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北台文史網站總輯
 

北台盆地文史--目錄
河南勇路與日人仔路
一、河南勇路  
  關於陽明山的景物,向來就有「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的台語俗諺。金包里大路,就是河南勇路,在日人仔路未闢建前,是金山、士林之間主要的交通幹道。

  在冷水坑附近有個河南城跡,河南城跡加上河南勇路,顯見魚路古道與「河南」頗有淵源。 這「河南勇」一辭,就像今日稱呼大陸來台的老兵為「老芋仔」一般,官方文書不見記載,但民間的父老口語相傳倒是極為普遍。試以故台灣大學醫學院長杜聰明在民國45(1956),對淡水國民學校六十周年校慶典禮玫詞一文來看,他說:「1884108日,淡水為中法戰爭所謂西仔反之戰地,在公學校教室讀書,時常由雷俊臣先生講當時戰爭之狀況,譬如戰後對所殘留之大炮彈丸,無知識之民運到街內取火藥而爆炸,發生死傷不少等云,所以鄙人時常提倡,對舊砲台應該要修理保存為名勝古跡,及對河南勇士兵之凜烈遺骨,應該要建立無名忠魂墓來祭祀之。

  但是杜聰明提議建立無名忠魂墓,以祭祀河南勇士兵一事,卻無人積極奔走。倒是在1978年因為擴充淡水高爾夫球場,需遷走球場邊緣的墳墓,現場登錄時發現一批無主的墓碑與殘骸,這些便是河南勇的凜烈遺骨,於是才在附近蓋了一間有應公廟奉祀這些孤魂(李益果,1984)。

  但這些「河南勇」的出身籍貫是那裡呢?從資料來看,或寫湘南,或寫楚南,可見河南勇其實便是湖南勇。清朝時期,這些河南勇想必曾自台北府移防金包里,或自金包里回師台北府,因為這條越經三重橋、大嶺(嶺頭喦)、山豬湖的路線最近,也最險要。沿途路況須定期維修,或許清廷曾動用河南勇的兵力敷列石塊也說不定。無論闢路、修路想必留給當地父老極深的印象,是以才有河南勇路的稱呼。在半途的雞心崙,因為距離適中,地處南向避風的小丘,又有水源,所以設立一個佔駐的據點,那就是「河南營」的由來吧。

二、日人仔路  
  關於魚路古道中的日人仔路是何時開築,其中,1901年開築比較正確。雖然1898年簡大獅部眾開路為肇端,但工期僅二個半月(9月中旬-12),路線大約是燒焿寮-山仔后-山豬湖這段,進度緩慢,工程也是隨便應付而已。1901年,日人以一日七錢的酬勞,僱用當地居民重新進行築路工事,並配合測量人員依等高線迂迴盤繞。歷經二年歲月,在1903年終於完成由山仔后以至金山,全長12公里,寬6台尺的土路。

  由此看來,日人仔路迄今已歷93個年頭,河南勇路則至少有二百年的正史,無論是河南勇路或日人仔路,在日治時期都經常維護整修,以利通行。終戰後,日人仔路的後半段(許顏橋-頂八煙)曾因採掘白土礦,路面拓寬為12台尺的鐵牛車道。以上便是魚路古道中的河南勇路與日人仔路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