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盆地文史--目錄
福德洋圳
福德洋圳是過去八芝蘭堡最重要的灌溉水源,也是芝蘭街(士林)發展的依據,福德洋是當時的地名,即今士林福榮、福祿、福樹、福文、舊佳、新佳等里,「福德」即土地公,「洋」即平原之意,係指雙溪,基隆河及劍潭山間之平原地域,因此地名的意思為「土地公祠的平原」。
當地於康熙末年即建有福德祠,先民見此平原遼闊,於是乾隆元年,佃民合力開鑿福德洋圳,至乾隆末年,於此芝蘭街就已形成,因此可說是士林街發展的來源;該圳取水於雙溪,其灌溉雙溪、林仔口、士林街及洲尾庄一帶,但今圳路在都市發展下多已煙沒,其圳頭今經探查發現就在東吳大學音樂館後方(錢穆故居的對面),進水閘門雖已斑駁但依舊存在,水泥的攔河堰堤上,成為鷺鷥挑選溪魚的最佳駐足點。
由於水圳已經失去進水的功能,在圳頭以下的渠道已成為暗渠,在東吳大學的學生社團組合屋下,穿過操場之後,在行政大樓旁才又重見天日,並沿著臨溪路到達東吳大學的校門口,可惜的是這段明渠在東吳大學的校區內只是一條臭水溝,來往的莘莘學子對這條二百多年的士林之源根本不認識,福利社還橫跨在溝渠上,在大門口還有一個制水閘門,擋門已經不在,只剩下框架及開關閘門的轉輪被藤蔓所覆蓋,看來的確晚景淒涼。根據民國54年農田水利會的圳道圖中還很清楚標示該圳的位置,也許教齡三十年以上的老教授會對她還有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