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行書瑣談         文/戴紹卿
 

蘭亭序為王羲之所書,世評為最佳行書,原跡已被唐太宗殉葬,幸留臨摹本傳本,有神龍本、定武本、絹本及歷代名書家等書臨本,其中以神龍本係摹書,故較形似傳神,其他以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所臨書最為上乘,吾人臨書可擇一習之。依據書家指點,首須收視反聽,絕慮凝神,進入其境界,捕捉其氣息,次則觀察其結體,能體悟其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之精妙處,再則領會其筆法之精嚴自然,手腕輕虛,使點畫能骨肉停勻,如肌膚之麗,即點畫虛實分明,牽絲分明而自然,達到美的境界。

懷仁王羲之書聖教序,是一塊碑刻,高3.15米,寬1.41米,原文為唐太宗李世民撰序,唐玄宗李治撰記,乃僧懷仁歷廿餘年遍集羲之所書,其中蘭亭序占四分之一,餘為奉橘帖,得*帖,孔侍中帖,快雪時晴帖等,逾二千字,由諸葛神力勒石,末靜藏鐫字,於唐咸亨三年十二月完成,原碑現存於陜西西安碑林,刻工精細,歷代捶拓甚多,以宋拓本最佳,吾人習行書如求字多可臨,當可習此,但在藝術美的觀點,較之蘭亭序當屬遜色些,不過在搜求行書範字來看,其習作範圍當較寬廣。

歐陽詢夢奠帖,原帖九行共78字,縱25.5公分,寬16.5公分,歐書力追羲之,並能自創一格,唯書家多評為:勁險刻厲,但臨書者可先書歐之九成宮醴泉銘,再按夢奠帖形神像練習,當可事半而功倍。

李邕麓山寺碑,此碑現立於湖南衡山岳麓寺,故亦名岳麓寺碑,碑高2.70米,寬1.35米,係李邕58歲所書,亦為其書法成熟期,字跡較大如核桃,人以羲之之書遒麗流轉,咸稱右軍如龍,而李邕之書較大且厚重端莊,故諭北海如象,因李邕號北海也。臨書李書者宜注意其字稍扁,重心略下,在神采上與王字較有異趣。

顏真卿祭姪稿,號稱天下第三行書,此書當年真卿書時,值國仇家恨,全篇流露激情,用筆蒼勁,姿態橫生,氣勢宏偉,字字珠磯,血淚滿紙,時值五十壯年,對書法藝術成熟期,觀此書者為其堅貞卓絕愛國愛民效忠獻身之忠義精神感召,寧不肅然起敬,而且顏書敦厚誠樸,一絲不苟,筆勢縱橫,一瀉千里,豪氣千雲,如錐畫沙,屋漏痕,臨書祭姪稿較之蘭亭序、聖教序,實迵然有異,其使轉與頓挫必須柔於外而剛於內歛,方可得其堂奧。

前之行書體皆屬晉唐筆法,而宋代書家多以行書取勝,尤以四大家,更屬各有千秋,且存世佳構,胥屬行書。試筆之:

東坡寒食詩卷長734厘米,高37厘米,全卷十七行,共129字,書於宋元豐五年,時適蘇軾貶官於黃州,寒食節即清明前一日,習俗此日不生火煮食故名,蘇軾博學多才,惜因政見不合當朝執政遭貶,但其文學與書法卻能在逆境中大放異彩,一如李白杜甫奠定其較之官職中更崇高之文學與書藝學術泰斗。東坡自謂:『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于煩推求,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東坡能知書而不拘泥古法,自創極其自然之風格,信手拈來,其書奔放痛快,隨心所欲。又傳東坡喜用雞毛筆,愛濃墨,表面看來極其放盪,有顏真卿祭姪稿之渾厚,有楊凝式之瘋味,揮酒自如,下筆力求無滯碍,以勢、意、趣、韻般行雲流水。

黃庭堅松風閣,紙本縱40厘米,橫卷228厘米,凡廿五行,共153字,書於北宋徽宗崇寧元年,庭堅時年五十八歲,為晚年之代表作,此書為咏湖北武昌之松風閣,庭堅乃自稱為東坡門人,極崇東坡,書風有東坡遺韻,但異同。庭堅善用淡墨,其書體具特色,中宮聚歛而不拘謹,手足舒張而不張揚,重心較高,氣宇軒昂,結體修長,有挺有扁,轉折從容不迫,筆法交代清楚,頓挫有力,而豐厚間有澀筆穿插,背向自如,姿態大胆且謹慎,且豪邁有力。

米芾蜀素帖,絹本縱28厘米,卷長270厘米,元祐三年米芾應湖州知事林希之所作,米芾先習二,後曾習,書取諸家之長,乃形成自己獨特風貌,傾側取勢,強健開張,於險峻中寓穩健,一家中取一兩筆為主軸,字字追隨,氣勢旺盛,以強烈的疏密分布,顯得跌宕起伏,氣貫長虹。米芾自視甚高,曾評諸多書家而自傲,吾人臨書米芾字,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95.11.01(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