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15
《卷15
83/12/31
星期六》--------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影音檔15
@本文:丁二:顯性(上文明觀法以遣諸執,----------。 第八八頁 13行
----------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故曰是諸法空相。 第八九頁 02行
[mp3]
00:34【CD-19B】00:23
現在再重呼舍利子,舍利子在印度稱為舍利弗,譯成中文是一種美眼鳥,舍利就是一種鳥名。在印度有子稱母名的習俗,他母親叫舍利,現在再重呼舍利子,就是叫大眾要像舍利子,了解真義,專注聽。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要了解一切法都是我們的自性-空相,一切法都是我們的自性顯達、明照,有照無物叫做空相。這就是說我們的本來面目都是我們的明照,都是我們的真如實境,都是真如理體。
「色空不二的道理」就是在空相中萬有都是我們的實相,所以色空一切沒兩樣。所以色空不二的道理如果沒直照,直超了解,空義都會矛盾。
色空的問題就是在破我們的執著,如果我們都執著外緣,相續,對外執著,物質精神種種的念頭,造成矛盾,自己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才不了解。
現在重呼舍利弗,你們要了解,是諸法空相,都是我們色空不二的道理,都是我們的迷執,迷外色,所以對物質精神的執著,才會造成矛盾,自己蹧蹋自己。
現在更進一步再讓你了解,諸法的自性都是我們去圓徹的,所以一切外在的事體是我們明照中去實際圓徹,明照能夠圓徹,事理圓通,就是我們的妙觀察,審察事實,一切萬緣都是我們的真如實體,都是我們的真如理體。所以讓我們了解真如能夠明照宇宙一切,一切萬有都是我們的真如實相,一切萬有都是我們所明照的,這個道理要明確。
所以「色空不二的道理」就是要破我們的迷執,顯我們的理體。像之前所說五蘊都是我們的明照,迷,執在五蘊,被五蘊所驅使,造一切矛盾。還有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都是我們以後要說的道理。主要就是要有四諦,如果沒有四諦來圓融,就沒有這些道理,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就是四諦中的集諦,來造成這四科,因為有這四科才能夠消滅眾苦。一切苦惱都是我們自己集的,迷執,集因緣來生一切苦惱,這都是我們迷,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不了解自己,都是被五蘊所驅使,造一切迷執。
所以空相中,能夠圓徹行持真實的道理,我們如果能夠見到本性,當下即是真空實相,當下即是,不過這樣說是快了些,你若沒見性,不能親證真空實相,雖然現量在因地修持,如果你沒從五蘊深入,沒辦法到究竟。
所以你要了解五蘊,關於色受想行識之五蘊的造詣,我們這裡可說是講得很圓通,理論很圓徹,大家要認真聽,對五蘊若沒深入去研究,不能成就。任憑你是多大的和尚,看了多少經典,五蘊若沒入,門外漢,免談,絕對沒辦法修行。因為五蘊能端正我們的思想,你五蘊若沒入,思想不端正,在五蘊區跳不出去,難以修行。
五蘊也是我們的真如實相,對一切緣起是一種現量,所現的一切事體當體即是我們的真空實相,如果你不能了解到這種程度,沒辦法。
事實上,五蘊若能入,能夠三觀妙用,才能夠顯理體,有般若妙慧的深入,如果沒有三觀妙用不能成般若。所以般若的妙慧,不是那麼簡單,就是用三觀妙用,起用,明徹,迴光返照,審察自己,找自己,找本來面目,這就是我們深入五蘊之後,從三觀妙用再一直深入,自然就會見性,所以才說「是諸法空相」。
@本文:實相理體,真常不變,非可以-------------。 第八九頁 03行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 第八九頁 13行
[mp3]
13:10【CD-19B】09:26
「實相理體」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真空實相是永遠不變,為什麼?我們的本來面目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終止,本來大家都明明照照,是迷故,所以讓五蘊來迷執,才住於生死問題,其實生與死平等,我們在這裡生,就是在地府死,若在這裡死,在地府生、在天庭生,這就是我們對境界不了解,所以才有生滅。
其實本來面目不生不滅,不滅故就是我們本具的,圓滿的,所以不是說由般若來理論圓徹,能夠徹見一切,能夠圓徹,這樣有增多,本自不增不減,沒增多,本來就具足,這個道理很微妙;迷,才有生死問題來將我們埋沒。
所以我們的自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若造業,隨你的因緣下地獄,造善業,隨你的因緣上天庭,所以本自不生不滅,本來就具足,不是生,也不是死,有生死是這假體,本性並無生死,並不是說般若不了解以前就有減少,不是這樣!你不了解般若以前,也不增不減,為什麼?生死有增減,但是本來面目不增不減,所以並非沒有般若時,就有減,沒減,本來就不減。
所以「不生不滅」的道理,就是我們的實相真實的理體,本自具足,本來就空寂,不是說成就才有本來面目,當下就即是,我們當下每一個人都有本性,每一個人都具足本性,是迷,隨這些緣起來造業,並非你去造業,有生死就有染,無染!
