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卷01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本文:前言...........................。 第二七頁 03行
    ............現在要來開始講入正題。 第二八頁 09行

[mp3-01A] 
這部心經的主要 最第一要緊 就是要了解五蘊 十二入 十八界 十二因緣 是怎樣說 怎得從這先入呢? 咱學佛就是說 第一點對咱這個人生問題 這苦從哪裡來 樂要從哪裡取呢 所以凡夫迷茫執著在這五蘊區中 被這五蘊把咱迷住 不了解咱自己 所以不能了解自己呢 侮辱自己 蹧蹋自己 矇蔽自己 

所以佛陀一大事因緣來應世 要化度眾生 就是說為了這生老病死 這世間眾生不能解脫這生死呢 苦惱的眾生在這茫茫苦海中不能解脫 所以才先跟你說這苦 讓你離苦得樂 再來才讓你了解這生死 這生死的由來 你若能夠了解呢 才再把這生死要怎樣來解脫 要怎樣才不用來生和不用來死 這個最重大的問題

所以這部心經的主要呢 就是說第一讓你解脫生死 第二再來能夠讓你把四聖諦能夠轉無量四聖諦 來度化眾生 當菩薩 到究竟宇宙人生能夠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這是咱這部心經最主要所要學的 就是到這境界 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現在這「即色明空」 就是讓你了解這世間一切都是假的和合 緣起 緣生緣滅 所以為了這個呢 破咱的迷 顯咱的真 所以這「即色明空」就是以三止三觀 一心三觀下去妙用 所以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所以能夠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

這「空義」是在講什麼? 咱這現在這「空」不是無 不是斷滅空 這個空呢就是破咱的迷 顯咱的真 什麼叫做空? 是咱本覺明所現的真如實相 這叫做空相 因為咱眾生迷故 心對外染塵 所以念念不絕 把這個念頭起 萬惡生 所以這第六意識念頭若起 第七識這神經系統和精神合作 對外染塵 念念不絕 想出來就是貪瞋癡 所做的就是殺盜淫一切諸惡業 都由這而生 

所以破咱的迷執 這對外一切六塵 要了解都是緣起無自性 成住異滅 這破咱的迷 顯咱的本覺明 所現的真如實相 這叫做空相 這要了解這空義 空義若不了解呢 學佛不會成 

現在究竟這「實相」是什麼 什麼叫做實相呢? 就是說這心是什麼 所以自己要了解自己 什麼叫做我 這我在哪裡? 所以做人得要了解說 咱的心就是咱的本覺明 本覺迷故謂之眾生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了解這個真空實相 本覺明所現的真如實相 這個就是咱的本來面目 你若能夠了解到這 才能夠自己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的幸福 

所以這般若二字 後面會講的很清楚 就是妙智慧 這妙智慧要從哪成就? 後面會講得很清楚 所以大家要注意聽


@本文:正釋............................。 第二八頁 10行
    ....................真是天壤懸殊。 第三十頁 09行


現在來說「經題」 經題是這本經一切的頭目 這經題你若能夠了解 裡面的經義才能夠通徹 這經題若講不通徹呢 這樣這本經怎麼說都不會通

因為這經題就是說 好像咱人的頭目(五官) 你這鼻目嘴一切 若有端正呢 五官有端正 這樣一個人你身軀再隨便穿都很美 頭目若醜你再怎麼會穿 穿多漂亮的衣服 怎麼抹粉 你都抹不美 所以這眼耳鼻舌這若有端正 若有適當就會很美 這部經典這經題就是一題經目 就是總綱 這綱要 綱領 題要 能夠顯出這題綱 諦理能夠分發 這樣把這個綱要總綱能夠流利說到徹底 後面的正題才說得入(契入) 所以這需要就是說 這經題你若不了解 裡面的意義講不通 所以要注意聽
 
