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28
《卷28
84/02/19
星期日》--------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以無所得故! (承上)
是故空中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本文:此六根如果依生理學的名詞來說------------。 第九三頁 06行
---------------眼司視,耳司聞..........)。 第九三頁 08行
[mp3]
02:30【CD-37B】08:24
我們從六根再來分說,從聖教中了解六根的緣起,菩薩就是從這些了解進來才成就菩薩的。
六根若是依生理學所有的名詞來講就是體質這方面。我們說六根就是六種神經系統,我們的神經徧滿全身,可是各有差別,這六根就是有差別。所以眼耳鼻舌身就是指眼睛、耳朵、鼻、嘴,皮膚就是我們身體所有的接觸,因為有我們的腦,就是說我們本來的自性,凡夫呢就不是說自性了,而是說識心,而識心就是迷執,依迷執方面來講。
六根它起作用就說是『器官』,眼睛就是「視官」,視官就是眼睛的生理問題,它的作用就是感受外面的物質,稱為眼根。
「聽官」這個聽的器官,就是說耳根的作用能夠聽聲音,所以眼睛有眼睛的作用,耳朵有耳朵的作用。
鼻稱為「嗅官」,鼻根有香臭的感覺,「官」就是感官,能夠感覺一切所有的香臭,能夠嗅。
「味官」就是舌根,舌的感度就是對於吃的味,酸、澀、苦、甜種種的味,對味塵能夠接觸,所以舌就是氣味的感觸。
「觸官」就是身根,這個身體能夠感覺外面硬的、軟的、熱的、冷的種種,圓的、扁的這些差別,包括淫欲這都是身官,身就是觸,接觸外塵這些物質,能夠了解有冷、熱、圓、扁種種的感覺。
以及心理整個的感覺都是「感官」,眼耳鼻舌身這些對外六塵緣影的感覺,就是對心來通達,所以這叫做意根。意,意就是我們的精神,根就是神經系統,所以感觸外塵就是意根,意是精神和神經系統的感觸。
所以這六項各有它的識別,各別的使用不同,各種各種,所以叫做六根,分六種感觸,對外六塵緣影接觸,這稱為「扶塵根」,浮塵。因為六根對六塵的緣影是浮而已,如果没有浮塵來感觸,「識」-精神不會去分別,所以有精神分別才有精神作用稱為「淨色根」,精神分別稱為淨色根。
「浮塵根」就是六根對外一切,六根對外緣影接觸,名色住在母胎中,成就一切六根,成就了才來出生,所以有這個體難免有接觸,出生就能看,也能聽,能嗅,能吃,身體就能活動,雖是剛出生,對外的感觸没意念,不會想,都不懂。
漸漸長大,六根對緣影初次的感觸,就是有「相」-浮塵的相,没有相的作用。所以漸漸長大,對外之物質緣影,到八、九個月就會隨便抓隨便拿,隨便抓隨便拿。
再來就有知覺,剛出生没知覺,是會活動而已,到兩、三歲就有我執-「計名字相」,我的你的,會互搶,爭吵,搶贏的人笑,搶輸的哭。所以就是由外塵的接觸,一直相續,貪瞋痴都是從那兒一直起來。對這個愛,到七、八歲,就會爭吵打架,搶輸搶贏,輸的都會不甘願,也會打架。所以到十五、六歲,十七、八歲,這就有計名字的差別,這就是一定要是我的。
「執取」就是没達到我的目的,我不放過你,所看的感受,一切對塵執著,萬般要達取到我的,我執,我,這叫做我,所以為了這個我,才來害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為了這個我,不擇手段,愛不到,想愛到手,無論對這殺盜淫,或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都由愛而起用,造成一切的矛盾,自己矛盾自己,蹧蹋自己,侮弄自己,所以這就是六根對緣影而造成迷執。現在講的這些是重複多講的。
這是聖者了知這些,從這裡深入一直成就進來,才能夠到菩薩的境界,所以所謂的所以然,要怎樣到菩薩?就是從這些直入,直入。
