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盆地文史--目錄
田頭田尾---土地公 文/洪慧華
「神異典,社稜之神部總論。」記載:「先儒以社祭五土之神,五土者: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白丘陵,四日墳衍,五日原濕。明曰社者,所在土地之名也;凡土之所在,人皆賴之,故祭之也。」所以凡是土地所在就有社神,就是土神,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就是對社神的暱稱。
因為中國人有「天人合一」的多神觀念,所以土地公由地神轉變為人神。有個傳說故事是這樣的;商周時期,有一位上大夫離鄉背井,到外地任官,家申幼女思父心切,由家僕張明德陪同,千里尋父;不料,半途天降大雪,幼女受凍幾乎致死,幸虧張明德護主心切,捨衣救主,保住幼女性命,但自已卻受凍而死。義僕死後,突然有「兩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從天而降,時人都認為這是上天賜給張明德的封號,上大夫感念義僕的大恩大德,就立顱祭祀,所以土地公亦稱福德正神。
早期,我們的祖先來台,藝路藍縷,人與天爭,因此視土地公為隨時隨地的保護神。北投在清朝已菊漢人寇居或庄,最早的土地公埔(福慶宮)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當時,庄民大都以耕稼或捕魚維生;原祠建於磺港溪南側,最初是四塊石砌成的簡陋小祠,是把守北投溪的水尾土地公,也是北投庄的「社神土地公」。清道光年間,凡街、庄、里、保的團體,都建有以宮或廟宇為防禦工事或祭祀中心,福慶宮重修時,即築有防禦外敵及土匪的統櫃裝備。殿的開基主神,庄民尊稱為「老土地公」。
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當天,善男信女準備了麵線排成的巨龜或大紅龜粿酬神。在福安宮還有特別的習俗,就是:善男信女到廟祈求,並以大紅龜粿祭拜,這一年內能如願以償,隔年的土地公生日時,就要以加倍或幾倍的紅龜粿謝神,土地公有求必應,靈得很,難怪每年二月初二福安宮的紅龜粿供不應求。
俗語說;「有錢老大坐桌頭,無錢老大坐桌腳。」有錢老大是指土地公,無錢老大是地基主。自古以來,人民就立廟祭拜土地公,隨著工業發展,土地公不再只是田頭土地公而是人民信仰的地域守護神。原本設在田地旁簡陋的土地公廟,都被改建為頗具規模的福德廟,成為人民信仰中心,更是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天人合一,達到「神安人安,含境平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