現在來說這「般若」 因為這般若的價值 不是咱估計得到 所以在印度這二字般若呢!要譯成咱這邊 不可能譯 没有那樣的意思可以譯  咱現在說叫做智慧來說呢 世間凡夫他也是說有智慧 真實呢!這世間一切都是世智辯聰 是聰明 不能說般若 般若的由來就是說宇宙人生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這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才叫做般若 所以學佛呢 要了解二字「般若」 若無般若呢 不能成就 

所以現在是簡單說 後面會再說很清楚 因為般若不容易翻 所以咱這邊再加一字妙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智慧 所以叫做妙智慧 這簡單譯是這樣可以說 

現在要了解這「自性」 什麼叫做自性呢? 所以人人本具之性德 本來大家都具足 迷故 被這五蘊將咱埋沒 變成凡夫 所以對外執著染塵 造作一切業識 所以造一切業因 因而生死不能解脫 

所以現在這部心經 會讓咱明心 明咱的本來面目 什麼叫做本來面目呢? 就是咱的本覺明 大家本具 具足 不過迷故 變成落射影 不了解咱的本覺明的實相真如 所以對外染塵 這樣在妄迷執著 自己不了解自己 才來矛盾自己 害自己 侮弄自己 所以佛學就是要讓咱能夠迴光返照 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的幸福 所以就是這部心經最第一要緊 這人生問題先讓咱解脫 這主要就是讓咱知道 苦的由來 就是五蘊的埋沒 造成一切萬惡 這後面會再講很清楚 希望大家靜靜每天來聽 才會了解 
 
因為咱聖者的智慧 這智慧就是以妙觀察 妙觀察去體會一切 了解一切 通達一切 宇宙和人生能夠萬徹一切 所以才叫做妙 

世間凡夫的智慧呢 是以識心來解用的 是以思想下去妄造出來 所造一切都是善惡參半 所以有害和有利 所以利和害參半 所以才不能說叫做妙智慧 

因為學佛要(深入)這般若二字能夠充實咱自己 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所以才要用這妙觀察智 所以後面這三觀妙用會跟咱講很清楚 對這個般若的起用 就是以三觀下去一心三觀 三止 根塵識能夠止 止塵 無起相 第六意識念頭没起 所以能夠妙觀察 能夠迴光返照 這迴光返照就是咱的本覺明 所照真如實相 對外的因緣 離開這一切塵緣 迴光返照 能夠照其自然 能夠把它妙觀察 攝用歸體 這是咱學佛最特色的妙用 

@本文:現在先來把般若─智慧,的意義略釋一下......。 第三一頁 07行
    ................依般若的性質來說:其類有三: 第三一頁 14行


現在咱來譯這「智慧」二字 智是(對)外的事體 假設的名相 那謂之智 慧是內在所現的本覺明的這明照所達 這個不能說(說不到 言語道斷) 這叫做無漏的慧 慧就是咱的本覺明所現的真如實相理體 這真如實相的理體 怎樣(為何)不能說呢? 這就可比說這甜 糖的甜 糖甜這是名相 聲音所顯的是外的名相 顯達你這無言說 這真實真如的甜 你們大家有吃到糖才說甜有效 究竟這甜要怎樣來說呢 没辦法說 這叫做實相 實相就是真如 咱曾經吃到 那實實在在的甜 那個實在的甜呢 要怎樣說 不能顯達 所以不得已就假設這名相 才來通達這真 

所以這事和理圓通 就是以義 義就是實相所顯的慧 義顯理 理就是智 所以對外這智慧才成理 以理才圓通事 事事若無礙 理事無礙 這樣叫做有圓解 所以事體 把這假設名相 才來圓通一切 你若無這假設名相 不能圓通 所以智就是外 對外顯達 這個名相中 叫做理性 也可以叫做中觀 這慧就是咱的空相 空相中所顯這慧性 變真正的真如境界 這說不到 所以以慧顯智 以智成理 以理才圓通事 所以事事若無礙 理事無礙這樣就是很圓通 這樣才叫做(可堪稱)智慧 智慧就是圓境無礙 才叫做智慧 