所以「耳朵」像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初偃月,舌在轉如同月在攪弄,「身」如腰鼓顙,這個身體像腰鼓似,都是他的如意,他想怎麼樣,身體就怎麼動,所以「意」如幽室見,意識就是在內,需要外面的六根接觸進來,意識才能通達,才能思想,如果没有外之六塵,內之意識就不會起用,思想。
因為這樣的狀態,「因」就是對外六塵的因,有六根來浮塵,才能扶助正根,正根就是第七識,第六識才起用。所以這內,六根就是對外浮塵,六識就扶助,再來內的意識就是淨色根,淨色在裡面就有了別,如果没有這六種-外之六塵內之六根,對外的感觸,就不能作用,故名浮塵,六根稱為浮塵。
所以六根的作用就是浮塵不實,浮塵不實就是只有浮塵没有作用,為什麼呢?你的識心如果没去採納,就没有作用。譬如我們在走路,每樣都有看到,不過雖然每一樣都有看,但我們的意識去攝取的没有幾樣。就好像一位很熟識的人,跟我們擦身而過,意識没去接納,就没有作用,不認識他。為什麼?我們只是浮塵而已,没起用,得再叫我們,喔!那時才有作用。
「勝義根」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我們的六識從浮塵根攝取,起用,所以根塵識,六根六識謂之報馬仔,這叫六賊,六賊對外六塵去接入,所以讓正根-我們的本來面目來迷失,讓眼耳鼻舌身意對這六塵去浮塵。然而實體呢,不了解外六塵緣影都是成住壞滅的,所以不了解自然就會去執取,這叫做六賊,偷來害我們這個身體,如果没有六賊去偷來給這個身體,身體不會去做壞事。
因為身體是地水火風組成,是假的,如果没有精神作用,絕對没辦法,根塵識三合才能起用。所以根與精神的和合,害我們精神思想的變化,對六塵執著,你的我的之差別,造成一切引發身體去造惡,所以有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都是為了這個我,要達取到我的目的,不得已,不擇手段,再怎樣他都敢做。
所以六根就是發境,發外塵的緣影來取境,六識來分別,六識才會起用,六識就是我們的精神-第六意識,這叫做第六意識,對外執取就是心所法對六塵緣影執著,感生第七識的分別,身心合一就是精神和神經合一,要達取到我的,這個我,然而不了解這個我是四大假合,是假的,不是我們的,所以利用這個假我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所以「淨色根」就是依浮塵起用,來造業的。
因為六識與第七識是隱於內部,不過第七識是這個根,就是神經和精神合一的,第七識就是神經與精神合一,所以這就是內部起作用,執取,你的我的,都是為了眼所見,起大用的。
所以純熟如果你有天眼通,就能夠看到一切,了解外塵都是假的。生理學家認為都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和細胞,神經就是我們的細胞,對!科學家和生理學家都能夠用顯微鏡來照到我們的身體,全都是細胞,我們的身體全都是細菌組織,如果你没實際到菩薩的境界,不能看到一切都圓徹。
所以身體一切都是細菌組織,為什麼會是細菌組織?我們如果没有外在的細菌,出生後不會長大,為什麼?像孩子出生,一小個而已,一吸到空氣就大三分,這就是他吸到外在的微菌,就很快的大起來,所以我們的細胞都是微菌,我們每天呼吸進來,我們的身體就分發下去作用的。所以體內全都是細菌組織,無論五臟六腑以及到這個體質都是細菌組織起來的,這個細菌組織就是依神經的狀態來變化的,所以一切的細胞都是我們身體對外塵攝入而來新陳代謝,所以細胞也有新陳代謝,如果這些細菌死了,都變成糞。
所以要了解神經系統就是對外五種的浮塵來深入,【音CD-38A】攝入到淨色就是第六意識,才有心所法,對外塵執取,所以如果没有神經系統也不能去浮塵。總之,緣起都是我們的神經作用,所以能嗅,能嚐味,能接觸外塵種種,都是六種神經系統對外感觸,才有這些來起作用的。
