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46講目錄
 

---第30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31
31  84/03/04  星期六》--------根據斌宗上人「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以無所得故! (承上)
   是故空中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本文:總之前者生起後者續之,故曰-------------。 一九頁 05
    -------------前後相繼不斷,生死輪迴無盡。 一九頁 15
[mp3] 01:00CD-41A21:30
為什麼「十二因緣」會生起?這就是說,有這十二支,以無明緣行到老死,這十二支都是我們惑、業、苦的造因。所以因因果果都是先後無明起,有無明才生起後面的老死。

所以「無明」就是緣「行」,有不明白就去行使一切的罪業。所以過去的因就是無明緣行,所以無明與行的造業,行就是行使惡業,這都是過去的因,所以引起因果不昧,有因難免就有果。

所以有行使,才有「識」來投胎,有識心來投胎。識心投胎就是說「名色」,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就是我們一生所要造因的起頭。

所以這個因就是有「識」來投胎,「名色」才會成「六入」,有六入才會「接觸」外塵,有接觸才會「感受」。所以這五支是現在的果,為什麼是現在的果呢?「識」入胞胎,「名色」就是在母胎的胎獄中,受一切的折磨種種,經十個月的折磨才生下來,所以出生也是苦,接觸外塵,孩子一出生就哭,有的就難產種種,接觸外塵也是極苦無比。再來「受」,這感受,就是現在要成立,接觸外塵,一直引起感受,十七、八歲當中,就再造業果了。

所以一生就是因為接觸外塵,才會生起「愛念」,有愛念才會「執取」。所以這都是現在因,有接取塵著,愛念自然就生,迷執,身心合一對外執持,造一切的矛盾,這都是現實的心理狀態。

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菩薩的教化就是要你了解,接觸外塵在感受時,不要起愛念。有愛念才會執取,執取就是現在所造的業因,取就是造罪惡。所以有「愛、取、有」就是因為現在又成立,這些生起的現在因,再來接觸以後未來的苦。所以有因難免有果,有所造的惡業難免要再來投胎。所以「愛取」二支就是我們最第一可怕,所造的都是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業因。

所以有這些業因,是從哪裡來?就是由我們的「心」,有心去造,我們的心如果没有念頭,自然就不會去執取。所以愛就是我們的心念起,有心念難免我執帶住了,有我-身體的我,這叫做我,要達取到我的目的。

所以現在所造的因就是以愛生取,以「取」難免後面就再來「生」和「老死」,這就是說,後面的生老死。不過現在因,在愛取有當中,有這個身體,難免有老死。所以老死就是現在所遭的一切,生老病死這是正報,難免也是絕對逃不掉。

所以生死問題都是由愛取二支所生起來造苦果,一切的苦果都是愛取二字,如果没愛取就没有業因。「有」就是業,業繫相續,有業繫,「有」就是因,所感的就是以後再來生,有生難免就再老死,這是現實界所了解的。

所以愛取二支都是我們的迷執,生生死死都是為了愛取。無明起才會行使愛取二支,如果没有無明起,不會造成愛取,所以這是我們的迷執。你既有過去的因,難免無明起就再以行來相續,牽識入胞胎,有識心來投胎,難免再有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再來成立。

所以會流轉都是由愛取造成一切的業因,而業因才再來感果,果上來又再造因,因果不昧,所以都是前後相續不斷,在生死輪迴不息。這都是我們的業力牽引,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才在六道輪迴不息。

【音CD-41B如今我們就是逢菩薩點化,了解因愛而生貪,因貪而生恨,造業,不擇手段,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十惡不赦,都是我們的無明起。所以因因果果要了解,如果没有無明就不會去愛取,生死輪迴都是由此而起的。

@本文:其次來說不出惑、業、苦的意思------------。 一九頁 16
    --------------獲到解脫而證涅槃(滅苦)。 一一頁 14
[mp3] 13:36CD-41B00:42
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不出惑、業、苦這三道,這個意思就是要了解,因無明產生一切的感受,有受才會去取。所以無明、愛、取三支都是我們的「煩惱」所創造的業因,有煩惱的業因,就是我們的惑,有惑才會行使行和有二支,行就是行使一切的惡業,有行使惡業才有惡因,有惡因難免就有惡果。所以因「業道」在輪迴都是以識心受生死的折磨,因為業道就是我們的七事成立,為什麼叫做七事呢?無明、行、識、觸、受、愛、取這七支成立「苦道」。

