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46講目錄
 

---第19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20
20  84/01/15  星期日》--------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本文:總之前者生起後者續之----------------。 一九頁 05
    -------------前後相繼不斷,生死輪迴無盡。 一九頁 15
[mp3] 02:16CD-26A12:17
前面十二因緣,一切生死由來,都講完了,現在從無明與行這兩種再來講,過去的因,就是引起業因,就是無明成行而造業因,這些謂之現在的果報,前的業因,現在的果報。

現在這個名色是由因,因就是無明起,緣行,以行造業,牽識入胞胎,成為一個現世的名色,由識心入胞胎,這謂之果,無明、行引識、名色等,有這五支的果報。

我們要了解這一生中所造的業因,就是未來的果,當下一切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對六塵的緣影執取,因為眼與耳造的業較多,眼睛看的,對物質精神的糊塗,染著,再來聲塵的好聽難聽,種種的緣起,造我們的業識,所以這都是由迷執而造業,識心才會來投胎。

所以由名色成六入,再來接觸有受,所以「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就是現在的果,為什麼呢?現在有識心來投胎,有名色成六入來接觸才能夠受,有受就是眼耳鼻舌身的神經與精神去接觸外緣,引起我們造一切的矛盾,所造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業果,由過去的無明所種的因果,也是「愛、取、有」這三支,現在的因也是愛、取、有,這就是造苦的因,愛生執取,執取就會造業,造業就有業因,當下所造的,當下就受苦。

譬如說,我們現在很不甘願,殺死一個人,雖說未來果還没到,現在你就要逃亡,逃到山洞岩縫,飢寒交迫,受種種的苦楚,且將來被抓到,還要被人拳打腳踢,還得再抓去關,種種,受這些業報,當下就是受這個苦報。

我們的心不能實際主宰自己,所以有「愛、取、有」來迷亂我們,造一切苦楚,所以我們一生所造的一切,都是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

所以五蘊就是要破我們的我執、法執,把我們一切妄亂的思想與一切執著,這些能夠打開,如果你有這些五蘊的理論,就没有這些愛、取、有的業力,當下就能夠解除我們的業識。

所以生死問題就是由「愛、取」二支來迷執所造成,才有生死,如果没有愛取的因,就没有業果。因為有因必有果,所以我們要了解「生」的因,就是前世的業力來牽引才會生,來接觸外塵,現量上,我們得要了解對外的迷執,要打開我們一切的妄想,這些如果打得開,你自然就不會去造業,如果你從五蘊能夠斷見思,老死就斷,自然就没有後面的生與老死。因為有生難免就有老與死的因緣,所以有因便有果,有生就有死。

「因果」二字就是說,由生死苦楚而造一切的迷執,有因難免有果,果中再造因,因中再受報,種種,所以會有苦楚,就是愛、取、有這三支所感的。

現在我們要明白「愛、取、有」這三因,就要有五蘊的思想,從我們的心地下功夫,破我們迷亂的思想與一切的法執,如果能打開,自然就没有業因,也就没有未來生死的果。我們能夠從這裡一直深入,遇境就不會被轉,所以遇境如果没轉,自然就難以解脫生死,現在說的是流轉門,後面說還滅門。

所以還滅無明就是要斷無明,才能斷生死,而無明要如何斷?還是要從五蘊來開導才有辦法,所以無明與行就是二支招感的業因,如果没有無明、行的前因,就没有後果。

所以有「無明」緣行,「行」才會緣識入胞胎,有「識」入胞胎就是名色、六入、觸、受,就又從這個環轉,又再來流轉生死,從「生」來,就再感受,現在這五支就是我們從「識、名色、六入、觸、受」所引起,這五支就是現量上起「愛」的因,由愛起去取,有這個愛念起,才會起貪瞋癡去執取,所以「愛、取」二支就是我們現在的迷執所造的因,招感未來生死的因果。所以「生、老死」二支就是由「愛、取、有」這三支來招感,就是未來「生與老死」這二支的果,所以有前因就一定有後果。

所以因緣所生的一切都是我們輾轉迷執,依因造業,如果我們能夠明瞭一切的外境都是緣生緣滅,不是實際,因為無自性故,外的六塵緣影無自性,怎樣說無自性?它是無事實,不能永遠存在,時而生,時而滅,緣起是自然的變化,是自然的生態所造作,都是由因來緣一切。