我們的本來面目像太陽的光,照到糞坑,照到污穢的地方,其實光不染,不會染到污垢。所以我們的本來面目當體即是,並非我們的生死問題造一切的迷執下地獄,我們的本性就有染,無染!所以本來就具足。
所以「不生不滅」的道理,我們要了解是具足的,不會被垢染,絕對不垢染,不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清淨,像水這樣清澈,就會比較淨,水若濁,其實水多濁,這骯髒也不會粘水,為什麼?水自然會蒸發,自己上升,像蒸氣,空間中一切都有水份,所以在空間中,因緣沒相入,此空間水火相處,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所以並非水沒染土就清淨,有染就沒清淨,不是這樣。
本來面目當體,再怎麼染,也染不到我們的自性,自性本具,絕對沒被染垢,是我們迷執,造一切矛盾,才有惡緣來惡染我們。所以雖說染到惡緣下地獄,其實我們的本性仍然不垢,不會被這些惡緣垢染,本性本具清淨,所以本來就是清清淨淨,是因惡緣所著,造一切迷執,造業,下地獄而已。
其實我們本來的面目,下地獄也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也不是說造善緣之時,自性就清淨,不是這樣!即使造多少善緣,當體仍是清淨,清淨本具。這就是我們的自性,本來就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也無生滅,也沒增,也沒減。
所以「實相的理體」本自圓滿,具足,並非如我們所知道的理想中,對基層種種去造一切矛盾,這樣我們就有垢染,絕對沒有!
所以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本來具足,圓滿,清淨,不是說我們自性若通達,這樣就有增多,沒增多,本來自性就遍滿周徧,宇宙遍滿,哪有增?哪有減?沒有!所以並不是說,如果我們清淨圓滿,這樣就有增加,如果沒有清淨就減少,絕對無增無減,本來就具足。也不是說,修行用三觀妙用來成立般若,這樣就能夠揭破無明,不是這樣!其實實相中,所顯的一切都是無增無減。
所以實相的理體是圓確,本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本來就是具足。
實相本自不增亦不減,並非有修就有增,沒修就減,不是這樣!我們的本來面目就像水,被曬乾有減嗎?沒減!被曬了蒸氣會上升,水也不減,不是說漥地的水乾掉,那些水就不見,不是這樣!當體具足在空間中,不會減少,也不是說雨下來漥地有水,這樣水就較多,不是這樣!當體不增也不減。
因為實相的理體如果圓徹,真如不變,是隨緣故,所以色空不二。此時,我們了解我們的身體雖生,我們的自性並沒有生,我們的身體如果死,我們的自性也沒滅,我們的自性是隨緣,隨你的因緣來這裡生滅,但是本性具足,不滅。所以雖墮落也沒垢染,有惡不會將我們垢染,而淨也沒有較清淨,所以都是眾生的迷執,才會矛盾自己,侮弄自己。
所以萬緣和合,我們的真如不變,一切,真如不變,不變故才是生佛的一種理體。如果你能夠圓確本來面目,本自不生不滅,凡聖無差,凡夫也是不生不滅,即使佛也是不生不滅,是我們迷故,才會隨因緣來生滅,若悟,本來具足,圓滿。
所以生與滅都是不二,是我們的自性迷與悟的差別,都是隨因緣起才有生滅,其實非生非滅,本自具足,這個道理我們要了解。
所以水隨著河流浪,從上游一直流下來,沾到壞的土也沒垢,不會被垢染。所以一切不是清淨,也不是垢染。你要了解,在因緣上,看到是有染,其實本體自性不染,水即使流到污垢的地方,其實還是不染,所以本自具足清淨,隨流也不會染著,也不是有較清淨。
我們的德性如果圓滿,就不增不減不淨不垢,所以如果你到見性,就不生不滅,當體即是,不是說有個清淨與污染。
