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第35講---
《卷36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mp3-36A]
[mp3-36B]
【CD-36A】
既然没這生死的業因 這個哪有一個罣礙; 你既然無生死了 你那有個罣礙;所以自然呢永離這解脫 永遠都離開這解脫 這樣才有究竟 因為這無牽掛 永永遠遠離開這些一切生死才算作叫做解脫 這樣有永遠離開 没再有一個牽掛 這樣就是永遠的解脫 這樣才是叫做究竟涅槃 這樣才可以說證無上的佛果 這樣叫做三菩提 三菩提就是三覺圓 菩提就是覺 三就是正 叫做三菩提就是正覺
@本文:【餘論】或曰,前文說「空不異色....。 第一四八頁 01行
..................所能窺見其奧妙者。 第一四八頁 09行
【CD-36A】01:00
現在合起來再論呢
這些前所說的這些色空問題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明明怎樣「空不異色 空即是色」 明明不是空 是怎樣明明不是空呢 這空是說空有不礙 空即是色 這真空妙有 因緣和合叫做色 真空有妙有 空即是色 空 你要說空間嘛 這妙有齊全 因緣若和合即是 所以緣生緣滅 明明非空 要了解說這真空嘛 不是空 有妙有在 空不可解無 所以這真空有妙有 所以空即是色
再來說 「空中無色••••無智無得」 是怎樣空中無色 這就是說你要了解這無智無得 明明空而非有 現在又說「菩薩證涅槃 諸佛得菩提」 這要了解這真實 這「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現在你要了解說 這真空實相中 無就解前那無 「無色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這中間 「是故空中」起 這空中不是非有
這「是故空中」是在指咱本覺─這真空實相 真空實相中就是說 咱有這身軀才有這色受想行識 就是五蘊 有這身軀才有這五蘊的存在 才有眼耳鼻舌身意 才有色聲香味觸法的作合 才有這意識─也是眼耳鼻舌身意這些來混合 有這些呢才有生死 因為到這是最高的境界就是到菩薩 不是在說有這身軀了。 有這身軀有這眼耳鼻舌身意 有這五蘊的迷執。 這究竟義是故空中 咱的本覺明 咱的本覺 這就是在說咱的本來面目 不可誤會說無
因為咱的本來面目 這開始以前没這些 因為迷故這三細起六粗 才有這身軀 有這身軀以上呢 才有這五蘊迷執 所以究竟到這
「是故空中•••」 了解這本覺就是咱的本覺明 這本覺明既明 是都空相中而已 没這些
所以現在又說「菩薩證涅槃 諸佛菩薩證到菩提」 就是說以無所得的精神 究竟就無所得 菩薩就是了解到這境界 無證無得 無證和無得 所以「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以無所得的精神才是真正大菩薩 才有真正證到這涅槃 諸佛也是親證到這三覺圓 才有正等正覺 也是無所得
所以雖然說在這裡翻來覆去呢 空而不空 空不可解無 空是咱的真空實相 對外來說真空妙有 真空是妙有 才有這空而不空 雖是這文言中 雖是這文字環環轉 這樣說法來說 不過你就要了解這剎那說有剎那說無 忽有忽空 忽空忽有 這個是不了解 初步學佛的人不了解這空義 佛法是重這空義 了解咱的本覺那真空實相 空義就是以這空 就是咱的本覺明照這真如 真如才能夠顯理體 有這真如的理體 你就要了解這般若真實義就是真空實義 般若就是咱的真空的相─本覺的明照 本覺明就是真空的實義 這樣叫做般若
真空實義是什麼呢 咱的本覺明照 那真實咱若看到那樣 裡面宛然像明鏡照了那樣 般若就是說明察事實 所以這真空才能夠顯這真實的義理分齊 義就是咱內在所顯的智慧 慧 慧才顯智 以智生理 以理才能夠圓通一切事 有這種的本領 覺悟這中道圓融的理體 有覺悟到這中道圓融的理體 才能夠實證到這究竟