所以萬有都是我們的心對外迷執,心對外執著,身心不自在,造一切的矛盾,所以有因就有果,因果是不昧,一點都不能逃避。

所以前後都是相繼不斷,生死輪迴,無盡的苦楚都是由愛、取、有這三支的業因,來牽連生死輪迴,流轉生死不息,這都是我們的矛盾。所以我們現在要了解這個因,如果不去造因就没有果,滅因就無果,。所以我們現在要修的,就是要對這個因通徹,來滅因就無果。

@本文:其次來說不出惑、業、苦---------------。 一九頁 16
    -----------没有窮盡的生死輪迴,故曰流轉門。 一一頁 11
[mp3] 19:00CD-26A24:14
我們所造的愛、取、有不出惑、業、苦,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因「無明」生「愛、取」這三支都是煩惱,現量所感受的,未執取以前就是煩惱,這是惑-煩惱惑。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了解「三惑」的因,來圓斷三惑,三惑如果圓斷,無明斷,生死就了徹。

所以有無明來行,無明與行二支屬於業果-業道,所以業都是由無明起,去行使一切的業識,受一切的生死,都是由這七事共成-「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才入「愛」的苦道。

生死輪迴都是由愛取,因為無明起,無明和愛取二支是連帶,所以「無明、愛、取」這三支屬於一切煩惱,所以當你有愛取的心,自然就成立煩惱道了。

無明為過去的惑,由無明惑來造成惑業,發生一切迷執,成愛取-現在的惑,就是依惑來造業,由愛取二支來造業,才有惑業。

所以過去的「行」和「有」就是屬於由觸、受來成這個業,如果没接觸外緣,不會去行使,没行使就不會去愛取,有愛取難免就「有」,有「有」的業力牽引,難免就再來現在的生死。

所以前有業力的牽引,有「有」的業力,難免就再來牽識入胞胎,得再來生,得再來接觸外塵,對所受的一切外緣來生愛,有愛才會對外塵接觸,造一切的矛盾,所以有矛盾而造一切的迷執,當下就是由這個生起來苦惱,有苦惱以後,「有」的業力就再牽引,所以「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這七支,都屬於苦道。

有苦就是無明的因,你現在迷執所以愛取,所造來的業緣,過去因緣未來果,這都是在輪迴不息,所以會輪迴生死都是對一大事因緣不了解。

為什麼我們會來生死?要了解過去就是因無明來行而造業,所以生起惑業,來牽識入胞胎,如果没牽識入胞胎,就没有今天我們這個身體,所以有胞胎後,名色成六入,就會出生來接觸,來受外塵的引誘,再成現在愛取二支,這個愛取二支,我們不了解就是我們現量上的心量矛盾,所以不要再造愛取來生惑業,再牽引來生死,我們就是要轉這一切的迷執,現量上不要再造惑業,如果你有再造愛取,就又有業緣,又來受生,難免在苦道永遠輪迴不息。

如今有這些理論可了解,當下就要解除我們對一切的愛取二支,所以愛取是極其苦惱,由愛起念,造一切的迷執,愛有無量種,對物質、一切起愛念,【音CD-26B精神思想迷執,由愛生恨造一切的迷執。所以愛取就是我們不明白,愛就是苦惱,不了解愛就是苦,對種種愛不到就是苦。

關於戀愛,愛情不能順利,這也很苦惱。所以這都是愚癡、迷執,由愛所生,才會去執取。所以愛取就是業,就是業有,當下即是業有。

現在的惑業都是因愛、取、有,來受果報,所以未來世也是我們現量的愛取來成立這個苦道,才有生與老死,依未來的苦道,又再來生死。所以對惑、業、苦我們要了解業因,若愛取二字能脫開,現量就没有苦道了。

所以過去的惑業就是我們不明白,由無明起來造的,現在了解到,在現量上是由愛取二支成立苦道。現在我們只要將愛取二支拿掉,就没有惑業,未來也没有苦道可言,生與老死就是由惑業來牽引,如果没有愛取二支,自然就没有業力。

「愛」有好幾種的作用,情愛就是因我們迷,是最可憐的生死由來,我們會來生就是以愛,就是由愛來起因,找我們的父母,想要爭取,就是因為吃醋,看到父母淫慾,就好像我們所愛的被佔據。所以不明白,造業因,八識田中就是由愛去爭的,看一道淫光,就跑進去,才成立名色,這以前就講很多了。所以愛,造淫慾,一輩子如果還有淫慾,都是可憐,不能解脫生死。所以因愛對外會執取而造一切,就是我們的苦道。

