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13講---


《卷14,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六七頁,05行─→六九頁,03行】
[mp3-14A]
所以這個不明白起煩惱造業,倘無這個見思惑就不會起無明,不會造業,所以有這個見思惑,造這個塵沙惑都是我們的不明白,理論没圓徹,迷迷糊糊,三細起六粗,這樣一直矇蔽,造來到這裡,這個煩惱生死已經不盡,所以這個都是有這個冤枉造業的。

現在我們這個五蘊,我們以前叫做五陰,以前叫做五陰,五種的陰影,我們遮蔽,所以使得我們迷執、黑暗、不明白,叫做五陰,現在我們新譯叫做五蘊,所以陰是遮蔽,遮蔽的意思,是說這個五種的法,你不了解呢!遮蔽我們的身心,我們人本來就有這個真心,不過被這個五蘊的驅使,不得不去造一切的迷執。

現在就是說這個生死不息,所以都是被這個,受這個五蘊的遮蔽,遮蔽到我們的真心,使得我們不能夠成就,造業一切,所以顯現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就是我們不明白來造業的,所以都是這個五蘊的迷執,我們現在再講一個較詳細的,五蘊每一蘊都有一蘊的本具的性能,所以才分做五種,所以因為這個有本來這些五項的積聚,成這個矛盾。

第一就是說,被這個色蘊,色蘊就是對我們這個四大假合這個,五根和合的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來成立這個身體,所以因為有這個四大以及這個眼耳鼻舌身,有這個四大的身,這個就是外的作業,這個身體會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個就是身體對外執著的。

受!受就是我們有五識,現在要分一個五根、五識,而與五塵和合才叫做受,這仔細聽哦!這裡若没聽妥適,會矛盾這樣,外有色聲香味觸這五塵,所以我們受呢!受就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有這個眼睛、耳朵、鼻、嘴、身體,謂之眼耳鼻舌身這五項,所以有這五項呢!來對這個外塵接觸,眼睛是看山河大地這些美色種種,接受這些,這謂之受,眼的受,耳朵呢!會接受這個聲音,對這個好聽、難聽,所以接受這個聲音,這個都是苦樂二受,這個鼻呢!會嗅這個香臭,接觸這個香臭的機能,所以這個嘴呢!會吃這個味,好吃難吃,身體會接觸這個外面熱的、冷的、硬的、軟的,包括淫慾,這個就是我們身體所接觸的,這樣有這個眼耳鼻舌身去接受這個外的六塵叫做受,受。

這個想呢!想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想,想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這個意識呢!是怎麼叫做第六意識?因為接觸這個外的六塵和合,有這個眼耳鼻舌身去接觸這個五塵,我們這個意會鑑察一切的好壞、善惡種種,這個想和合這個外塵,這叫做法∼法塵,這樣成作六∼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

所以因為我們的這個五識接觸這個外塵,五識就是因為這個識,識就是我們的精神,我們這個眼睛是神經系統,這叫做浮塵,這後面會再慢慢地講這樣,這個眼睛的接觸浮塵就有這個眼識,眼根叫做浮塵對外接觸,叫做眼根∼眼神經,眼識就是我們的精神,眼的精神去分別。

所以眼耳鼻舌身個個都有一個它的精神狀態,聲音有耳根,以及有耳識,所以這個六塵與我們的五識的接觸,所以接觸後我們才會起想,想就是六塵和合,五識對外的六塵,我們的意識執取,這叫做法,對外去將它攝住著,就是法。

所以這個想呢!就是我們的意識,對外的色相、聲音與這個一切去執取,這個看後若好看就愛看,而看若美就執著,聽若聽好聽就愛聽,聽難聽就討厭,鼻若嗅到香味就愛再嗅,而鼻子最第一憨,知道糞臭,去沾到糞依然要去嗅一下看看,很憨,所以這個鼻子最憨,所以這個身體去接觸,所以這個外的六塵與我們的六識分別,這個第六意識的念頭起,對外貪瞋癡就生出來。

行!行就是我們的身心合一對外行使,能要怎樣,所要怎樣,這個追求就是我們的第七識∼行,行就是我們的第七識,想就是第六識,現在又詳細再講,受就是五識,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想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行就是第七識,身心對外執取,執著住,要達取到我的目的,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才會我的,這個行使叫做行蘊,所以這個意思了解到,一切的善惡業都是由這個開始,念念不絕,對外的六塵執取,橫行霸道,這謂之行,行使造業。

