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46講目錄
 

---第22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23
23  84/02/04  星期六》--------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無苦集滅道。
@本文:初果須陀洹(譯為預流,又名入流,----------。 一二一頁 13
    -----------總上四果屬佛教小乘部類聲聞眾。 一二二頁 07
[mp3] 02:28CD-30B13:48
在四諦中,來修習五蘊、十八界、十二入這些能夠成果,五蘊初入就是聲聞-初果,「初果」就是剛深入五蘊,稍微有了解,這當中就是「初果」,理論有深入就是「初果」。

「二果」就不同了,再進一步,有深入有了解,對境能夠少許的轉境,初果稱為「入流」,有入,這當中如用八忍八智,這得要了解十六心,這是小乘法在修習的。所以要斷三界,離三界,若没有從這些理論慢慢深入,没辦法脫離三界,所以二果要再「一來」。「二果」就是理論雖有深入,但還未明徹,所以非再來不可,叫做一來。因為欲界的九品思惑,見思惑還未總斷,雖說對境少許轉得過,但不能深入,還不能實際轉,所以這就是說,還得再一來,來生一遍,再來學。

再過來「三果」阿那含,阿那含果就不來了,為什麼「不來」?他已經斷盡欲界思惑了,已經能夠解脫生死了,雖說見思惑還微少未斷,不過在欲界一切都脫離了,因為愛欲都没有,没有虛妄了,就是說不用來。因為他脫離一切欲界思惑,生死就斷。所以我們有生死由來,都是因見思迷執,造一切的矛盾,就是我們的心-思想不端正,去深入惡業,都有我執與法執,因為對外的物質生活,起種種的愛欲,安立這些,才會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三果的愛欲已經斷了,而且還能夠轉境,雖然還有微少未斷,這樣也是超越生死了,所以稱為不來,不用再來生死。

再過來「四果」,四果阿羅漢,這就是說一切諦理能夠分發通達,理論有深入,四諦理論能夠圓徹,所以到四果,就是不用再受生死,對三界的一切都斷盡,就是到每地九品的思惑一切都斷,所以色界就没他的份。所以「四果羅漢」就是對五蘊一切的理論有圓徹,超越一切的眾生,因為他的功用到至極,不會受境所阻礙,所以隨境不會著境,能夠轉境,這就是脫離三界,不用再來三界生死輪迴。

因為眾生就是為了生活,一切對外塵的塵著,所以日常生活有我執,而没有一切正見的觀念,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以矛盾的思考,對外執持、造業,所以才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就是自己害自己,侮弄自己,生死不息,在三界輪迴不息。我們之前十二因緣講很清楚了,這都是必須没有一切的阻礙,才有辦法斷生死。

「見思惑」有兩種,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所以斷惑證真就是成四果,這就是說見思二惑都斷盡,這樣就已經四果成就,永遠不用來了。

但是你到四果羅漢,可憐!因為你不敢再來,佛就會排斥,說你是焦芽敗種,敗滅佛種,你自利但不能利他這樣就是敗滅佛種,所以要再來,再來行菩薩道,所以四果羅漢還是小乘法,四果是小乘的極果。

「初果」是說見道位,見我們的道理,有這些種種的理論,所以五蘊的理論就是把我們一切的心地能安立,能夠了解外一切都是假,為什麼是假呢?是成住壞滅,不是永遠能夠住,所以是緣起,因緣與自然變化的生態而已,這都是使我們迷執,讓我們造業的。

「四果」就是因為了解,斷二惑,到無極至上的五蘊理論,所以能夠永遠離開生死,所以四果就是都已經圓徹了。

「初果」是見道位而已,「二果」是修道位,因為理論較深入,種種的道理也較明徹,能夠從理論去修持,對一切的觀法,從我們內在所思考的,能夠去觀察,審察真實,不要被外塵所染。所以這就是說,依道法來修持成立「三果」,每一果都有九品,所以你這樣一直修習,證到一切見思二惑能夠圓斷,如果你見思二惑圓斷,這是小乘的最第一高的無極位(無學位),最高,理論能夠圓徹,五蘊能夠圓徹,這樣最高,究竟就是「善知識」。

什麼是「善知識」?能夠了解眾生思考的識心,能夠了解一切的識心,所以能夠指導一切眾生,開導他們的識心之迷執,讓他們能夠離苦得樂,這叫做善知識,善知一切眾生的識心叫做善知識,這就是超越一切。

