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在<超然台記>中曾云:『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餔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正所謂:『無家處處家』、『大底心安是吾鄉』,不把死亡當成生命終點,則人生的每一刻,皆是可以重新出發的起點,旅途中的每個挫折皆是轉捩點,通向完美、希望的可能!
故東坡是擅長聽言外之語,觀物外之情的,他懂得生命必須走出自我的框架,才能遊歷五湖四海,不給自己預設絕對的目標,則處處怡然自得、左右逢源,一顆心能由於物內,得其深邃,又能遊於物外,博觀其宏大之勢。在<□簹谷偃竹記>中,朋友曾說東坡妄言:『世豈有萬尺竹哉?』東坡微微一笑,答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可見奇境奇景,是需要一顆無所偏執、羈絆的真心,才能『用心』看到平凡生活中不凡的美感的!然則,前赤壁賦因是採『主客問答』的寫作方法,故有層次高下之分,令人不禁會問:「東坡真是可以如此曠達嗎?畢竟,東坡有時會反向思考,如<遊沙湖>所唱:『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就有點只因一時興起而隨手所寫的瀟灑之作,然而,畢竟知識要落實到生活的層次中,才能融合成圓滿的生命體悟,也才有智慧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