現在咱來說這「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什麼叫做眾生呢? 咱凡夫迷故 咱這心念 剎那念那 剎那想那 剎那想起咱昨天的工作多少没做 想起被人欠多少 想起被蹧蹋多少 被侮弄多少 欠他 他欠 由這煩惱心起 這個念頭不絕叫做眾生 所以這內眾生就是說剎那想那就跑去在那 剎那想那出世在那 所以叫做眾生 一日萬生萬死謂之眾生 迷故 妄執 迷念 執著 這些就是咱的眾生 

眾生為什麼和佛無差別呢? 就是由咱的本覺明 迷故 也是咱的真如所顯的如意 咱的本來就是也如意 迷想也是你的如意 也是你自己要想的 萬項都你的如意 萬項都你自己想的 所以迷故謂之眾生 悟者謂之佛 所以咱的心 本覺明具足 面面都是佛 面面都是眾生 迷故謂之眾生 悟謂之佛 悟是悟什麼呢? 就是能夠迴光返照 了解咱的本性 

這「真如實相」 每一個人都有真如實相 可比說咱看一項東西 看一個杯子很美 內有山河 有水 有景 有種種 那彩色很美 現在你那個杯子拿到旁邊 咱若執著在那呢 咱裡面那個杯子仍在(一樣在) 咱的本覺明像照相機 你現在看到 隨照到隨有 你若念頭起 那個杯子就再出來 所以像照相機 那相永遠不滅 所以這實相中呢 迷 執著 對外染取 有你的我的差別 這謂之眾生 

咱的本覺明 你若自在呢 對外都了解說這是緣起性空 是成住異滅 無常住 咱的本覺明像明鏡 照到就隨現 迷呢 不了解咱的本覺明所現的實相 都對外執取 那個才是(外那個杯子才是) 外面對那個執著 裡面這真如實相卻變落射影 這叫做迷 謂之眾生 

心 一切唯心造 一切都是咱的念頭起 迷茫執著 謂之眾生 能夠迴光返照也是咱的本覺明─心 咱這真心實相能夠顯現 能夠明照一切 了達一切 通達一切 這叫做妙觀察智 這叫做般若 這謂之佛

所以「心、佛、眾生 三無差別」 也是咱的念頭起 念得好和念得壞 所以都無差別 眾生具足有這本覺明 本覺明就是佛性 迷故謂之眾生 佛是咱不做(咱不去認真 信解行證) 咱若要做 對佛的言教 深深來深究 了解 徹底能夠迴光返照 咱就是佛 面面都是佛 是咱不做佛 所以要研究 自然就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成就到佛的究竟 

現在這「空」 不可把這空說到偏空去 空是咱的實相中 叫做真空實相 咱的本覺明所照 這實相中所顯的叫做真如 真如呢 你要說有嘛 不過有照無物 像這面鏡 有照萬有齊全 不過裡面没東西 所以咱的本覺明依然相同 所照一切萬有 咱的內在所現實相中也是實相 和外面完全一樣無差別 叫做真如實相 

所以你能夠了解這真空實相就是咱本覺明所現呢 有這空相 有相無物叫做空相 這個空就是在破咱的迷執 顯咱的實相 咱的實相 所以有相 無相無不相 你所照有相 對 你若說有相呢 無啊 轉過去就無 不過你執著呢 永遠不離 實相 這個相不離 永遠存在 所以這本覺明所現的實相呢 不生不滅 你若没呷住(執著)呢 不會生起 你若呷住呢 永遠就不滅 

所以世間就是被這財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 這些將咱引誘呢 咱內在所顯的 對外執著 所以被這錢財、美色 把咱迷住 永遠念念不絕 所以這實相中隨時即現 好像咱照相機 那相片已經照起來 永遠要看就有 所以咱若念念不絕 這內在這大銀幕 不時都會演 比像(如)說昨天若吵架 打了(相打) 今天在這坐你不要坐 你不想靜靜 你就要想昨天是怎麼相罵 怎麼起因 怎麼被他佔便宜 怎麼來和他吵架 怎麼和他相打 不時在這在相打 當下昨天的大銀幕 從相罵起和吵架一切都在演 