這空有呢 雖是說外面來分 不了解的人說這不正確 不能了解這事實呢 不明瞭的人說翻來覆去這些都是空論 誤會這些空理和這一切都是戲論 無非這些外道斷這
見空是無 斷滅空 這不了解這真空的實義呢 都這斷滅去 不了解這真空的理體
所以真空那理體上就是說 一切都是緣起 所以諸法緣起故宛然 雖然說宛然像「有」 但不是「有」 是怎樣不是有呢 不能永遠常住 就是成住壞空的 不能永遠常住
所以起這妙有 妙有是真空的中間 緣若和合就是成這一切萬有 萬有是這真空那緣成立 所以因是空間 緣就是時間 緣就成有 因緣成自然 所以這緣起有呢 是凡夫矇蔽執著 所以執著在這個 不了解說這妙有是非有
所以這因果的萬法呢是一如 一如是都咱的如意 萬項一切都是咱的如意 咱想怎樣就做怎樣 想怎樣就怎樣 所以都你的如意 所以一切都是唯心 萬法也是唯心 所以就是咱的真如 你若能夠顯理體 有了解這真空義 所以對這因果能夠徹證徹悟呢 所以都是咱的如意
你說空嗎 不空 你說有嗎 亦空 有和無呢都是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 這才合釋叫做中道的義理 一切有和無都是真空妙有 咱現在所看得到這是暫住 一切若壞去呢 灰化呢變土 這土若畢竟空 畢竟空呢 就是真空妙有 連這個地球都會破裂 這樣能夠了解這真實的空義 了解這妙有 外是真空妙有 內是真空實相 所以了解到這才是真空實相中 這合釋有這理論能夠圓徹 義和理分齊 才能夠獲證到這真實的佛法 真實的佛法就是中道的觀照 中就是不偏 無偏 中就是理論 理論圓徹 對外的事體能夠圓徹 內就是咱的實相 義和理分齊 能夠圓徹這事體 理論圓徹 所以對理的空 實相中也無礙 也圓徹這真實 義顯理 就是這真如顯理的體相 體─外的事體 這理性是圓融事體 這事體既有圓融 事事既無礙 理和事有圓通 理就也圓通這真實這空相
我若說飛機 你們能夠聽到
了解的飛機 你們所顯出來也有真實的飛機 所以這樣叫做空有無礙 中道就是理論 這真實的空義能夠通徹 了解真實佛法這中道的理論 確確實實獨到這真實的長處 無非都是咱的真實對這佛法真正入門 才能夠能徹見徹證 所以這這樣就是真實的奧妙
@本文:佛陀教化眾生都有所謂對機說法....。 第一四八頁 10行
..........中道妙理圓融的恰到好處。 第一四八頁 15行
【CD-36A】14:06
現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呢 為著眾生所有的一切的對機 他所說的法呢 無非是應病施藥 他是一種的觀念為了大眾的問題 因為佛一切就是以空最第一妙 所以學佛這空義若没通達呢 往往這空執和這空妄 這樣大可憐 因為中觀論云
「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所以因為這空呢 是要破咱的迷顯咱的真 你若没說空來對治呢 咱的一切的迷執 對外執取 所以這空是破迷顯真
「你若復見於空呢 諸佛所不化」 你若只執著在空呢 這樣佛要怎樣化度眾生 要了解這中 中是不偏 這中觀論就是說一心三觀 也没說二邊 也無著二邊 也無捨二邊 一心 三即一 空假中即是一心 所以呢要了解說 為什麼大乘法就要說空 因為要讓你迴光返照 基本自己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佛法呢不是對外取 是對咱本覺那明照本來面目 因為本來呢空靜明 本就三 三即一 本是明故
不過無處看 没半項東西 所以謂之說空 空嘛 靜靜寂照 所以能照 照呢成有 有照成有 有 有山河大地
靜就反動 動呢這明 精明合一 所以三細起六粗 當時呢精明合一來分成這身軀-六和合 有這些眼耳鼻舌身對外六塵浮塵 內六識分別 這分別第六意識起念頭 造一切迷執 這個佛說空就是要對治你這些執著外塵 讓你能夠迴光返照 回你本來這真空義 這個真空的妙有是外 內有真空的實相 你了解說內外都是空