總之,都是無明引起,如果没有無明就不會生愛,因不明白生貪取,不明白,愛起,才會貪取,貪取就屬於煩惱,愛取成立這些「煩惱道」。所以我們要了解,過去到未來都是有惑、業、苦來造成愛取,是我們現在的惑,依惑造業,行使識來投胎,所以行和有都是之前無明來行使,有行使才有業因再來生,而生就屬於業道了,來投胎就是「業道」。所以過去行使的一切就是感我們的現在果,現在就是前的行因,後面所感的果就是惑、業、苦這三道來迷惑有情來輪迴生死,這太可憐了。

所以我們要接受菩薩的領導,過去的已過去了,過去世是無明來成立今日,如今我們了解行使造業都是我們的「惑業」所成的輪迴。所以我們了解生死由來就是由行使,就是以無明來惑行,有行難免「業感」就再成立,有業感難免過去和現在都是依識來投胎。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就是由現在所受的「苦道」,如果你没有名色來投胎就絕對不會成立這些苦,就是有識心來投胎,才有名色成六入的身體,才會接觸外塵,感受一切,所以現在所感受的都是苦。因為這五支就是前所造來的現在的苦,所以感受苦惱種種,都是依現在的成立,所以就是果。

如果没有苦道就不會再去造業,有造業難免識就再來投胎。所以名色、六入、觸、受才會生起「現在的惑」,受此業報。所以業有都是由感受成愛,以愛來成取。這個業因就是愛取兩支成立有,有就是有業識,依「現在的業識」就再感果,有因難免就再來感果。因為愛取兩支成業因,難免要再來受生死,所以這就是愛取成立「輪迴的苦道」。

因為生生死死都是由無明起,造成愛取,造業。所以過去世甚至未來世,生生世世都在惑業苦中輪迴不息。

所以現在就是有業感,我們就要從現在來轉念,轉去這一切的惡業,就是有念頭起,我們就要轉,而要轉就要了解五蘊的理論,如果没對五蘊的理論入,不能了解要怎樣轉。所以苦道就是我們的念頭起而成,現在過去都是由業因所造成來的苦道。

所以惑、業、苦,過去現在都是由此生起而輪迴不息。所以有業因引生苦道,難免有生就有苦,依苦道再起惑再造業,有惑才會造業。所以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做,都是由外塵的引誘,所依外塵來接觸,我們心理狀態的變化,所以依心理造成一切的迷執,成愛取兩支。所以這就是我們累劫所依的生死輪迴,都是由此而生起,這叫做「流轉門」。無始以來就是這樣,流流轉轉,好像車輪再怎麼轉都轉不出輪軸外。所以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無非都是一直造惑、業、苦,在此軌道中流轉。

如今我們就是了解十二因緣的流轉不出輪迴不息的苦道,我們現在了解就是要轉,像辟支佛他就知道這一點的心念生起,展轉造業,無非都是我們自己心地的矛盾,所以才由此成立生死苦海。我們現在就是要轉這一切的惡業,如果能夠轉得過,就不用來生死。

菩薩就是以般若的智慧來點化我們,在這當中,我們要以智慧來斷除一切的惑業。我們於無限的生死延續到目前,現在能夠有這些理論來讓我們了解,我們須要趕快來深入,如果轉得過,就是涅槃,就是解脫生死。

所以這都是我們的迷執所造來的業因,我們現在有理論來幫我們解開,讓我們能夠用智慧來斷除一切的業因,無因就無果。所以生死都是在惑業苦中輪迴,在這十二支中輪迴不息。現在我們就是要解開,好來展轉,不用再來生死。

@本文:上來把流轉門的道理大約講完,------------。 一一頁 15
    ------------(心不迷惑自然不會妄作胡為)。 一一一頁 11
[mp3] 28:50CD-41B12:48
過去我們所講的是流轉生死,現在要讓我們了解,流轉門要怎樣來還滅?這個道理我們須要了解,現在這裡說的就是要還滅生死。

所以我們要了解「生死輪迴」是由什麼而來?到底是什麼?就是一切都是無常的轉變!才由老死而來!