所以不增不減其含義的道理,我們要真實去了解,我們的本性像水,一塵不染,雖在污水裡,看似有染,其實本身不染,若水蒸發上升,本自清淨。
我們的自性有這個身體時並沒垢染,而沒有這個身體也沒較清淨,所以是本具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本文:良以真空實相,絕待平等,--------------。 第八九頁 14行
-----------這些道理很深奧,我來說個比喻:。 第九○頁 02行
[mp3]
29:58【CD-19B】23:45
我們現在要了解真空實相的理體,絕對沒有不平等,一切都平等。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平等周徧,不過因迷故,在因地因時中,造一切矛盾,才有生滅。本來面目本無生滅,也沒垢淨。
我們要了解,本來因眾生迷故,對因緣起,自然的生態,我們的心理狀態變化,對外執著,所以才有迷昧。如果你了解,萬緣都是我們的自心自己顯現的,所以「境無好壞因心有,心無是非緣境生」,這就是五蘊真徹的道理。
如果你了解緣起,一切都是假,不要去造業,就沒妄生妄死。生死都是我們妄迷執著,所以讓虛妄的事體來引誘我們而不了解,如果你發現這個理論,你就知道說,哎喲!實際上是我們的迷執,會發現我們的本來並非如此,都是被外緣所迷昧,是我們矛盾自己的。
所以如果你從五蘊深入,才會發現我們的本來具足,因無始以來的一切執著,眾緣聚妄見為生。如果還滅無明,自然就不生不滅。所以不是說隨因緣有生滅,絕對無生滅,是凡夫生死,在六道輪迴,都是我們的妄見,矛盾自己,造一切的矛盾,如果我們頓開,天界都不要去。
現在的修行者如果認為:能到天界,就很好了!其實沒價值,去那裡是享受,天界很享受,不過此緣起,仍然有一個時限,隨緣,時間如果到,天人也會衰落,如果五衰相現,虛妄心就再生起來,就再跌下去,也是往地獄去。並非隨善緣上天界,我們就不會虛妄了,仍然是一樣,平等,你到天界還是得再下來。所以看你修多少福,得多少,時間一到,終究還是要下來。
我們學佛不是這樣,悟得自己虛妄計度,造一切矛盾,若能夠頓開,遇境不變,這樣當下就無生死。所以迷時,因計度才有生滅,悟後,般若成立,圓徹一切理體,就不會去造一切矛盾。
所以般若是能照,萬有是我們的自性明照的。所以觀照才能夠成立真諦理,真諦理就是我們的明察事實。諦就是真,諦就是真,真實不變的,緣起都是變化萬千,我們的真如是真實不變的。所以照而不變是真諦理,我們照,不會被因緣所埋沒,能夠真實了解真諦理,審察就是能夠徹底,審察真諦理。所以就是我們的般若妙慧,能夠明照萬有,了解緣起,自然的生態,一切能夠圓徹,這樣叫做真諦理。所以則「不生」,如果你了解真諦理,就不生。
用「假觀」照之,這就是俗諦理,了解外一切緣起,生滅變化無常,這叫俗諦理,所以則「不滅」,我們不滅。所以有俗諦理,就不會去迷執外塵,自然能夠貫通一切,這樣就不滅。
用「中觀」照之,中觀即是理論,中道實相,為什麼?我們明察事實,內能起慧圓徹事體,起慧,中就是空假中立,就是事與理能夠圓通,這樣叫做中諦理,事理圓通,事事無礙,理事無礙,這叫中諦理。所以如果你能夠通達中諦理,當下則「不生【音CD-20A】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都圓徹。
所以三觀妙用,空假中能夠圓和,實際去圓徹,這樣道理上能夠深奧去圓徹理論和事實。所以這就是對外一切事體,能夠圓徹事實,理論能夠圓徹,事事無礙,理事無礙,這樣才是真實般若妙慧。現在再用一個比喻來說給你們聽。
@本文:「不生不滅」,如電球投於電則光-----------。 第九○頁 03行
---------------不增不減的道理亦復如是。 第九○頁 08行
[mp3]