所以這就是說實相 無相無不相 咱的實相中你若去染住呢 永遠不滅 所以你若能夠了解呢 離這塵著 這樣就無罣礙 這事相是假設 凡夫都以假為真 迷執在那 迷妄執著 演這一切幻影 所以起念呢 就是貪瞋痴 所想的就是一切的煩惱 一切的不甘願 所以有這不甘願的念頭呢 後面這果報難免 所以學佛就是要了解這本覺明所現的 給(讓)咱離這迷情 顯咱的實相 所以才對咱說空 給你能夠清淨無礙 

@本文:一、實相般若..............。 第三一頁 15行
    ............此即實相般若也。 第三二頁 04行

現在把這「真如實相」 什麼叫做真如實相呢 就是咱的本覺明 就是咱的本來面目 所以人人本具的這性德 迷故謂之眾生 悟謂之菩薩 覺者 所以迷和悟的差別呢 所以才叫做凡夫和聖者 

什麼叫做「真實」呢 就是咱所看一切東西 外面若有那項東西 咱內就有那實相 譬如說看一本書 看一項東西很美 這項東西已經把它拿去旁邊 咱若再想到那項東西 那實相就再跑出來 咱的本覺明像一個鏡所照一切就是真如 

是怎樣叫做真如呢 咱裡面這相和外面一切都相同 咱鏡所照的東西裡面 你外面若有那東西 裡面就有那東西 所以也真實相同 無差別 不過有相無物 所以咱的本覺明所照 也是有相無物 所以叫做名─謂之實相 真如實相 就是咱的本性所現一切 這人人本具 不過眾生迷故 不了解這真如實相 都對外染塵 外面那才是 都深入對外面(都對外深入執著) 去染塵 染著 都不能夠迴光返照 

所以今晚要所說就這真如實相 叫做實相中 所現的實相能夠了解 讓你迴光返照 這就能夠回咱本覺明 這就是咱要顯這般若的中間 若無這樣不能顯 

這「實相」 咱就要了解什麼叫做實相呢 實相就是咱本來面目 本覺明 所以實相無相無不相 實相怎樣無相 你若要說有嘛! 無處看 要說無嘛! 冷暖自知 言語道斷 你這真的實相不能說 

譬喻我現在要說糖甜呢 我有真如的甜 我有實相的甜 怎樣說呢 我有吃到 不過我有吃到這真正的甜要怎樣說出來 要怎樣拿出來 不能拿出來 不得已假設名相 假設名相 有這名 叫做糖甜 究竟這甜 你若没吃到(過)糖 跟你說甜也無效 所以這假設名相 能夠顯你真如實相 你的真如實相 就是你們有去吃到真正的甜 那個叫做實相 你若没吃到糖 没那實相 

你若没去台北 跟你說台北無效 再怎樣說都不能真正台北給你看 無故 你若没去實地去印證 絕對無那實相 你若無那個 自然就没有 

所以咱的實相 本來具足 本具這性德 本來就本具 具足在 不過迷故 給這五蘊把咱迷住 掩沒 所以不能迴光反照 咱的本覺明不能顯 迷迷茫茫對外面執著 不了解咱裡面就是有的 

你若所有東西 眼睛若看得到 裡面都有這相 不能没有那相 那個實相就是內和外没差別 咱的本覺明和鏡相同 照到 所有一切都現 叫做真如 真實没差別 這樣叫做真如

不過眾生迷故 不了解咱的本覺明 都對外染塵 誤認為外那才是 裡面變成落射影 所以遮蓋迷咱自己的本覺 覆蓋迷咱的本覺明 所以照不顯(凡夫如水底月 依識成妄) 自己迷迷茫茫執著 所以自己不了解自己 來害自己 矛盾自己 這就是最可怕 眾生不了解 所以才會被這個迷故 不能了解 不能開悟 所以被這些迷 去做這一切業識 造這一切因緣 造這惡業 這都是對這不明白起 叫做無明起 才會造這些惡業 

