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第34講---
《卷35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mp3-35A]  [mp3-35B]
【CD-35A】
所以他應緣既畢在鶴林來示寂在那叫做覺滿 他在娑羅雙樹下寂滅 這樣叫做覺行圓滿 

@本文:自覺是異凡夫之迷而不覺,........。 第一四五頁 01行
    ..............做到徹底,也就是佛。 第一四五頁 14行


【CD-35A】00:16
現在咱這自覺呢是超越凡夫的聖者 因為凡夫迷故不覺 是不覺什麼呢 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所以你若有自覺呢 是超凡入聖 超什麼呢? 超這六凡法界 六凡就是說六道 有咱這六度的真理 有這六度呢會度咱的六蔽 所以這前都有說完了 所以來超這一切凡夫的境界 證入這出世的聖德 所以自覺是超凡入聖 

佛的自覺和普通的自覺不同 也可以說悟證 悟證是自己去禪坐 是說咱去禪坐 自己去直直坐 坐到開悟 這要很慢才能夠成就。咱聽到也是叫做聞證 道理能夠通達 自己了解自己  這樣也是親證道理 這是自覺而已 佛的自覺就和普通不同 他的覺悟就是宇宙人生 一開頭就了解宇宙人生 這叫做他一切再超越 

他的覺他呢 菩薩覺他的精神是比較二乘的自覺更加超越 二乘就是聲聞緣覺 這法門呢是下乘;能夠覺他 這就是菩薩超越 他會把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所以佛的覺他的精神就是說用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能夠去超度一切眾生

這覺滿呢是異於菩薩的分證 超越 因為超越這菩薩的法界 總之 佛陀是自證這宇宙人生 這樣一切能夠去開悟眾生 所以約這化度來說呢 他的覺他的精神呢是有自主義和自在義 安立有圓滿 使給眾生也能夠自覺 再利益眾生 所以也會自覺再兼覺他 所以佛陀的覺滿就是說他的超越一切 所以有到這程度 才可以說叫做覺滿 

所以佛陀的覺滿呢是自行化度眾生的工作 所以他的覺滿就是說 他的自覺的理論 他的覺悟方面都一切─對宇宙和人生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無一項不了解 所以宇宙和人生一切 圓徹一切 這樣才是叫做他的自覺,他覺他的精神呢 就是說他的聖德有那悲行的平等周徧 去化度一切 所以用這平等周徧 他覺悟了之後 了解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他的聖德要來化度他人呢就是平等 没說我是佛你是眾生 他是平等周徧 是怎樣叫做平等周徧呢 不是只有人有平等 連蠢動含靈一律皆有佛性 看他佛的覺悟到這 他會圓滿到這 所以他的聖德就是圓滿 連蠢動含靈都是相同  所以一切有情呢 都是咱救度的對象 連這些都要給他圓滿救度 這樣去實行 所以才叫做覺滿 圓滿了才叫做覺滿 所以叫做自覺 覺他 覺行的事業一切圓滿 這就是說知行合一 了解後 他實際去進行 所以知行合一 這樣自利 利他 福慧圓滿 福就是聖德 也具足性德 圓滿他的聖德 他的性德圓滿 宇宙周徧 福也是圓滿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福和慧一切具足圓滿 是唯一的目標 

所以由此來入這觀行 妙觀察 審察一切眾生的這根機 對機說法 所以他才應五時來說教 普遍來度化一切的這苦惱的眾生 能夠達到實際的究竟覺悟人生真理 所以才有這徹證徹悟這大人格 才叫做大聖者 所以因為這樣才叫做佛陀 具足圓滿智慧和這聖德 

所以他能夠開示這眾生突破這些一切迷津 能夠去自悟 這樣揭穿一切顛倒 這些人生的眾苦都是咱的顛倒妄想 所以佛陀第一就端正咱的思想 端正咱的思想使咱能夠離苦 把咱這貪瞋痴來捨 叫咱不可貪瞋痴 迷執這外塵 所以這愛取有若捨呢 這樣就離開這生死 是非曲直 這一切你若没有從這做起呢 永遠你都在這四生六道  在這四生六道中間在奔跑 不能跳出苦海 

所以迷的眾生就是苦海萬重波 在這四生六道 四生就是胎卵化濕 胎生卵生化生濕生這些在輪迴 六道呢就是天 人 阿修羅三善道 再來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做三惡道 不過佛是一律平等來拔一切苦惱為樂 所以他的神通廣大 他的感化 他的威德 所以一切圓滿周徧 所以他的願行呢 没有一樣不是不可思議 一一都是不可思議 所以他有那不可思議的境界 讓你了解不到 不可思議 不是說使你能夠了解的 你若没去親證 到那徹證徹悟呢 不能了解佛的真實的功德 

