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北台文史網站總輯
 

北台盆地文史--目錄
關渡埔頂「媽祖石」的故事
  關渡埔頂在日據時代,是個人煙稀少的地方,到了民國七十年以後,土地規劃為住宅區,人口漸漸的增加,民國八十年代,房地產需求熱絡,在幾年間大樓林立,在著大樓的叢林中,媽祖石因地處偏僻,又在學校校區內,所以媽祖石保留下來,也見證了關渡埔頂地區的發展史。

  媽祖石作為記錄家鄉歷史的見證。關渡埔頂地區與竹圍地區,除媽祖石為縣定古蹟外,其他的古厝與建物都在六七十年以內,媽祖石紀錄竹圍地區的發展史。

  瞭解媽祖石的歷史,進而瞭解社區其他特色。讓社區民眾了解,媽祖石的歷史意義,使社區民眾以擁有媽祖石古蹟為榮。

  以媽祖石連結關渡宮,瞭解社區媽祖的傳統信仰。媽祖石與關渡宮有密切的關係,由媽祖石的碑文與相關傳說可以了解,社區的傳統信仰與媽祖宮的關係。竹圍地區每年的大拜拜不是淡水地區的農曆五月初六,而是以關渡宮農曆的三月二十三與七月十五為主,可見得竹圍地區與關渡宮的關係。 

◎「媽祖石」產權演變
  我們祖先在乾隆四十幾年來的時候是住在淡水滬尾街,就是現在的重建街。最早是行醫的,但是他的大兒子沒有考中舉人就投筆從商,經營料管跟船頭行賺了錢之後,由於是讀書人,後來就一邊賺錢一邊辦學校。到嘉慶初的時候分家,買了現在自強分校那塊地,打算把大厝蓋在那裡。後來因為覺得大龍峒更好,最後才把祖宅蓋在大龍峒這裡。日據時代時,我們就把那塊地捐出來做學校,現在 的學校是後來自強新村搬來時依舊校舍重建的。(陳應宗先生口述)

  民國二年關渡宮董事林大春以七十元買下媽祖石,並刻石立契,作為永久保存。因為媽祖石上有了碑文上的記載,為關渡宮所有。另外相關媽祖石的傳說很多,只要想移開媽祖石的人,都會生病或死亡,所以媽 祖石保存到現在。刻痕全部是舊的,沒有新的。但是它有被一個推土機的車子削掉了一點點。本來有兩個推土機的工作人員,可是一個人就生病過世了。人家說不能再動工了,否則另外一個也會沒命。後來就再也沒有人敢動。但是關渡宮的人有來說,他們在推石頭的時候,關渡宮有震動,所以才把它取個名字叫做是媽祖石。我們以前都叫它大石頭。他們說這塊石頭是鎮關渡宮的。我們以前也有問住在附近的老人,他們說這顆石頭是天上的一顆星星掉下來的,有人說它是隕石。(鄒瑞華小姐口述)

◎「媽祖石」的碑文
  碑文內容: 『關渡祖宮天上聖母董事林大春向與大龍峒陳悅記管理人陳日仁買出此石址在和尚墓湖山頂馬路邊價值金並什費工資金一切計七十大元以為永遠保存管理人林大春大正二年癸丑四月二十七日立 』。

  內容說明:關渡宮(天上聖母:對媽祖的稱謂),當時的董事叫林大春向大龍峒(地名:大龍峒位於臺北西北角,鄰近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其開發,遲於艋舺,卻早於大稻埕,大約是現在台北市大同區一帶)陳悅記這家公司的經營人陳曰仁(陳遜言的曾孫)買這一塊石頭,石頭的位置在和尚墓(現在的北淡公路自強路口與馬偕護專一帶地區)湖山頂(現在淡水鎮福德里南方竹圍國小自強分校附近)馬路邊(大正二年時期正要建設台北到淡水的公路 )。石頭金額包括雜費與工資,購買的金額為七十大元(當時台北市的房子一間約200元),作為永遠保存,關渡宮董事林大春大正二年(1913年)四月二十七日。

