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金剛般若波蜜經總科判表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2)推闡無住以開解--(a)約果廣明--(1)泛論四果--(B)明二果離相   江味農居士著述 
一、總釋名題:
 A.釋經題
  1.說般若綱要:
  2.明融會各家: 
  3.依五重釋題:
 B.釋人題:
二、別解文義:
 A.序 分
 B.正宗分
     A)約境明無住以彰般若正智
      1.的示無住以生信
      2.推闡無住以開解
       a)約果廣明
        1)泛論四果
         A.明初果離相--「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
                  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
                  ,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B.明二果離相--「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
                  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
                  ,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梵語斯陀含,此云一往來。證初果已,進斷欲界思惑上上乃至中下,共六品。尚餘下三品。(欲界思惑共九品。斷五品已,即斷至中中品,名二果向。斷至六品,名得二果。)須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斷之,故稱一往來。然其心中,實並往來之相亦無之。因其無往來相,方能一往來。亦因其尚無往來相,豈有一次往來,兩次往來之別,是亦假名為一往來耳。意若曰:倘作一往來之念,是明明著往來相矣。既已著相,儼然分別。初果尚不能得,何云得二果耶。
         C.明三果離相--「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D.明四果離相--「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2)師資證成
       b)約因詳顯 
       c)請示名持 
       d)成就解慧 
       e)極顯經功 
        B)約心明無住以顯般若理體
     
   1.深觀無住以進修
         2.究極無住以成證
     
 C.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