識就是八識,第八識,第八識呢!就是了別一切的這個一切的法,第七識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決斷,決斷,那個本體執持要怎樣呢!爭取一切的種子,你若現要用的話,差這個身體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造善造惡都由我們這個第八識決斷去做,所以若當下不去造的話,這將顆種子裝在第八識∼含藏識,第八識於是就含藏著,一念若不甘心,永遠就念念不絕,要來報復,要來報復,所以第八識的種子就是含藏這個善惡業的種子,所以都是這樣執著,謂之識這樣。

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的作用,就是這五種的作用,我們要了解會生死輪迴,都是受這個驅使,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本來面目,被這個五蘊的遮蔽,所以對外執取造業,都是這個五蘊的驅使這樣。

所以這個第八識的種子,都是無始以來還含藏著,所以謂之第八識這樣,這個後面這字識,就是第八識的識。

@本文:扼要的說:「色」以集合而有....。 六七頁 12行
    ..屬第六識攝,因六識想力強故)。 六八頁 12行


現在我們用這個,簡單對這個五蘊,來一項一項來拆。

現在此時從這個色蘊,色!色就是集合一切這個外一切的塵影,這個與這個身體謂之色;受是我們接觸,對這個外塵的接觸的意思叫做受;想就是對外的緣影產生這個思念謂之想;行是接觸,接觸這個外塵妄計執著你的、我的這個差別,要達取到我這個目的謂之行使,行;識是了別,這個一切好壞,善惡的相貌。

所以我們現在詳細來講得更徹底,從色蘊先來了解,色是質礙,是怎麼叫做質礙呢?凡有形體就都有障礙,叫做色,對外來看,山河大地,物質一切,宇宙萬有,包括這個世界叫做外色,這個外色怎麼有質礙呢?就是緣生緣滅,所以像這個萬有,若工巧成立這個物質,所以這個萬有都是因緣和合,產生這個萬有,緣若滅,萬有就滅。

對外是山河大地,對內是我們這個肉,這個肉體謂之內色。所以外是虛空萬有一切,包括這個地球一切都是,所以叫做色,所以我們這個身體依然是虛妄不實,生老病死,死亡呢!四大就分開,這個呼吸若失去,風就停了,這個肉會爛去,這些水分就失去,叫做水,所以這個骨腐朽變成土,所以地水火風就分散。

所以這個身體叫做內色,這個依然也是屬於色法,因為這個虛妄不實這個一輩子没三萬日,短短的期間做得好、做得壞是我們本來面目所攝受的,迷呢!這個死後一句:「早知如此」,悾生憨死,迷迷糊糊,「早知如此」,可憐!我們有學的人,了解生死由來,能夠解脫生死,慶幸找到本來面目,這就慶幸!所以這個迷,不了解這個身體都是假。

所以我們這個色,包括有好幾種,所以這個識心是思想,不過這個身體是攝外有三種,三種是怎麼講呢?

第一種就是說,可見可對色,譬如說我們眼睛呢!對外這個青的、黃的、白的方面,能夠了解這個顏色,能夠說看這個圓的、扁的、長的、短的,有這些形形色色,動作一切,我們的身體活動種種,都是我們眼睛所看的,眼睛所看的,可見可對色,所以能夠看,能夠對這個外面的色。

再來呢!第二就是說,不可見可對色,不可見,這個不可見就是我們的耳朵、鼻、嘴,這個耳朵、鼻、嘴呢!不能看,耳朵能夠聽聲音,鼻孔能夠嗅香臭,嘴吃的好吃難吃,雖是說無可看,不過可對色,這個聲音好壞,聽到我們就馬上知道,這個鼻的香臭,一嗅隨即知道,這個好吃壞吃,所以隨即能夠知道,所以雖是無可看,不過能夠對這個一切的色,這個就不可見可對色。

第三,不可見不可對色,這個叫做無表色,雖是能夠分別,了了達達,不過不能對這個表色,這個叫做無表色,因為我們這個緣起執著,這個對境執著,這個妄念是對這個外表的色塵執持,不過我們的想,想!我們的想對外染著住了,耳朵若聽到好聽,喔啊!很好聽,要再來聽真好,執著住了,這叫做法∼心法,執持外面這個法,聲也是法,味也是法,色、聲、香、味、觸這都是法。

所以受到好、受到壞,這個心所法對外執取、染著,這叫做法,倘没外面的物質那麼美、那麼好,心心不會念念,常想要再那個東西,所以就有外面我們才能夠起那個相,這叫做法,執住了,著在那外面,那個形色、聲音、好吃、難吃一切,著法執法。