咱的心對外攀緣 對外執著 有這外的因 心去攀緣 一切呢都咱的空相中 一切都咱的自性 所以了解宇宙人生一切都是緣起 這緣起論就是咱佛法最徹底 所以有這生死由來也是咱的緣起 一切都是緣起 所以了解一切 宇宙人生一切皆是緣起 一切都是皆是自性迷茫執著 所以有這些理論能夠通徹呢 來悟這自心本具的佛性 所以你若迴光返照呢 面面都是佛 了解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所以佛陀呢就是說覺和迷的反面而已 面面都是佛 是迷故眾生 你若悟呢 已經解脫生死就没痛苦 悟呢 一切這些痴迷若放開 見到咱本來面目 這樣開悟到那境界就是佛 

因為佛陀覺悟永遠解脫的安樂 這就是說本來面目呢永無生死 是迷的眾生不知不覺 貪取這外 對這外的塵著 所以攀緣在這外 都一切心對外染塵 不是塵會來染心 是心迷故 對外染著 就是對外去攀緣 緣住著 咱没這心呢就不會去攀緣 因為這心迷故  一切都這是非不明白 自己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所以迷呢 侮弄所創造呢都是害自己 悟呢能夠迴光返照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所以你若覺悟呢 你就顯出你以前的癡迷 迷執在這外塵 迷迷糊糊 所以一切都是咱的心所做 做佛也是你的心 要做眾生也你的心 所以因為眾生就是迷 佛呢也是以這心迴光返照 自己了解自己 所以這樣無差別 一切都是咱心創造的 没一個差別 

每一人都有佛性 不過迷迷執著 没有要去研究這真理 不能迴光返照 自己迷執自己 不了解自己 認這身軀叫做我 這樣這叫做我 迷執這我 所以迷呢對外財色名食睡 所以這對外五項呢去執取 來害這身軀 不了解你自己 你就要滿足這身軀 就害到這身軀 所以為著這滿足呢 才會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這是迷的眾生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了解自己 什麼叫做自己呢 就是能夠了解說咱的本覺是明照 這本來面目就没生死 能夠悟到這呢 就是悟的眾生 迷和悟是一絲的差別 那差別性呢 是咱執著創造出來 才謂之永遠的眾生; 你若能夠放得下 迴光返照 對這理論會通徹 能夠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你若能夠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這迴光返照了 你就了解說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是迷故為眾生 你若迴光返照 了解自己 這樣本來佛性具足 本具的性德呢  面面都是 面面都具足 所以大家呢不明白都糊里糊塗對外執取 造一切迷執 

所以要了解這佛性是人人本具的 面面都有佛性 是咱不了解 像眠夢不會醒這樣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就是了解自己 好像眠夢醒來 以前在夢 是迷失咱自己 這樣迴光返照就是救到咱自己  咱這精神上迷執 這就是咱對外的執取 為著這身軀要愛利欲 要滿足這身軀 所以才被這身軀害到 你若了解說心和身没關係 怎樣說呢 因為咱的心 本覺是明照 身是借咱用的 這身軀不是咱的 咱不能主意的 身軀若要死呢 剎那就生滅 咱這永遠不生不滅的 你不去了解 被這生滅的身軀呢 把你拉著歪歪轉 所以為著這身軀 永遠都被這身軀活活害死 

所以佛陀呢就是自利要兼利他 實行最到底要去救度眾生 這樣就是佛 就是佛 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這個就是他的自利和利他充滿 所以叫做福慧圓滿 福和慧 福就是聖德 會使大家一切眾生會圓滿 他會高興 大家能夠欣慕 所以有聖德 能夠容納一切 了解一切 所以這就是佛陀的聖德和他的智慧 洗滌眾生的心地 能夠開朗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 這個呢就是佛陀為著這生老病死來示現 所以利益眾生 就是教咱也要自利兼利他 做若到底呢也就是佛