所以就是說,你修習到能了解自己,能夠觀察一切真實,已經脫離三界,而且能夠教化人,這就是超越四果,這就「四果以上」了。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就是當下讓你能自利,而且隨時能夠利他。四果羅漢如果執持,不敢來生不敢來死,這就是敗滅佛種。我們學這部心經要隨時隨地,懂的要隨順教化人,自利兼利他,有這種精神來進修才會快。

總之,四果就是佛教中小乘的最高,聲聞境這就是小乘法的最高。

@本文:佛法分為世間和出世間兩種,-------------。 一二二頁 08
    ----------------四諦法門便屬這一類的。 一二三頁 05
[mp3] 16:45CD-30B25:34
佛法中是能超越了解的,想對世間法能夠深入實際圓徹,非用五蘊不可。所以要出離生死,如果没從五蘊來深入,不可能來解脫生死。因為五蘊就是第一,破我們的迷,顯我們的真,能夠查出我們本來的思考,在思考中能夠了解我們在思考的是正確?或不正確?所以就是要這樣深入來研究。

學佛如果没從五蘊來深入就是「小乘法」,只有求離生死,不能實際,即使到四果還是執在偏空,没辦法。所以「大乘的佛法」就是實際理論圓徹,能夠實修,自利同時能夠兼利他。所以這就是我們基本這部心經最第一微妙的,有五蘊的理論才有辦法深入來修行。小乘只有個人的觀念,從佛教中所利益的只有自己,没想到他人。我們學佛的人,需要有這樣的誓願,「我們自利當下就要兼利他」,有這種觀念才能夠解脫生死。小乘法只是求自己解脫生死就好,不管別人怎樣,因為執在偏空,没辦法出來教化人,所以這樣很可憐。

我們有這部心經來修持是最高的享受,理論最圓徹,同時自利也能夠兼利他,我們能出世也能夠隨時教人出世法。所以我們想學,如果没有這種精神,就不能達到讀這部心經的價值。要學佛就是自利要利他,我們有這種大乘法,就要有這種大觀念,好來自利利他。佛教所創造的這部心經,就是要有利他的精神才可以來學,如果没有利他的目標來學則難成。如果没依理論來究證自己,要有兼利他的精神,才會實際來深入,認真研究,為了要利他,才會提高我們的警覺,有認真才會快深入,這就是我們唯一最好的求道心理。

所以三界若没解開,絕對迷執在這個世間,實在最可憐,現有的世間法,我們的所有一切都是因果,因因果果,所以小乘人知道,立志要離開因果,不了解真實正當的利他目標。

所以這部心經就是有圓徹的理論,不是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超越三界生死而已,無論如何,這些理論當下都能夠隨時應變來教化人,這才是究竟的修持法,所以既然有這種修持,就是一定絕對能成就的。

【音CD-31A因為我們不能盲目取物,閉著眼睛隨便拿,而不想了解一切真實。所以我們在自利當中,要了解真實這種奧妙的度生方法,我們自利要兼利他。所以善知我們的真義,才有辦法能成立成就。

「小乘」都是没顧到別人,只是利益自己,脫離因果,解脫生死就好,這樣没辦法成佛。所以執偏空,當你到四果就執著住了,不敢來,永遠都在四果,在那裡不能脫開。如果你了解這個修法,就趕快認真來修持。「小乘」好像一輛羊車,所能載的很有限,連自己都坐不下了,所以不能利他。

「中乘」的人好像鹿車,雖說理論没多少,不過隨時也能夠載少許,雖說没多少來講,如果有圓徹,也能夠達取到我們的目的,終能夠到究竟。所以五蘊的深入就是修行的初入,如果你破五蘊,隨時能夠教化人,這樣就是超越了,這叫做佛乘。

所以佛法中,我們隨時隨這個因緣,隨我們的修為,隨時也能對這些凡夫開拓,讓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安立這個精神,他們也能夠去修,我們還得再引導他們來研究,我們自利兼利他,大家互相能夠達到安樂聖地,這才是真實的境界。

