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34
《卷34
83/03/12
星期日》--------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以無所得故! (承上)
是故空中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本文:由於根性的不同,也就所見差殊而所證---------。 一二四頁
11行
--------------證究竟涅槃,這是佛的證悟。 一二四頁
14行
[mp3]
00:25【CD-45B】00:47
因為根性有上、中、下不同的關係,所以所聽所看的一切都有差別。根性深的人,講一句,他聽進去,了解幾十句;根機淺的人,雖聽到,有的聽得模糊,有的聽不懂,所以就是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因為你有吃過糖,跟你說甜,你才會甜,所以他本來就有甜了,不是你說甜,他才有甜,你說甜那當時,他就覺知那個甜了。所以種種的法,你有了徹,聽到馬上了徹,你若不了解,再怎麼聽也是不了解,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所以我們要了達一切諸法都是生生滅滅,一切法也是會生滅,當時在說雖有,聽完就没有了。所以能夠起用,當時即見「真諦理」,就是深入真諦。真就是圓徹,了達,這叫做真諦。雖說對真諦有深入了解,這仍是證入偏空,這種偏空的涅槃是二乘所證悟的,所了達的種種,這是一種粗功夫。
根性深的人,雖說一聽馬上能了達,不過這是修持的問題。所以對一切苦惱,眾生所不了解的,他隨時即展開,能夠體會,隨即能夠圓徹真實,那當時即空。所以隨時了解俗諦,俗諦理就是對一切的事體,能去圓徹,親證事實,叫做證到「俗諦理」。
內在對外的事體能夠去圓融,能夠起用,能夠隨時立用,以慧起智,以智成理,依理起大用,這就是中諦的法門,能夠圓徹,所以叫做涅槃,這是菩薩所證悟的。所以隨時能夠證到「中諦理」,能夠開解,了達,去教化人,這都是菩薩的一種印證事實,隨時能夠了達。所以能夠常常去體用,去深入,自己自了達,能夠見實相,這就是中諦理能夠圓徹,所以證究竟的涅槃,究竟就是佛所證悟的,這就是究竟,這要了解。
@本文:要而言之,諦是具有方便和勝義------------。 一二四頁
15行
----------------並非專屬小乘法門的了。 一二五頁
11行
[mp3]
05:45【CD-45B】05:21
現在再來說「諦」的真實,這是實有方便,來了達勝義。諦有勝義與方便二門,如「審察」,審察就是我們內在對外一切,雖然都是苦無樂,我們有真實理性,能夠圓徹了達事實,對這個含義能夠圓徹,所以這就是去審察事實,這就叫做「諦」。諦就是我們有審察,能夠圓悟了解,這方面才是稱為「諦」。
雖然四諦的法門是小乘來講,不過讓眾生能夠了達眾苦無邊,能夠讓你回頭,對真俗二諦能去深入,去貫穿,了達實相的理體,這都是我們要深入,要研究,真諦理能夠圓徹來修證。
我們現在要研究四諦的理論,就是要貫穿我們這個心,萬法都是我們的心創造出來的。所以諦理就是我們的認識,我們的審察真實,能夠去圓徹,這種義理能夠了徹,這是屬大乘的教法。
我們要了解四諦是共證的,不是只有單獨,上乘、中乘、下乘都一體同證的,同證是同證,真實都是我們的了達的。各人的機緣,根機深,來了達就較深解;根機如果淺,來了達較淺解。所以同樣我說的,聽的人他去了解的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根機,各人去領受,各人的成就都不同。所以這就是說,一切苦等這些理體上,就是要讓我們了別,對這個理,我們要了解去深入研究,才能夠深入來修持。
