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第04講---
《卷05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mp3-05A] 
(38-5-1)
所以每日都和咱親近 也没離開呷一絲一毫 所以可惜呢咱大家都没了解自己 當面在咱這身上 不會去呷找 這樣很可憐 都是大家悾悾生 憨憨死(迷生夢死) 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這是很枉然 所以現在呢說來到這 當面不可來錯過 要下手直薦咱本來面目 自己找自己 了解自己 這個就是咱要學的

你若没自己了解自己 没辦法 現在咱來說這本來呢 能夠感通一切自在無礙 這也是自古至今以及到將來呢 無論橫和直 一切四方 十方一切 四維八達上下 都是無時不遍 無處不普 所以普遍宇宙人生 這都是咱自己 大家都相同 佛是悟的方面 眾生是迷的方面

諸佛就是說祂悟證這三德 就是說有這個三觀妙用 成這個對外能夠了解這解脫德 和叫做法身德 因為這文字能夠給咱起觀照 離苦得樂 這就是解脫德 起觀照才能夠解脫 若没這般若妙慧呢 不能啟開咱本來面目 所以成三德

這文字給咱觀照 咱才能夠去解脫 離苦得樂 你要啟開這迷執 就是咱的般若德 就是咱的審察事實 這個有真 這叫做般若德 所以有這理性呢 才能夠成這個法身德 所以三德是諸佛所悟 同時呢 你就是給你圓通一切 也無所得 眾生是迷呢 迷 迷叫做三道

三道是 地獄 餓鬼 畜生 這些 迷執外塵 造一切迷執 矛盾 所以造殺 盜 淫 才有這餓鬼 畜生和地獄去流轉 你若能夠通達 本來不生不滅 本來面目就是清清淨淨 所以在凡不滅不減 在聖不增 所以咱的本來面目 也不增也不減 是終日你的迷執 或日日能夠相悟咱的本來 迷和悟的差別呢

所以在這生死 你若迷呢 造生死 你若悟 是解脫一切 所以咱本來面目是迷悟的差別 所以你若能夠轉境 能夠回復咱本來 這就是悟 迷呢迷執外塵 造一切矛盾 這就是咱的迷執 這就是凡夫

所以可以比喻來說呢 這個水若冷 直冷到零度以下 這些水變冰 它雖是說做冰塊來說呢 何嘗不是也是水 是一個名叫做冰而已 堅硬去(結冰)和没堅硬(没結冰) 所以本來這體質 都是水質 溼性 所以完全没差別 你若再加熱呢也再變水 所以溶了相同是水 本來就是水 你再把它結冰也是水

所以是迷和悟的差別 迷呢堅硬 凡夫不會了解 堅執這外塵造一切矛盾 你若啟開一切本來呢 靈靈覺覺 像水這樣遍滿 流東流西 所以這本來面目 真心總是不變 所以這不變就是咱本來面目 不變隨緣 因為咱這真如實相呢 不變 因為隨咱這因緣上 在咱這住的地方 因緣的巧合 所以是咱這思想向這偏去 以及咱的因緣好 思想有端正 這樣的差別

所以隨緣不變 隨你因緣去造業 所以不變隨緣 咱的本來面目都不變 不過隨你因緣看在好的因緣或是壞的因緣 所以隨這因緣 咱的本來面目都不變 你去造多少惡 在這生死多久 永遠咱的本來面目都不變 所以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所以咱的真心呢 隨你因緣去造一切矛盾 是你要造的 這樣總是你的不明白 也是你的真心 迷執外塵 所以隨你的因緣去造業而已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本來面目靈靈覺覺 本來面目一絲一毫都不失 不增不減 也無生死 這個就是咱的真心 是很奧妙的狀態 大家不能了解 所以没辦法去認識咱本來面目 相差是這樣而已