@本文:復次,二乘也不是有了覺悟嗎?....。 第一四五頁 15行
    ..........其實得未嘗得,因本有故。 第一四六頁 08行


【CD-35A】19:19
現在又再說 二乘也是有了這覺悟 二乘就是說聲聞緣覺 雖是有覺悟來說 是怎樣不能稱做佛陀 叫做覺者呢  因為這二乘的羅漢呢 只能自己了解自己 所以他的覺悟只執在偏空的理 雖是他也了解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能夠通徹 不過這有真諦理來說 有證真諦理 不過只有自利而已  他只有自己若解脫生死就好 不管別人怎樣 因為四果羅漢他覺悟了 宿命通達 了解三界如火宅 眾生都是冤家 所以很懼怕 怕 越深越躲 那個「格」不敢出來度眾生 這樣没資格可以叫做覺者 

菩薩也有覺他的事業 因何是怎樣不能稱呼作佛陀 因為等覺菩薩來說 讓你到等覺菩薩 他的功德雖是說做很多 因為一絲絲的不圓滿 還不足 所以這時間問題呢 還微細的無明未斷 是怎樣的微細無明 就是無始以來這些塵沙永遠没度到離呢 没辦法 因為還有一絲絲的塵沙未明 像一塊鏡稍有土沙粉 就有一絲絲的遮蔽 所以有這度未完的這些塵沙 所以還一絲的無明 因為你若等覺菩薩呢 還要一生補處; 就又再來這給佛授記 再來這啟化眾生 這樣讓眾人來把他稱呼作佛  没來這不能作佛 等覺菩薩他也再要一生補處 再來開拓這佛法 才能夠作佛

像現在彌勒尊者呢 他現在還彌勒菩薩 他都佛授記了 為什麼不能稱呼作佛呢 他還未再來 還未來開拓這佛法呢 不能稱呼作佛 還是菩薩 雖是有授記來說 他都還未來 所以還是菩薩 所以他還未來這就是還未圓滿 所以就再來下生 彌勒下生 再來啟開這佛法 起初才再有這佛法 咱現在有佛法未滅 這佛法未滅 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時代 等到這些佛法滅了呢 就要再很久的中間没佛法 所以這很久的没佛法呢 彌勒才來下生 這樣才能夠成作佛 他來下生才開拓這佛法出來 這樣才可以說他叫做佛 所以給佛的授記 就是說那衣缽已經傳給他 他要再來 一代一代 未來再來開拓佛法 這樣才再稱呼作佛 

所以因為這菩薩─等覺菩薩可以說十四夜的月 十四夜這月 因為這十四的月呢 雖是看起來也圓潤潤的 不過有一個缺陷 還有缺 稍微一眉兒没圓 所以十五才有具足 所以等覺菩薩就像十四夜的月還有缺 就再來補處 再補 再來一生補處  因此你没再來補這缺呢 不能稱呼作佛

在這三乘的中間 就是說下乘中乘上乘 下乘就是說聲聞境 中乘就是緣覺 上乘就是說菩薩 所以三乘的聖格呢 那中間有分別 因為二乘的人最高也只是解脫生死而已 若等覺菩薩是就要一生補處 所以也只是等覺 所以咱現在佛呢 就是說已經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所以佛陀可說最崇高、高尚的佛陀呢 要叫做大覺者 這樣才有適合他的稱呼 若不說大覺者呢 這樣還不到他的資格 

佛陀就是大覺者 菩薩呢也可以說叫做覺者 所以他還有一絲絲未圓 就是說還未足 所以才分做四聖 分做四聖就是說 佛、菩薩、緣覺、聲聞 分做這四種 所以你若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這樣才能夠稱呼作大覺者 

現在咱這三覺的道理呢 現在這時大家與對這孔子學說四書的大學 在明明德 這像咱佛教就是佛自覺 在親民─覺他 在止於至善 覺滿 所以這道理呢也完全相同 雖是相同來說呢 他没這無上正等正覺 没這無上正等正覺 是怎樣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呢 咱佛教有這般若妙慧 能夠宇宙到人生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這樣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樣才可說「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這個得呢 因為這修證的功滿 修行的功德和智慧都充滿 是怎樣說叫做充滿呢 因為始覺智契合本覺理 開始覺悟了 自咱本來這本性所覺的理論是充滿的 所以理智合一 這開始本無 無這二 始本不二  開始就没說有一個上下的分別 因為自覺 那自覺就是始覺 開始覺悟了 契合咱本覺智 契合咱過去以前以前這本來就具足的本覺智 所以有這理論圓徹 所以這樣才達出這究竟 所以究竟就是說這正覺 究竟的覺悟  才可以說得 曰得 其實呢這個說不通 是一個名得 其實咱本來就本具的 面面都具足 是你没去研究 不徹底 没迴光返照 你都還未去做