我們現在求的是這種大乘法,如果行的是小乘法,這就如同鹿車。「大乘」是像菩薩,菩薩就是說最大隻的象,能夠運載你無量無邊。菩薩的境界像馬車與象車有兩種,有的初入不能正式圓徹,所以要度人比較没有那麼積極,我們能夠兼度人的資格,才有辦法入大乘真正菩薩的境界。

所以從五蘊漸修,用三觀妙用,能夠明照一切。「三觀」就是三種觀法,是我們一心的妙用,對外了解都是成住壞滅,這都是「假」,因為假設因緣而迷執,迷住一切眾生,所以這就是假;內就是「空」,空就是能夠明察真實,對緣起成自然的變化能夠圓徹,深入了解,這就是說會觀行,能夠圓徹。所以以觀而啟慧,以慧而成智,以智而成理,以理而起大用,這叫做「中道」。

所以有這個理論能夠圓徹,這叫做菩薩的「最大乘」。所以能夠度無極,度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夠來度化。所以這就是說度人是我們要學的基本,度他利他就是快樂的事業,這就是我們要安立的,這叫做「大乘法」,可以廣度萬緣,徧一切處,能夠深入,且能夠圓徹。

因為「大乘」像大象車,這就是有見性者,宇宙人生萬徹,緣起一切,遇緣不變,隨緣不變,一切都有中道的理論,能夠安立,能夠明照眾生的心地,能夠對機說法,才能夠度化一切,讓眾生都安然,我們能了解一切眾生的因緣,都是種種的習氣,如果你没對機,不能開導他成立,所以如果你對機來開導,他隨時轉變過來,這叫做聲聞境,很快,他隨時能夠轉他的心境。

所以佛法就是不二法門,都得從心地安立,萬法唯心,一切依心,心地如果端正,這樣就是安立自在。所以能夠對機說法,同時讓他們能夠深入,離苦得樂,能夠得到安樂,這就是我們「大乘」的說法,能夠對機才是真實的「最大乘」。

所以普通的菩薩(權教菩薩)只能載一些許,五地、六地、七地這都還不能真實了徹眾生的因緣,不能明照他們的心,就不能對機,所度的法門不能精密,既没對機說法,就不能真實讓他們度脫。

所以對世間一切,眾生根本都是迷失自己,一切眾生的機緣,各人有各人的迷執,各人有各人的習氣。所以小乘人没辦法了解,我們「大乘法」就是志在要深入到見性為止,這就是我們的大目標,能夠見性了達,同時就能夠圓徹。

所以「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這就是我們所追求最必要,能到究竟的解脫。所以自己解脫,同時能夠利他,宇宙人生萬徹,就是萬徹一切,理論就是圓徹,所以能夠教化人,種種因果的成立,了解六道的形成與六道輪迴種種,教人修道法,修道,理論有到那裡,這些就能夠圓徹,所以不是只有脫離生死而已,是要究竟,小乘法是有為法,到大乘是無盡,無盡,法說不完。實際上如果你到那個境界,同時就是能夠圓徹一切,宇宙人生萬徹,任憑你們怎麼問,怎麼考驗,都能夠超越,幫你們解決,幫你們開解,解到讓你們能夠了解。

所以諸法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要去圓徹,如果你見性了,萬法就都圓徹。所以我要講經,要說法,都不用再準備,隨時應變,不必照固定程序講,隨時能夠應付,應付當下這些聽眾,他們的因緣應怎樣,才會了解一切。所以我們說法,要隨因緣而說,因為機緣有差別,所以我們說法就要有圓解,上下有連貫,圓徹一切,讓人家能夠深入了解,如果你不了解眾生的因緣,不能對機去說,有的聽不懂,種種,所以一切不能圓徹。

像我在講經,譬如說五蘊,有的不懂說:「再怎麼說都是五蘊,再怎麼講還是五蘊」。他不了解五蘊有八萬四千法門,雖說當下講的都是五蘊,不過都在對機,因緣不同,聽法就不同,所以雖是講五蘊,但是講法差少許,就都不一樣。如果要讓眾生能夠離開生死,如果没對機没辦法,没有力量來平等教化人,所以要平等,得要隨機應說,才有辦法平等,大家都能夠深入,當下大家都能夠來研究。

我們現在要學的,要教化人就是從因果律起,因果都是定律,如果你不了解因果,可憐!如果你了解因果,越懂就越怕,所以若不了解,如同盲人走路,到處亂抓亂闖,如果你了解因果,行證才會端正,否則盲目取物,可憐!還是不能脫離生死。