現在把這「無相、無不相」 咱這實相中 你若清淨像明鏡 你所照 有照就有 轉過去就無 所以實相無相 清淨無染塵 無不相呢 就是你若念頭起 對外執著 永遠這些都在 咱若看一個美色 錢財 或是這物欲 你若執著住 你走到那 想到那 都有那個 你若有看到那項 愛那項 自然到那裡 再想就有了 就再有那相跑出來 所以實相 無相、無不相 你若說無呢 你若念頭起 明明白白 每樣都清楚 

可比說昨天和人打架 你若能夠徹底呷解開 無這些 你若不甘願 你昨天打的 今天又再想 昨天的大銀幕再跑出來 一切都再跑出來 所以你說無嘛 有! 你若起念頭就有 所以不可思議 咱的本覺明像攝影機 你若執著 這第七識像攝影 時時攝住 念念不絕 就是造作一切 要怎樣 能怎樣所要怎樣 所以這實相中呢 你要說不是用話說得到 冷暖自知 苦樂參半 你若能夠啟開一切 能夠了解這些一切 外一切塵著 你若能夠了解這些 能夠迴光返照 咱的本覺明 清清淨淨 無這些
[mp3-01B]
所以真空妙有 (38-1-2) 這叫做真空妙有 要說無嘛 空嘛 不過空中還有妙有 所照一切都是真實不虛 和外面宛如一樣 所以叫做真如實相 無相、無不相 所以這一切是咱冷暖自知 不是對外能夠看 也不是對外能夠講 

所以學佛就是要打倒咱這念頭 念頭若不生 萬惡滅 這個念頭你若没打倒 一切都讓這念頭起 咱的五蘊就(進去)動身發語 受想行識這些就是咱矛盾的作祟 這就不是咱的本覺明所現的 對外染塵 迷故 裡面就是落射影 好像在演電影 外面那些塵著 不時都念念不絕 能要怎樣 所要將它怎樣 所以會這樣才有這貪瞋痴 身軀才有這殺盜淫 嘴才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這些一切業識 都是這樣起因 念頭起 這就是說 你若能夠了解這實相中 能夠迴光返照 這就是般若妙慧 

@本文:二、觀照般若....................。 第三二頁 05行
    ......................曰觀照般若。 第三二頁 07行


現在把這「觀照般若」 觀照般若就是咱的實相般若所現 所以叫做三止三觀 三止是止什麼呢? 止這根塵識 根就是咱的眼耳鼻舌身(意) 對外的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所染取 第六意識去染塵 這就是說你若對外這些能夠止 把這些塵緣止得住 所以叫做離開因緣 能夠迴光返照 照其自然 所以第六意識你若念頭没起 第七意識就變無輪(不會起作用) 所以這妙觀察就是認識事實 了解真理 能夠參判下去分別 下去觀察 審實 這就是般若的妙慧 

你若没審實 不能認識清楚呢 叫做迷茫執著 所以要迴光返照 能夠了解一切外的塵著 都是無所住 外是成住異滅 不需要去染著 所以能夠迴光返照 這就是咱的實相般若中 所顯的觀照般若 你這實相般若 若無觀照般若也不會成立 所以連帶 所以三止才能夠三觀 有三觀才能夠起用 能夠攝用歸體 事事物物能夠將它攝用歸體 

現在這「空義」要了解 空義若不了解呢 怎麼說都不通 什麼叫做空呢? 空就是對外這一切萬有都是真如實相 若是無咱的真如實相就無外的萬有 所以咱的本覺明若是不會照 外就無啦 不是咱眼睛所看 若無咱的本性靈靈覺覺 能夠去觀照一切 若無咱的本覺明 就是說精神和神經合作才有這外的事體 內呢是怎樣空? 一切你都了解說外是成住異滅 咱這實相中是無物 不可以住 所以叫做空相 跟你說空 不是說無 是破你的迷執 顯你的真實 那實相中不可矛盾 所以要認識事實 了解一切 辨別好 能攝用歸體就好 不可去塵著 這就是說讓你能夠入空就是三止 就是空相中叫做入空 出假就是中觀 這中觀就是妙觀察所顯的智慧 能夠顯智 以慧顯智 以智成理 以理來圓通一切事 事和理若能夠圓通 一切都能夠通達 所以叫做三止三觀 