39:40【CD-20A】00:54
「不生不滅」喻如電燈,日光燈當下在亮,這樣不是有「生」。其實電源是本具,不是說有這些光就是生,如果電燈熄掉,這樣不是「滅」。所以電沒生死,不能看它生死,它本來就是具足,有電源而有明與暗的差別,雖有此明暗但電沒增也沒滅。所以明暗是隨電源的由來,其實電都沒加沒減,明暗雖有生滅,電是一體。
像太陽,現在沒太陽天色就暗,不過日出自然就天色會再亮,並非我們這裡有光,太陽就有淨,如果我們這裡日落,太陽就沒有光了,不是這樣。太陽本體沒有亮與暗,是我們的地球在旋轉,才有明暗。所以你要了解,太陽本體沒有明也沒有暗,本來就具足光芒。所以並非光有生滅,而光照到污穢,也沒被染垢,如果照到水,也沒較清淨,當體即光,本自光照無礙,照到污泥也不染,一切不隨垢染來差別。
所以本來面目跟太陽一樣,本自具足,隨因緣來成立,並非你榮華富貴時,這樣就清淨。所以在世間刻苦耐勞,不是這樣就有垢染,是我們這個身體有個清閒與造業而已,其實我們的本來都具足。所以本來就具足的,並非有清與濁,我們的本來是光明磊落,隨因緣也不垢,隨因緣也不淨,具足我們的清淨。所以不增不滅,本來就不增不滅。
所以本具的真空這個本來面目,都具足真如實相,當體也是真如;迷故變成落射影,如果你想什麼就照到什麼,想就是照,想就是照。如果你想飛機,當體就照到飛機,一架飛機,真如宛然跟我們以前看的一模一樣。所以種種,在因緣上,都是具足。
比如說,這個地方來挖一個洞,這樣虛空有較寬闊否?沒有!你掘一尺,掘一丈,一切平等,空也不會增,也不會減。你挖開一個坑洞,不過那些土堆到上面來,這個空間就減少,所以空是不增不減的,隨因緣,你挖一丈,挖多廣都是平等,無增無減,虛空不增也不減。
所以這就是了解到,空間同時也是不變,此真空一切,有了這顆地球,真空是否有較減?沒有!沒較減。這顆地球若消滅,此空間是否有較大?沒有!因為地球也是真空妙有來產生的,為什麼呢?因為地球就是真空妙有緣起,一點霧,一直轉一直轉,從這個空間,這個真空一直吸進來,真空妙有一直吸進來,越吸越大。
現在比喻我們人,出生時小小的,為什麼會一直長大?不只是吃東西長大的!有食物也要有我們的呼吸,微菌跑進我們的體質,變成我們的肉體。所以我們的肉體都是菌質,越呼吸就越長大,越呼吸就一直增長。所以不只是吃東西才長大的,如果沒有空間中的微菌,來變成我們的血菌、津液與肉質種種,都是微菌來成就的。
所以我們的身體,從內部一直膨脹起來,從外面一直腐化。所以這個皮膚,如果將其蓋住,都沒髒,兩三天後再搓它,皮屑就很多,所以這個屑就是我們的皮膚腐化,才生皮屑的。我們的身體本就是宇宙萬有來成就的,也是從這個空間中吸入微菌,來成就我們的肉體和我們的血菌,種種,如果沒有這些,沒辦法。
所以我們的呼吸不是只有鼻子而已,這指甲也在呼吸,手掌心也在呼吸,毛細孔也在呼吸,所以五氣調元,指甲的氣最第一微,對我們的腎,手掌心是對我們的肝,所以五氣具足,如果沒有這個身體,也不能五氣調元,不是光吃就能夠成立,也得對外來調我們這個身體,才能夠圓融。
所以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就是亦復如是,就是現在說的這樣,了解到本來就是不增不減。
@本文:復次當知,這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第九○頁 09行
---------------------丁二顯性竟。 第九一頁 01行
[mp3]
50:40【CD-20A】10:33
再說,當知五蘊就是我們有這個身體與我們的自性,來圓融這個本體。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有內色與外色,「內」是我們的本體-這個肉體,這是緣生,四大假合,地水火風而成的,這不是我們的,是借我們用的;「外」是一切外塵的因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的緣影來成立。