法華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一切法從本,就是從我們的本性去通達的,如果一切法是我們自己自性通達,常住在寂滅,就是没有生滅的相。所以如果你深入實際的理論,「解苦就無苦」。所以有中諦的理論,能夠回應我們自己,審察我們自己,常常能夠去體會一切,有實相的理體,這是我們自己的深入。所以根機深的人,一入就是中諦理,就是隨時解悟圓徹。一切苦都是我們的迷執,我們的心事所顯現的,其實一切外界没有什麼苦可說,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妄想執著,造成我們自己的苦惱,就是我們的迷心,造起一切的迷執,自己蹧蹋自己。所以如果你圓徹,「解苦就無苦」,這部心經就是讓你去了解「是諸法空相」。
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分別品說:「有七種真如」。真如是什麼?真如就是我們的通達,我們的自性妙照,一切萬有都是我們的真如。為什麼叫做真如?我們如果想飛機,我們內在所顯的那架飛機,和外面的一模一樣,叫做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自性明照。
真如分開說有七種,有一、『流轉真如』,就是迷,在一生中迷轉,就是迷妄執著,對外當下也是你的真如,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真如,你想飛機就照到飛機,想什麼就照到什麼。所以會流轉生死就是迷執的眾生,這叫做『流轉的真如』。
因為總共有七種的真如,我們現在所要講解的,主要有四種,單單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這四種來說。
第四種真如,就是『安立真如』。安立就是我們同時能夠安立,我們所明照一切的事實,這叫做安立。所以一切眾苦都是我們的安立,苦諦就是我們迷執才會安立有苦。所以苦諦是我們安立要了解有三苦、八苦、無量苦,這都是眾生對一切不了解,由這個識心行一切的矛盾,造一切的業。所以一切都是這些有為的法,你妄迷執著去造迷,迷我們的真,著妄,失去我們本來面目,對外妄見,造作,一切都依真如來建立。
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真如,想就是真如,想什麼就有什麼相,想電冰箱就有電冰箱的相。所以依真如,起妄念,這都是我們的建立,所依的仍是我們的真如,迷的真如與悟的真如之差別。所以各種迷執也是我們安立的,各種圓徹也是我們安立的。所以真如就是我們要安立這個理體,能夠去離苦得樂。
所以「諦」都是我們從理論去安立,成就一切離苦得樂。眾生都是依這個心,迷這個假我,把這個認做我,叫做迷真著妄,這是假的,身體這個軀殼是我們的自性來投入,有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神經和精神在安立。所以你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我們所想的一切都是顛倒安立,建立苦惱,所以一切都是我們迷執而成苦諦。這就是我們對一切的安立,安立就是去自悟自徹,能夠完全的去安立事體,能夠去審察真實。這也是我們的安立,去迷執外緣與這個身體,著妄,這叫做著妄,著妄就是埋沒我們的真,埋沒我們的真如,不了解我們的真如,侮弄自己,蹧蹋自己,這都是苦惱的眾生所迷執的事實。
第五、『邪行真如』,邪行就是這個我,一切所執的聖諦皆偏,所以對諦理不能實際去圓徹,有邪思邪見,一切都煩惱。所以妄惑、邪見、邪行的法度,都不離我們的真如,萬般都是我們的如意。真就是事實,就是你的思想那個真實,但自己妄念,造一切的邪惡。所以著於邪行,都是我們迷失自己,因偏見所做出來的,這叫做「邪行真如」。不了解集諦理的實性,而集惡、集邪,不了解,所以盲從造作,這叫做「邪行的真如」。邪也是你想的,正也是你想的,而你偏偏就要歪想,造集,這樣矛盾自己,所以這就是矛盾自己,侮弄自己。