空不是無 空是你內在本覺明 這無處拿 無處看 本性即是真如實相 這就是咱的本覺明 說空就是說一切無物 不要執著 是破你的迷 顯你的真 要了解這空相 空就是咱的實相中所顯 這不要解(成)無 空不可解(成)無 

@本文:三、文字般若........................。 第三二頁 08行
    ............在三佛性謂之緣因善心佛性。 第三四頁 08行


現在這文字般若就是說有這文字和語言和一切動作 所以讓咱體會一切這真理 讓咱能夠認識事實 明白一切 所以你有文字 你若没觀照 没妙觀察 不能成理智 所以所有萬有也是在文字中 言詞一切道理都是叫做解成文字 文字是對外無塵著 咱來認識事實 能夠體會一切 了解一切 經文没真 没真!不過咱能夠去體會這文字中顯的事實 佛所說祂的真義是在那裡 真義就是說佛的意思是在想什麼 才來說什麼 祂若没想什麼 要說什麼呢 所以叫做了解佛的真義 入佛知見 才能夠通徹一切 了解一切 

所以文字若無咱的起觀照 不能起用 所以文字讓咱體用才能夠成般若 所以叫做文字般若 文字為什麼叫般若呢? 文字就是啟發咱的智慧 所以佛的大道存在這文字 文言不詮真 那些文字和語言不能詮真 那些是假設名相 不過咱若能夠去明察事實 能夠去妙觀照 能夠去啟用 了解佛的真義 心印心 藉祂的心相讓咱的心相能夠啟發 這叫做認識事實 了解佛的意思 這樣叫做了義 了義就是入佛知見 這樣就是啟發咱的智慧 

所以你有文字 你若没觀照也不能去啟發 所以大道存在文字 文言不詮真 真詮自證悟 所以你若無文字也不能詮真 所以當時的聖者所說的 你若没存在這文字 不能啟發咱的智慧 現在也無佛法可以說 也不能聽 所以就是存在這文字中 咱去呷妙觀察 去呷體會 去呷成立這一切 這語言和祂的動作和祂的來源 就是祂的心相 心相怎麼樣才發出什麼語言來作什麼文章 這就是說能夠了義 了解祂的意思 就是了義 義就是實相 佛的實相 所現的實相 

譬喻說你有糖的實相 甜的實相 我若没說甜 你們不能啟發 所以那實相中不是言談能夠表達的 所以就是假設名相 所以以權顯實 開權顯實 以假顯咱的真 這是說文字才讓咱啟發咱的般若妙慧 所以叫做文字般若 

現在把這「三般若」一起來說 因為有這文字般若 若無這文字咱來呷起觀照 不能啟發咱的智慧 因為這文字中咱去把它深解 能夠去啟發這真理 認識事實 這就是啟發咱的智慧 若無這個文字 你也不能起觀照

你若没起觀照不能成慧 你没成慧 不能成實相般若 所以實相般若 就是咱的本覺明 本具之性德 這法身一切都具足 所以這三般若中間缺一都不行 所以同時不二 咱若無這文字來啟發 咱不能起觀照没起觀照不能成慧 没成慧不能迴光返照 不能叫做認識咱的本覺明這叫做實相般若 這樣了解這些去起用才有辦法去深入 這個呢就要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就是說根塵識三止 第六意識念頭没起 這樣叫做入空觀 你能夠去認識事實 了解真理 你去起觀照叫做去妙觀察 有妙觀察智才能夠啟發咱的智慧 這樣叫做中觀 這本覺明所現的實相中 能夠成慧 以慧成智 以智成理 以理圓通一切事 所以事事無礙 叫做三般若具足 對外事物一切都會說法 把這事體 來依這事體 咱來妙觀察 萬物都會啟發咱的智慧 所以離這塵著 迴光返照 離其因緣 照其自然 能夠去認識事實 就是說去把它深解 萬物去把它深解 就能夠啟發咱的智慧 