@本文:又此六者有扶塵根和淨色根的不同-----------。 第九三頁 09行
---------------其他耳等諸根也是一樣的。 第九四頁 04行
[mp3]
26:57【CD-38A】00:48
神經系統不是眼睛看得到的,神經是充滿整個身體,到處都有神經,所以我們到處捏下去都會痛,到處都能夠發起作用。神經系統就是一切神經的感觸,是没有作用,只會了解痛等的作用而已。所以如果没有天眼通,絕對看不到神經,須有天眼通才能看到,所以我們能感觸一切都是神經的感觸,這不過是一種因素。
所以如果没有六根來浮塵,六識不會接納,須有外之事體才有內之起用,所以有外之事體六根才會去感觸,有六根對六塵的感觸-浮塵,五識也是眼耳鼻舌身,這五種的精神去接納,才來通報後面的精神-第六意識,所以這都是細胞與我們精神和合起作用的,這不能不了解。
我們現在要說的這些是最正確,因為菩薩了解這一切,能夠看出真實,才能夠分析這些這麼清楚,這就是菩薩所學進來的境界,漸漸深入。
如上所說,眼睛就是浮塵,浮塵根,這叫做眼球,如果没有眼球,不能接納外之事體,有事物就是由眼去接觸。耳就是浮聲,由聲來接納,耳神經接納,耳精神才會去接外境來作用,就是勝義根,勝義就是超越,超過眼神經與耳神經、鼻神經種種,都是精神作用,如果没有這五種精神去接納,六識的精神不會起用。
所以視神經等六根,對六塵緣影的接觸,就是眼耳鼻舌身各有差別。所以攝受進來也是由眼精神、耳精神、鼻精神、舌精神、身的精神,這五種叫做「勝義根」。視精神對視神經來接納,視的神經只是浮塵,没有作用。尤其是如果没有眼球就像瞎子,不能接用,就没有作用了,瞎子的眼球既已壞掉,神經就死了,眼神經既死,就不能去浮塵了,眼睛既没接納,就没有作用了。
不過眼睛如果没接納,有耳朵也可去浮塵,所以如果没有內之精神接納,没辦法起用。雖說眼球已死,眼精神不會死,是不能去接觸作用而已。所以有這些神經系統,也得有精神接納,才能夠發生作用,如果没有六根去浮塵,六識也不能去作用;然而有六根若没有六種精神,也不能起作用,要兩種都具足完備,才能夠對外之六塵緣影發生作用。
所以有六種神經,也得有六種精神作用,才能夠起大用。所以有這六種的精神和神經合作,這個精神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總精神-心王才會來接納,對外一切執著,所以這都是我們眼耳鼻舌身這些神經系統來浮塵,生理狀態有精神接納,這就是說如果没有合作,不能實際活用。
@本文:色聲香味觸法,此為六塵---------------。 第九四頁 05行
---------------------,故名六境。 第九四頁 08行
[mp3]
36:02【CD-38A】07:38
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做六塵緣影,有這六塵來誘拐我們。所以「塵」就是染著,污染的意思,六塵會搖動我們的精神作用,因為我們有六根六識來接納,才會搖動。所以這有兩類,有六種的境界,染著我們的真心。
因為六塵就是六根的相對,六根相對之中,還得要六識取境。所以五塵就是我們心理狀態的對象,我們的起用就是屬於精神接納。所以法境就是我們的心所法,迷,被六塵緣影誘拐,這些來誘騙我們,讓我們的心活動,愛取,愛念起,所以精神系統就起作用。
所以心所法對境執著,第六意識送到第七識,神經和精神合一,就是這個身體身心合一對外執著,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六識對六境執著,所造的一切都是我們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
所以對於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緣影,菩薩就是能夠圓通,了解都是迷塵,被這些假的所迷,為什麼這些是假的呢?外塵的緣影是成住壞滅。