「老死」是由什麼來成立呢?老死就是由「生」!如果没來生,哪有老和死呢?所以老死就是由生而來的。有「生」才有悲哀苦楚,一切的業力都是由生才會有老死,所以老死就是由生,如果没有生,就没有老和死。

「生」由何而來呢?我們要了解是從「有」!就是有業識,有業識才會引識來投胎,才會來生,有來受生自然的結果就是生命成立,有生命的成立難免會老死。所以就是由「生」,何以故?為什麼會投生?就是由於過去所做,因定力不足,由心起貪念去造愛取。所以生「有」,有「有」的業識才會來生,生就是由「有」的業識來牽引,來生生死死。所以有此業因,當然就依業力的感受來受報,生死就是由投生而做,才有老死,有老死就是以生而來的,生就是由「有」的負責,有「有」的業力來負責,如果没有「有」的業力來負責,就不會再來投胎。

而「有」從何而來呢?喔!有就是「妄取」而來!有妄取!有妄取的因,造一切的惡業,所以「取」就是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妄取這一切的惡業,才會來造「有」,所造的業因就是由「取」而成立,才有此業因。

為什麼會去「取」呢?喔!取就是有「貪愛」的心!就是由貪的心念,貪瞋痴造成愛,有這個愛心,偏偏就會想要去執取,所以有貪愛才會執取,如果你没有愛就不會去取,所以依取才有業因可去生死。

云何有「愛」呢?「愛」是從哪裡來?喔!愛就是從「感受」來成立!如果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的緣影去感受,不會起愛念。尤其受此貪愛,所以貪愛就是由感受,妄想執著才會去感受,造業。所以受才會生愛,愛才會成取;所以取就是以愛而生,而愛就是依感受而產生。

云何有這感受呢?感「受」是從哪裡來?從我們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境,六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所以有這些外的六塵,我們有六根去接觸這些境,自然領受就會生起,有領受生起才會起貪愛,有貪愛才會去造業,所以領受就是由六根來成立。

云何六根的受是從哪裡而來?從「接觸」而來,有對外的環境去接觸才會領受,如果没有觸來讓我們感受,就絕對没有六入去接六塵,就是有六入去接受。所以有六入去接受才會生起愛念,有愛念才會去造業。所以都是六根的緣境,接觸外境所成立的,才有這些對外緣的接觸,造一切的迷執,才會去造愛取有,這都是我們的六入,如果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就不會去造這些。

「六入」是從哪裡來的?六入就是由「名色」而來!因為如果没有名色不會成六入,所以有名色才成這個身體,依這個身體才有六根去接取外塵,所以就是由名色所成立。所以名色就是心物合一來成胎,才會成六根的造作,所以這都是有名色才有六根的成立。

為何會有「名色」呢?名色是由何而來?由我們的「識心」來投胎而來!如果没有識心來投胎,名色就不會成立。所以有識心來投胎,就是因不明白,業識來牽引,找我們的父母才會來投胎,這都是我們過去的業因,所以名色就是由業識牽引,才會成名色。

那「業識」由何而來呢?喔!你要了解,過去就是「行使」!行使就是前的愛取二支所造的,來造業,業識才會起作用。所以有這個行,行使一切,有前的業力,識心才會來投胎。行就是我們的行使,前的行使,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如果是没行使,業識不會來投胎,不會入胎獄,所以這都是苦的業力。所以苦的業力自然就是由受報應來投胎,這是一定的!所以業識如果没有行使,就不會來報應,來投胎。

「行」由何而來呢?喔!行就是由「無明」!迷心所創造而來。無明就是我們迷心去造作,如果没有妄心不會去造作。所以有「無明」成「行」,才造出一切的惡業,行使一切的惡業,都是我們迷心所創作出來自然的演變。所以都是我們過去矇蔽執著,所做所為都在流轉生死。

我們現在就是要還滅,無明如果斷,生死就斷,這個我們要了解。菩薩教化我們就是要滅無明,無明如果斷,生死就斷。

@本文:反過來說怎樣才能没有老死--------------。 一一一頁 12
    -----------------無明一破則生死自休。 一一一頁 16
[mp3] 43:54CD-41B25:19
再反過來說,如果没有「有」,就不再有「老死」了,因為有這個「有」就是有業因,才會造成憂悲苦惱種種,去感受生死輪迴,尤其是既感受「生」還是不出於得要「老死」。