第六、『清淨真如』,一切諸法有聖諦,如來所證的涅槃就是清淨,安立清淨,因為没歪念,我們的心只有正念,清淨無染。像念佛,是一個名念佛,若心没念嘴在唸,心猿意馬,哪有清淨?所以清淨就是我們的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真心,一心不亂,我們單單念一句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真如心,來清淨念。所以「心念耳朵聽」,這樣就清淨無礙。你若用口唸,心思散亂,這樣無效,這樣不能清淨。所以「清淨的真如」就是我們有了解集諦的真實,實體就是我們的思想,造那些一切的妄亂,清淨就是一念只有阿彌陀佛,没有這些所集一切的妄亂,只有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念佛,這叫做「清淨真如」。
第七、『正行真如』就是佛所說的正體的理論,道諦就是我們的聖諦,能夠去圓徹,深入一切道品,就是都能照理論來正行,所以正行有正法,我們當下就皆依法來正行,這叫做「正行真如」。
所以從理體上,能夠圓徹去修證,有道諦的實性,真如就是我們的實相,一切的理體上能夠圓徹,審察真實,有種種的道理,可證我們的事實,四諦能夠常轉,所以理體上能夠圓徹,這叫做實相的理體。因為四諦能夠轉無量諦,就是道諦能夠轉真實三觀妙用,三十七道品能夠圓徹,所以這叫做般若,能夠活用,有般若成理體,圓徹道諦。所以以這個諦能夠轉無量諦,這就屬大乘的聖者,所證的妙法,一切圓徹,就是屬於大乘。
這就是說,實際的菩薩有見性,就能夠對宇宙人生萬徹,所以這就是真實親證到理體,見自性就萬徹一切。所以大乘的聖者就是由三觀妙用,能夠迴光返照,審察自己,找自己,找我們的真面目,有見性,四諦就具足,能夠圓論。所以對種種諦理,自然而然自己會分發,大小乘的法門都能夠隨時應變,對機說法。所以並非要怎麼去學才有,是自性通達的,這就是大乘聖者,不是小乘的人能夠去深入了解的。
所以見性者和二乘者的差別很大,小乘人不能了解大乘聖者的法門。因為菩薩就是圓徹,「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自性如果通達,宇宙人生就萬徹,諦理就自然能分發到具足,能夠對機說法,對大小乘一切都能夠分別下去開導人。所以這就是諦理的分發,有真實深入。
你能夠安立清淨,就從真如理體真實能夠去滅一切眾苦。你既然清淨了,哪有眾苦?同時就滅完!所以菩薩就是深究真實,自性通達,明照宇宙能夠萬徹,宇宙一切萬法能夠通達,宇宙人生都能夠萬徹,所以就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這才是真實般若的妙慧。
@本文:所以天台依涅槃經立了四種四諦------------。 一二五頁
12行
----------------佛道無上誓願成─滅諦。 一二六頁
07行
[mp3]
28:24【CD-45B】25:14
天台的教法有獨持的五重玄義,安立一切事實,所證的一切,都能夠判別,了達,五重玄義後面會說。我們現在所講的這部心經,都是依天台的正法來講解的。天台的正法有五重玄義,有七番共解,一切能夠圓徹事實,理論才能夠圓徹。
天台依涅槃經攝四種四諦來配合四教:
第一、『生滅四諦』,如上所說的諦理,這是對小乘所修的法門來解的。因為依這個法,小乘的四諦是依生死,要來開導生死的問題,這是「藏教」所攝的。四教就是分藏、通、別、圓這四教。所以小乘的教法就是讓你了解生死由來,這是小乘在修的,這屬於「藏教」。