【CD-35B】所以你若能夠自覺 覺他 自然呢這本覺就明 隨時能夠啟發你本來這理論圓徹 本來就具足 所以才無所得 前就是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所以是以無所得的精神呢 發菩提心去啟化眾生 這樣才是叫做真實學佛的過程 對這覺他的精神呢 去分證才漸漸一直深入來到這等覺 等覺再一生補處 再來這樣叫做佛 所以這就是說事事有這順序 才能夠真實啟開咱本覺 這不生不滅永遠存在的本來面目 確確實實是圓具的 

@本文:阿譯為無,耨多羅譯為上,........。 第一四六頁 09行
    ..........,及五不翻中的尊重不翻。 第一四七頁 07行


【CD-35B】01:21
現在咱來說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譯為無 耨多羅譯為上 阿耨多羅就是無上 三譯咱這邊叫做正 藐謂之等 這字藐字謂之等 三菩提謂之正覺 現在菩提謂之覺 菩提就是覺 三就是正 所以三菩提 三藐三菩提叫做正等正覺 這樣合起來說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因為便利上 從這下來起上 從這正覺二字來解釋起 正覺就是說「正」就不偏 有正就不歪 不邪 正就是直入 所以正者不邪 覺者不迷 迷和覺是反面的 光和暗也是反面的 覺就像光 迷像暗 所以相反 有覺就没迷 有光就没暗 所以覺者呢就是不迷 所以迷的眾生呢 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覺者呢是迴光返照 了解自己 創造本來面目 自己創造本來面目 這個呢就是正確的覺悟;你若没迴光返照自己照到自己呢 這樣不了解;自己找到咱自己 所以這樣就是正覺  所以正覺 正就是正確的覺悟 正覺就是說正確的覺悟 是怎樣說呢 離顛倒戲論一切 一種的正智 所以没這顛倒一切妄想 没這些戲論  有正確的智慧 能夠開拓一切的真理 理論能夠圓徹 這樣才謂之正智 

揀別再來說凡夫呢 凡夫就是不覺 佛就是正覺 不覺就是說 像這外道就是邪覺 外道是邪覺 凡夫是不覺  不覺就是說不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所以不了解自己 反轉回來害自己 這叫做不覺

外道邪覺是不了解這正法 所以盲修瞎練 所以對外執取 對外在求的 這樣是妄取外 佛法呢是迴光返照 對內取的 對咱自己 找咱自己 不是對外求人保庇 求這外來幫助我們 要用這神通變化 咱佛法不是這樣 佛法就是没這些 眾生自無始以來妄想執著 所以蒙蔽咱的真心 因為咱的本覺真心被這些五蘊埋沒 因為無始以來都受到這五蘊的迷執 都對外執取 所以迷來到這 所以叫做不覺 因為在這塵迷中 迷迷糊糊 不了解自己 在侮弄自己 侮弄來到這 在這六道在輪迴 所以叫做不覺

這不覺的眾生和外道的心呢 都是向外要求保庇 要求人來幫忙 就催符念咒種種這些都是迷執 對外執取的 這個呢這修不能圓證了解自己 所以現量他有神通來說 無非是外無形的贊助 把咱侮弄而已 這個叫做邪見邪覺 所以不能說叫做正覺 那就是邪覺 他通 不是咱自己自通 怎麼有正覺呢? 人家來跟你說的 不知有事實没事實? 你自己不了解 只是迷迷糊糊 順其、應他的來把咱通知的 應他的要求的 照他所要把你怎樣 隨他被他在侮弄

所以不了解呢 邪行外道 像瞎子在被人牽 瞎子没人牽就走没路 望人要來把咱牽 所以要跟我們牽的人呢 不知要把你牽正牽歪 你自己不了解 把你牽往正路來說 你若瞎子走到那裡 你也不知道那是什麼 所以迷迷糊糊

咱這正覺 正覺就是說他確確實實像有眼睛的人 走到那裡 了解到那裡 創造到那 圓徹到那裡 所以有這圓徹圓證 才能夠徹底有這正覺的資格 

所以這正等呢就是說 正者不偏 等就是平等 平等周徧 因為佛呢没分眾生和這佛 佛和眾生和蠢動含靈皆是平等 所以佛覺悟了 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這樣叫做平等周徧 所以没一個歪斜 一絲一毫都没那自私的心地 他的心地是很開朗 真正到平等 眾生的苦是和咱的苦平等 所以有這力量去行使這利他精神的工作 所以才能夠叫做佛