五蘊有十二處與十八界的分別,為什麼呢?我們有這個身體,就有眼睛、耳朵、鼻、嘴和身體,成立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對外六塵去浮塵,這叫十二入;外有六塵,內有六根(六根是浮塵),叫做十二入。十八界就是十二入加六識,六識就是六個精神,也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精神,對外接納叫做受,有六塵、六根,再有六識去分別這叫做受,接受就是十八界。
凡夫都是迷故,對外的一切緣起迷執。所以四諦當中,是我們要起用,都是要了解緣起,四諦就是苦集滅道這四種道理。迷茫的人遇到苦,才說「早知道」,吃到苦才會說「早知道」,可憐!所以就是有因,如果無其因來緣一切,就不會生出苦。四諦當中,苦就是集的果,集就是因,苦就是果。
凡夫都是依苦來集的,集苦,凡夫就是「集苦滅因」,為什麼?我們要殺人,不會想到這個因如果做下去,改天會生什麼果,都沒想到,到殺死人了,警察捉去揍打,才一句「早知道」,太遲了!所以滅因造業,就會生苦。
如今要學的就是「集因滅苦」,集因來滅苦,所以這可說是「集道滅苦」,要集因,就是集種種的理論,對五蘊能夠圓徹,才能夠滅一切的苦惱。
四諦就是苦集滅道,凡夫是「滅因造苦」,我們現在在因地因時,就是在「集道滅苦」,集種種的道理來滅這些眾苦。菩薩是「道滅集苦」,用道理來滅眾生的苦惱。所以凡聖就是這樣的差別,凡夫就是迷四諦,不了解,所以滅因造果。
四諦的集諦中有十二因緣,集諦就是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科,要了解因來滅一切,滅因就無苦,所以這就是你有智得。萬法都是因為我們生而不了解集諦理,才被外一切所埋沒。
十二因緣就是要讓我們了解生死由來,生從何處來?死要往何處去?這以後會講得很清楚。並非你了解十二因緣,就能夠得到智慧,不是這樣!這個「智」不是那麼好講的。十二因緣是流轉門,為什麼會生?為什麼會死?此流轉生死之問題就是十二因緣。
不過聖者所修之一切法,能夠了解都是生滅虛妄不實,不被十二因緣之垢染所埋沒,也可說是十二重城,也可說是十二荊棘,這以後會再講清楚。
「還滅」就是對諦理能夠圓徹,滅因就無果,生死就是我們的因,造業,才有生死,如果你了解生死是我們眾生的迷昧,著妄,不了解我們的本來面目,犧牲自己,蹧蹋自己,這都是著妄。我們不了解在一切因緣上所造的,都是生死流轉。所以流轉門就是五蘊來成此十二因緣,這後面再來講。
「十二因緣」後面會講清楚,為什麼會生?為什麼又會死?所以流轉門就是苦集二諦,還滅門就是我們學佛成道,屬滅諦。所以世間一切都是因因果果,爭妒都是我們的迷執,菩薩修行就是要證真,能夠修證到圓徹本來面目,這就是證真。
我們現在有這個因緣,要求證求真,我講的理論如果沒有當體即是,就是還有矛盾。所以我如果講得不對或有矛盾,你們要反駁,不用怕,我們就是要求證求真,隨因緣來了解生滅,一切都是我們創造來的。
我們現在就是要深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要去實證,對這些幻化能夠圓徹,理體本無凡聖,都是由我們的修證,大家都有佛性,每個人只要認真,都能夠成就。事實上,如果你對五蘊能夠圓徹,遇境不變,隨緣能夠轉境,這樣就成立不生了,不生不滅了,就是解脫生死了,當下即是四果。
所以有果證才了解,喔!實際真實五蘊的道理,實在會讓我們起慧,這是我們的妙觀察,審察理論有真,有真實,我們還得再進一步去實行,即信、解、行、證,有信解行證才會脫落諸見(有見惑與思惑),因為對外有偏見,才會泯沒我們自己,這都是我們矛盾自己的。