孔子一句話在說:「致知而格物」 你若對那樣東西去格理 自然咱就能夠通達一切 所以學佛呢有需要你的妙觀察 那妙觀察的力量來起咱的智慧 才能夠成理智 義和理能夠分齊 能夠圓通一切事 事事若無礙 理事無礙 這樣叫做三般若 要清楚這個才起用 才有辦法 

現在這個「三德」 三德的起因 就是把這以識轉智 把五蘊轉四智 以四智才能夠成三德 這後面會講很清楚 把這三止 能夠對外的六塵止 叫做成所作智 裡面能夠起觀照 這叫做妙觀察智 這對外能夠去通達 對外的眾生能夠去把他啟化 這叫做平等性智 能夠智德圓融 叫做三覺圓 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這叫做大圓鏡智 所以大圓鏡智的中間 四智若成 三德就成 

所以就是說有這般若德去體會一切 所以叫做觀照起用 所以成這般若德 有這般若德起實相 所以這般若德才能夠解脫 有這般若的妙慧才能夠解脫一切生死 所以叫做解脫德 所以這三德的中間 就是這四智去變通行使 叫做般若德、法身德和解脫德 所以本具之聖德這就是圓融 你若能夠以識成智 以智成德 所以這智德能夠充滿 所以這叫做圓滿 所以叫做大圓鏡智 這後面會說很清楚 

@本文:其次再約「體相用」三大釋之........。 第三四頁 09行
    ................攝導所修大行而成佛。 第三五頁 15行


咱這體、相、用 叫做三般若 這三般若就是對外的事體 文字一切這些對外的事體 內叫做有實相 咱能夠迴光返照 這實相中去妙觀察 對外的這事體 能夠離其塵緣 觀其自然 會去妙觀察 能夠起智 起用 這才能夠成就 叫做信解行證 所以行解相應 才能夠達出到這「常樂我淨」 

「常」是什麼呢? 常是咱的本覺明 本來自性 永遠不生不滅 常住 不生不死 這叫做常 「樂」呢 就是咱這行解相應中 能夠去利益眾生所得來 這自利利他 這利他的結果 就是說覺行圓滿 這謂之樂 「我」呢 這我就是大我 也是叫做咱的本覺明 所以没有這(藉)名相不能說 因為這本性是無處看 也無處拿 自己若不了解自己 要怎樣創造自己 所以這我就是大我 宇宙一切都是咱的真如實相中 所以叫做大我 

所以「淨」呢 淨就是清淨 寂照無礙 叫做一切無罣礙 安然自在 寂淨 所以這叫做常樂我淨 這是佛的境界 不是用話說得通 你若没到究竟 没有解脫到佛的境界 不能實體去圓通這個 就是咱去行解相應 去實證中才能夠了徹一切 這後面你若聽 能夠去行解相應 自然也會到佛的境界 

這「體相用」要了解呼(到)清楚 體就是外的事體 文字以及語言一切動作 這就是對外的事體 所依這體事 內顯義 義就是咱的實相 外的事體 內的實相來妙觀察 叫做實用 所以體相用 所以妙觀起用才能夠成慧 以慧成智 以智成理 這叫做圓通這事體 你若無體相用 不能啟發咱的本覺明 所以這體相用 三即一 外的事體也是咱的實相中 所以咱的妙觀察就是迴光返照 離開塵緣 觀其自然 去妙觀察 去深解一切 了解一切 這通達咱的智慧 就是咱的體相用 一就是三 也是咱的心所法 所去體會 去了解 這叫做體相用

這共般若和不共般若 這要分開來說 共般若呢是三乘所修 聲聞 緣覺 菩薩 也是對這共 因為學佛呢初入者 能夠離苦得樂 這叫做聲聞境 所以這聲聞的境界也是聖者 你若能夠解脫生死 不是光離苦得樂而已 能夠解脫這生死 不用來生和不用來死 這叫做緣覺 這是共般若所有的 

