喻愁,將無形之愁具體化,極寫其紛亂。“悠悠夢裡無尋處”,既然他不歸,她又那般惦念著他,那麼便到夢裡將他尋覓吧,但夢卻那般悠長,令她茫然而不得尋覓。這最後兩句寫得千回百轉,情意纏綿,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哀怨與癡情。
這首詞連用了三個問句:“幾日行雲何處去?”“香車系在誰家樹?”“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問得更迫切,從而描繪出女主人公越到後來越瀕近絕望的心情。這是一種層層加碼式的手法。雙燕尚懂得歸來而人卻不知,離愁被春光撩撥得像悠悠揚揚的柳絮,漫天飛舞,使你在夢裡也覓不到蹤跡。作者以輕靈縹緲之筆寫朦朧夢境,怨而不怒,蘊藉深婉,可謂別開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