若二乘呢叫做獨覺 是怎樣叫做獨覺呢 他自了漢 所以佛不時在訶責這些羅漢 你這些焦芽敗種 敗滅佛種 你不能去啟化眾生 只是自己覺悟 離開這生死這樣 你就躲著 不敢再出來 這樣没資格 永遠你這些都敗滅佛種 没資格可作佛 永遠都做死羅漢 所以獨覺只是他自己覺悟他自己 自了漢而已 所以不能稱呼正等

因為菩薩有自利兼利他 確確實實有做到這利他的精神呢 雖然他有平等也還不能說叫做無上正覺 他雖然有自利和利他的精神 不過還未到那無上正等正覺 就是說還有那塵沙未盡 因為利他的精神雖是有 他無始以來這些業識 這些塵沙惑未盡 這樣才不能稱呼無上正覺 雖是也覺者來說 有覺悟 不過利他的精神做還未到圓滿 這樣只是可以說叫做佛子 

佛子就是說 因為咱這人呢 小孩子會變大人 佛的子以後會成佛叫做佛子 若獨覺呢叫做外子 他不承認他佛子 就是說你没出來利他的精神呢 不能成佛叫做外子 外不能遍入佛的境界 不能作佛 這樣不是佛子 ﹝註:三藏法數P90.外子─凡夫,庶子─聲聞緣覺,真子─大乘菩薩。﹞ 

所以佛就是平等周徧 能夠遍滿一切 就是說他的理論呢 一切都圓滿 就是說能夠圓論 自利的精神和利他的精神都圓滿 所以叫三覺圓 所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這樣才能夠稱呼作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若没到那平等周徧 還不能叫做正等 這就是說(權教)菩薩有這平等心去啟化眾生 他就是說還不到 不能正等就是說還作佛子 是這中間就要去啟化眾生 利他的精神做到才有正等 有平等周徧 圓滿一切的這覺道才叫做正等

現在最後這無上 無上是最高 也可以說三覺圓 三覺圓滿就是說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萬德莊嚴 就是說他的聖德圓滿具備 他的覺道也是圓滿周徧 可以說圓融一切 能夠三覺圓 就是說他一切自覺覺他 自利利他一切有圓滿 没一絲絲的差別 所以才叫做最上 叫做無上

他的自證方面來說 他的智慧就是圓滿無上 他的聖德也是圓滿無上 利他的方面來說 也功德圓滿  福圓滿 這樣才叫做無上 叫做三覺圓 聖德圓滿 智慧圓滿 利他的功(福)德也圓滿 這樣才叫做三覺圓 所以這樣才能夠稱呼作無上 無上是揀別菩薩來說 他(菩薩)是分證如來 分證。 

所以剛才說的這些不堪到正等這就是說權教菩薩 他就是有正覺 雖有覺他 不過還是有個分別 還我法二執 還執著我在度眾生 雖是說有在度眾生 有利他 有平等的心去利他 不過有平等來說 還有我法二執  我在度眾生 我在說法 

揀別再來說現在這些分證菩薩 就是說他八地以上不退轉 有正等正覺 所以這樣他菩薩就是說這真俗二諦 這觀的行呢 已經有到自覺 覺他 唯其自證方面智慧雖是說未圓 雖是未圓來說 剩的是微細的無明而已 微細 剩一絲兒 一絲兒;利他的功德呢 是還未圓滿 得再一生補處 所以還有上位的佛可求  得要再求要作佛 得再一生補處 所以才還有佛果所求 因此呢只是正等正覺 不能說叫做無上 因為不夠資格可叫無上。

唯佛福慧圓滿 福慧兩足 叫做兩足尊 他都有究竟圓滿 剛才說的他的福德 就是說他的聖德也是圓滿周徧 含藏宇宙;他的智慧也是圓滿周徧 能夠三圓解 他利益眾生的功(福)德也是圓滿 所以具足 這樣才叫做覺滿 這樣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叫做有圓覺 這樣才是叫做圓覺 等覺菩薩還不能說圓滿 還未圓 還有一絲絲這樣 一絲絲没圓滿 這樣叫做正等正覺 不能說叫做無上