第二、『無生四諦』,就是了達一切諸法都是幻化不實,當體即空,這是「解苦無苦」,不為一切苦所苦,不會被外界的事體所引誘,就是了解一切外之六塵緣影都是假的,無真,都是成住壞滅。所以一切眾苦都是我們的迷執,當體即是我們的空相,萬有都是我們的空相,這就是無生四諦的法要。
所以「解集無集」,不為集所轉,為什麼集?就是我們的思想集眾苦惱,想苦集苦,想喜就集喜。所以苦樂參半,不明白,胡亂集,胡亂想,這是凡夫。聖者就不被集所轉,不會被思想所轉,所以無集所轉。
「知滅無滅」,本無生滅了,哪裡有滅呢?就是了解本來面目不生不滅的道理,所以知滅無滅。本來就無生滅,哪有滅?所以四果羅漢去深入了解,解脫生死。
「知道無道」,因為一切道都是我們宛轉這音聲來成立,並非有什麼道。道是自性通達的,我說的你們若聽不懂,就不是法了。所以一切不著法相,因為語言動作皆是道,道是對我們有深入了解的人,聽懂的人就是道,聽不懂的人哪有道?所以「知道無道」,這不是道,語言動作是個名相而已。所以一切生滅法,三乘能夠共修,這是屬於「通教」,這就是二乘聖者安立的。
第三、『無量四諦』,因為了達「苦有無量相」,四諦法解苦就有三苦、八苦、無量苦,種種,有無量的苦,【CD-46A】有八萬四千苦。所以都是眾生一直來聚入,就是自己自入,由集,了解「集是無量相」。所以眾苦無邊,八萬四千苦都是由集,集就是我們的思想無量。因為你的思想有八萬四千的煩惱,都是你没通達,自己胡亂想的,所以集有無量相。
「滅也是無量相」,因為有這一切的諸波羅密,波羅密就是登彼岸,解脫一切,所以都了解自性不生不滅,這本來就是無生滅,有這些無量的了解就是圓徹波羅密。波羅密就是登彼岸,也可以說離苦得樂,也可以說一切的涅槃,不生不滅。所以依波羅密,就是我們的自性有智慧,能夠圓徹,離苦得樂,這就是無量相。
「道有無量相」,道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種種的道理都是依四諦顯發,從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來闡開,有八萬四千法門,能夠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苦,這是權教菩薩所修的法。現在所說的這些,能了解來深入,從這裡來修證,這是權教菩薩的境界,從這些一直深入,修證出來,這是屬於「別教」所攝的,跟一切眾生與二乘有別,這叫別教。
第四、『無作四諦』,為什麼會無作?了達一切法,當體即是我們的實相,也無苦可捨,也無集可斷,也無道可證可修了,哪裡要作?無作!無作就是一切理體是自徹,自性通達,圓悟一切,了達,宇宙人生就萬徹了,哪裡有四諦可講呢?所以當體可以說證到實相的理體,所以一切的理體都是我們自己自作,圓徹,「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所以一切法都是自性通達的,自己自造作,圓徹一切的。
像我要講經都没準備,同時起來,當體照大眾的一切機緣,順機緣應說,該說就說,不用說就不用說。所以一切諸法是活的,一切法是無量相,無定義,一切對機,所作都是對機的,所以叫做無作四諦,不需要再用四諦來修持才再來講,這樣不對!理體上,四諦是由我們轉的,我們自己會來轉法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我們自己轉的,並非這個教有一定的理體,法輪自轉,無定。所以所修的一切法,是屬「圓教」所攝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就是他親證,圓徹,所以一切都是自性通達的,並非還要再去學。
所以這屬大乘的菩薩,他有『四弘願』,自利要利他,這就是依四諦的法輪,要怎樣轉?我們有四諦的法輪,才有四弘願去轉。
後面有個表,「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苦諦」。眾生眾苦無邊,一切三苦、八苦、無量苦,都是為了眾生來說的,來解開眾苦,讓眾生離苦得樂。