所以創造出來的都是由這個業,有「業有」,如果没有「業有」就不會去「妄取」,如果你不想要「業有」,就需不妄取,如果你没妄取,自然就没有一切的因果。

所以都因為「妄取」所造,由貪生「愛念」,有貪念才有生死,所以我們一切都是受愛去妄取。

所以你最好須要了解要領,如果你没有感受,就不會去妄取,因為有「感受」才會起「愛」,有愛念才會去「妄取」。

這都是我們的「感受」,接觸外塵,如果没對外塵的「接觸」,哪裡會去妄取呢?就是有外塵的接觸,有六根去感受,有六入就是六根。

想要没有「六根」,當初如果你不要產生「名色」,没有名色自然就没有這些六入可去感受。

所以「名色」就是由以前所作的惡業而來,有惡業才有「識」來投胎。所以名色是由我們的識心妄執,依惡業來產生我們父母的因緣,才會來投胎。

如果没「妄作」,就不會牽「識」入胞胎。所以妄作就是由行使,能要怎樣,所要怎樣,對外塵執持,所造的妄為。

所以行使就是我們的行為妄作所牽入,如果没「行」,「無明」就不會起用,所以無明如果一破,生死就永斷。

我們現在就是要還滅無明,斷生死,不用再來生死。

@本文:到此可就明白了,生死的根源-------------。 一一二頁 01
    ---------------當下瓦解冰消成為烏有。 一一二頁 07
[mp3] 49:00CD-41B29:33
我們要了解一切生死由來,根本是從哪裡來?就是由「無明」,無明的業因最第一可怕。所以我們現在須要對治無明,如果無明斷生死就斷。我們從現在起,就是要有斷無明的功夫,如果没從無明下手,難免,惡業都是由無明起的。

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無明?喔!由我們的「心」,萬法都由心,一切都由我們的心,迷故造業力,如果心没有起妄念,就没有無明。

所以如果要了解,就要有一種眼光,譬如「般若」二字,能夠明察事實,如果没有般若,不能滅無明。【音CD-42A所以你們要了解般若的由來是從哪裡來的?般若是能觀之智與所觀之境能夠辨別的功夫,觀察無明,了解是我們的自性没有通達,要了解一切都是我們的不明白,是我們的心念造一切的迷執。

所以無明當體即空,空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如果你了解無明也是我們的自性,迷故有這個心幻,所以心幻化才會引起無明。我們的真心是没有這些虛妄不實的,因為真心迷失,所以生起一種虛妄,就是凡夫不覺,被外緣的環境所迷,如果没以智慧來辨別,没辦法。

所以凡夫不覺,被外境所迷,造一切迷執,一切妄念,這到底要從哪裡解?菩薩的智慧就是開悟了這種道理,幻化不實都是由五種因緣,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來牽入妄念,關於五蘊後面四諦會再說很清楚。

現在舉個譬喻,就是由「五蘊」的成立才會幻化,造成無明的成立,在道理上你要了解。所以無明就像空華,空華就是一種病眼,空間中哪有華?没有華!因為眼睛眼花,一眼望去,「喔!滿天全金條,要抓没半條」,所以這叫做妄見,這就是凡夫,妄取,不了解虛空的華是空,無一物,這是假的。而淨眼人就像菩薩,能夠見證空間中無華,就是眼睛好的人,没看那些。

菩薩就是真心-本性圓徹,對這一切的無明,這一切的幻化,了解這都是不實,了解實際上無明當體也是我們的自性,迷故。如果你圓徹本來面目,就是一切都證實,没有這些無明。所以無明就是我們的執著,而執著就像是水結成冰,如果你無明盡,就像冰融掉全變為水。

所以菩薩就是了解,是我們迷執才有這些無明。如果你們没迷執,哪有無明可說呢?所以無迷即真,現在菩薩就是教化我們要斷無明,要以五蘊來下功夫,來理論圓徹,才能夠突破這些無明,讓你能夠解脫生死。

@本文:無明一滅,則真心顯現,---------------。 一一二頁 08
    ---------------------故曰還滅門。 一一三頁 01
[mp3] 57:25CD-42A05:18
無明如果滅,真心就現。因為無迷即真,是因為我們迷心,一切都是由事理無明。所以無明,不明白,自然而然就去行使一切的不法,執取。因為執我,有這個我,所以不明白,對我執與外一切的法執,所以有我法二執才生出一切的障礙。

因為就是不明白,迷失自己,造成一切的顛倒,妄想執著,所以才有取,才有執取。如果没有取,就不會妄造一切的惡業。所以妄取都是由行,由行而有惡業,無明行使,有無明就會有行的惡業,有無明才有行的惡業。無明如果滅,行就滅,所以行如果滅,就不會造惡業,所以哪有依感業受報呢?