主要咱本來面目現下呢 咱這身軀語言動作一切 都皆是咱的真如實相 這個本來就具足 不過你都不明白 把咱本來這個 你不能去把它了解 都對外染塵 所以本來都具足 這開眼閉眼種種 舉手動作這都是咱本覺的明示 若没咱的本來面目去啟示 它這身軀都不會動 當下即是 當下咱迷謂之精神 悟呢本來面目明照 明照通徹

所以這是咱本來就靈靈覺覺 所以剛才說的一物未對 不思善 不思惡 正恁麼時 你若這樣一樣東西你都没去察考 也無善 也無惡
靈靈覺覺 明明照照 所以那個時候就是咱的真心現前 咱這真心呢寂寂照照無礙 歷歷明明 明明照照 是咱不去找而已 若要去找隨時即是 當下即是

所以當下想就是那本來 明照 明 明就是想 想就是相 明 咱想就是明照 想在那裡 就在那裡 咱什麼時候在那裡和人怎樣 想在那裡去 咱又明照在那裡 又再跑到那裡去 所以當下即是 明明照照 没一樣不是 所以咱的本來面目遍滿宇宙 歷歷明明照照 從這個去下功夫 找咱這消息 這樣就能夠通達

@本文:古德云:「有物先天地.............。 第四五頁 10行
    ...............無非要吾人親證此心。 第四五頁 15行


古德一句話在說 有物先天地 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物主 不逐四時凋 有物 咱依靠這外的事體上 無論聲音物質 和這接觸種種 色聲香味觸 這六塵的中間就是咱本來去明照 有物先天地 所以有這東西 才有這個天地可說 但是呢無形本寂寥 本來這面目呢 寂寂照照 所以你說無嘛 能夠通徹一切 能為萬物主 你要想怎樣 要做怎樣 都是咱作主的 咱本來在作主 想好就好 想壞就壞 不逐四時凋 你四時八達一切 都是你迷和悟的差別 你自己調督(調整督促) 你自己 創造你自己 想好也是你在想 想壞也你在想 所以對外迷執這塵著呢

所以這思想呢 你都想得壞 所以也是咱在作主的 好和壞都由咱的心作主 咱要想好也咱的心在主宰 想壞也是咱的心在主宰 所以這個身軀是咱在調督 造一切對和不對 是咱的思想 所以咱現在學佛呢 是要調整咱本來這寂寥 能夠寂寂照照 能夠調督咱自己 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咱這身會去造殺盜淫 也是咱妄想執著 對外迷執 這個美色 錢財 愛欲 造一切矛盾 所以才會造殺盜淫 你若不時調督 能夠迴光返照 萬項都是咱自己作主 想得好 做得好 咱若迴光返照 審察事實 這樣最好 這樣萬緣一切都是咱的真如實相

所以這宇宙萬緣的境界 都是咱真如的境界 一絲絲都没差別 華嚴經有在說 三界諸法 唯有心故 所以三界就是說欲界 色界 無色界 這三界 這三界也是咱的心 這個三界的思想就是咱的心 若離開這貪瞋痴 這些界礙都無去 有咱的心想好和想壞 所以好和壞都是咱想的 這貪瞋痴也是咱的迷執 所以能夠起慾念 對這外取著

所以有分為欲界 色界 無色界 能夠去清淨 能夠去叫做四禪八定 去修 修到無色界 也是一個定而已 這個若出定也會再翻下(墮入輪迴) , 這個也是咱心 所以三界唯心 現在咱這心不是要從四禪八定入 要找咱本來這真如的心 本來面目這宇宙人生萬徹 這才是咱要學的

所以這萬法唯心 一切唯心造 三界一切都是咱的心來創造 所以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萬項一切法 都是咱的心去創造 所以諸法一切 咱若想怎樣 就做怎樣 所以萬法唯心 一切唯心造 所以楞嚴經有在說 萬法所生 唯心所現 所以外的好和壞 要創造怎樣 都是咱的心去了達出來 唯心所現

