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書法家       文/戴紹卿

  史游

西漢元帝時,著急就篇,為當時代通用文字,介於隸書與章草類字體,因此時期正是由隸書之興起,章草尚未發展成熟,張懷瓘書斷稱其謂解散書體。至晉唐時代後,皇象著述中即係掾史游所著字體與章草連結,乃稱為急就章,惟史游生卒年不詳。

 

許慎

叔重汝南召陵人氏,生於後漢明帝永平年間,卒於元帝建和元年(五八∼一四七)幼即聰慧,就學於經學大師賈逵,博通經學,尤對文字研學最深,著說文解字十五篇,善通小篆。

 

王次仲

上谷人氏,生於後漢章帝時代,西元七六年,卒年不詳,曾以隸書及章草作八分楷書,字方近楷書。

 

杜度

伯度長安人氏,生卒年不詳,後漢章帝時官至齊相,精於章草,以之上奏,深為章帝賞識。

 

崔瑗

子玉河北涿縣人,生於後漢章帝建初二年丁丑,卒於順帝漢安元年壬午,享年六十六歲,好學尤精書法,習杜度章草,官濟北相,唐書藝文志述其善章草與小篆,曾作飛龍篇。

 

曹喜

仲則陝西平陵人,生卒年不詳,於漢章帝建初中曾任祕書郎,精通篆隸,倡懸針與垂露筆法。

 

蔡邕

伯喈陳留圉人,生於後漢順帝陽嘉元年壬申,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壬申,享年六十一歲(一三二∼一九二),性篤孝,博學於辭章,通天文、術數,工書畫,善鼓琴,建寧中拜郎中,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作隸書四十六碑於太學門外,為研究經學可作為準掾的標準字體,世稱熹平石經,或稱漢石經,且曾於鴻都門牆塗以白土,創飛白書體。

 

劉德昇

君嗣穎川人,(一四六∼一八九)創行書字體,於草書與楷書之演變中,使之自然形成之書體,鍾繇胡昭為其門人,時人評稱「鍾瘦胡肥」。

 

師宜官

河南南陽人氏,生卒年不詳,精隸書,靈帝時期,能書者甚多,而以師宜官為最,因其能書斗方大字,又善小字,傳聞方寸以內,其能書千字,故以善書聞名於世,常至酒館飲酒,不帶分文,而左酒館書寫,引來觀眾為其償付酒資,清償後即拭去,其時為開創以書法展示於市的書家。

 

張芝

伯英,公元一九○年生於敦煌酒泉,後徙河南弘農華陰,與其弟皆善草書,其弟子韋誔得其傳,並推重其師張芝之草書乃空前大書家,獨步無雙。世傳今草即為其所創,時人稱伯英為草聖,其弟張昶為亞聖,卒年不詳。

 

梁鵠

孟皇甘肅烏石縣人氏,受教於師宜官,以善書八分而知名,生卒年不詳,靈帝以其善書愛之,羅致於鴻都門下,任官為選部尚書,後以亂投奔劉表曹操荊州後,募梁鵠善書,任為軍假司馬,甚重其書,每時書懸於帳中玩閱欣賞,且祝認書勝於師宜官,致該時宮殿中遍懸書,另當其時有邯鄲淳善書小字,則以善書大字,則稱邯鄲淳王次仲法,而本人實為「筆法完璧」,且其弟子毛弘則為當代善書八分聞名於世,相傳該時公卿上尊號表與受禪表兩碑,均為梁鵠所書。

 

鍾繇

(一五一∼二三○)字元常河南許昌人氏,生於後漢恆帝元嘉元年辛卯,卒於魏明帝太和四年庚戌,後漢獻帝時任孝廉,官至尚書僕射封武序侯,立國後,因功任為宰相,明帝時封定陵侯,曾與同鄉胡昭共習書於劉德昇,二人成就各異,人稱「胡肥鍾瘦」,善隸、楷、行三體,尤佳於隸,惟後世則以其楷書得名,古稱公卿上尊號表及受禪表為所書,法帖有小楷書宣示表、還示表、荐季直表、賀捷表、墓田丙舍帖、力命表等,行書則有白騎帖、雪寒帖等,但多為後世之傳摸或偽作。其子(二二五∼二六四)善其父風格,隸行草均佳,章草亦善,隸書尤巧,梁武帝曾評書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胡昭

(一六三∼二五○)字孔明河南穎川人,生於後漢桓帝延熹五年壬寅,卒於魏齊王嘉平二年己巳,志行高潔,不願為官,乃避地冀州袁紹曹操均曾邀請任官,為其所拒,屬河南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書自娛,所書與鍾繇邯鄲淳衛覬韋誕書名匹配,文章尤為世傳之楷模。

 

邯鄲淳

子淑,一名河南穎川人,博學有才,對古文及書法均有深到研究,後漢獻帝初年即公元一九○年,客居荊州,習篆於曹嘉,楷書師王次仲,且精隸入妙品,其時初古文多已失傳,賴其研整存於世,曾授教諸皇家子弟,並書三字石經之西邊。

 

韋誕

(一七九∼二五三)字仲將京兆人,生於漢靈帝光和二年己未,卒於魏齊王嘉平五年癸酉,幼即有文學方氣,善為辭章,建安中(一九六)官拜郎中,魏文帝為武都太守,以善書留為侍中,再晉中書監,以充祿大夫退休,其善書之名與衛覬邯鄲淳齊名,草書習張芝,能書各體,並善題署榜書斗方,當時之宮觀、榜書、寶器多為其銘識。明帝時凌靈台初建完成,竟先建成空白榜,幸令懸空題署,後此戒子孫切勿習大字書法,以免受累。

 

皇象
  
休明江蘇江都縣人氏,生卒年不詳,曾為之侍中,師杜度習章草,師蔡邕習八分,且能小篆,曾書章草急就篇一本,另傳天發神讖碑即其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