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紀元 文/戴紹卿
一、寫年:
農曆以天干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個。地支為子丑寅卬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共十二個。且均有別名,古人常用干支別名(相配)以紀年,題款亦偶爾用之,特介紹如下:
天干:(甲)閼逢、(乙)旃蒙、(丙)柔兆、(丁)疆圉、(戊)著雍、(己)屠維、(
庚)上章、(辛)重光、(壬)亦黓、(癸)昭陽。
地支:(子)困敦、(丑)赤奮若、(寅)攝提格、(卬)單閼、(辰)執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協洽、(申)涒灘、(酉)作噩、(戍)閹茂、(亥)大潚獻。
干支相配,例如閼逢困敦為甲子年,旃蒙赤奮若為乙丑年,餘類推。週而復始,六十年恰好配完,從甲子到癸亥,環繞一週叫做花甲,或一甲子,餘均以此類推。唯今日均直接用天干地支書寫,因為代字甚繁。
二、寫月:
從春夏秋冬四季來說,農曆每年每季第一個月稱孟,第二個月稱仲,第三個月稱季,春季如:孟春、仲春、季春等是。
一 月:稱孟春,亦稱:首春、元春、孟陽、上春、或孟陬、陬月、開春、花盟主梅花,又稱梅月。
二 月:仲春,又稱仲陽、杏月、如月、花月,二月月十五日為花朝,百花生日故稱花月。
三 月:季春,又稱暮春、末春、晚春、杷月,桃於三月開花,禮記月令又稱桃月。
四 月:孟夏,又稱首夏、余月或清和之月,又是麥子成熟的季節,又稱麥秋。
五 月:仲夏,亦日暑月、卒月、別稱蒲月、榴月,為石榴花開得最盛之月份。
六 月:季夏,又稱荷月、荔月、且月,萬物小盛故稱小吉。
七 月:孟秋,又稱首秋、初秋、上秋、肇秋、蘭秋、涼秋、瓜秋、巧月、相月。
八 月:仲秋,別稱精月、壯月。
九 月:季秋,亦稱暮秋、末秋、暮商、杪商,又曰玄月、菊月。
十 月:孟冬,亦稱上冬、陽月、小春。
十一月:仲冬:又曰葭冬、辜月、廣寒月、玄明天。
十二月:季冬,又稱暮冬、杪冬、除月、暮節、窮稔、臘月、涂月,是月花盟主臘梅。
三、寫節與日:
1.按節日來標:
正月初一為元辰或元日,初七為人日,十五為上元或元夜,二月十五為花朝(百花生日),寒食(農曆清明節前一日為寒食節),上巳(為修禊之日),浴佛日(四月初八)
,端午或端陽(五月五日),七夕亦稱乞巧(七月七日),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陽或重九(九月初九),除夕(十二月最後一天)。
2.以節氣來標:
每年廿四節,每十五天一個節氣,自立春開始,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計廿四個節氣。
3.以旬來標:
每月三旬,每旬十天,分上旬、中旬、下旬,亦曰上浣、中浣、下浣。
4.以朔望來標:
農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月圓)叫望,如寫某月朔日,某月望日,即是月的初一或十五,或寫某月既後幾日,即是月十五後多少天,若以丁丑年三月十六日為例,丁丑桃月既望後一日,這些寫法,都是避免直說,而是利用別稱或其他方式代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