所以萬法都是咱的心去把它了達 若没咱的心去顯一切 就無一切 所以本來明照一切 若没鏡就不能照 有鏡就能照 所以一切法都是咱的心 沒說在別的地方 所以萬法唯心 一切唯心造 現在要成佛 和要迷執 這樣的差別 所以心 佛 眾生 三無差別 心即是佛 心就是眾生 眾生也是咱想的 要做佛也是咱心所想的 所以没差別

所以叫做不二法門 所以萬法唯心 不二 所以一切呢 都是咱的根源 咱的心就是咱的根源 思想一切都是咱這心 所以一切對外的六塵種種 要迷執和要放開 和要造好造壞 都是咱的心的根源 這心若能夠創造這事實 了解一切 通達一切 這個呢就要觀心 親證這實相的理體 迴光返照 才有辦法 你若没去觀照 對這文字去把啟開

所以不能見到咱本來面目的實相般若 這呢從這文字中來找 這部心經呢 能夠找到咱本來 能夠到究竟 所以生出三般若 所以有文字般若 才能夠給咱起觀照 有這觀照般若才能夠起實相般若 這就是咱修因要修證的功夫 對這 對這部心經去下功夫 所以才能夠親證咱本來 要果證到這本來面目呢 不是那麼簡單 不下真功夫 絕對没辦法

所以念佛也是咱的心 參禪也是要這心 , 什麼叫做參禪呢 外無物 內有正思惟 從這文字中去思考 這樣即是禪定 當下行住坐臥就是禪 所以咱有在參和没在參 不是說盤腿禪才是禪 盤腿禪那都是不對的禪

咱的真心去體會一切 所以没這散慢心 没這妄念的心 一直歸納一心 去觀察這事體 和這文字能夠去解證咱本來 這個靈靈覺覺這去審察這事實出來 迴光返照 就是咱的本來在體用 萬項都是咱的心在把它體用

總是經是咱的譬喻而已 若没這些 就不是咱要學的 所以有這文字啟開咱本來 若没這文字也不能啟開咱本來 文字是文字 這部心經文字 去把它體會進來 和別本的經不同 所有的書 是有迷和悟的差別 迷呢看小說 造一切矛盾 悟呢看這真理 能夠啟開咱的本來 這就是咱要學的因 若没從這下功夫呢 咱的真心不能示現 所以你要顯達到咱本來 闡發到咱本來面目 你若没從這部心經去親證呢 没辦法

所以把這行住坐臥的中間都能夠去思考文字言句 下去啟開咱這真理 迴光返照 才能夠找到咱本來 所以把這些文字般若 下去啟開咱的本來 你若没用這文字般若 來觀照 去起用 不能找到咱本來面目 所以若要薦出咱這本來呢就要親證 找咱這真心 若没親證找到咱這真心呢 没辦法去啟開咱的迷執 所以找到咱本來面目 這一切迷執都就放開 這些若没理論絕對没辦法

@本文:天台約六即判釋此心。....................。 第四五頁 16行
    ........本經目標即在要吾人證此究竟即心也。 第四六頁 08行


現在咱天台宗約這六即來判釋這心 這六即就是分六種的事即 第一就是說理即心 第二就是名字即心 第三就是觀行即心 第四相似即心 第五分證即心 第六究竟即心 現在把這第六種的心 這六即呢 來把它分開來說

(一)
這理即心就是說人人本具的没一個没有 大家都有這心 是一個名叫做心 叫做明故 咱實證是明 現在說的是心 咱這心呢迷執造三惑 三惑就是見思惑 和塵沙惑 無明惑 剛才這無明惑有講 見思謂之相同 那同一個惑 , 塵沙就是無始劫以來所創造來的 無量無邊的這罪業 這叫做塵沙惑 無明惑就是說給這塵沙蓋住 這心才會無明 這就是咱自己無始以來 所造這一切的這迷執 這些習氣把咱迷住 叫做三惑煩惱 給這三惑煩惱把咱遮蔽 這個埋沒咱本來 不能了解

