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病           文/戴紹卿

 

  書法的內蘊,除了結體,布白,使轉以外,應注意神氣、筋骨、血骨三者。也許學書者,下筆之先祇求形美,次求神韻,但在臨摹方面,由生澀到熟稔之間,往往產生筆病,而不自知,影響日後筆病連連,達不到書法的完美,此點似須多加注意。談到筆病的認知,我們可先從古代書家邇言中探討。

  張懷瓘云:「支體肥腯,佈置偪側,有所不容,稜角且形,況復無像,神貌昏懵,氣候蔑然,以濃淡為華者,書之困也,是曰病甚,宜毒藥攻之」,又云:「書亦須用圓轉,順其天理,若輒成稜角,是乃病也,豈曰力哉,良工理材,斤斧無跡」。又云:「稜角者,書之弊薄也,脂肉者,書之滓穢也,嬰斯病弊,須訪良醫,滌蕩心胸,除其煩憒」。

  豐道生曰:「今人所喜效而習之者,或云筆墨老硬,或云行間整媚,或云用筆鮮濃。殊不知,老硬者古所謂怒張傾仄,非盛德君子之容也,整媚者,古所謂狀如算子,便不是書也,鮮濃者,古所謂無筋無力者,謂之墨豬也。然則今人之所喜,皆古人之所惡,古人之所忌,乃今人之所趨,古今不同,書夜寒暑之相反,豈不信然」。

  姜白石云:「書以疏為風神,密為志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畫之九橫,必須下筆勁淨,疏密停勻為佳,當疏而不疏,反成寒乞,當密不密,必至凋疏」。

  從右列數段古之書家,對我們的啟示,當今若干大書家,自以為創新或潮流走向,對書法尚在一知半解中,下筆不知以醜為美,自己功力未到,當缺書法藝術修養,於是指纖弱為秀美,粗獷為氣魄,浮滑為活潑,輕佻為瀟灑。我們必須嚴格指出:纖弱非秀美,板滯非規矩,歪斜非姿態,枯蹇非老結,流麗非草率,功力非裝飾;而應以筋骨醫纖弱,穩健醫粗獷,沈著醫浮滑,敦厚醫輕佻,嚴謹醫草率,取生動勇決醫板滯,取平實醫歪斜,取道潤清潔醫枯蹇。

  再從書譜中求證,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反被嗟賞,既時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至陵誚,余乃假之以緗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聲,競賞毫末之奇,罕議蜂端之失。

  從孫虔禮書譜中,更可讓我們在作書時,能深切領悟對筆病的怯除,不可以標新立異創立怪體,自認為獨創一格而自鳴得意,殊不知其已懵然步入岐途。也許有人認為趙佶創瘦金,鄭燮創六分半,金農創漆書,我的造詣為何不能創新意。但應深知于右任提倡標準草書,他的書法根基所植之深,弘一大師自創一格,他的傳統書法之爐火純青,胡適之提倡白話文,但他對中國古典文學之深遂,決非粗淺之輩所可效由。我們不反對書藝的進化,但也否定對書法污衊,我們贊成書法循藝術自然美的境界邁進,但我們不贊同中國文字被對岸逕以簡體字之冒然逕代,而使中華文化蒙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