所以我們要了解過去都是迷執、愛取,才有未來的苦道,根本生死都是由愛取這二支成惑業苦。過去無始以來都是輪迴生死,無始無終,由愛取而產生,如果没有愛取這二支,就没有過去的業,也没有現在的業,也没有未來的生死,所以由「業」引「生」來苦惱。

所以現量上了解苦道,就不要再起惑,若再造業因,難免後面就又有業苦。所以想要没有業苦,就要消滅愛取,由此去展轉,如果你不了解呢,生死無疆!輪迴生死都是由「愛取有」這三支在流轉。所以流轉門就是由愛取這二支來成立的,會流轉生死都是由愛取二支,如果没有愛取二支,就没有這些生死輪迴。我們一定要了解明白皆由愛取,我們要來了解而隨時轉變,對外緣起都是假,不要去執著,這樣就不會生起愛取二支。所以我們得要了解明白,來解開我們的生死。

@本文: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一一頁 12
    --------------心不迷惑自然不會妄作胡為。 一一一頁 11
[mp3] 34:30CD-26B06:19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一直都是由「惑業苦」來執取,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跳出這個輪迴。辟支弗就是我們稱的緣覺(印度話叫辟支弗),辟支弗就是能夠觀察到這一點,所以心生畏懼,因為辟支弗了解因果之所成都是由「愛取」二支所造成的惡業,才來生死輪迴,他討厭生死的苦楚,所以才離開一切惑業苦,也就是愛取二支不去用到,都用般若的智慧來生空智,斷除惑業。所以惑業就是不明白起因,般若就是智慧,能夠打破一切緣起,了解一切迷執。

人生的無限生死,都是由愛取二支來使我們生死不能解脫。辟支弗就是能夠了解緣起,不造成愛取,徹底解開迷執,自然就能夠證涅槃,如果没有愛取二支,自然就没有惑業苦,而没有惑業苦,自然就會解脫生死,我們後面會講還滅門。

以上所說流轉門的道理,大概都說得很清楚了,現在要來說還滅門,要怎樣還滅生死呢?我們要認真來聽,現在「還滅生死」極為重要。

所以要檢討一切生死由來是從何而來?人生有生死之苦,都是我們自己創造來的!為什麼呢?由「無明」造一切的迷執,無常的輾轉就是由「老死」二支。

為什麼會有「老死」呢?老死的由來是從何而來?一切眾生如果没有生,就没有老死,老死的輾轉就是由「生」來成悲,造一切的迷執,苦楚我們自己,侮弄我們自己,直到老,老死,就是由生而來,老死二支就是由生,生死無盡,都是由生來埋沒我們,因迷執而埋沒我們的一切。所以由「愛、取、有」造矛盾,所有的眾生都是由生才有老死,有生的因才有老死。

既然了解有這個生,而「生」是從哪裡來?怎麼會來生呢?就是從「有」!有業識,因當時有業力的牽引,才會找和我們有因緣的父母,才會來投生來受胎的,如果没有業有,就不會牽識來投胎,所以有業「有」才會來生。

而「業有」是從哪裡來的?就是從「取」而來的!因有受才會去造業,「有」就是你「愛取」(有愛取),由愛造業,所以「有」就是由愛來「取」業,愛來造業,就是由「取」業因才會牽識入胞胎。

而「愛」從哪裡來?當然是從感「受」來的!如果没有感受,不會牽引我們造一切的矛盾,有感受才會去愛取,所以愛取就是由受來感覺,所以一切才有愛取來成立,都是受報,受報來投胎來生死都是由愛取來負責的,所以有「愛」的因,我們就有妄取的機會。

所以這個業因,為什麼去「取」呢?就是由受起「愛」,才有貪愛的心,所以貪愛心總是使我們迷執,造一切業緣,都是由貪愛才會來造業力。

因為有這個受,到底怎麼會「貪愛」?就是從愛取二支!而愛的染著是由何而來?就是由「受」,而「受」的因是由什麼來的?「受」就是由六根,如果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對外六塵緣影去感觸,没有六根去染受不會作用,就是有六根才會去染受外塵,因為六根對境,對我們所受的境,被愚昧所障,生起愛取才造業的。