所以我們要教化人,也是要對機,能夠開導他明路,讓他能夠了徹,才有辦法解開他的迷執,這我們要了解。因為業力因果是最可怕,所以一切眾生在六道輪迴,如果不了解因果,難脫業力。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滅因就無果」,滅因就是同時思考,從我們的心地下工夫,問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不要被業力所牽引,來造一切的矛盾。

我們這部心經是最極品,理論都是教我們圓徹,自利利他,一切,種種的精神上都有圓徹,讓我們研究後,精神生活能夠安然自在。所以這樣這部心經就是「大乘法」,自利兼利他,不會被業感所迷執,我們要解脫,如果没從五蘊深入,没辦法。

所以四諦的理論,後面會諦理分發,讓你了解諦理要怎樣分發?要怎樣創造,才能夠圓徹理論?所以一切都有「三圓解」,萬法都能夠圓徹,讓眾生都能夠了悟我執,可以說到無我的境界,我執如果破,就可以說究竟到八地了。所以到無我的境界,八地就是不退轉了,二死永亡,絕對没有這些再來使你矛盾,所以所得的涅槃就是能夠清淨無礙的境界,這就是究竟的修為,不是小乘的修法。

我們今天要修行,需要抓住目標,大家個個都要有這種願力,自利要兼利他的精神,才會認真精進,為了要教化人,想要教人,非學不可。所以教、學、教、學,教兼學,這是我們最好的機緣,能有心經來學,順這個法來自利兼利他,就是教兼學的意思,這我們得要深深來體會,來研究。

@本文:話說轉來,怎樣叫做無苦集滅道?-----------。 一二三頁 06
    -----------苦等全體即真,故曰無苦集滅道也。 一二三頁 15
[mp3] 42:28CD-31A17:50
我們要了解修持要怎麼轉法輪?「轉法輪」就是用苦集滅道這四諦,就是菩薩要教化眾生的大用。所以般若的妙智,能夠照見一切圓徹,這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

為什麼「照見圓徹」?這你要了解有三觀妙用,對萬緣一切,緣起自然的變化,一切能夠圓徹理論,這就是我們的實相。所以就是以觀觀之成慧,以慧故能夠展轉妙法,就是以慧而成智,以智而成理,以理起大用,事事一切圓脫,事事無礙,理事無礙,能夠圓徹,這就是實相的真實。

所以「苦」是我們眾生迷執外塵,不了解因是自集,有「集」,集因緣來思考,造一切的迷執才有苦。所以有因難免就有果,苦就是果,集就是因。

我們的自性本具,無這些,是我們迷故,被五蘊來迷惑我們,所以集這一切的矛盾,有我執法執,你的我的,萬有一切都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才會極端去做一些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就是凡夫迷執六塵緣影,造一切的惡業,所以輪迴生死,不能解開迷執。

我們今天就是用五蘊的道理來滅集,滅集就無苦。所以苦因苦果,後面有三苦八苦無量苦,這些會說得很清楚。所以想要無苦就得斷集,如果無集就是自在無礙,所以安立一切就是我們的智慧功用,無集就滅因,無因自然就無果,所以這是因、果。所以我們用這部心經,有五蘊的目標,有理智來圓徹,這是我們的智慧、功用、聖德。

所以要了解我們本來面目無一物,本就不用修了,為什麼?就是有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難免就有集一切六塵的緣影,有六塵緣影難免我們的思考自然就會起差別,有差別,執著,造業,就是愛念起,貪瞋癡成立,對外六塵緣影,有我執,我,我的,就是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才會去造苦惱及一切,這都是迷失自己,侮弄自己。如果你了解這些,有理論,這樣哪有苦?無苦自然就無集,所以無苦就無集可斷,邊邪一切都是我們的心地不中正。所以為了對外安立,執著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物質,所以造成我們一切的矛盾。如果你有了解這些,就無集可斷,就没有這一切的緣影來阻隔你,所以如果這樣你也無道可修,生死就永斷。

我們現在要追求的,就是純粹如果没從五蘊下功夫,斷滅集諦,不能見道成立,若能安立斷集就是無苦。所以就是由五蘊的理論來對治我們的心,安立我們的心,讓它自在,不會對外塵攝取去造業,如果你能這樣,有什麼苦可說呢!