再來「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集諦」,能夠開導眾生,一切的煩惱都是我們的思考所集來的。所以一切煩惱都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妄想來集的,煩惱是我們想的,不甘願,一切的苦惱都是我們的心自己造作,所集的,所以叫做集諦。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道諦」,佛法無邊,我們要自立,安立,上求佛法,下化眾生,在道理上,能夠隨時應變,能夠開導眾生。所以這個法門就是我們要上求下化,理體圓徹,這叫做道諦。
「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滅諦」,就是由滅眾生的苦惱,眾生眾苦無邊,能夠滅盡。我們無始劫來所造的塵沙無明,如果不願度,不能滅盡,如果度盡就是佛道了。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說,你要依佛道無上,我們願來成就,來滅眾生的苦惱,眾生如果度盡,我們的佛道就成就。
所以『四弘願』是我們學佛最第一必要,如果没有四弘願絕對不行,自利要利他,這是「自性眾生無邊要誓願度」,自己的內眾生-我們的心猿意馬,所造的一切惡業無量無邊,這些眾苦無邊,我們自己要自性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我們的自性就是因迷執而造成煩惱,所以要斷集無苦,當下就是要誓願來斷集無苦,所以自性煩惱無邊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法門無量,上求下化,我們的自性如果通達,一切的道理就圓徹。所以法門無上,就是無量無邊的法,佛法無邊是自性通達的,就是自性誓願學,就是要求我們了解自己,找我們本來面目,如果找得到,就是無上的佛法一切都圓徹。
「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就是究竟到佛,就無上了,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我們就是要成就到那地步,而要成就到佛道,須要來教化眾生,眾生度盡佛道就成,佛就成了,這要了解。
@本文:再仔細來研究它,佛教一大組織------------。 一二六頁
08行
-------------(戊二破二乘法相文至此完)。 一二七頁
06行
[mp3]
47:03【CD-46A】10:58
現在詳細再來研究四諦法。佛教一大組織就是,所有的佛法的內容都不離四諦。無論原始佛教,宇宙中一切的佛教,都没離開四諦。所以正法通達,萬法同體,宇宙一切的佛都是由四諦來化用而成就。所以佛教的理體都没離開四諦法,範圍很廣,因此四諦能夠泯滅一切眾生的苦惱,能夠圓徹事實,能夠使眾生尊重四諦。
佛一代說法都是以四諦為中心思想,所以大小乘的一切法都是一貫,教義根本上都是相同的,如果没用四諦去轉法輪,絕對不可能,所以大小乘都是平等的。
四諦有大小乘的不同修持,『小乘』是斷滅生死,了解三界一切因果,了解一切都是苦集二諦,能夠來深入,珍惜理想的理論,來了解因果,慕滅來修一切的道。能夠了解集的因,苦的果,所以募道來滅眾苦,這個因果就是讓「滅道」二諦能夠來圓徹。
『大乘』所用的理性,就是依「道滅集苦」來教化眾生。所以「苦集」二諦都是用這個法門來轉化,純粹用四諦來轉法輪。苦諦轉三苦、八苦、無量苦,讓你知苦募集。大乘的法門就是用集諦轉作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科來教化。所以有理徹,來普化眾生,用這個道來滅一切的苦惱。所以四諦法就是以集諦轉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用這種種道理來拆開,能生出八萬四千法門來教化人,所以換成「道滅」二諦來教化眾生。