「六根」是怎樣成立作用呢?就是由「觸」!因為六根接觸外塵,有這些塵境,六入起用,才有思想、愛念,所以由我們的思想問題,我們的心念起,如果没有六入去涉外塵,如果没接觸外塵就没有牽引。因為有塵境的因,六入去涉入,所以思想才會去受這個愛,如果没有思想成愛,不會起貪瞋癡,去執取,就是因為有六入接觸外塵,才成立去妄取的。

究竟有「六入」能觸是從何處來?觸是從「名色」!有「六入」去觸而起因,有眼耳鼻舌意身能夠接觸外塵,有「六入」能接觸就是從名色而來。

「名色」又由何而來?名色就是我們的心物和合,名色是怎麼生的?名色就是由業識的牽引,有「識」的成立,就是我們之前的八識,迷執、妄昧,所以以「愛」來攝入,看見一道光芒,就跑進去。所以「識」就是我們受生的業力,「識」入胞胎,才成立名色,攬父精母血才展轉成六入,才會接觸外塵。

「識」的投胎,由什麼而來?由「行」!因為前所行使的一切,愛取的業力牽引,才會有業識來投胎。所以識就是由行而來,造成一切的業力,都是我們行使造業的,識就是由行而產生業力,才會感觸緣起來投胎。所以識入胞胎就是胎獄,有胎獄來入獄。所以以前一切的業緣都是迷昧,識心入獄,迷昧,出胎後再起矛盾,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才會受一切矛盾,所以有愛取才會受報再來投胎。如果没有「行」來緣「識」没辦法,所以由行使惡業,才會來投胎。

「行」由什麼而來呢?行就是由「無明」而起!產生迷惑,心量狹小迷迷糊糊,矛盾自己,侮弄自己,才會行使一切的惡業,去妄作一切,糊裡糊塗的造成業果。所以行使就是我們的心態迷惑,自然妄作胡為,這是我們的無明起,「無明」如果斷,生死就斷,所以我們要了解無明緣行,才有生。

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老死」?就是由生!有生難免有死。「生」是由何處來?由業力的有!業有,有業有才會來生,業「有」就是由愛取來成立!生就是由愛取來成立有,結果有愛取才會成立業緣再來生。「愛取」從那裡來?就是由受!由感受而來,有受才會起貪瞋癡的愛念。「受」從哪裡來?從六入!有眼耳鼻舌身意去接觸外塵,由六入接觸起因才有感受,所以六根接「觸」六塵,用六根去接觸外塵緣影才成立受來成愛,觸就是由胎內成立,在胎內已經完備六根,手腳等一切完備,才會來接觸外塵。胎內的「六根」從哪裡來?從名色來!有名色的生態,就是我們的八識含藏在父精母血來成立,才有這個身體,所以由名色才有六入。「名色」是由何而來?由第八識!識心來投胎,如果没有識心來投胎,就没有名色,所以識心就是由業感來成立。「識心」的業感從哪裡來?就是由行!前的行使一切惡業,才牽識入胞胎,所以識心就是由行而來。「行」從哪裡來的?由無明!所以「無明」的肇因,迷惑我們的心態,才有生死輪迴。

我現在再展轉,將此內容再說一遍,讓你們更了解「老死」的由來,老死就是由「生」,生由「有」,有由「愛取」,愛取由「受」,受由六根接「觸」外塵,觸由胎內的「六根」來成立,六根由「名色」來造受,名色由「第八識」來投胎,第八識由「行」來行使,才有第八識的業力,行由「無明」。

總之,十二因緣是由無明而生的,無始以來生死不息,在流轉生死。我們現在就是要還滅無明,無明如果滅,生死就斷。

@本文:反過來說怎樣才能没有「老死」------------。 一一一頁 12
    ----------------;無明一破則生死自休。 一一一頁 16
[mp3] 56:46CD-26B25:35
反過來說,要了解怎樣才能没有「老死」呢?所以有老死就是我們有一切憂悲苦惱,由老死這個業因,一生都是受這個業報。