內外都說空 究竟是空什麼呢 空不是說無 空
是要讓你了解你本來這明照是空相 外的一切的塵染是迷故 所以不了解自己 把咱的本覺對外執著 背覺合塵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叫做背塵合覺 所以這金剛經也有在說 「如我解佛所說義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若要了解佛的知見 所以無有定法 佛是三根普被 對機說法 那有定法呢 無有定法 所以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究竟是什麼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呢 就是宇宙人生萬徹 通徹一切 了解一切 所以了解眾生的病 所以他所發的八萬四千法門 對治眾生八萬四千苦 無非也是以無有定法來啟悟眾生 對機說法而已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你說有定法嗎? 也無這定法
也無有定法可說 是怎樣說呢 佛若說法呢皆不可取 「不可說 不可取」 是怎樣說呢? 佛無說法 若這樣說起來就矛盾了 佛法說那麼多
怎樣說無說法 佛說不是真義 佛說不是真義 是你了解才是佛法 佛是方便說 說你無言說 所以不可取
不可說 他可說的不是真 是假 雖是假嘛 不過你會通達 譬喻說我想到糖甜 來說糖甜 這聲音無甜 聲音也無糖 不過你們聽到有甜有糖 這個就是說以他的真義顯理性 這理是圓通事體 事事無礙 理事無礙 能夠圓通你的空相
所以這空相中才是你自己通達的 所以各人都有一個大圓鏡 各人都所有一切 所以因為眾生不了解 所以呢不了解一切
自己不了解自己 因為無始以來迷來到這 因為這五蘊的習氣呢 侮弄自己 迷執自己 所以說空來對治
因為眾生的病既然都是執在這外 所以都在這「有」 有什麼 有這外塵 外塵是什麼呢 色聲香味觸法 這些外塵分別下呢 第一咱的眼睛對這財色名食睡 因為有眼睛有耳朵 這嘴就愛吃 所以這毛病太大 所以若没用空顯你這些迷執 每每都對外取著 所以這空不是解無 空是破你的迷執外塵 使你、教你迴光返照 了解你自己
這第六意識轉過來審察事實 不要迷執外塵 這樣能夠反覆了解自己本來面目 所以才用空把你破 你若没這樣 那當時的毛病很大 雖然用空把你破呢 你用空破 你若著空
也是對 迷 因為一切這迷執 是要破咱的迷執而已 不是說叫做你的確來著空 你說空嗎 萬項都真如 空是破迷
讓你迴光返照 讓你了解這心相上有照無物 才跟你說空 你說無嗎 你的真如理體 有真如的理體 同時都具足
所以佛再把你破空 不可著空 因為怕凡夫癡迷執著 不了解這空義呢 這樣不了解 不會差別 這樣你著了空妄就麻煩 所以你若能夠了解這空義 是要報你本來這明是空相 不可著有 不可對外去執著 所以教你不可取於有 不可取於無 所以不取不捨 當時呢會能了達 這樣能夠去圓融中道的妙理 所以中道的妙理若没圓融呢 不能捨這些空有 所以這空有呢不取不捨 你若取呢 著 不對 捨
中道不立
什麼叫做中道呢 空假中若無連帶呢 這妙理不會圓融 所以不取不捨 能夠以圓融的理體來一心三觀 空假中能夠圓融 一心去分曉 去妙用 所以佛教最妙就是中道義
所以佛教的理論呢 有四諦有三諦有二諦 這些叫做真 諦是真 諦也是叫做審察 有審察咱這迷執污染才破得開 所以這三觀妙用 才能夠用這理體來以五蘊轉四智成三德 若没這樣 轉不過
所以要了解說佛理呢 最高的境界是三觀妙用 所以四聖諦要化用也是從這三觀妙用和三十七道品 這個下去化用 才能夠完全對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若没有呢
彎不進來 所以咱要了解這中觀的妙理 是最融和 最第一圓滿 最第一圓融
所有學佛的人呢