  以媽祖石作為瞭解大屯火山生態的範本。媽祖石是一顆很很神奇的岩石,是大屯山火山群所噴發的岩石,媽祖石也是一顆反經石,經過測量岩石的磁場非常的複雜,可以做為教學研究。媽祖石也是一顆風稜石,在媽祖石的東北面可以發現明顯的風稜面。

◎「媽祖石」的由來
  「小觀音山外型如錐狀火山,具有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火山體大致以角閃石兩 輝安山岩之熔岩流而成,但夾有集塊岩或火山灰,所以造上屬於層狀火山。大屯火山活動、亦由拋出火山岩塊開始,集塊岩分佈至關渡附近,以後噴出角閃石安山岩與兩輝角閃石安山岩,後者主要分佈該火山體之西北部,而火山體北方之寄生火山菜公坑山卻以輝石安山岩為主 」。(台北縣誌地理誌  民國49年)

  由相關的記載發現媽祖石的形成應該與大屯火山群活動有密切的關係,首先分析大屯火山群活動的過程。
http://blog.yimg.com/2/fxHjwLx7s588BDrO5SjrelL09Tnee67ccgr6cGlCmF48Q5kdmPT7Rg--/89/l/aUw7dKgPsjwgX8YEOg0jig.jpg
二百八十萬年前至二百五十萬年前──
丁火朽山、大屯山 :
1.丁火朽山噴發時,向四方投射出大量的火山噴發物,東邊直達今日的海岸。
2.大屯山噴發時則力量較小,在今日的大磺嘴附近形成噴出口。

http://blog.yimg.com/2/fxHjwLx7s588BDrO5SjrelL09Tnee67ccgr6cGlCmF48Q5kdmPT7Rg--/90/l/mkC1E6owmu1.2Tnwbyk2uQ.jpg
八十萬年前至六十萬年前──
竹子山、丁火朽山、湳子山、七星山、小觀音山、紗帽山、大屯山:
1.竹子山噴發的熔岩範圍非常廣大,北界抵達今日的富貴角。
2.丁火朽山再度噴發,且在他的西北側湳子山也噴發而出。
3.七星山和小觀音山僅是流出大量的熔岩,覆蓋了今日陽明山華崗一帶。同時也另外分出一支岩漿出口,形成了今日的紗帽山。
4.另外在大屯山的南邊也噴發出一個缺口,熔岩由此流出形成今日的中正山。

http://blog.yimg.com/2/fxHjwLx7s588BDrO5SjrelL09Tnee67ccgr6cGlCmF48Q5kdmPT7Rg--/91/l/1dxdvhMhvFnWjYo0Qzx9ow.jpg
六十萬年前至五十萬年前──
七星山、大屯山:
1.七星山再度大規模的噴發,噴出物覆蓋廣大的區域,南界抵達今仰德大道,西至竹子湖,東形成擎天崗。
2.大屯山則進行了小規模的噴發,噴出物僅覆蓋南邊的山麓。

http://blog.yimg.com/2/fxHjwLx7s588BDrO5SjrelL09Tnee67ccgr6cGlCmF48Q5kdmPT7Rg--/92/l/rBIJ1c9HEJj1ckz1tLWXxA.jpg
五十萬年前至三十五萬年前──
烘爐山、面天山:
烘爐山及面天山噴發後,大屯山系完全靜止了活動。
(本資料參考來源:《台北地質之旅》  遠流出版社)
 
  根據大屯火山爆發的過程中發現,媽祖石是約在六十萬年前至五十萬年前大屯山火山活動爆發出的火山大型集塊岩,最大的可能是媽祖石原先在大屯火山口附近,因火山爆發的力量將大石噴發到現在位置。在媽祖石上發現有許多的輝石角閃石斑晶,媽祖石應該是屬於輝石角閃石安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