所以只是這理能夠圓具 本來這理性不時(時時)都圓具 是咱没去聽 没去看 不能去了解 這見解上迷執在外塵 像現在能夠迴光返照 對這個去思考 去實證出來 這理性若通達 這樣咱的真心就現

現在第二這名字即心 這聞經聽法咱能夠開拓咱本來 這就是說 這經文中能夠啟示咱的迷執 有這善知識的啟示 讓咱的這迷茫執著 能夠解開 所以十方諸佛 也是和咱這心没差別 因為迷執在這外塵 不能了解自己 侮弄咱自己 佛是啟開咱本來面目 迴光返照 這個咱本來這心呢 是一個名叫做心 實在是叫做「明」故 十方諸佛也是無二無別 也是用這個 只是能夠了解而已 知道用這聲音是一個名 知名而已

這個是咱的實證 一切都是這個名 用這聲音在啟開咱的迷執 這些名相都是假 能夠返真是咱的實證 能夠啟開咱本來 就是咱能夠用這文字和這經典啟開咱這迷執 反過來能夠把這妄想 這些妄亂的心掃開去 這樣使給咱心能夠通達 這個呢只是咱自己去實證 若没去實證 不是用這名字能夠啟開的 是咱去實證出來 咱的真心去把它體會出來 若没去深解 絕對没辦法

現在第三就是觀行即心 這觀行就是對理性能夠顯達 這理是聲音 聲音是一個名 一個名「什麼什麼」譬如說我想到糖甜 說甜呢 說糖甜這聲音也没甜 是一個名甜 這個叫做理性 有這聲音叫做理性 是這理性謂之一個名而已 一個名叫做糖甜 所以你若没去起觀照 去審察他在說的聲音是什麼 現在顯你的本來 這個觀行 咱這心去妙觀察 審察 聞這名以後 去起觀 用這功夫的實力 去了解這實相

他說糖會甜 原來就是咱什麼時候 在那裡吃到的甜 那糖的甜就是這樣的甜 認識事實 能夠究竟通證這真心 這實證也是要咱去觀察 審察這事實 有這理論 有這事體 來起名 顯名 來給咱通達 這就是咱的觀照起用 這個就是咱的真心 豁然是相應當下即是 當下即是 迷和悟的差別 你能夠真心去妙觀察 審察事實 這理體上就能夠圓解一切 通達一切 這就是咱的應用的

現在第四相似即心 這相似是咱的彷彿 彷彿 是咱的精進心 去觀行 用這觀行的功夫呢 去把它審察 實得來這力量呢 漸漸才能夠回歸咱的本相 咱的本來面目 這實相才能夠通達 本地風光就是說依然彷彿 咱當下即是 當下即是 是迷和悟 這個明 當下就是明 不過迷呢彷彿都對外 不了解裡面 所以不了解咱本來這真心是明照 所以彷彷彿彿 是你能夠精進心去把觀察 這理體上能夠去把應用一切 這些才能夠通達咱本來面目 本地風光就是說能夠彷彿當下即是咱本來面目 這就是咱的真心

第五分證即心 分證是咱的實證中 去把起觀照 審察這實力 這個功夫成熟 咱本來 能夠去破這一切不明白的 你若破開這無明呢
會去一分的煩惱 證一分的實相 你若把這分證中去體會咱自己 這是咱的觀照起用 用這功夫去實力分證下去才能夠離開咱一切煩惱 才會實證咱的本來面目 所以你若没這樣下去呢 不能開悟咱本來 這實證本來呢 就要去用這觀照功夫 去把悟徹一切 所以這本來呢 它啟悟下 徹底徹本徹證 這就是說咱自己去親證 這若没去親證 不能啟開咱的迷執和咱本來面目