所以「老死」就是由「生」來憂悲苦惱,來成就一切,因為生的由來就是由妄取,叫做「有」。

所以如果你要不來受「生」,當要了解妄取,尤其是因妄取才生有的業因,所以「生」就是由「有」為業因,「有」的業因就是由我們的妄「取」。

如果你没妄取就没造作,就没有憂悲苦惱,會妄取就是由貪「愛」,有貪愛就是由貪而生愛念,生出煩惱。所以造出妄取都是由愛起因,由愛而生起造業,愛就是由「受」。

如果你不要妄取就不要有「受」,因為這個妄因就是感受-這個感觸,依受來感觸外塵,所以有受的感「觸」才有六塵的緣影來讓我們迷執成愛念,愚癡,造業,所以就是由接觸外塵而來感受的。

如果你不要「觸」,當初你就不要用六根,你用六根對六塵的緣影才有接觸,所以有「六入」,造成我們的思想顛倒,妄想執著,所以有六入接觸外塵才會去染受。

如果你要了解當初「六入」的產生由何處而來?就要來了解「名色」,有名色的生長,才有六入來成就。

如果你想不要「名色」,當了解要空「業識」,如果没空業識,免談!因為有業識的牽引才會來投胎,當初如果你空業識就没妄生,没妄生就没老死。

「業識」由何而來?就是由「行」,因為以前的妄行所造的因,才有業識,如果你没有妄行,就没有業識。

如果你不要「行」,要怎麼做?要滅行,當下得要了解「無明」的肇因,如果你無明不起,心念的變化不去造作行使,不創造業因就没有識心來投胎,所以無明如果斷一切生死就斷,無明就是在破生死問題。

我們現在要還滅,就是要斷無明,要無無明應怎麼做?先要了解是五蘊來牽引,思想若有端正,就没有無明【音-27A】也没生死,CD-27A所以要從五蘊來深入了解,才能夠破生死。

@本文:到此可就明白了,------------------。 一一二頁 01
    ----------------,瓦解冰消成為烏有。 一一二頁 07
[mp3] 1:03:15CD-27A00:08
至此我們要明白,生死由來原是因無明而起,是因無明來造一切的惡業,想要解除生死,非解開無明不可,所以要親身下功夫,從無明來下手。就好像抓惡賊,如果你要搗賊窟,將它圓斷,擒賊必需要擒王,賊王如果抓得到,賊巢就不用去搗了,這是一種恰當的譬喻,所以擒賊要擒王。

所以生死由來是由無明,就像賊王是我們的問題,若要了解無明,我們要用般若的妙觀察,有妙觀察的功夫來觀察無明是由於不明白-就是迷執,所以我們要了解無明不是性,當體即空,無明是我們迷執,如果了解,當體即空。

因為無明是我們真心的一種没主宰,虛妄幻化,所以這叫凡夫不覺,被無明所迷。因為無始以來,都是受五蘊的執著,產生無明的業感,所以生死不息,都是凡夫創造的迷執,自己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在生死不息。

菩薩能夠了達一切幻化的外境都是不實,能誠實了達我們的心理狀態要怎樣端正,當由五蘊的道理去深入,能夠了解迷幻,五蘊如果了徹,自然無明就斷,所以菩薩觀察無明是無性,自然就没有這些業緣。

我們再來譬喻無明,無明像空華,為什麼會有空華?就是我們身體有眼病,妄見空中滿天全是花,這就是迷亂,我們稱為見,其實所看的空華是無所有,如果眼睛好的人來看,同時見空中哪有華?無華!所以是空華,病眼的人像凡夫,若你能夠見空間一切無礙,無一物,淨眼人就像菩薩一樣,這是一種譬喻。

所以你當了解無明,究竟就是我們的身心不安然,没有建立正見,所以無明當體即是我們的自性顯現,無明是我們迷故成無明,當體仍是我們的自性,要了解一切無明起,都是我們的迷執,如果你見性就是了悟一切,無明都是空華,無實,當體即空,當體是我們的自性,迷與悟的差別。所以如果你當下能了解,一切無明都是我們的迷執所成的,能夠解開我們的迷執,自然就没有這些無明的肇因。

如果你能夠明白這些理論,著手去下功夫,一切無明就烏有了,就没有這些了。無明也是我們的自性,迷故成立造業的,所以無明也是我們自己的心想。

所以原來都是心,萬法唯心,一切唯心,惡念也由心起,善念也由心起,無明由無善念才會去造惡,所以不明白,造一切的矛盾。所以要了解是我們矛盾自己,才會造一切的迷執,妄迷執著,造一切的生死問題。