因為有行使惡業,識心才會來投胎。所以行如果滅,識就滅,識如果滅,就没有業識去投胎,自然就不再來生。

因為有業力,所以牽引「識心」來投胎,才有「名色」,成立名色。

「名色」如果滅,自然「六入」就滅,無名色哪有六入?

没有「六入」自然就不會對外去「接觸」,因為有六入來接觸外塵,所以才會去感觸一切的惡業,所以六入如果没有,觸就没有。

没「接觸」怎麼會「領受」呢?没接觸外塵,就没有六根的領受。

没有「領受」哪裡會生「愛」呢?所以有領受,才會生苦惱,眾生就是由感受苦業,在苦業中,感受外塵,接觸外塵,才會再起貪,有貪愛生起。如果你去接觸外塵没感受生起,哪裡會生起貪愛?所以,有接觸才會生起貪愛,如果你没接觸,就不會生起貪愛。

「貪愛」如果能夠滅,愛如果滅,哪有「取」呢?既然愛念没起,就不會去妄取,有妄取自然就成有,「有」無非都是我們的妄取所造來的,就有業因。

你既然没「妄取」了,哪有個「有」的業?

自然的,没有「有」的業,哪裡會去「投生」呢?没有「有」的業力,有就是我們的業因,没有「有」的業因,自然「識」就不會去投胎。

所以生滅都是由「投生」產生「老死」,有生才有老和死。

所以生生滅滅,生、老死,生、老死,這都是我們的無明引起,既然無明已滅除,以後就不會再起一切的無明,去行使惡業。所以無明若滅行就滅,行若滅業識就滅,業識若滅名色就滅,名色滅六入就滅,六入若滅觸就滅,觸若滅受就滅,受若滅愛就滅,没起貪愛自然就没有無明來生死。所以惑業苦,生死的根本由來都是由無明而起。所以一滅了無明,自然這後面十一支就都斷除。

因為有這樣的生死,都是由無明的業因所創造一切生死。所以我們要了解,無明就是我們顛倒的因。所以滅顛倒的因就是我們要斷這個心的種種妄念,心的妄念如果斷除,無明便可以斷除,無明如果斷除,就回復我們的真心,見我們的自性,所以無明一破,自性顯現。所以如果没滅除無明,不能永遠離開生死,若要除去生死,就要滅無明,而要滅無明,不讓它牽引,就要了解五蘊的理論。所以無明如果滅,一切就滅,這叫做還滅,還滅門就是還滅生死。

我們有生死都是由無明,造成我們的一切,都是因不明白,才會緣行,才由行的變化到老死一切,都是讓我們永受生死。反過來,要能夠滅了生死,就是要逆轉回來,了解無明的因,無明如果没滅老死難滅。所以我們大家要了解,要解脫生死就須斷無明,要斷無明就由五蘊去下功夫才有辦法。

@本文:吾人如順著生死潮流,則無明緣行-----------。 一一三頁 02
    ----------亦無無明盡的道理,即此可以明白了。 一一三頁 11
[mp3] 1:09:37CD-42A15:34
一切眾生都是流轉於苦惱的生死,我們能夠觀察世間一切的生死都是緣起,因為不了解,才迷執於一切的緣起。還滅門就是教我們進修出世法,就是要解脫生死的法門。屬於我們修行的方面,須要了解還滅的由來,才能斷生死。

所以這就是說,一切都是我們心量所創造出來的生滅。如果你了解,無明若滅,哪有生死可說呢?所以以破無明為原則,十二支因緣就是促合我們有情流轉生死不息的業因。

我們有幸,今日有這個因緣來了徹因源。一切都是我們迷失自己,現在就是要滅一切妄亂的思想為原則,這十二支因緣就是我們妄亂的思想,不明白,才會行使,引一切眾生去流轉生死。

所以現在有還滅門來讓我們了解,能還滅生死,就是由五蘊來深入,成般若的妙照。所以能夠照見五蘊皆空,這個道理就是我們一律如果没由此下功夫,絕對没辦法可解脫生死問題。

所以我們大家要了解五蘊的淵源,是造就我們的迷執,發生生死障礙。現在有還滅的法門,讓我們能夠出世成為聖者。所以還滅無明就是聖者的解脫門。

為什麼有「生死法門」的存在呢?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讓五蘊迷惑,妄作一切,才不能解脫。我們現在有五蘊能深入,了解一切的妄作,都是我們妄亂的思想,一切都是我們思想不端正,才會侮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這就是說迷亂於一切,讓我們的生死,一直在流轉,不能出來。