現在這六即心 就是說用咱這理性 審察自己 要審察咱自己就起觀照 觀照就是審察 就是能夠啟悟自己 把這本來面目迴光返照 無所不標 無所不徧 所以一切通達 這個是咱的妙理圓通 你若没這究竟 用這理論來成就呢 咱的心不能一切圓通 咱的本來面目就是給這煩惱 這些塵沙把咱迷執 所以把咱蓋住呢 所以斷盡(38-5-2)咱這本來 現在咱迴光返照 就是要審察 用這觀行下去圓證咱的實相 這個就是咱要找的究竟即心 這個本來目標呢 若没這樣去親證呢 不能理用 也不能親證咱本來
[mp3-05B]

@本文:此外還可約比喻解釋:..........。 第四六頁 09行
    ........據此則心字即指心要也」。 第四六頁 16行


所以咱今天要學的 就是要從這部心經 就是用這目標 去下功夫 用這親身去體會 去審察 這事實若圓徹呢 咱的本來面目就現出來 咱現在對這個心字 來比喻作中心 也可以說是這個總綱的重要的中心 因為這佛理的總綱 最精要的就是這心經 把這部心經可以說攝六百卷 一切的大般若經 都攝在這裡面 所以有的經典呢 不能說出(離開)這字心 所以一切都是在這心要最問題

所以佛說四十九年不過也說這心字 没講出(離開)這心 所以把咱這迷執 妄想 執著這些咱的迷 把咱破開 能夠給咱顯真 所以這心要呢很要緊 所以三藏十二部經典呢 只有這部心經才有這字心 所以佛所說的歸要的就是這字心 咱現在這部心經呢 若能夠通徹了達呢 三藏十二部經典都能夠看了了 所以可以說這部心經你若通徹呢 當下即是人天聖者 絕對無誤

@本文:茲再將般若波羅密多與心七字合攏來講.。 第四七頁 01行
    ..............以上心字講完了。別題竟 第四七頁 08行


所以把這部心經來合起來說呢 只有是總共八字 這八字的中間分兩段 這別題的中間才有七字 所以用這般若波羅密多 和這心合起來剛好七字來說呢 有二種的意義 依照這般若的修持呢 下去度脫一切生死苦海的眾生呢 所以要達到這彼岸 要親證這真心 就這般若波羅密多心

現在這主要就是這心經 咱要了解這般若波羅密多 這字心就是總要 所以這經題方面來說呢 也是能夠達到了義 成真實這實相的般若妙慧 所以般若二字 簡略叫做妙智慧 所以有這妙智慧才能夠登到究竟的彼岸 也是為著這個心 所以這經題方面來說呢 就是說能夠通徹這所有的經典 也就要對這般若二字來說才有辦法

若没般若真心呢 絕對不可能來見到實相 所有經典也是要說到對這般若二字 所以這個實相中 才是真實的般若 所以涅槃就是說咱的真心 達到涅字不生 槃字不滅 到究竟這不生不滅 這就是咱本來面目 這個真心 本來就無生和無死 所以這個真正 就是達到這境界 才是般若波羅密多心 以上所說這涅槃的意義呢

其實是咱這般若的實慧 通達咱自己 了解自己 本來就是不生不滅 這本具的性德呢 真實你若這樣用這般若修行 去真實去修 就可達到圓滿 到究竟 完全也是究竟即心 所以這個究竟就是咱修持到咱本來面目 能夠圓空了達 圓空不是說無 圓滿這空 空就是咱本來本覺明 本就是空 靜 明 所以達取到咱的空義通達 親證咱的本覺智

這個妙覺 這個親證到這妙覺 就是圓通三智 這三智就是說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這些能夠見到真實中道實相的理體 中道就是真實的理體 叫做究竟即心

所以這中道就是理用 通達宇宙人生萬徹 親證到這究竟 這個就是咱的真心 確實本覺圓滿 這個明照的真心 可以達到這真正的究竟涅槃 這才叫做真實的般若波羅密多心 所以到這實相 所以可以說常住不變的真心 永遠不生不滅 常住 永遠 這個真心是永遠不變真常 這個達取不生不滅 無始 無一個開始 和無一個終止 所以就是永恆不變 這才是咱的真心 所以没用這般若妙慧來深入 下去真實去修行呢 不能親證到咱本來真心的妙體 有到那境界 才是真實般若波羅密多心