@本文:無明一滅,則真心顯現,---------------。 一一二頁 08
    ----------(生死被無明牽累故),故曰還滅門。 一一三頁 01
[mp3] 1:11:43CD-27A07:08
現在由無明再來了解『還滅』,之前是由「老死」來還滅到「無明」,現在無明如果滅,自然行就滅,因為無明會顯,是你的真心迷昧,所以無明一起,自然就行使,有無明才會去迷昧執著,有我法二執,有我的你的之分別,對一切事體去貪愛、執著,這就是無明起,造成一切的迷執。所以因無明而生出種種的取著,都是妄造一切的惡業。

所以無明起就是行使罪惡,因為不明白才會去行,「無明」如果滅「行」就滅。

既然没造惡業,没行使一切,哪裡會受報?就没有業識來受報,所以「行」如果滅,「業識」就滅。

所以無業識,没造一切,無業識就不會去投胎,因為有業識才會去投胎,無明如果滅,行就滅,行既然滅,業識就滅,自然就不會去投生,生名色,名色就是識心來染著,成就胎獄,所以没有「識」去投胎,哪有「名色」呢?

因為名色生起才有六入,既然没有名色,那焉有六入可構成。因為有名色成胎,才有身體的成立,才有六入,所以「名色」如果滅,「六入」就滅。

「六入」既然滅,就不會來接觸,就不會再出生來「接觸」外塵,自然就没有六入來對境去接觸。

没有六入來接觸,焉有受呢?因為有接觸,有六入接觸到外塵,所以六根對六塵會接受,有領受,有這個身體自然就有感受,有感受才有愛取,因為有領受,所以才會產生思想不端正而去執取,如果没有「接觸」就没有「感受」的發生。

有感受才有貪愛,既然没有「感受」了,哪有貪愛,自然就没有「貪愛」。

既然没有貪愛,哪裡會去執取,既然没有「愛」了,就不會去取,「取」就滅,没有對外去愛,自然就不會生取。

你没取惡業,没「妄取」,自然就没有「有」,没有業識,就没有業力的牽引。

既然你没有業力的牽引,自然就不會投生,就没有生。所以没有業力,就没有生,「業」如果滅,「生」就滅。

所以有投生,難免就有老死,既然你的「生」滅了,哪有「老死」可說呢,没投生自然就没有死。所以業力如果來滅除,自然就没有生死。所以要了解都是因為無明起,無明如果滅,一切生死就滅。

所以由無明起才會去行使,有行使才有業識,有業識才會投胎才有名色,有名色才會生六入,有六入才會接觸外塵,有生來接觸外塵才有感受,有感受才有愛,有愛才會生執取,有執取才會生業識,有業識難免得再來生和老死。

所以十二支的輪迴都是由我們的無明起,無明如果滅,一切生死就滅了。

@本文:吾人如順著生死潮流,----------------。 一一三頁 02
    ------------------,即此可以明白了。 一一三頁 11
[mp3] 1:20:55CD-27A14:25
我們現在要了解,要來斷這些無明,才能夠了解一切,因為無明是我們的因,所造的一切都是顛倒妄想,所以無明如果還滅,真性就現,我們的自性既然顯現,哪有一個無明可矇蔽呢?所以要滅生死由來,就是由這個,要了解無明能夠圓斷就是還滅門。所以一切生死由來都有其順序,生死的潮流就是由我們的無明緣起。

尤其是我們的無明緣行,一直到成立老死,無明緣行才有生,有生才有老死,由生至老死,永遠就是我們的流轉不息,生死由來都是因不明白,造一切的壞緣。所以反過來,我們現在就是要逆流,要了解生死的流轉就是由無明,無明如果滅老死就滅。所以我們大家要了解,從無明滅到底就是解脫,無明如果滅,生死就滅,就是解脫,以上所說的都是流轉門,成立生死。

所以我們觀察生死由來都是緣起,屬無明方面造作一切,我們就是要還滅無明,無明如果還滅而去進修,就是出世的解脫,所以滅無明就是解脫生死的法門。我們在修行方面,要從理論去深入,要了解是五蘊來緣起一切才造成無明,有五蘊的理論才能還滅無明,而還滅無明就是我們修行解脫生死的法門,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地方,如果没從五蘊深入,不能解脫生死。