我們現在要求證,求真,就是要了解真空實義,能夠圓徹理論來修持,才能成正果,這就是般若的實際,能夠泯滅一切諸惡,超凡入聖,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道理。
【合釋】 舍利弗啊!就是要叫醒大眾,你們要了解五蘊等都是我們的一切諸法,現量上是我們不了解一切緣起都是假,都是緣起自然的變化,我們能夠看一切外緣都是假,是自然的變化,如果你能夠觀察到事實,自然就沒有這些,當下就是我們能夠明察,明察就是對五蘊的理論深入,才有完全的實際,能夠審察到圓徹,這就是我們要根究要學的,五蘊的理論如果沒真實,我們就難以修行。
所以五蘊的理論有正確,如果你能夠圓徹理論,實際去實行,當下就是在修證了,信解行證,信,有道理要再去深解,看是否有真實,若有真實,我們還要實行,去行,實際行到哪見證到哪,所以這就是我們本體的妙用。
「真空實相理」就是我們能夠證到本來面目,真實就是我們對緣起去審察成立,一直深入,能夠再三觀妙用,理體上能圓和,成般若妙慧。所以能夠迴光返照,自己審察自己,找自己本來面目,這就是真,真實從緣起來找本性,滅無明,這就是我們要學的真實道理,如果你沒這樣不能出障礙,如果你能不被眾緣所礙,當下即是真,即是清淨。
所以本來就隨流不垢,悟之時也沒增,本就自具,迷昧之時也沒滅空,為什麼?你迷昧,本性仍然具足,同時仍然具足。迷之時,外之因緣不了解,於此處境,被虛妄之相所埋沒,所以才有迷執。
我們現在在因地因時,就是要窮究諸法一切,如果你能夠圓徹到真空實相,五蘊圓徹就不生不滅了。
這就是今天所講的,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是故當下即是我們的真如,都是真空實相,迷時成落射影,若悟當下即是真空實相。所以虛妄都是埋沒我們的本性,如果你悟,諸法都是實相,當體即不生不滅。
@本文:丁三:破妄分三戊初:破凡夫我相-----------。 第九一頁 02行
--------------理性中本無色等虛妄之法)。 第九一頁 06行
[mp3]
1:09:13【CD-20A】27:23
分釋如果沒先講,會矛盾,現在再破妄顯真,分三種,凡夫是我執,迷執外塵,所造作的分成三種,如果迷心重的人破五蘊,迷色重的人破十二入,心色俱迷的人破十八界;再來,破二乘的法相,我法二執;再來就是要破權教菩薩的法相,權教菩薩還有我在說法,我在度眾生。
現在要講的是,迷心重的破五蘊,迷色重的破十二入,心色俱迷的破十八界。「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現在所講的五蘊是要利他的,之前「照見五蘊皆空」,這是理體上,讓我們了解五蘊的理體。色空的問題,就是要讓我們了解我們的自性本具的,讓我們的修行能夠圓和成立,而來成就。現在再來就是要利益眾生了,第一理性,第二自利,現在是利他的講法。
@本文: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第九一頁 07行
---------------;此謂心色俱開之法。)。 第九一頁 16行
[mp3]
1:12:23【CD-20A】29:44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現在是要利他,了解一切都是我們的真空實相,都是我們的真如實相,能夠顯理體。
文中怎麼分五蘊、十二入與十八界?有這三科就是要破凡夫、二乘迷我相和法相,一切來施設,隨緣說法,凡夫如果沒這樣分開來講,五蘊破不開,所以還要十二入和十八界來合參,才能夠成立。