所以就是一種法輪常轉,讓這個法永遠都在我們的心地轉。所以「了因滅果」,就是說苦集二諦是由於不了解而造的,由五蘊的成立才集一切的眾苦無邊。

菩薩就是行深,能夠照見五蘊皆空,了徹五蘊都是我們的心地、我們的自性,皆空之空不能說無,五蘊就是我們的心地安立的造化,迷時執外塵,悟時五蘊是我們的自性,能夠安立,有種種的法要,來自度與利他,所以五蘊既空,哪有苦集可說呢!

這就是因為有五蘊的迷執,所以迷也五蘊,悟也是由五蘊。五蘊就是我們要由真實的理論來了解,有六根、六塵的緣影,有六識的執取,而六識的妄念-起貪瞋癡,行使惡業,就是第七識在行使,行使一切,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所以五蘊就是迷失我們自己。如今用五蘊的理論,就是要對治自己,如果理論真實了解,自然没有什麼可成矛盾的!

所有一切,就是要了解事實,斷集滅苦,這就是我們現在同時要學的,既然無集,就没有對象可安立。所以有外的事體,我們都有執著;如果我們有安立,没集一切的事體,既然没安立於外,對外的事體就没執著,既然没執著,所以就没有外之對象來阻礙我們。

所以苦集二諦就是我們現在安立五蘊來破集諦,滅集就無苦,既然滅集,就是能夠斷滅一切的苦惱,所以是五蘊的主體,你要深入了解,隨時隨地能夠安立,了解因果,眾生都為了因緣起,造一切的矛盾。

關於緣起,外是緣起,我們的內在也是緣起,我們緣起對外,我們心態的變化,就是自然的生態,造一切的迷執。所以我們若安立自然的生態,就能夠離苦得樂,這就是四諦的法,最第一對治的真實。

菩薩啟悟這個法,來利用教化眾生,四諦就是菩薩教化眾生的工具,我們要了解,所以這叫做「無苦集滅道」,這就是我們要善解一切,才能夠安立到這個境界。

@本文:【餘論】此四諦法乃為佛教的根本思想---------。 一二三頁 16
    ---------智無不極,悟無不徹,圓證中諦實相理。 一二四頁 10
[mp3] 55:42CD-31A29:11
再論四諦法門,四諦法是佛教的根本教義,「諦」就是真,有真實的理論才有辦法教化人,所以諦就是真,真實圓徹才可以稱諦。佛教中只有四諦、三諦、二諦,這謂之真,如果没有這些,就不能圓徹事實。所以「諦」就是理,理要能夠圓徹,才能夠修成正法。

「小乘」是明白因果修行法門,但不了解一切諦理的真實,真實是通一切「大乘」法門,是自性實際能圓徹真實的理論,才謂之大乘法門。

所以這就叫真實了解諦理,諦就是主宰詳細的結論,真實才謂之諦,【音CD-31B如果没審察真實,如果没有真實的了解,不能稱為諦,諦就是真,所以四諦法是三乘共修,無論大小乘都能夠深入。

「小乘」是五蘊的四諦,從集諦能夠深入,去滅一切眾苦,這是初入的法門。「中乘」人就是以道能夠滅集,一切能夠圓徹,所以有道諦能夠真實理用,這謂之正法。

因為「諦」就是了解一切的因果,緣起自然的變化能真實理用。所以了解苦的因就是由集,對理論實際能夠究竟了徹,這就是說自利同時兼利他。道就是能夠合我們的一切,諸法能圓通,這就是依三諦理來結合,才能真實安立道諦,真實的諦理才能夠分發,如果没有三諦的安立没辦法;空、假、中起用,就是成大慧大智,就是般若。

「真諦理」就是我們從三觀妙用,真實起用,成立,才謂之真諦理。真諦和俗諦如果没連帶圓徹,不能說真諦。真就是我們的慧,內在起用,對外成俗,「俗諦」就是能夠圓徹外一切的事實,有妙智慧去圓徹事體自然的生態,安立真實的俗諦理。我們到自性通達,內在起慧,對外起用,就是以慧顯智,以智成理起大用,叫做中諦,「中諦」就是對外的事體安立,事事用理性來解開,能夠圓徹,事理圓通,事事無礙,理事無礙,這樣叫做中道的實相。