此生故才有彼生,這裡有生,死後會再有生,譬如我們在這裡死了,又到地府生。所以生死的原則都由十二因緣,使我們矇蔽造業,所以流轉生死不息,都是由十二支來流轉。

我們現在用般若的妙慧能夠觀察,一切都是我們的空照,有照無物,一律都没有無明的存在,如果你能夠用妙慧,般若就是我們微妙的智慧,去觀照一切外緣,一切都是盲從而造業的。所以如果你能夠了解緣起,一律能夠順適的用智慧來判斷,自然就能消滅這一切妄執,没有妄執哪裡會造一切矛盾呢,所以如果没妄執,思想如果端正,我們自然就好修行。所以有好的理論,我們自然就能夠去還滅這一切的無明。所以還滅門就是聖者要出離生死的問題,要解脫生死的理論。

所以我們要了解本來面目本無生死,那為什麼會有生死?都是因為不了解,因疑生怪。關於「疑與義」,我們現在學的就是真義,真義就是真理,疑就是疑鬼疑怪,造成一切的迷執。所以一切都是我們的疑問,造成生死由來,疑鬼疑怪,「疑」就是我們的生死由來。所以要離生死,你没用般若來起用,從五蘊的理論去圓徹,實在很難解決生死,由「疑」來造成我們的矛盾,所以「疑」就是我們的迷執。

萬事都是我們没度量,度量不寬闊,一切都是疑問較多,疑問造成我們的矛盾,所以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由疑生怪就是我們的心量狹窄,才不能生出智慧。

度量如果寬闊,海濶天空,度量如果狹窄,没有一切的良心可言,一點兒也不讓人佔便宜,生時如果度量狹窄的人,一點兒也不分給人,貪著這些都是我的,執著到每一樣都不給人,寧願放到壞,這種人最第一可惡,死後就到「貧民窟」,貪,貪愛,貪著,没有布施心,東西寧願放到壞都不給人,這種人死後都到極苦的貧民窟。

你知道「貧民窟」的情況嗎?你們要了解!你們看不到所以不能了解,我看得到也了解,在貧民窟整遍都是石頭,四面八方都是石頭密佈,無處安身,需要砍竹子砍樹木,來圍成一個小厝,蓋得矮矮的,再用草掩住,每逢刮風下雨,就遮不住,很可憐!地上徧佈石頭,得用草墊著才能睡,草如果濕了只能再晒,四處了無生物,想吃就要翻開石頭縫去種蕃薯,一直翻一直種,一直翻一直種,雖有蕃薯但要吃到飽卻很難。

所以没有度量的人,最第一可怕,就是因為没有度量造成要去貧民窟,那裡的一輩子不像我們這裡的七、八十年,最多一百年,到了貧民窟有的幾萬年都不能超生,看你一生的執著是怎樣没度量,所以没有度量的人很可憐,没有度量的人比無明造業還要可憐。

所以生死都是由無明起,如果你没妄想去造業,哪裡有無明呢?所以無明就是我們的凡夫心,疑問,不了解,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矛盾自己而成凡夫,才有無明起業感,造一切的迷惡-迷昧、惡業。

如果你有般若的妙慧起用,能夠三觀妙用,迴光返照,審察自己,找自己,找我們本來面目,如果找得到,喔!你自性若圓徹,自然對一切萬有,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我說:「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自性如果通達,一切萬通,一切萬法齊通,像我在講經都不用準備,隨時應變,我能應機說法,你們來這裡聽經,不管你們在三樓,或二樓、一樓,即使在四樓、五樓,我都能夠鑒機,當下隨機說法。所以如果你能夠找到自性,就萬徹一切,哪有無明來遮蓋呢?所以如果能夠見性,就能同時來教化眾生,撤開無明,解脫生死。所以我們就是盡量要學到見性,如果没見性,絕對不可能萬徹一切。

對這部心經深入,不是只斷無明成立四果而已,我們當下自利,當下就能夠利他,以利他的精神來漸入,自然就會見性。如果没有利他的精神去深入,没應用般若的妙用來三觀一切,自性不能圓徹,不能了解一切。

所以這就是能夠以三觀妙用,一心三觀,照了一切一境三諦,了達無明當體即是真空實相,即是我們的明照,當下即是。所以由無明到老死,這都是我們的迷心,造業,如果能夠以三觀啟用,才能夠見性。

所以要到一心三觀,就先要五蘊能夠圓徹,才能啟用般若,成立三觀妙用,三觀妙用就是我們一心的妙行,最第一奧妙。
(第20卷完)
---第21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