像這些「物質」一切,不能永遠存在,是因緣生起,自然的生態變化,自然的生滅,這都是假的。
像「聲音」一切,都會動搖我們的心,聲音其實没作用,是我們的心動搖,去執取,你佔我便宜,你嘮叨我,你蹧蹋我。關於「聲音」,一聲會讓你笑,一聲會讓你哭,一聲會讓你氣得暴跳如雷,一聲會讓你不甘願一輩子,一聲會讓你怨恨一輩子,恨一輩子,一聲會讓你煩惱一輩子,所以聲音極其可怕,這是聲塵的引誘。所以凡夫迷失自己,都被聲塵害得很悽慘,爭吵打架都是為了聲塵,所以「聲」極可怕。如果兩個人在爭執,我們居中說好話或說壞話,差別很多。一聲要讓人爭執,一聲就會爭執,喔!他說你怎麼樣,挑撥人打架。所以「聲音」極其可怕,這個「聲音」如刀會割人的心腸,喔!有的聽了就如同被割腸割肚,很不甘願。
「香」,這叫做香臭,就比較不會蹧蹋人,
「味」,會使人貪,好吃,喔!極愛。
「觸」,最第一惡念就是接觸男女的關係,所以觸起用,生理狀態發動內心,喔!没有不行。所以接觸外塵,以男女之間最第一可怕,感情最第一愚痴,都是我們的感觸,非愛到手不可,所造的業緣,萬惡都是由淫最大,所以淫最第一惡孽,這個我們須要了解。
「法」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對外塵的緣影,心所法執著。
所以有這六種的境界名為六境,這叫做外的外境,所以外之塵著最第一可怕。再來一項一項,我們再講清楚。
@本文:「色境」,眼所見的一切對象-------------。 第九四頁 09行
--------------------餘者例此可知。 第九五頁 06行
[mp3]
43:16【CD-38A】14:11
「色」塵叫做色境,眼睛所看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眼球接納,這是浮塵作用。像黃的、紅的、青的、白的,長的、短的、圓的種種,一直到男女種種,這些相貌,都是我們眼睛來對境的差別。
「聲」,耳朵所聽的一切對象,就是說琴聲、琵琶、絃管,種種的樂器,以及歌喉種種的歌聲,乃至男女的聲音,都是我們耳朵的差別。
「香」,香境就是鼻子所嗅的一切,鼻子所嗅的一切就是有差別對象。像麝香,龍麝就是龍涎香和麝香,這也是叫做香,和檀香、沉香,胭脂、脂粉,乃至男女的身體分別的香味,因為這些味道都是我們的鼻子來接納,所以一切都是我們對外塵來執取,來接納。
像舌所應用的一切,對甜鹹酸辣苦,乃至到一切的飲食,這些美「味」,都是我們的舌對這些味的感觸,這就是舌的作用。
「觸」境,觸就是身體的接觸,有身體感觸一切的對象,像這些冷啦,軟的啦,滑的啦,澀的啦,輕重,一切柔軟,以及男女之間的感觸,這都是身體接受的感觸。最第一可怕的感觸,就是男女之間肉體的接觸,這就是最第一可怕,愛最第一愚痴,一接觸下去,就很愚痴。
這些六塵都是法境,這些法境是什麼?都是心所法對境執著,所以「法」就是法境,就是我們的心所發的,就是「意」,就是我們的精神系統所緣的一切對象。所以五塵都是落射影,不是真實,是我們過去一切事體的種種幻化,就是心的變動,一切幻化的緣影都是我們的自心去攀緣起作用的。
所以無始以來,讓六塵的緣影將我們迷失,造一切的矛盾,無時不造業,所以因中所造的業因,難免有一個果報,果報中難免再去造業。
所以惑業苦就是都由六塵緣影,每一境都有具足「可意」、「不可意」,愛就可意,没有不行,不可意就討厭,都是這兩種的感觸。所以對六境都是會讓我們迷失,都是讓六塵拐誘我們,欺騙我們,對所造的一切,都不了解。
現在我們來說「味塵」,味,香味,香臭。香有「俱生」、「和合」、「變異」三種,為什麼呢?意識中對外聞香臭,聞臭不可意,聞香可意。譬如說,對一切的聲,也有可意、不可意;味,也是有可意、不可意,眼睛所看的浮塵,也有可意、不可意。