所以這個是究竟義 以上這「心」字已經說完了 所以没用這般若妙慧來深入 下去真實去修行呢 不能親證到咱本來真心的妙體 這個呢有到那境界 才是真實般若波羅密多心 所以這個就是究竟義

@本文: 四、經(佛所說的教法):此是通題。 第四七頁 09行
    .................則經義之廣可知。 第四八頁 16行


現在把這經叫做通題 所以佛所說的教法呢 把這個都叫做經 這個經 像說咱的名 就是別題 先生就是通題 某某先生 什麼人都可以叫做先生 所以這叫做通 通大家都可以叫 一個人一個名 叫做別 所以般若波羅密多心叫做別 阿彌陀這也是別 所以般若金剛這也是別 所以這金剛經 彌陀經 什麼經就是有一個別題 這個經大家都是都對這部經 每一部都是叫做經 所以叫做通 通就是通達

所以佛所說的都能夠通達 所以這叫做通題 咱這梵語呢叫做修多羅 也可以說修姤路 也可以素呾纜 所以呢這些印度的話呢 譯咱這邊簡單可以說叫做契經 契是契合眾生的機緣 能夠通達 經是經緯 這後面會說 所以對這契合一切理論 達到咱的思想 這個機緣 能夠通達 這契字就是這意思

這個經就是說橫和直的經緯 也可以說引喻這個線 這個就是說契經 這個經題就是通達 一切都能夠契合理論 契合正法 契合眾生的機緣 所以才叫做契經 所以這部心經的契機契理呢 就是上契佛的心理 也可以說佛的機義能夠通達 咱了解佛所說這機義 祂的義是什麼義 什麼義相才來說這部經 所以會通達 所以叫做入佛知見

上契佛的機義 下契眾生的機緣 所以這契機契理就是說 祂佛所有心理一切都是在這言教中 這言教中祂是發大悲心流露出來 對! 所以咱能夠契合祂的言教 所說的就是在那方面 所以叫做契祂的心機 也可以說祂的心理 種種衪能通達咱本來 祂所說的妙法 就是契咱根機 用祂的理性 通達咱的本來

所以咱能夠通達就是上契佛的心理 下契眾生的機宜,下就是說能夠了達眾生的根機 應什麼機說法 應什麼機緣 說什麼法 隨緣說法 隨機應變 所以像說治病人呢 要應病施藥 你不了解他的病症 你藥開的不會對症 所以要對症下藥 所以這機義能夠通徹 才能夠教化他的機宜 能夠通達 無非應這眾生機宜來說 契他的理 用這理去契合他的心機 這樣才能夠通達 能夠了脫 能夠解脫這生死 這個是佛的奧妙

所以契理則稱為正道 無邪也無錯亂的謬說 一切都有正法 圓論一切 所以這叫做契理 所以咱這部心經呢 和世間所有經典呢 不同的地方很多 解空就是說本來面目 實相也是咱本來面目 般若就是咱本覺的妙慧 我執和法執就是咱世間的眾生執著 所以你若理論能夠通徹呢 這般若妙慧能夠實現呢 所以能夠解開咱本來面目 這個就是說契咱本來機宜 就是咱本來面目 能夠通達了解自己

所以能夠了解咱這真心是什麼 所以找咱的本來面目 這個就是說契合咱本來 這個才是真奧妙 (一)出生就是說出這部經 每一部經呢這言論 能夠以這言法 言教 可以說萬分齊齊 齊整 也可以說通達一切 所以出生這諸法 (二)可以說像湧泉 這樣這個義 義就是咱的實相 咱通達 義就是咱通達 好像無盡湧泉這樣滾滾直出來

你若通達這理論呢 自然就像湧泉 所以出生 (三)顯示 闡發一切義理這義理能夠分齊 能夠通達 義就是咱本來實相所現這智慧 理呢是咱這慧達 對外圓通 所以以理論來圓徹這事體 所以叫做闡發這義理分齊 能夠通達一切