因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九字 是怎樣没直翻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呢 因為這梵音雅音很好聽 所以這佛陀的德號叫做三覺圓滿 他的聖德的號呢 要表示尊重 所以叫做尊重不翻 在四例翻經的中間 就是說翻字不翻音 因為雅音故才不翻 這五不翻中就是尊重不翻 因為尊重佛陀的高雅 而且這些無上正等正覺是較粗俗 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 翻出來較没那麼雅 所以尊重它的雅音和尊重他的資格 佛的資格  所以才在這四例翻經中雅音不翻 這五不翻經中尊重不翻 所以用這梵音  梵音就是印度音 印度的文没譯過來 也照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意思就是說四例翻經和五不翻經這中間的尊重和雅音没有翻這樣

@本文:現在明諸佛得智果的文,..........。 第一四七頁 08行
    ..........而證無上佛果(三菩提)。 第一四七頁 16行


【CD-35B】20:19
現在再來說這佛得的智果的文呢 則舉三世 三世明這菩薩斷果的文 照理應當來說 是十方三世 十方三世的菩薩 就要說菩提薩埵這才有適當 因為咱中國的文言呢 所以好簡略只有菩字和薩字 菩提把它拿菩字 薩埵讀薩字 所以叫做菩薩 所以三世必具十方 完全就要具足十方

因為三世就是說時間 時間就是說等於無始以前叫做前 當下是現在 下去再有未來 三世這時間就是連貫 上下連貫 所以三世就是時間 十方是橫緯  直經就是三世  經就是直 緯就是橫 橫就是空間 所以橫和直剛好十 所以十方的中間叫做三世具足 橫是無邊 豎表無盡 無盡和無邊就是說上和下 這三世就是說過去現在未來 橫直一切 十方一切 就是宇宙一切無量無盡 叫做無盡和無邊的諸佛菩薩悉皆依這般若而修而證 所以若没這般若的法門呢絕對不能成就這大微妙

那麼這樣咱這心經一卷 就到成佛有餘 是怎樣說呢 咱佛說的 不是我現在來把他再多說的 咱這部心經後面 現在就是說三世諸佛 依這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說過去佛 現在佛 未來佛 若没依照這般若妙慧 來成就這離苦得樂  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樣不能到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咱這部心經一卷 可以說成佛有餘 怎樣說呢 咱這部心經能夠含藏三藏十二部 所以三藏十二部都攝進來在這心經 你所有一切的經典都說不出這部心經 所以這樣叫做般若 所以經云般若為諸佛之母 所以般若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般若呢就是宇宙人生一切萬徹 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所以這樣才叫做無上 無上就是一切圓滿 所以這樣才是真實的這佛的境界 你若没這般若的境界呢 絕對無佛的資格 所以般若就是諸佛母  

現在綜合起來說以上所說的這 以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這把咱說很明  因為有這般若妙慧 配合這無所得 無所得呢就是安立這自主義 有這自主義自然就無罣礙 你既無罣礙呢 就是說無牽掛一切 無牽礙呢 才能夠安立到這自在

所以以無所得的精神安立 就是有自主義 我没這所得的 我本具的本來就具足了 所以有這自主義的精神 才能夠安立這無罣礙 安立無罣礙呢 所以才有這自在可以說 所以觀世音菩薩這自在義呢就是對這個說的 他就是有觀照的妙慧 有般若的精神能夠安立 安立咱的自主義。

所以這牽掛呢 有一個牽掛就是生死的業因 譬喻有和一個連帶  咱跟人家蓋章的連帶 這個就是改天人家若倒去就是幫人家賠財產的業因 所以有這因 有這罣礙的因 造就到這生死的業果 所以有這牽掛的因 後面難免這果報到就恐怖 這恐怖就是生死的業果。 顛倒呢 顛倒就是一切糊里糊塗 所以顛倒和妄想呢 這就是生死的業惑 你不明白迷迷糊糊 所做的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所以這做來呢 就是業惑 業惑就是懵懂自己 侮弄自己 這就是惑業苦 這樣不能有這菩提可說 也無涅槃呢可說 所以這涅槃、三菩提就是解脫的結果 所以因為離這妄想 究竟  就是說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妄想究竟涅槃 這就是究竟才是涅槃 涅槃和三菩提就是解脫的結果 三菩提就是正覺 涅槃也是離生死 永遠 永離這一切 這叫做有究竟的涅槃 有究竟的解脫 有究竟的 不是没究竟

因為二乘還有變易生死 那没究竟 佛是究竟 究竟就是說你有安立自在去啟化眾生圓滿 這樣叫做三覺圓 這樣就是究竟解脫 所以涅槃能斷一切煩惱生死的斷果 菩提能成就一切福德智慧 是智果 所以既然這生死的因業 已經既無呢 就是無罣礙 

---第36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