所以『三諦』是最妙,最妙,是我們一心的妙用,如果没有五蘊圓徹,不能見道來實施三諦理,這個法不能圓通。所以真實就是實際的道理,道就是我們三諦圓徹成立正道。所以實相理體就是道,這就是真諦一切圓徹,能夠理論圓徹,所以理性圓徹,空有無礙。所以不離一切的事相,如果你没依事相,以假論用,不能成真,如果没有外的事體,就没有我們內的真實,没有我們內在真實的道理,没辦法成俗諦理。

所以真諦就是我們對事體,没有外的事體就没有真諦理,外的事體雖是空,雖是假,不過妙用無疆,就是安立於體事,依六相的分別,這樣說下去就很深。「六相」就是總相、別相、異相、同相、成相、壞相,這六相能夠圓徹去義理分齊,安立,才能夠實際圓徹,深入三諦理妙用的境界。

雖然這樣說,如果你當下能夠三觀妙用,隨時應變,就能夠安立,從六相配合義理分齊,就是安立宇宙人生一切能夠圓徹。如果你能三觀妙用,實際起慧,成般若的妙用,能夠安立對凡夫說法。

所以悟這個理論,學佛的聖者就是安立到這個境界,真實了脫,宇宙人生萬項圓徹,這才是真實。這就是說,没究竟到自性通達,没辦法理用。這都是事實,有的執在真諦,不了解中道的理論,所以執在偏空。有道成立理叫做中諦,這樣能夠圓徹,空有無礙,才是真實。

所以迷此諦理的凡夫,就是迷執一切,不了解諦理好來運用,都是執取外緣,造一切的矛盾。如果你悟此諦理,就是謂之佛的精神,所以謂之聖者對治的法門。所以諦理是全部先對我們自己,創造我們自己,而且再對外,讓執迷的眾生能夠究竟來究證。

所以凡夫就是不了解諦理,入塵造一切迷執,都是入迷滅真,從我們本來面目迷失自己。所以對外緣起的,都是凡夫天然的理用,自己想自己,迷失自己,他執著外塵也是理用,不外造業一切都是由此而起,所以這叫做迷執,迷理的凡夫,這都是由此而造業。

所以『三諦』是最極端,能夠究證一切真實。所以三諦理就是佛法普通能夠理用,普化眾生。

迷中、俗諦理叫做二乘,只是著真諦理,雖然悟真諦,但滅一切。真諦就是悟一切外緣所起的緣起,如果你偏執真諦理這叫執著偏空。無中諦能夠安立,教化人,所以偏執俗諦和真諦,真俗二諦執著,迷中諦理,這謂之不能教化人,小乘的佛法,所以這是偏空,著偏空。

菩薩執一切中道的理論,雖然能夠教化眾生,不過没有真實的理化,偏執中諦造一切,雖說只悟中諦,不過,其實真俗二諦就是配合中諦,三用才能夠圓徹理用,所以要教化眾生,如果没有三諦具足,謂之小悟者,是二乘法。

若只執中道,滅真俗二諦,這樣也是不對;執真俗二諦,没悟中諦,這樣没辦法。所以真諦得配合中俗二諦,這樣悟出一切真實,這謂之真實的菩薩。所以你既悟真俗二諦,由此法深入,中論圓徹,才是悟一切,為佛乘,要教化人如果没依三諦的真實,不能對凡夫真實的教化,讓他們能夠起慧。所以真俗二諦還是執著,三諦具足,這樣才是菩薩,所悟所解的有深與淺,這有差別。

雖說用三諦也是智慧,不過若不能了徹以義理分齊來圓融六相,没辦法真實圓徹來教化人。所以菩薩是悟此甚深的道理,有智慧去圓徹,從三觀妙用配合六相,以後能夠用義理分齊來分釋,把六相能夠圓融徹底,這樣就是宇宙人生萬徹,是最圓證的真實中諦理,最圓證,萬徹一切,這就是真實最圓證的道理。

@本文:由於根性的不同,也就所見差殊,-----------。 一二四頁 11
    --------------證究竟涅槃,這是佛的證悟。 一二四頁 14
[mp3] 1:15:17CD-31B15:18
我們現在由這些理論,各人的根本不同,所依的慧也不同。這個三觀妙用,若根器淺薄的人,絕對没辦法見用,要達取到三觀妙用所證的實相,這就異於一切眾生了,相較之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了達苦集一切的生滅,都是由見解上没去圓徹真實,如果你能圓徹真實,同時見到真諦理,能夠辨證空義,圓徹涅槃,這是二乘。