所以一切都是對種種緣起,產生心理狀態的變化,如果可意就執取,不可意就討厭,對外境所見讓我們討厭的,不歡喜就不理他,就走,這就不可意,意識對外塵的接納,不要,不可意。
為了美好的境界,美醜種種緣起,像眼睛如果看到美女,喔!可意,就起愛,生歡喜,愛起,作用,無論如何都想愛到手。所以男女之間,都有對外境起美醜分別,女人看到英俊的男人,可意,也會執取,想愛,男人看到漂亮的女人,他也執取,可愛,想愛,所以「意識」就是我們有喜歡,就起作用。
因為聲聞就是適意,聲聞就是已經有聽到五蘊的法門,所以意識能夠適當的去取,不會執著,不論是好聽或是難聽。一般的歌聲都是愁悶的較多,雖說愁悶來講,歌聲若好,你也是想要聽,如果是苦愁的聲音,聽人在哭的聲音,你就起哀念,喔!這個聲音很可憐!所以聽到人在啼哭的聲,極苦悶。所以聲與聽,成煩惱或渴愛,意識會去接納,作用,這都是我們迷執外塵的生態。
像香味的接觸,你要了解外這個味有「俱生」有「和合」也有「變異」。比如說沉香,就托土質和它的種子,其生態是自生香,自然的,所以一切自生香,像栴檀、檀香和沉香,這都是自生香,本來就是在土質和它種子的變化,自生的,俱生香,這叫做「俱生」。
有一類物質加物質和合而成的,那是造作來成香。像鳥屎,愈臭的化合起來最第一香,這就是一切它會變異,就是用人工來造作成這個香的。像香水、香粉都是「和合」而成,「變異」而來的。
因為物質就是有一切的生態,自然和合的變化,所以自然是不可思議。像說,萬有都是緣起自然的變化,所以增加人工創造出來的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香,所以這叫做變異的,人工將它「和合」起來,這叫做「變異」的。
像甘蔗的甜,黃蓮的苦,這都是俱生的本性,本來就是甜與苦,因為它是本具的,它的生味是自然自己變化,不是和合或是創造的,所以就是種子的差別,自然的造化。所以這個生態,自然香、自然苦,一切,這不是和合的,這是自然的,所以這是本「俱」的「生」態,這就是說一切都不是創造的,都是自然的變化。
像我們對於味的調節,譬如說湯頭如果没有鹽的變化,你再什麼好吃的東西,如果没有鹽的加入,煮起來絕對没辦法成甜味。所以一切味道都是「和合」而成的,像菜如果没有油來炒,摻鹽、味素,不好吃。
所以萬有都是隨時所變化的生態,都是「自然和合」而生。像這個瓜,雖然會甜來講,如果瓜初生就吃,没滋味,反而難吃,有的就澀,有的就苦,有的會酸,如果你讓它成熟,自然就甜。所以像薑,老薑就比較辣,嫩薑就比較不辣。所以這是味道「自然的變異」,萬有都依自然的「變異」和「和合」,來產生味道。
我們要了解,事實上所接觸的外塵都有「變異」與「和合」,【CD-38B】所以我們的緣起,心理狀態的變化,和外塵的自然生態,這種自然的變化,這都是我們要了解的,如果不了解,没辦法。
所以菩薩就具足了徹,不會被這些外塵引誘,菩薩就是了達這些,教化我們,我們要了解這些都是誘拐我們!都是誘拐我們!所以一切都是要了解這些的變化,都是没事實,這都是落射影,一絲絲感觸而已,過去就都没有了,所以這就是落射影而已,一絲絲兒而已。
@本文:前五境(色聲香味觸)的道理容易明白,--------。 第九五頁 07行
------------------能劫一切善法故」。 第九五頁 13行
[mp3]
1:03:31【CD-38B】01:08
我們要了解六塵的緣影,這五境色、聲、香、味、觸,這些法都是容易讓我們糊里糊塗去接納。所以對法境不了解,你的心態自然會去接納,自然的生態,我們的心理狀態的變化,去造罪惡。
菩薩明了這個境是迷我們自己的,才跟我們說明一切,讓我們能清楚,讓我們了解;如果没跟你們講得這麼明白,你們不會去接納這個事實,這事實就是當下即是,讓你能了解。所以一切都是自然,這都是我們自然的生態。