不共般若這就是菩薩(實教) 聖者八地以上才不共 為什麼不共呢 祂和普通權教菩薩不同 因為不共般若就是說祂能夠三根普被 所以「香水滌地 出內取與」 祂有聖德 具足聖德 而且有那智慧水 會滌洗眾生的心地 讓他離苦得樂 讓眾生會解脫生死 這聖者的言論上讓你這眾生能夠得解脫 出內取與 是說咱這內在本覺明 能夠鑒機了解眾生的根緣 隨機說法 這就是聖者的這觀照 所以「行」能夠對他的根機 能夠應法施教 這就是不共般若 所以這就叫做八地以上菩薩 才有辦法可以啟化這些眾生 這叫做不共 

現在講這「一心三觀」 把這空假中 什麼叫做假呢 對外的事體一切 都是緣生緣滅 因緣和合 所以「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就是說萬法對外的這六塵 都拿來空相中 所以叫做對外塵著一切無染塵就是三止 第六意識無念頭 這叫做入空觀 這個入空能夠再出假 就是說假設名相 所以義顯理 理才圓通事 這理的中間就是中觀 以理圓通一切事 事事若無礙 理事無礙 空和有就無礙 你若無這理性這空有就相礙 怎樣相礙 迷故 謂之識心 對外染塵 事事都礙 所以讓這五蘊的塵著 對外染取 所以不能了解 矇蔽自己 害自己

所以你若有中觀的理論 能夠圓通一切事 事事若無礙 理和事能夠圓通 這叫做能夠通達 這樣空有就無礙 所以這三觀妙用的中間 就是對外的事體 內的空相去顯這中論 能夠理論圓通一切 這叫做三觀妙用 這後面會再說很清楚 

這本經呢 可以說佛四十九年的說法的這基本教義 所以這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由這般若而生 若無般若絕對不能生 因為般若就是咱的妙觀察 所以叫做妙觀察智 成就一切的智慧 能夠通達一切的理性 這就是咱現在要學佛所要求的 但是呢 這部心經的重大就是佛四十九年的歸納 基本教義歸納在那裡? 歸納在四聖諦 苦集滅道 這後面會說很清楚 

把這三智要了解呼(到)清楚 「一切智」這是聲聞和緣覺所入 所以了解這空義 入空 能夠通解這生死 所以能夠解脫生死就是到四果羅漢 這最高的境界 因為把一切外的境界呢 能夠三止 能夠反觀 所以對外無染塵 能夠三止 返回來本覺明 所照一切 明白 這境界就是說四果羅漢 已經解脫生死 斷這見思惑 這樣叫做真實的法門 了解一切 生死問題能夠解脫 這就是說對這法門來說還下乘 最下乘 四果羅漢 只有入空 還未出假 没有去度化眾生 這才叫做一切智

再過去呢! 頭一個一切智這是四果羅漢 「道種智」就是菩薩所證的理 把這道諦能夠顯三觀妙用 把四聖諦能夠轉無量四聖諦 去度化眾生 所以對這道理上 能夠圓通三圓解 而且對這聖德能夠圓融 所以三十七道品也能夠通徹 造這聖德 度化眾生 這叫做道種智

「一切種智」這是佛的境界 宇宙人生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到究竟義 無上正等正覺 這叫做一切種智 所以到佛境界就不同 

所以咱學佛的中間 第一點從第一義觀 第一義觀就是一心三觀 對外三止 第六意識念頭不起 這對外有止 內能夠攝歸本覺 所觀的境界不會去染塵 所以叫做離開塵緣 觀其自然 能夠攝用歸體 這呢就是說一切智 因為四果羅漢只有是入空 了解空義 能夠解脫這生死 所以到這境界還是下乘 

道種智不同 菩薩有分十地菩薩 最上的菩薩呢!能夠到究竟三輪體用 什麼叫做三輪體用呢 所以這身輪能應化 所以應什麼身得度 能夠應什麼身來去度 所以這身輪能夠應化自如 口輪能說法 意輪能夠鑒機 了解眾生的機緣 對機說法

---第02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