第四說繩墨 因為辨別這邪正曲直 這個你若没來分別下去通達 這樣這個邪正不能通達 因為這繩就是說他的這個辨別 能夠通達到這真和假 咱本來 能夠通達到咱本來直入 直入咱的本來 所以這邪正也是咱想的 咱的辨別能夠對和不對 是和非 直入,咱的本覺明照 所以能夠照出一切真假 好和壞 通達一切

第五就是說結鬟 結鬟就是說義理能夠連貫 叫做不會被散亂去 因為這文字中 是佛所講 這經是咱再把它寫的 (阿難尊者和佛弟子再集結成經) 寫了就再貫穿 把它串住不可讓它散失去 所以這義理 都用線來穿來再貫穿 所以這種種有四種義理 再來分說 把這四種把約這貫.攝.常.法 這四種 這四義能夠解釋這貫和攝 種種這些因緣 所以貫是說貫穿佛所說言教 來用這線來貫穿才不會散失 像這珠子 貫成整串 所以叫做貫

佛的言教呢若没這樣把結集成經呢 怎樣(如何)能夠流傳千古不失 所以因為這有把貫穿起來 把貫攝起來 所以祂佛所說這經把集成一本 這樣才能夠千古不失 能夠攝一切眾生 所以能夠攝持 攝持就是說 攝眾生的機緣 度脫他的可憐 能夠度脫他的煩惱 和一切生死 這個就是說攝歸眾生的機緣 去啟化 他會離苦得樂 給他能夠解脫生死

好像說一個小孩子可憐走無路 咱把牽給走那一樣(咱牽著如小孩般的眾生走向菩提道) 所以你若没有牽著呢 會散失 丟掉 所以可憐 所以像小孩子就要牽住 使他不可散失 佛所說這法呢 無非是要教化眾生的方便 使你不會墮落

因為佛祂所說的法是要方便來應化 所以二千多年到現在 都是無可疑惑(萬古不變其言) 没改 所以祂所說的法是正 正就是不偏 不偏就是說没偏差 有圓論 所以才能夠歸納 攝取這經典 你若没正法呢不能攝做經典 你前後若有矛盾 這樣就不行 所以兩千年以來 所說的法呢絕對無絲毫差別 所以皆叫做貫穿這一切這機緣 攝持一切力量 來讓這眾生能夠常常來研究 所以攝持這力量呢 能夠常住永遠不變

所以這經典呢 永遠都常住 萬古以來不能疑惑 所以永遠都流傳萬世 所以不能再有一個差別 有的會再重改的 絕對没那種 所以佛所說的就是常住的 永遠不變 所以你一字都不能改 所以才叫做常 所以這萬世能夠流傳 這樣才是說有正法 所以自古到現在 佛所說經典呢 一字都不可以改 所以有這樣的力量呢 才可以說常

這法呢永遠就是流傳這四海 能夠皆依所說這言教呢 都能夠貫攝這眾生的機緣 讓眾生能夠心通達 這法能夠通達你的心法 心所法 不是外有法 你心能夠通達謂之法 那叫做正法 所以換句話再來說呢 萬古不變 這言論上能夠常住 把這佛的言教能夠至真至正 所以能夠能覺這世間人 會覺醒咱世間的人

所以人人都是佛 面面都是佛 你若能夠聽佛的言教呢 能夠解脫這生死 能夠啟開咱本來 所以叫做覺世覺人 萬古不變 這言論中絕對萬古不變 所以天下呢就是都同遵 能夠照祂道理 去遵持 自然祂所說的言教 至理至極 給你能夠永遠 能夠充滿能夠契你的理 契你的機 這個才令天下同遵 若没這樣不能天下同遵