若没從三觀妙用 若没這觀行 絕對没辦法 觀是在審察 不是看 明照通達 宇宙人生萬徹 這是本覺明具足 不過迷故 被這五蘊驅使 不能運用 很可憐 所以學佛也得從三觀妙用 才能夠通達宇宙人生 若没有呢 没辦法
@本文:須知此部心經,它所發揮的........。 第一四八頁 16行
..........非有非空-亦何嘗不可呢? 第一四九頁 08行
【CD-36A】29:13
現在咱要來說這部心經的最必要 咱這部心經最必要的發揮呢 無非是觀行 你若没觀行 對這境不能當體即空 這觀境【CD-36B】當體即空 這句意思呢 要了解當體無非即是空相 所以即空即假即中 所以當體呢要了解一切都對境不要著 是咱的空相中 你若執在外就是背覺合塵 所以了解這空假中的妙論 可以說對咱人生問題 能夠破你的迷顯你的真 所以這三觀妙用就是讓你迴光返照 審察自己 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所以佛法的中間呢 你若著「有」 没用空來觀看
若没用這空觀來破你這執「有」 這樣永遠你都迷執外塵;著空的人呢 就用假觀把你破;你著這二邊 這樣著空不對 著有也不對 所以你若用二邊來執著呢 這樣没用中道的理論來把你破 没辦法
所以這中觀能夠破四諦的迷執 中就是三即一 空假連帶 中是中立没兩邊不能成中 所以這三觀妙用是處處都圓融 處處圓融是處處圓融 不離一心 不離一心 三觀是一心的境界 能夠一境三諦理
一境三諦 諦即是實相般若 諦呢即是真 諦呢即是審察 審察就是咱的妙慧 所以這妙慧是咱的觀察 所以即是觀照般若 所以要了解這一心三觀的妙用是咱的真諦 所以這實相般若是咱的觀察 若没觀照般若呢 就没實相的般若 若没這外的文字般若呢 不能起觀照 不會成立 所以三即一 所以這三諦理呢 要了解通達 這俗諦就要有中諦 才能夠顯這實相的般若 三諦若没具足呢不能通達 究竟說三嘛!不一不異 不一不異才是中道義 所以叫做第一義諦 所以這三諦理呢 無非就是在破咱的迷執 破咱這執著 若没這諦理來分開呢不能破咱的迷執
談到這佛法是一切破咱的執著鎖 打開咱的煩惱門而已 你若有這般若妙慧 自然有這支般若鑰匙 就能夠開咱這執著鎖 執著鎖既打開 自然咱的煩惱門就開 究竟深入本覺的明照 咱的本覺明既現 一切事事就無礙 這樣融通一切 萬法皆通 無非!佛法只有是要叫你迴光返照 自己啟開咱本來這面目 要啟開咱本來面目 對咱的執著 這執著鎖若没打開呢 煩惱門不開 你若執著鎖打開 煩惱門開 就是見到咱的本來
所以肇公的「般若無知論」云:「至人處有而不有 居無而不無」 所以要了解這個道理 你說有嘛 没半樣 你說無嘛 靈靈覺覺 萬有齊全 因為迷故 境無好壞因心有 心去著這境處 迷執外塵 起分別 好和壞都是咱一心去把差別 所以「境無好壞因心有 心無是非緣境生」 你的執著鎖重呢 你說無嘛 煩惱很多 因為一個人靜靜那坐你不坐 剎那想那 剎那想那 你無是無非呢 啊就對外去攀緣 心跑到外面去
剎那那裡没討錢 那裡給人欠多少 那裡工作没做 那裡被人佔便宜 哎喲可憐 這都是咱不明白 所以「心無是非緣境生」 你靜靜那坐 人若一句聲音把你罵下去 爬起來跳
一句聲音把你說 爬起來咕咕笑 所以一句話要給你笑 要給你哭 要給你爬起來跳 要煩惱 一句 所以學佛呢對這執著 你若破不開呢 永遠都迷執
所以這執著要破開呢 哦 不是那麼好說 因為無始以來這我執和法執 有一個你的我的差別 這些呢種種 這因緣上說不過
若要破咱的執著呢 就要有般若妙慧 把這貪瞋痴第一步 這若没捨呢免談 所以又說呢 「有為雖偽」 雖是有為法 有為雖是不對 雖是假 不過你若捨棄有為呢 則佛道難成 没這假那有真呢 雖是假不過會顯咱的真 所以佛法是方便法 方便 開方便道 所以啟開咱的執著鎖 所以執著若不破永遠都不能成佛
雖是無為法 無為雖是真 執著呢慧心不朗 有的鑽在牛角尖 哦 我道理很明
我已經到了 說得很高 不過呢欺騙自己 你執在無為也不對 雖是真 不過你没這「所以然」 你說很高來說 「所以然」要怎樣才能夠到那究竟 這不了解呢 那裡有慧心呢 所以雖是無為 也要對有為能夠連貫 所以這慧才能夠開朗 雖是下乘 你貪瞋痴不捨呢 你看你學多少 永遠都在那鑽在牛角尖