當我們看到月光,你只看到光,為什麼月會亮?你要了解月不是它本身會亮,而是借著日光的反射,如果没有日光的反射,月球不會亮。在晚上,日光照到月球反射過來,我們才能看到月光,如果白天就看不到月光。像彎月就是被地球遮住,日光照不到就不能反射光,所以月亮就顯的不圓,這樣彎彎地,漸大漸小,這就是朔望交替的關係。所以月球就是受地球的遮掩,如果月圓就是地球没遮掩到,整顆圓潤潤,晚上看得很明亮,所以這是自然的生態。
所以一切的聲音好聽難聽,是我們的耳朵去感觸外境的聲音,所有人的言論與一切的聲音,事體上,外一切的聲音都没有好壞,是我們去差別,才有好壞。譬如說美國人,你怎麼罵他,在他面前一直罵一直罵,我們笑他也跟著笑,他根本没感覺到你在罵他,所以你高興,他也跟著你高興。因為他不了解這個聲音的好壞,所以他的感觸就没有好壞。
因為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內心,如果没有我們的內心-就是我們的意根,就没有作用。所以精神與神經合作才有作用,對外執取。所以一切都是思想的差別,思想不端正才容易讓六塵引誘,造一切的矛盾,所造的都是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因為執取故,造惡業,這都是我們思想的變化,你不了解外一切都是幻境、幻影,被外塵幻化的塵影所攝取,造業,不了解這是幻化的。
我現在所說的,都是菩薩所了解來教化人的,菩薩的修持就是對法境能夠了解是幻化的緣影,都是欺騙我們的,所以這叫做法塵。因為都是我們迷失自己,無始劫以來讓六塵將我們迷執到現在,所以我們造成的惡業,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無始以來所做的業力,實在是不可清算。
我們要了解十二處,各各都是心理狀態所依,所以叫做法,法就是我們的心所法。所以六境的名一切都是假,所以名為法處,名是法,叫做法塵。事實上,都是我們之前有這些五境,有我們的六根去浮塵,六識去接納,所以陷在外塵的緣影,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意,所以意識和根,稱為意根。我們的精神和神經和合,懞懂,對境徧執,一切法都是我們的精神去作用的,所以受到迷失,隨緣造業。所以「法」就是我們對這個「處」-外處,所以以「法處」名之。
因為對外緣起,這是金、這是土、這是玉種種,是我們去命名的,因此六境它本身無名姓,是我們自己去命名的,這個名都是我們去命的。對外塵的緣影-六境,就是我們隨六根來浮塵,來做媒人,精神狀態去接納-接觸,自己本具的自性、功德都埋沒,所以一切都是我們的迷執。
所以菩薩圓徹這些事體,一切塵境的自然生態,我們的心理變化,而他的心理狀態就是圓徹,不會被這些阻礙,所以謂之涅槃。涅槃就是解開我們的繫縛,解開這一切的生死。
所以菩薩摩訶薩就是了達六塵,這六個大賊能劫我們一切的善法,了解我們一切的善法都是被六塵的緣影所迷失,這六賊劫走我們的善法。所以迷執就是凡夫一切不了解自己,失去本來面目,讓這些六塵的緣影將我們埋沒住了,造成一切的惡業。所以會生死不息都是讓這六大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執取,精神狀態被這些所劫去,生起心理狀態的變化,而造惡業。
所以菩薩就是了解這些,菩薩就是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摩訶薩就是大菩薩,九地菩薩就是菩薩,大菩薩就是等覺菩薩,叫做摩訶薩。一切都是由外境來成立,了解,能夠回過頭來教化眾生成就,所以由六塵緣影來教化人,來成就。
所以「以無所得故」,承上起下就是說,菩薩的由來就是這樣,從這些一直深入了解,來教化眾生,成立,自在出來。這就是我們承上起下的目標,這就是了解大菩薩就是由此而所生,了徹,圓滿,能夠回過頭來教化人成就,這就是這樣的由來。
@本文:無眼耳等的無字,有兩種說法:------------。 第九五頁 14行
-------------------己二破十二入竟。 第九六頁 06行