所以有這正法眼藏 所以正因能夠契理 你的因在那裡 說的理能夠契達你的本來 所以能夠達到流傳萬世 所以這才叫做正因 所以這因緣上 給你萬古不變 所以才叫做貫.攝.常.法 這四項所以能夠流達 萬古流傳 永遠不變 天下都大同(天下同遵其道) 能夠讓世人呢 永遠尊重

所以這部心經呢 不分東西南北 差不多世界都會有這佛教 能夠普滿天下 大家能夠遵這真理 這樣來去經行呢 能夠修到一切賢聖 萬佛呢都依這般若妙慧 去修持才得到究竟就是佛 面面都是佛 是咱没修持 咱若有修持這部心經 照這部心經來去行呢 來去修證 絕對大家都是聖者 你若照這部心經下去把它照祂的言教去行呢 絕對没一個不會成就

所以體會咱的本覺 悟出空性 咱的本覺就是咱的空 本覺空 空不是無 不可解做無 空是咱的本覺明 這個空就是說不到 說不到就是說只是明 因為無處看 所以這正明的中間呢 悟出咱的真性出來 求證實相中 這個是咱參入的 你若没照這些言教去修呢 不能體會這 悟到這真空實相 你若没照這樣這般若去修行呢 絕對不可能成佛做祖

所以所有的經典呢 都包含在這部心經 所有經典都是在標(枝末) 標要入這本是很為難 咱若把這部心經這本能夠散標 你若照這部心經能夠去修持 去應行呢 絕對萬卷千卷的經典 都能夠通徹 所以把這部心經去求證實相 所以這是咱應當要去照這部心經來修持的

現在把這經呢 也可以叫做徑 經者徑也 是怎樣叫做徑呢 所以要成佛做祖呢 所畢竟所要走的路徑 若没對這照這部經 來這路徑去走呢 没照這部經的路徑去行呢 不能簡單做佛 所以你若照這部心經的路徑來去行呢 能夠通徹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無所不通 無所不曉 所以能夠法法相通 本來能夠啟開咱一切 通達一切 所以能夠本來面目 能夠充滿宇宙 所以能夠通達 所以叫做法爾如是

這法呢是咱的本來本具的 所以這實相中本來就本具 所以本來就具足 所以你若没違背這部心經去學呢 照這實相中的學說 去走(行) 絕對能夠事事的方面都通達 凡這人生的正行和這經常的大法 能夠常常入這軌道 能夠永遠不變 這個才是叫做真實這個經論

所以咱這部心經呢 永遠都不能變 , 這經不是現在才有的 不是現在佛才有說的 這個無始以來 大明如來呢就已經說過這部心經 就是現在所說這部心經 就是觀世音菩薩 本來的這觀世音菩薩就是正法明如來 也可以說圓通教主 所以不是現在才有 無始 無一個開始 也無一個終止 所以本來就具足 面面都是具足 面面都是佛 所以咱若能夠照這部心經再來走 能夠通達咱本來

所以剖一微塵出大千經卷 所以咱這心 若把這心經能夠通達 喔! 咱這粒心是無處看 把咱這心開朗出來 宇宙一切通徹 所以這咱的本覺是空故 無處看 所以叫做比微塵都還更小 你說這如微塵嘛 不過咱能夠容納大千這經卷 每項都把攝進來 這部心經你若能夠通徹 攝千經萬卷 能夠通達 這個才是說能夠廣博這經義 這值得咱對事方面 或對修行方面 對這一切都能夠圓融

所以事事能夠無礙 理事能夠圓通 所以咱的本覺 你若認真去啟開 啟開咱本來面目 自然通達一切 本來就本具 不過你没理論呢 不能迴光返照 不能了解咱自己 因為咱無始以來 迷失到這陣呢 已經迷茫執著在那 咱的習氣已經迷在這五蘊的驅使 造一切殺盜淫 迷在這外塵,所以執持在那外塵 不能了解

現在咱把咱這部心經 就是要給你迴光返照 自己了解自己 了解咱本來面目 本來就本具宇宙人生**

---第06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