妄想既然是凡夫所造的心理狀態,不了解自性,所以本源没有這些無明,就是你的自性矇蔽。自性怎麼會矇蔽呢?就是五塵的緣影,無非就是我們的心,一切依心,我們的心去妄執,才不能解脫。你的自性如果没去妄取,明明照照,哪需要解脫呢?所以就是無無明盡,無明既盡,哪需要解脫?不用!所以没有無明,自然就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哪有什麼牽掛呢?

所以由無無明來解脫一切,首先就是了解一切都是我們前所妄念,才會來生死輪迴。所以流轉就是我們以前都受外塵的引誘,所妄造的一切,展轉才會流轉不息。

現在我們既然了解,要滅生死,就是由無明還滅,無無明,既然没有無明,一切就是明白,無明盡就是一切斷滅,斷滅無明。要斷滅無明須要了解真實的道理,須要從五蘊去下功夫,轉念,一念如果轉,自然就明白自性。

所以一念生起無明,才造一切的迷執。我們一心都是無明,才迷我們一切的行為,造出一切的生死。所以無無明如果盡,這個道理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要從五蘊來明白,造成一切端正的思想,這須要明白,來創造五蘊的理論,好來解脫生死。

@本文:菩薩行深般若用一心三觀,--------------。 一一三頁 12
    -----------------及第一義空之意同)。 一一三頁 16
[mp3] 1:19:37CD-42A23:34
現在再來說菩薩甚深的般若,他怎樣成甚深的般若呢?就是一心三觀!心是一,但是要三種的觀察,對外一切六塵的緣影就是屬假,假觀;內在就是明察,有觀察的能力叫做妙觀察智,有妙觀察智照了一境三諦,了達無明當體即是真空實相,三觀是應照,所以一境三諦。

為什麼「一境三諦」呢?每一境都有三諦理,一境三諦,空假中三諦。為什麼一境有三諦?對外看一樣東西,就了解是假,在假當中就是成就緣起自然的生態,就是現量上所有一切都是假設,現量有這個物質。所以一境三諦就是,外看到就知道假,了解一切物質都是緣起自然的變化,一切生生滅滅的外境都是假,生滅不息,有理論能去判斷就是中,所以一境三諦理。

如果你有三諦能夠妙用,用量無彊,就是了解無明當體即是真空實相。無明也是我們的自性,當體是我們的明察,了徹就是真空實相。所以一切都是,行如果盡,這個識就滅,都是依無明來行使業識,來投胎,才有老死。所以無明若滅盡,一一皆空,没有這些。

永嘉大師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明也是我們的自性,我們的自性當下也是我們的佛性,若迷則幻化,這個幻化的身體如果能夠圓徹,事實有這些理論,當體即是法身。所以如果没有身體也不能修行,如果没有幻軀哪裡能夠修行呢。所以你要了解,「無明實性即佛性」。

所以「幻化空身即法身」,這就是由我們自己了解自己,本來面目當下即是佛性,外一切都是空華無實,依幻化的身來圓徹即是修行的法門,能夠當下當體即是法身,這個身體能夠修行就是法身。

「佛性法身就是實相」,實相就是我們明照圓徹,就是以三觀最第一可貴,對外能夠明白一切,對外一切的無明當體都是我們的實相之道理。可以說我們若能夠三觀妙用,是最第一有力的證明,能夠圓徹事實,一切幻無都是我們的虛妄不實,是我們迷故才會幻化,虛妄,造業。

所以由「無明當體即是真空實相」,當體即是我們的真心,迷也是我們的真心,悟也是我們的真心。如果你了達,當體就是依五蘊來約虛妄不實,都是空華,一切外境都是空華不實。

所以能夠圓徹理論,自性通達,這就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就是本來面目對義理能夠圓徹,通達,所以能夠了解真空實相,這就是三觀起用的目標,我們要了解。

@本文:無無明句,是空流轉十二因緣;------------。 一一四頁 01
    ---------------己初破緣覺十二因緣法竟。 一一四頁 11
[mp3] 1:27:38CD-42A30:30
再來了解無明這句,流轉十二因緣就是由無明造成幻化,所以一切的行使都是由無明,才成立十二因緣。【音CD-42B無明如果盡,一切都還滅,十二因緣就盡。