凡夫的執著我相,不出色與心二種。【音CD-20B】迷昧執著就是這個我,為了這個我,這叫色法,這個身體是我,物質精神如果沒達取到我的目的絕不放過。所以色心二種,心就是我們的思想,有這個我,心對塵染著,造一切的矛盾。
「迷心」即是思想上,對虛妄不實的緣起執為心。「迷色」即是著身著物,對此來講,就是我們矛盾自己,因為心思都不正確,沒正確的思想,執著虛妄之緣起,因為我們的心都是對外的物質來執著為我的。所以如果沒有虛妄緣起,就不會迷色,所迷之色就是我們的身體與外的物質,這樣叫做十二入。
十二入就是外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六塵的緣影,而身體有眼耳鼻舌身意對外浮塵,執四大為我,認此身體為實在的我,不了解這是假,既然會生,有朝一日就會死,這是地水火風來成立的。
要了解這不是實我,這是假,不實,為什麼?因為如果死了,沒有呼吸,風就斷,身體割下去沒有血液,所以死後全身就冷冰冰,火就熄滅,因為我們的腎邊有磷質,一旦死了磷就滅,因為磷是隨血液在流轉的,而血液流轉才有溫度。
所以這就是不了解幻化不實的四大假合之假體,認之為我,我的,喔!可憐!非我的不可!所以才會對外執著假的現象為實法。一切物質都是緣生緣滅,萬有都是幻化不實,這謂之假。因著假為真,自無始以來,都被我法二執所迷,迷迷茫茫,所以無始以來就是這個我執,造一切的矛盾,自己矛盾自己,在侮弄自己,這些習氣永遠不斷。
這些習氣就是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此十惡不赦都是凡夫迷故,執這個我,如果沒有這個我,就不會去造萬緣,因為執著這個我,萬有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本來就具足這個迷執,現在來此就是迷迷茫茫,讓四大假合的這個我和一切的物質因緣來迷失我們自己,侮弄我們自己,蹧蹋我們自己,生死不息,都是因為不明白這個我是假。
所以「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萬有是因緣所生的,因緣生自然的變化,本來就具足,生變,本來就具足生變,萬有就是緣生緣滅,這都是緣起的。凡夫都是被外的物質精神來造成我執,為了這個我,如果沒得到,絕不罷手,所以才會造惡業,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都是這個身體去造作的,如果沒有這個身體也不會去殺人,沒有這個身體也不會去作賊,沒有這個身體也不會起淫,如果沒有這個身體,嘴巴也不會講話。所以十惡不赦都是由此我而生,迷這個身體謂之我,凡夫都是迷於這個身體。
對凡夫如果沒破十二入不能了解,所以用十二入來破,才知道這是浮塵,耳朵聽也是浮塵而已,這些都是假設因緣的和合而已,這就是破十二入。
迷心重迷色輕的人,重於思想,迷心就是我們的思想不正確,受外緣這些法,心所法,心發起對塵染住,喔!這物質精神如果沒拿到,絕不罷手。
所以迷心重破五蘊,迷色重迷心輕的人破十二入,而心色俱迷的人要破十八界。
佛對緣起一切都能夠圓徹,慈悲故,所以方便用智慧來鑒機說法,隨緣來說法,以善巧方便用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來破你一切迷執,心色俱迷的人破十八界,五蘊就是你的思想顛倒,意念不正確,才破你五蘊。
「五蘊」有內與外的分別,因為這個色法,對外這個事體,有事體我們的心才會去染塵,所以內一半外一半,如果沒有外之事體,心就不會發起去染塵。所以心所法就是內一半外一半,有外的因緣,我們的心才會去迷執染著,這個後面會講得很清楚。
所以對外之事體,合我們的心,意根才去對法境,所以外有半分,法境就是在事體上有這些物質-花,有外在花的境,我們的心才會去看花,所以對外一半,內心發起去染著一半,開色法共有十個半。