『小乘』是先滅生死,證涅槃,斷煩惱,得菩提。小乘法就是能夠對外轉一切的外境,不要被外境所緣,所斷的是我們的一切煩惱,不會苦楚自己,不會侮弄自己。所以這就是能夠解脫生死而已,能夠斷除我們的煩惱,一切煩惱都能夠斷盡,所以斷煩惱得菩提,同時能夠解脫生死,一切的煩惱能夠斷盡,這是小乘的修持。
而『大乘』的法門是了達生死當下就是涅槃,本來就無生死,生與死也是我們的解脫,煩惱即菩提,煩惱同時也是我們的菩提心。
所以要了解,純粹大乘與小乘的不同,因為『小乘法』只能離生死,斷煩惱而已。『大乘』是了達生死,當下能夠分別,用四諦反過來,能夠親身以不同的理體,隨時能夠教化人。
為什麼呢?四諦法所轉的,無定法,對機說法,所以隨機應變不同。所以聖者就是以四諦轉法輪,能夠轉無量法門,隨機應變,隨機應變,順這個機緣,依各種各種不同的煩惱,就各種各種的理論來教化人,所以都是對症下藥。所以證明四諦法是不可思議的,若通達能夠妙用無疆,這就是大乘法門,反過來利用四諦來教化人。
因此四諦法就是基本教法,如果没安立四諦,法門不能盡量發揮。依四諦轉法輪,才會無量無邊,對一切眾生的機宜,八萬四千法門能夠對機,隨時應變,能夠開導人。
說到這裡,事實四諦法毫無可疑,可以用理體上來『變易』,讓你了達。所以『變易生死』就是「苦諦」,為什麼會變易?在生生死死當中,眾苦無邊。變易有二種說法:
『變易』就是初修深入四諦法,對五蘊有入,這就是初果的聲聞。初果再深入,變易,這有九品的變易,變來二果,二果變來三果,三果變來四果,這就是變易生死。所以變易生死就是,因為初果死變來二果,生來二果,這也是變易生死。凡夫因為不了解法門的深入,而生死不息,所以在流轉生死,這都是所作所為的一切,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在變易不息,時而變成人,時而再變來地獄,這裡死地獄生,時而變成畜生,時而變成天人,時而再變成人,所以凡夫生死變化無窮,在六道輪迴,也可以說是變易。
我們修證這個法門,也是『變易』。因為法執未亡,這是「集諦」,因為還執著所修之法,執有這個法來成就,所以一直深入,一直變易。所以能夠對六度與四攝法和道諦來安立,深入六度萬行,用四攝法為「道諦」來無住,安立無住,叫做無住涅槃。無住涅槃就是「滅諦」,這是大乘所修的正法。所以四諦有一切理論,種種的道理來變化,成立法門來教化,四諦法就是『變易』無量無邊。
眾生都是有變易與分段,在生滅不息。聖者也是指歸只有變易而已,有變易生死而已,没有其他。所以分段是眾生,一段一段去深入,這樣在生死輪迴。四諦法就是以大乘能夠攝用,變化無疆,這就是無生無死了。
【合釋】一切眾生有生死問題,都是由苦惱,憂悲苦惱,造成業感,所以果中再造因,難免就又有生死。因為不了解苦,也不以為苦,有的以苦為樂,所以以苦為樂就是貪愛,所集一切的矛盾。所以都是貪愛所集來的因果,造成一切的矛盾,所集的一切苦惱,都是我們的不了解,自己住於一切的思想矛盾。
因為我們有正法,斷集就無苦,所以因若斷,果就無。如果斷因就無苦,而斷因就是依集,斷集就無苦,如果你斷集無苦,哪有滅可說呢?所以寂滅就是自性通達,可以證入涅槃,當下可證,隨時就是没有生死了。
『小乘』是滅集無苦,斷生死,這就是小乘的涅槃,隨時可證,這是事實。因為一切苦惱都是你的輾轉,思想顛倒,所以你的見思如果斷,生死就斷。「集」就是我們的見思,對外看的,內在的思想,自己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我們一旦能斷集,斷集就無苦,所以無因就無果,隨時就是證涅槃。這是小乘所證的法門,這是淺薄的法要,只有離苦而已,還不能解脫生死。
