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須知 文/戴紹卿
一、執筆:
(一)雙 法,(二)撥鐙法。
二者前為東晉衛夫人所傳,後為唐陸希聲所傳。一般說來五指分別以擫、壓、鉤、揭、抵為執筆使力張本。惟古法宜用之於大中小楷,如需書榜書則可以握管為之。
在姿勢方面來說應「筆正心正」,坐立均須端正。執筆既妥須注意運腕,概略以枕腕、懸腕、提肘視書者所書寫字體與習慣。個人權宜斟酌不必拘泥。執筆使力須「指實掌虛」、「掌豎腕平」。
二、運筆:
(一)血法:蹲鋒、逆鋒、中鋒、迴鋒、駐鋒、提鋒、捺鋒、過鋒、側鋒、偏鋒、衄鋒,裹鋒。
(二)骨法:提、縱、藏、度,所謂顏筋柳骨。
(三)肉法:滿捺、飛提、避肥膩。
(四)手法:偃、仰、平、勒。
(五)直法:垂露、懸針、背向。
(六)圓法:側、散水、烈火、曾頭 、其腳、挫、啄、掠、波、磔、策、勒、趯、挑。
(七)布白:布方、映帶、行氣、橫列。
(八)使轉:折釵股。
(九)結體:整體、緊密。
三、參考說明:執筆與運筆
何紹基--猿筆翁
書律本與射理同,貴在懸臂能圓空。氣自踵息極指頭,屈伸進退皆玲瓏。懸臂要使腰股之力,憑到指間務得生氣。回腕高懸,通身力到,具沉厚而不飄弱的美感。力道,有氣有血,握筆透掌,字字力道送及。鋒宜方銳精緊穩,邪入怯出皆所憎。一股氣力,純用筆心,下筆穩健不怯。筆若劍而殺紙有聲,鋒有稜,方正直下。墨氣,紙張宜有厚度,筆鋒堅入而墨氣騰驟。表現乾濕的效果,飛白與漲墨並存。人稱劉墉為「濃墨宰相」。正鋒與字勢,行筆以中鋒為主,方能使力道貫徹。學書重骨不重姿,不宜欹側連筆。風格取向,古勁厚遠之氣,參差超邁之趣。以橫取勝,古樸意足。提筆過用丹田,高著眼光,盤回縱送,自運神明。
學書五難:
1.扞格太多,得於心不能得於手。
2.學古人碑碣只沿肖似,不克自成門徑。
3.不比文章學問,可破昧為明,改懦成勇。
4.落紙無鑄,無可修飾。
5.飛砥行嚴,讀書多風骨,不能峻,氣韻不得深。
四、習書口訣:可心領神會,知一反三。
逆鋒起筆,中鋒到底,回鋒收筆。
雙勾筆法,筆正心正,抱缸法。
執筆法,掌豎腕平、指實掌虛,五指雙鉤。
率更八法:
1.點為側如高山墜石,
2.橫如千里之陣,
3.豎如萬歲之枯藤,
4.撇如利劍截犀象之牙,
5.捺常一波三折,
6.鉤似長空之新月,
7.長鉤如勁松倒折落石堐,彎鉤如萬鈞之弩發。
永字八法:
1.點如高山墜石,
2.橫似勒馬,
3.豎為弩,
4.鉤為趯,
5.挑為策,
6.撇為掠,
7.又撇為啄,
8.右捺為磔。
書法八病:
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
顏氏書法:
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
筆順,先主中宮,從上到下,先左到右,先右後左,先外後內,視字形而為撥鐙執筆,擫、厭、鉤、格、抵。
運腕、枕腕、提腕、懸腕、懸肘,視字大小,與習慣為之。運鋒、逆鋒、中鋒、回鋒、藏鋒、側鋒,但勿鋒芒外露。
書法力求生動活潑,猷勁開張,真書宜古樸敦厚,秀媚雄偉,避趨庸俗。
古人論書者,語多抽象,
王羲之嘗謂字如鵠頭,如蟲食木,如流水熊,如壯士利劍,如婦人纖腰,應起發齊密,疏潤一間。
王僧虔謂,筆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
唐人論書,字裡金生,行間玉潤,筆法切口甚多,如四點有情,兩點有意,烈火異勢,散水異法,左弱右強,橫弱豎強,左低右高,向背取勢,密不透風,疏可跑馬。
所謂風神者,人品高,師股法,紙筆佳,險勁,高明,潤風澤,向背得宜,時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