因為二乘執偏空,所以真諦的理論雖然很好,但執著在真諦理,這謂之執偏空。聖者是以真諦顯用實相,對一切了達,眾生的苦等,種種的業緣,都是依幻化不實的空幻去造業。所以眾生是迷執外緣,二乘有的執著俗諦,雖然了解眾緣和合都是假的,没有真實的理論。所以要證到真實,需有觀行,深入,了達,才能夠圓徹真實,如果你只執俗諦,悟但中道而已,這還是矛盾,没具足真諦。

菩薩是真實證悟三諦理,了達一切苦集等,都是眾生的迷執,還没了達到真實的實相;聖者就是能圓徹中道的真實,證入究竟涅槃。所謂以三諦配合六相,以義理分齊來分發,才能夠證到真實,悟到真實究竟宇宙人生萬徹,這就是證悟事實的菩薩,這就是見性才有辦法究竟到這兒。

@本文:要而言之,諦是具有方便和勝義,-----------。 一二四頁 15
    ----------------並非專屬小乘法門的了。 一二五頁 11
[mp3] 1:19:54CD-31B19:08
「諦」是證悟的方面,屬方便的勝義門。所以勝義就是安立審察,審察三界一切的苦惱,無邊的眾生,都是為了迷執,所以極端造一切的矛盾,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

現在有諦理就是真實能夠圓徹,用諦理來審察,是我們方便至極的修行法門,如果你能夠悟出諦理,雖然是小乘法,也是有工巧能圓徹,離苦得樂,有這個理能夠來隨時悟到自己,没去染塵造業,當下即是離苦,這是小乘的法門,雖是小乘,也能夠安立離苦得樂。

所以「真」就是真空實相的理體,「真」的安立就是要究證教化人的道理。所以自利和利他的差別很大,所以有到真實,能夠妙觀察,實際起用,這屬於大乘的法門。所以親證一切,雖說要觀察,如果没有宗要的理體,没有實際的智慧,也没辦法起用。所以三觀就是最大乘在使用的法門。

詳細再來說「苦」,要解苦無苦,得攝真實的真諦理,能夠消滅一切外緣,有真諦就是滅,能滅我們一切的苦惱,所以滅就是道。我們依五蘊的法門,如果道理不充足,也是没辦法離苦得樂,不能安立真實來修持。

所以我們今天就是安立五蘊,了解集諦,可用一切,了解苦等一切的理論都是我們的迷執,要知迷顯真,這是我們依諦理的運用,所以要真實妙用,就要了徹苦諦就是由集諦起因,所以了因,滅因才無果。

法華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所以這就是解苦無苦。因為一切諸法都是我們的思想,由本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失去妙用,所以失去我們本來就是迷執外塵。如果你能夠了解諸法都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妄想執著,這個法要就是依此目標,常常審察自己,用五蘊的理論來對治自己,所以能夠深入就是寂滅相,這是我們了解法華的理用,最第一常用的目標,也就是要滅集無苦,所以這就是我們應用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要轉這個苦,無苦呢,就是要觀察自己,而觀察自己也得有理論來對治我們自己,如果没有中諦理來對治我們自己,没辦法離苦得樂。能夠當體了解我們的同時,我們的身體雖是假,也是我們的內在的實相中,有這個理體上,能夠常常安立三觀妙用,這都是我們本具的實相理體,這就是我們現在要深入,真實要追求的出發點。

這部心經的真實義之法要,就是從我們內在能夠審察真實,了解諸法實相,能夠深入經論,讓我們能夠圓徹,實際來理用,去分別一切種種,使之無礙,這才是我們要研究。

諸法空相就是理體安立,「空」就是我們本來面目。為什麼叫做「諸法空相」呢?一切外之緣起,都是我們的自性明照,所以叫做諸法空相,是我們本來明照的相而已,外一切都是我們的空照,無物。

解深密經分別品說有七種真如,真如就是我們本來面目所明照,這謂之真如,當下都是真如,迷也真如,悟也真如,為什麼迷也真如?悟也真如?想就是真如,你想飛機,你的想當體就是那架飛機,一模一樣,無差別,當體就是真如,那就是真如。