所以把這句道理要了解 所以「有為雖偽 棄之則佛道難成 無為雖真 執之則慧心不朗」 這是真正至言 這些名言呢若没啟開 不了解 永遠學不成
佛陀確已證到上面所說的圓融中道境域 這境界上就是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能夠和光同塵 這要了解說本覺明照 雖是說咱的明照 咱的鏡中呢你再多醜它都是這樣照 所以不礙 所以就是說你要了解說 他的本覺明照十法界 旋轉這周徧 不是咱這身軀的周徧 可以說十法界就是宇宙同 所以能夠到宇宙人生一切萬徹 能夠他的大圓鏡智呢照滿虛空 所以有那因緣 所以才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任你怎樣他都含容一切 所以咱大家要了解這真實的理論 若没真實的理論來體會咱中道圓融的道理 若這樣没辦法
所以在這 泯心存境─有─可也 因為這句呢就是說「心不有時境如如」 心不有時境如如 可也;泯境存心呢 「境不緣時心寂寂」 空也 所以亦無不可也。 所以這泯心存境─有也好 泯境存心─空也好 心境雙存呢─亦有亦空也可也。所以心境一切連帶 所以「如如境內萬有現 萬有現中真如境」 這即可也 心境雙泯─非空非有 所以「真如境內萬有現 萬有現中真如境 真如境中自性成」 自性非色非空 一切你若能夠有這境界呢 所以這樣能夠同體 所以一切「真如境內萬有現 萬有現中真如境 真如境中自性成 自性寂中妙覺明」 到這境界呢 何嘗不可呢 可是咱這空有不能徹底呢 所以對外染著 執著這外 所以要給你了解三觀妙用中道的理論呢 就是圓融一切 事事無礙 理事會圓融 這個才是真
@本文:世有一般狂妄自欺-不重實行......。 第一四九頁 09行
..........至此乙初顯說般若文完)。 第一四九頁 14行
【CD-36B】14:54
現在世間的人呢一般都是狂妄自欺 欺騙自己 不重這實行實證 所以咱要學佛呢 要了解這信解行證 否則都是欺騙自己 事實上不了解的人 有的是執理廢事 有的是執事廢理 開口就是說「一切皆空」 到底空什麼他都不懂 有的開嘴就「心即是佛」了 究竟什麼叫做佛呢 哦 這個才是問題了 不了解自己呢 欺騙自己 你若說心即是佛 對呀 問自己看看 佛去了否? 有佛否? 什麼叫做佛呢 若只問一句佛他都答不出 究竟你若是佛呢 是怎樣貪瞋痴不捨呢 這樣要怎樣叫做佛呢 又再說呢你若究竟是佛呢 宇宙人生萬徹否 你若問日光怎樣亮他都不懂 所以呢要怎樣說作佛呢 所以不了解自己 欺騙自己 所以理論若不圓徹呢 究竟要怎樣修? 没理論要怎樣行呢
不圓徹一切 要怎麼能夠解脫呢
所以呢有的一種笑人說持戒就是愚痴 所以呢拜佛說是多事的 有的未證說證 未到說到 所以這個都會自誤誤人 害自己又害別人 欺騙自己又欺騙別人 這個實在有夠可憐 所以像這樣的人呢 要怎樣來和他論這般若真空的妙義呢 所以佛法呢要了解這真空實義 真空實義既無入 都在標 所以這中道的妙理呢 實在是不可思議
所以學佛旨歸咱的本來面目 自己要找自己 所以自己要了解自己呢 就要以三觀妙用 若没以三觀妙用 要成佛難又難 所以佛法是難行之行 難忍之忍 人家做不到的咱要做 人家不了解的咱要了解 所以這為難呢確確實實 可以說很難 是怎樣說難呢 因為學佛是聖者 聖者的資格呢不是那麼便宜 所以你既没真諦 不認識事實 不了解自己 要怎樣能夠到 所以没這些真諦可以圓融咱自己呢 講到的都戲論而已
所以一般人呢要認真了解 不可欺狂 妄亂來遮蔽咱的真心 欺騙咱自己 這個學佛最第一必要 所以學佛如牛毛 成道如牛角 若不了解這三觀妙用 絕對没辦法可以深入
現在咱要明白這點 所有的法門無非是要成這般若 你若不了解這般若呢 没門可以入 所以佛菩薩也要依這般若 所以前面「三世諸佛依這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這三世昨天說完了 三世是時間 時間和空間一切 時間是說前過去無始以來和這現在