所以我們要解脫生死,還是要有道法,没有道法可修,不能滅因無果。所以用一切種種的道理,來了解自己,創造自己,能夠修證,才能夠斷集無苦,才能夠證涅槃,了脫生死。
『大乘』的道法就不同了,因為自性本來就解脫的,没什麼生死可捨,生死的是這個假體,我們的本來面目本就無生死,無始劫以來我們的自性都無生死,是迷,有這個假體才有生死。所以當體即是解脫,大乘的妙法就是讓你自性通達,當下哪有什麼可解脫生死呢?無生死可捨,本來就無生死了,所以本來面目清淨無礙。我們就是依煩惱而造成一切的矛盾,自己泯滅自性。如果你本具清淨,哪有煩惱可滅呢?也没煩惱可斷,就清淨了,哪有煩惱呢?所以自性本空,是我們顛倒,縮退,不了解自己,才會侮弄自己。
如果你有親證大乘佛法,一直深入,對理論能夠圓徹,能夠見到本來面目,這個本來就空寂了。所以當體就是涅槃,隨時就是涅槃可證了。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的,當下這即是假的,這是物質的,這是四大假合的,這是讓我們修道,如果没有身體没辦法修道,要利用這個身體來修道,這是具足一切,我們要圓證我們自己,有這個自身來了脫本來。如果没有假體,不可能修,所以以假才能夠成真,要藉這個體來利用,來修持,才有辦法證真。迷是藉這個假體叫做我,執著這個我,所做的一切,自己矛盾自己,才來侮弄自己。
【CD-46B】所以叫做『無苦集滅道』。因為苦都是我們自己自集的,到「無」的境界,就是菩薩的法要,無,無苦集滅道,就是前所說的無作四諦,反過來用四諦轉法輪,能夠教化眾生。
從『四諦表』我們要了解「苦諦」就是果,苦就是果。「果」就是受世間的生死,生老病死,這都是我們的苦諦。前所做的,無明所造來的惡業成立,以這個身體去分別,這樣「苦」就是我們前所造來的現在的接受。
現代的苦,就是我們現在所集的「集諦」。所以有「苦因」才會生出未來的苦果。之前就是無明,不明白,行使愛取二字,造惡業,才來投胎出生,感受人生的苦,在苦中再集,果中再造業,集惡業。所以「集」就是苦因,才有未來的苦果。所以苦都是我們的念頭造就,因為貪取,就是愛取,當下集就是再愛取,所想的都是矇蔽我們自己,所造的惡業都是再妄取。現量上,再造成愛取這二支,來成立後面的有。有就是有業果,有惡業成就,就是有業識,有業識,難免就再來受胎,再來遭受苦報。
所以無明造因,來成立愛取,來牽識入胞胎。苦道都是由我們之前的愛取所造的因,現在依識心來投胎,識、名色、六入、觸、受,這都是現代的苦果。所以就是接受之前所造來的業力,牽引來投胎,造成識、名色、六入、觸、受。所以在胎中受胎獄的苦惱,十個月也好像一輩子的苦楚。在胎獄受苦,母親如果吃熱的,就燙得要死,吃冷的,就冷得要死。所以一切所吃的,都是那些污垢,這些污氣,有識心,成六入,有這個身體成就才來接觸。「觸」就是出生後接觸外塵,來觸外塵感受就苦,出生就苦。「受」,感受就是一輩子,依前因,現在所受的果,受一切的折磨苦惱。依現量的苦惱中,再來集,造集「愛取」,造業,造這些惡業,妄取一切,再來受胎。生生死死不息,都是苦集二諦。所以世間的因果都是凡夫的迷亂,所造來「苦集」二諦的因果。
「滅諦」就是樂果。如果我們當下能夠滅一切的迷執,滅集就無苦。如果你滅集,生死就永斷,當下就是證涅槃,這就是出世間法,這叫做滅諦-樂果,滅諦就是樂果。
這個因就是「道諦」,道諦就是樂因,滅諦就是樂果。因為有種種的道法能夠改變我們的思想,了解自己,修證我們自己,有戒定慧三學,所以我們能夠執持六度萬行,修成一切的道品,這都是出世法,出世間的因果,是聖者悟的境界。滅道二諦就是聖者所圓徹了解,所創造出來的樂因樂果。
這就是『四諦表』,我們要了解四諦。「苦集」二諦就是生死問題,「滅道」二諦就是證樂因樂果,出世間法,了脫,解脫一切,這就是聖者,這我們要了解。現在就是要破二乘-聲聞緣覺的四諦法,可見對四諦就是實際可證性,如果你圓徹來修持,大家都能成就。