所以有七種真如,我們要了解真實,現在我們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從這四種來講比較方便。

四、安立真如,安立真如就是謂我所說諸苦聖諦就是說,安立真實,離一切的苦惱要用聖諦就是用五蘊來安立,讓我們能夠離苦得樂,這叫做安立真如。所以理用就是安立我們離苦得樂,這個就是安立真如,從五蘊來安立,來離苦得樂。

一切眾生都是迷這個色身,這個我執,我,所以以往都是讓這個我來染塵,造業,如果没有我,就不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因為有我執,所以才會去造種種的苦惱,來迷我們自己,總之都是被我們自己的身體害死。一切眾生都是由這個我執去造業的,所以迷執自己,迷執在這個我,這就是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要了解這個我是假,有了解的法就不會迷,因為這個我就是我們的對待,有這個我才會迷真逐塵,妄取一切,造一切的矛盾,皆依迷之真如【音CD-32A起用,不能建立實際,了解自己。所以妄取、造業,也是我們依真如起用,迷自己,蹧蹋自己,這就是我們不了解,去做一切的矛盾。

如今要學的就是要破迷逐真,破迷執來顯真,所以也都是依真如,是名安立真如,所用的一切都是由無迷即真,能夠起用就是我們所安立的。所以由真如而起用,能夠由實相的理體來造成我們自己,創造自己。

五、「邪行真如」,邪行就是普遍有我所,因為一切都是為這個我,都說我,集諸一切的聖諦,就是我們要破這個我,這個我就是造成一切的煩惱,妄執,邪行之法,所以這個我就是讓我們迷失自己的。所以你須要了解真實,這個我是四大假合,是假,是讓我們暫用,同時也不離真,不離我們的真如,同時就是我們的自性。因為不了解,所以邪見邪行就是謂之苦,安立苦,所以造一切的矛盾,這都是邪行的真如。因為不了解,矛盾自己,用我執,由這個我才造成一切的邪見邪行的煩惱,這就是我們的矛盾,這就是邪行真如。

這都是因為對集諦的理體不明白,才有苦諦的成立,如果你從集諦來安立五蘊的理論去深入,就没有邪行的真如。所以我們要了徹,集諦就是迷,迷故對外迷執,有我與法,精神物質,所集的起用,顛倒的妄想,造一切的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邪念都是這樣一直生起,這就是我們自己矛盾自己。

六、「清淨真如」,就是所了解證實有滅的聖諦,滅就是滅集,為什麼有滅的真理呢?就是五蘊理論圓徹,這謂之滅諦。所造的一切,都是一切圓徹自己,創造自己,能夠安立涅槃,真實,清淨,安樂,這就是由五蘊的理論成立滅諦,斷集滅苦,所以滅諦就是斷集滅苦,永無染著,造一切清淨無礙的真如,這謂之滅諦的實性,造一切的真實,這叫做清淨的真如。

第七、「正行真如」,所以一切都是為了道諦,有聖道的道理能夠實際理用,因為一切的道品就是都由我們自己啟立,安立道品的法要來正行。所以安立真如的理體,要這樣實際的安立理用,這謂之正行真如,正行就是由理性圓徹,實際去行證,才是真正正行的真如。

如果没有種種的理論來成立道諦,没來安立真實的道理,没有真實的理論就没有真實的真如,如果能夠安立叫做實相的真如,有實相的理體可以十足證悟四諦,當體即有真實的理用,顯四諦,顯無量諦,能夠去教化眾生,實相中能夠顯中諦理,這屬大乘法門所證的真實證悟的道理。

所以這四諦,要能夠圓徹去諦理分發,這才是真實的證悟,所以有真實證悟才能夠顯用實相的真如,有真實的顯用,這就是能夠全用起修,真實安立自性。

所以用自性天然的造化,來教化眾生,普度眾生,大中小三乘的法門能夠圓徹,一律平等來教化人,這是首要,故謂之正行。正行謂之依正理正道來正行,這叫做正行的真如,這是最大乘的法門。

所以四諦是三乘共修,大中小乘都能夠深入的法門,我們對四諦法是三乘共修,能夠對法要真實來研究,小乘升中乘,中乘升大乘,實際能夠圓徹自性,這才是真實最大的法門。
(第23卷完)
---第24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