還有個未來的時間 永遠說不完 所以這時間是直 貫穿直的 這十方是橫的 還又橫過來 所以有直就有橫 這樣叫做十方一切 三世包括十方 所以過去佛和現在佛未來佛呢 你若没這般若妙慧免談 又再來在因地中的菩薩呢 無非也是依這般若勝妙的法門呢來去修證 這樣才能夠徹證徹悟 才能夠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才是圓滿
所以這部心經可以說通徹 宇宙人生萬徹 也可以說貫徹一切三藏十二部的經典都在這部心經 三藏十二部經典無非都是這心經一部份 四聖諦開發無量四聖諦 所以佛在這菩提樹下成道以來 在菩提樹下說華嚴三七二十一日 一些羅漢走了了 剩一些菩薩 所以才再降格來鹿野苑初轉法輪 他就是用四聖諦三轉法輪下去度五比丘 再來呢把這四聖諦四轉四聖諦 說四十九年 所以要了解這四聖諦的奧妙 這苦集滅道可以說圓融一切的經典 所以佛的轉法輪呢要通達說 把這四聖諦要怎樣轉法輪呢? 他把這苦呢轉三苦八苦轉無量苦 給你們世間的人知果募因 了解這果報的苦惱 不了解苦呢不能找這因 所以才把這集諦的因 來解作四科─五蘊 十二入 十八界 十二因緣 將這四科諦理下去分發。 貫通三藏十二部經典 所以佛四十九年的說法不離開這四聖諦 所以金剛經第二十四分 有跟你說用這般若波羅密或者四句偈 能夠開導眾生 功德無量 可以說最高的境界 所以用這般若能夠通徹 以三觀妙用至到這諦理分發 這樣去開導眾生最好 再没呢你若能夠把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呢 用量無疆 這樣能夠啟化眾生 所以這金剛經四句偈全不了解 說不到 是在說這四聖諦 所以這四聖諦的妙用無窮無盡
所以把這道諦呢轉來三觀妙用 把這道諦轉三十七道品 所以這諦理分發 所以道滅集苦 你若這樣下去應用呢 用量無疆 這部心經說來到這已經說完 但是後面還有密
@本文:乙二:密說般若-分二-丙初......。 第一四九頁 15行
..................今初:出名嘆益。 第一四九頁 16行
【CD-36B】25:28
什麼叫做三分呢 咱要了解前面要有序分 再來正宗分 再來流通分 看來這部心經是否有這樣分呢 也有 因為這譯人呢是簡略 了解說從這觀自在起就有 咱這部心經
現在咱的翻譯是從「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呢這做序分 也有人從這「如是我聞在什麼地方 多少比丘做證人」這個為序分 因為咱這部心經是玄奘法師來譯的 所以玄奘法師他的譯法呢和鳩摩羅什差不多 所以他就把這「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譯起 以前那些没譯 因為這些就是那當時阿難所讚嘆 這些是讚嘆詞 用這些來作序分 再過來 「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起呢 到現在這到尾這些「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止 這些叫做正宗分 現在後面這咒語這些叫做流通分 咱這已經說了
現在再過來 要來說這流通分這密咒 所以要了解咱每一部經都有一部咒 這部咒呢 這部經你若不了解呢 這些咒没有效 咒叫做密 密就是這些咒語呢就是當下這部心經 現在「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你若了解般若波羅密多 這部心經若了解呢 這樣能夠一切什麼咒都不行 可以說圓徹一切 了解一切這個事實 所以咱中國密宗就是說你三藏十二部經典若通達 這樣即是密 顯教通達 當下即是密
---第37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