你要了解十二因緣的原因,須要以三觀來觀察,如果没用三觀的功夫,不能明白。人生一切妄執都是有能有所,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所以能所二支是我們的不明白,這是我們没圓滿了解,所以才造成能要怎樣,所要怎樣,行使這些惡業,才有生死的十二因緣。

如果你了解這都是空法,因為真空妙義就是一切最高的理論,所以要明白如果自性没顯達,不能明白真空妙義。因為眾生對空法不圓滿,不了解,所以才會造成一切的矛盾。現在我們一切了解,連能空之空也要空。所以空不能解釋成無,能空就是我們一切的妙照之空義,空義就是了徹生死的,這個究竟亦空,究竟就是佛,能空之空亦空。所以進一步能夠依般若的真空實義,就是究竟到佛的境界。

現在這無非都是教化眾生滅除我執,我執若破無明就破。為什麼呢?萬法一切都是由「我」,執著此假體謂之我,如果没有「我」哪有無明的惡作業?尤其是執著「我」,喔!我的,你的,如果没達取到我的目的,我就不放過你,所以就能要怎樣,所要將你怎樣,執持無明,這就是無明的因,無明的因就是我執,我!才會去貪取。所以要遣除無明,就是以三觀妙用,明察,無明就是由這個「我」,如果没除我執,不能破無明。

再說,這十二支因緣就是四諦法,萬法不出四諦,四諦是變化萬千,能夠了解就是以四諦轉無量諦。不過四諦是一種開合所創造出來的名詞,唯有就是有差別。這個性質就是了解四諦法,四諦就是苦、集、滅、道。這萬苦一切都是因無明、行使、愛念、取惡業,這就是「無明、行、愛、取、有」這五支,就是我們迷執所集,就是集諦。因為我們的思想上,集這一切的惡業,就是我們的行使,就是集,集就是因。

所以有「愛、取」成立,才有「識、名色、六入、觸、受」和「生、老死」這七支,合為苦果。這要了解苦諦,就是識心入胞胎就是苦,名色在胎內(胎獄),成就到六入,二百多天的胎元所創造的,在胎獄受苦,在胎獄中雖說有二百七十幾天,也是像我們一生的久。所以名色成立六入才會接觸外塵,感受一切,像說苦,感受就是苦,所以有這個身體難免有感受,有名色來受生,有受生難免有後面的老死。這七支合為苦諦,苦的由來都是我們不明白。

四諦法就是法輪,能夠圓徹就能轉一切的法輪來妙用。首先得有三觀妙用來觀察因緣起用,所以智謂之道諦。所以三觀起用成立道理,有此道諦能夠破這十二支,謂之滅諦。有能觀之智所觀之境能夠辨別,這些道理能夠圓徹才能夠滅一切十二支的因緣,叫做滅諦。

所以流轉門就是苦集二諦,還滅門就是道滅二諦。這個問題後面四諦會再說很清楚。

雖然四諦和十二因緣在名詞上有不同,但是四諦中的集諦最第一重大。所以這個集諦,有集。所以後面我們就了解集諦,破開,展用下去,成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支,現在也不需要說,我們後面會再說很清楚。所以四諦法適應我們眾生的機宜,能夠實用。

所以你要明白,真空實相的理體上就是究竟清淨解脫,這是合釋,了解十二因緣都是我們真空實相的理體上,究竟,我們如果圓徹就清淨解脫。所以不是像凡夫在流轉於這十二支因緣,同時也有這個名稱來教化咱。

所以了解這十二支因緣,同時就要了解生滅。所以聖者教化我們還滅十二因緣,就是讓你了解緣起的問題,一切都是緣起法。所以一切諸法都是我們的空相中,用三觀來妙觀察,就能夠成立一切的觀察。

所以觀行才能滅緣起,緣起若滅,自然一切法就滅。所以一切諸法都是我們的空相,一切都是我們的迷執,如果没迷執,自性就是清淨。所以自性既然無無明,乃至無老死,自然也就是無明滅,無明至到老死滅,所以這就是「三觀妙用」,故曰無明滅,無無明盡,一切既然無無明,生滅就盡。

所以這十二支因緣就是破緣覺,讓你能夠成立來修持,斷滅無明,好來了解生死。
(第31卷完)
---第32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