[mp3]
1:18:14【CD-38B】14:41
「教起因緣」能夠圓徹,成就到菩薩,就是由「無」,菩薩就是對眼耳鼻舌身没執取。
所以眼耳鼻舌身意,這「無」字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離其因緣,了解因緣,外一切都是假合,二是六根對六塵没起念,六塵的緣影本無自性,是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去浮塵而建立,來起作用的。因為菩薩没有這些作用,不會被六境所埋沒,所以六根對六塵不會起作用,不會被六塵緣影所迷失,來起妄念。
然而凡夫就是不了解,都被六塵緣影所迷,來起妄念,造業。菩薩就是不起妄念,不會去分別好壞。所以根塵是虛妄的作用,迷就是虛妄的作用。
菩薩對眼耳鼻舌身不會去貪,眼睛不會貪美色、物質,耳朵不會貪聲音的好壞,都不去起分別,所以叫做「無」,菩薩就是到「無」的境界,所以他才能夠圓徹。
六根與六塵都是我們的真空實相,為什麼呢?菩薩就是明照一切真空實相,了解一切緣影都是幻化,生變,所以自然的生態變化萬千。其實,一切萬有都是真空妙有,菩薩圓徹真空實相,所以都不會被虛妄的現象所迷亂。
所以菩薩就是了徹真實的空義,圓徹「外的空」與「內的空」。內就是自性圓徹,內就是自性通達,能夠明照宇宙萬徹,六塵緣影都是真空實相,一切都是真空妙有變化出來的。所以因緣和合自然的生態,宇宙一切都是自然的變化,萬有都是幻化不實,不會妄取,而且了解它的實體,我們要了解一切根本,悟出真實。
像菩薩了解這些,他來說法就是要讓我們了脫,其實虛妄不實,也就是本來面目本空。「本空」就是本來面目有照無物,那就是本空。融合而歸我們的自性,了解一切外的事體都無實,所以叫做無體,自性本就空寂,不會去污染。
所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自性空寂,如果你了解到這兒,哪有什麼六根六塵可言呢?所以有了解,故曰「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指没有這些可作用,不會被這些迷執。
大般若經云:「眼處但有名,乃至法處但有名,眼處空,乃至法處空」,即此意啊!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說眼睛、耳朵、鼻、嘴,對外塵如果没染塵,哪有這些名呢?這都是虛妄不實,所以一切都是空處。乃至法處空,法如果空,一切外境就都是空,無一物,所以謂之「無」,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
以上所說的都是對十二入,對於迷色偏重的人,就破你十二入,因為迷色重迷心輕,所說的就是對外塵,由眼耳鼻舌身這五根並没有作用,所以這叫做無色聲香味觸法,無這五塵,法塵就無所依,我們自性通達,没依這些在作用。所以依色境-法塵半分,就是說外之事體一半,眼耳鼻舌身五個和色聲香味觸這五塵共十個半,這叫做色法,合我們的意根一個,因為心所法對外塵,心發起執持,所以叫做心所法一半,我們的心一半,外一半。所以意根和心所法一個半,合十個半,剛好十二入,謂之心法,所以破十二入。
我們現在所破的十二入,後面那些破的是十八界。所以這有表,你們詳細再去看,我現在不用再說了,我們之前都已講完了。現在這些是菩薩所圓徹,深入,了解心所法是我們的心王執持,造起的迷亂。所以讓你們了解這些,這是菩薩了解這些在教化人,就是由此而成就的。現在所破的就是十二入,再來破十八界。
我先說在前,「教起因緣」如果不知道,枉費我們的修行。所以教起因緣,知其然所以然,第一點要先聽得了徹,才能圓徹事實,我們修行才能安然自在。
(第28卷完)
---第29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