@本文:戊三:破灌教菩薩法相,無智亦無得----------。 一二七頁
07行
--------------境智俱泯,故曰無智亦無得。 一二七頁
11行
[mp3]
1:17:57【CD-46B】08:16
四諦的正法都說完了,現在要破權教所著的我法二執,所以無智無得。為什麼會「無智無得」?菩薩所修證的法門,根本上有權教菩薩到實教的菩薩。
依這部心經所指的就是真實有般若的妙慧,譬如我們修證「智」,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三觀起用,三觀就是空、假、中,三嘛就是我們一心的妙觀察。「智」就屬於妙觀察,有觀察,能夠所得的一切,證實有理體,當下叫做法空,所以這就是「空觀」,一切所證的「我空的理體」。
因為『三觀妙用』是最俱實圓徹。「空觀」如果没有「假觀」不能成立,無事體不能實證「法空之理」。因為外有事體,我們才能夠審察,審察外的事體,這叫「空觀」。對外能夠成立,一切法都是假的,安立這個假,了解一切假設的緣起,自然的變化。如果你能夠了解因緣成自然,了解自然的變化,這就是純正證到「法空的理體」。
因為內的空觀,就是證我們的自性,本無一物。所以「我空的理」就是說本來面目無一物,你說無嘛,明明照照,所以明照無物,說空。所以這個假的我不是真,親證到本來面目,這就是事實,了解實際本來面目,這叫我空,見到本性。
「假觀」就是說成立的這個我,外一切的事體無一物。「空」不是無,一切法-萬有都是成住壞滅,萬物一切看得到的,本有的都是土,土生,滅也是成土,萬有是土來生,滅也是成土,所以本空。所以這個法本空,萬物一切的本來面目就是土。
究竟實際了解真實的假,是畢竟空。地球一切的土,如果破裂,歸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無一物,究竟也是真空緣起的成立,成萬有,歸滅,究竟也是歸真空妙有,那是「本來」。
所以「中觀」就是證俱空理。「中」就是空觀對假的安立,來妙照圓徹。所以對假的事體能夠去審察真實,能夠安立慧。對假能了解緣起,自然的生態,變化萬千,能夠圓徹,這就是本具的智慧。所以有智慧才能夠判斷真實,你有妙觀察智,起用,深入,證實,有「慧根」來圓融「智」,活用。所以以慧來成智,以智成理,理體上能夠圓融,中就是理論圓徹,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事理圓通,空有無礙,這就是中觀。中就是理論,親證,俱證事實,能夠圓徹理論,這叫做中觀。證真空實相的理體,親證圓徹,俱證一切的理論,這叫「中」。有能觀之智,所觀之境,一切都能夠圓徹,這才是理論無差別,這才是「中」。中就是對假的事體,能夠與理圓融無差別,空有無礙,這才叫實地。
能夠了徹空義,諸法皆依智來顯用,一切都是我們的空慧所得的一種事實,如果没有我們的空慧就没有理體。所以我們的智慧都具足,圓融理體,我們是一心無二。所以能夠圓徹是我們的自性通達,不可得,一切都不是得的,要怎麼得?無所得!
所以究竟能所雙亡就是境智俱泯,境與智完全泯滅。外境是我們圓徹的,哪有所得?自性通達,哪有所得?我們這些是妙觀察所圓徹的,哪有所得?「得」是對外有一個所得的,智慧不是得的,所以叫做「無智無得」。要了解「無智無得」就是我們本具的,本性具足,如果你見性,宇宙人生就萬徹了,哪裡有所得?無所得!
所以究竟,我們承上起下,就是要了徹「無智無得」,是自性通達的,是本具的。承上起下就是說,完成一切菩薩所證的,就是承上面五蘊的理體來圓融我們自己的自性,圓徹通達。
說到這裡,就是以「無智無得」,了解一切法都是我們的心所現的,自性通達的,所以才「無智無得」。
(第34卷完)
---第3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