因為有五根、五境剛好十個,外面就是色、聲、香、味、觸,我們內有眼、耳、鼻、舌、身,眼睛所看的是萬緣的景象,這是實體,耳朵所聽的是聲音,鼻所聞的是香臭,嘴所吃的是味,身體對外緣起接觸,這叫做觸,包括淫欲,摸到熱的、冷的、圓的、扁的,種種一切,都是我們的接觸,就是內之五根對外之五色,合起來剛好十個半。
外之六塵我們去接受,而心法去染著,所以內是一個半,而外有十個半,合起來剛好十二入。所以五根對五境,對法境涉入沒分別之時,就是十二入。普通就是合心來開色法,如果沒有色法和沒有心理狀態,都不會染著。
這些講起來很亂,怎麼有半個也有一個?所以外之事體是十個半,內有意與根融合,剛好一個半;外十個半,一件東西是一,但有這個東西就是再多一個半分,我們的心所法內半分外半分,剛好外十個半,內有一個半,合起來剛好十二入。如果不了解可再來問,因為心所法所迷的一般都不明白。
如果心色並迷者,就開導十八界,開色法十個半,開心法七個半,外為什麼十個半?色法就是有眼耳鼻舌身和外六塵融合,所以外有十個半,內我們的心法七個半,合起來剛好十八界。
為什麼呢?眼神經、耳神經等共有五個,合五塵五個剛好十個,十個,為什麼十個半?就是事體(無表色)半個。我們的心怎麼有七個半?受想行識,開心法怎麼七個半?就是第六意識的法境半分,和我們的意識連帶,所以六識、意根和心所發的一切(心所法),心就是第六意識,與第七識合參,所以七個半。我們的思想就是第六意識,我們的行就是第七識,所以七識和六識融合剛好七個半,七個半與外面色、根和合剛好十八界。所以這就是有心法具足來對外執持,才有思想的造業。
十八界聽起來很亂,我知道說外半個和內半個,你們分不清楚,我們的心對外法塵,外有事體,我們的心所法就是無表色,不可見不可對色,這個講不到,我們心如果沒發起染塵,就不會染了,所以就是心所法半個,外的事體十個半,合起來剛好,這樣連帶。十八界的理論,如果不清楚沒關係,改天有空再分釋給你們聽。
【分釋】「是故空中」這四字要連貫到「無智無得」,後面「以無所得故」還得再承上起下,這個後面才會講到。所以承上起下就是「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到這裡和合,現在是要破十八界的緣起論。
但是後面就不同了,就是再從「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叫十八界,再過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叫做十二因緣,再來四諦「無苦集滅道」,再來就是「無智無得」,連貫到「以無所得故」,怎麼無所得?這還要再承上起下,後面會講得很清楚。這些蘊空的道理,如果沒從這個再連帶下去,講不通。所以到後面「以無所得故」,會再講得很清楚。
前五蘊皆空是約五蘊本身虛妄來講的,現在是約真空實相的理性中,本無這一切的虛妄,是我們迷故,有這個相與外的緣和合。所以後面不是重複說,如果理論不圓確,沒再重複,理論不能圓確。
所以這是理性,原本得再顯,後面破迷顯真,得承上起下,才能顯真實的實相理體。所以這是對迷心偏重,迷色輕的人所說的破五蘊,就是對眼耳鼻舌身有這個色蘊,開意識為受想行識叫做四蘊,所以破五蘊的實際理境,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這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些就是要破眾生的心理狀態和物質精神種種,這都是因緣成立的。
五蘊這些就是我們要了解十二入、十八界和一切五蘊的思想,現在漸漸來深入,五蘊會一直再講。
(第15卷完)
---第16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