所以這個法呢!就是對六塵的緣影執著,所以這個東西是眼睛看的,而這個聲音是耳朵聽的,香臭、味的好吃接觸,這是我們的身體與鼻、嘴,所以這個呢!是人家他有的,這個法就是我們執持,不可見不可對色,要說有看到,是我們眼睛看的,想!這個想有的,這個就是法執著住,所以對六塵的緣影執持,所以叫做不可見不可對色,聲音是耳朵的,不能對,物質是眼睛看的,香臭是鼻嗅的,這個好吃、難吃是嘴吃的,所以不可見不可對色,就是這個法。

所以對這個六塵的緣影執著,對這個外執著住,所以這叫做法∼法塵,所以叫做不可見,不是用眼睛看的,不是耳朵聽的,不是嘴接觸的,心對外執著這叫做不可見不可對色。

所以我們現在只是了解說,這個地水火風這個身體,這個元素就是色,色現在換句話來講,謂之六塵,包括這個身體在內,這個都是假的,叫做色這樣。

你們這裡得聽好喔!現在再來受,現在我們前面講色蘊,現在講受,色受想行識這叫做五蘊,現在我們講這個受蘊,受蘊,受就是領納,領納這個六塵,所以去領受外的事物一切,來讓我們的身心的作用。

所以這個,內有這個五根,五根怎麼叫做五根呢?就是眼耳鼻舌身,眼睛、耳朵、鼻、嘴與這個身體,這叫做五根,簡單講叫做五種的神經,有這五種的神經,對外色聲香味觸這五塵,五項去攝受,攝受就是怎麼呢?去看到、聽到、嗅到、吃到,這些有這個受,得要有這個五識去領納,五識依然是眼睛、耳朵、鼻、嘴、身體,叫做五識,五項的神經對外接觸,有五種的精神去分別,這五種叫做五識,依然眼耳鼻舌身,這叫做五識,才會領納這個境界好壞,去接受這個好壞、差別。

我們若看到、聽到、嗅到、吃到,有這個順境,就有那個樂受,吃到好吃,愛吃更多;聽到好聽,要再聽一個更多;所以看到好看,要再看更多。所以這個美醜,引起我們的身心會起貪心,所以對這個外塵,接受這個好的起貪念,這個貪念就是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這些,才會起貪瞋癡這個心,貪的心,所以這個就是好的領受,愛要貪取,起貪的念頭。

對外的環境,所受的環境若壞,就是苦受,所以這個受就是苦樂二受,眼睛看到較壞的就討厭,耳朵若聽到難聽也討厭,聽到人家罵我們就起瞋心恨心出來,惡心就提起來了,這個就是苦受∼逆境,所以這個受這個逆境呢!會引起我們的瞋心厭惡,要起這個壞念,會罵人、會造業,殺盜淫一切,都是這個逆受所做的逆境,所以會起瞋心。

你若受到不苦不樂,迷迷糊糊,這個不苦不樂的受呢!引起我們的癡心,癡癡迷迷,所以這個癡心,譬如說,我們就没什麼好與壞,而迷迷糊糊胡亂想,想那些雜七雜八的,所以就是我們的癡心,這個叫做對這個外境接受,這個接受呢!就是根塵識,因為我們有這個五識的接受的力量較強,本來這個受就有具足六受了,因為這個五識就通於第六意識這個想,所以這個精神念頭,就是說根塵識和合,這個起念,第六意識就是想了,所以同時發動了。

所以這個受就是外面有五塵,我們有這個五根,就是五種的神經眼耳鼻舌身對外五塵接受,所以這個五識就是我們五項的精神系統會去分別,眼睛看到,譬如說我們若跟一個人擦身而過,依然有看到,精神没去活動,有看到雖有看到喔!擦身而過不認識他,人對我們一叫,哎!某人喔喔!你喔!喔!所以這個受,這個神經系統接受的没作用∼弱,我們這個五識的分別就是精神,所以精神呢!隨時通於六識,這個慾念一切都是這樣起因。

所以有這個,接受這個外塵,再來這四蘊才會作用,所以後面四蘊就是分做八識,有這個外的六塵,受就是五識、五根,叫做五識,五種的意識,五種的意識就是受;再來想呢!叫做第六意識;再來行,身心一切對外取著,行就是,(B面 ) …… 叫做第七識,後面這字識字,叫做第八識。
[mp3-14B]
八識心王就是有這個外面,這個受、想、行的作祟,才去從這個外面,接受這五種作用,受這個呢!攝取,所以這個識心對外取著,一定要做,一定要做,才會去差這個身體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有這個五識的分別,五識接納這個外塵,裡面才會想,有這個想才會行使造業,這個第八識才會去造業。

所以這個就是五識來分配、來接受,所以叫做受蘊,所以五識接納這個外境,逆境呢!就是苦受,順境就是喜受,所以有這個完美就會起貪,對外的六境的接觸若是惡受,瞋心就提起來,所以就有苦受,起這個瞋心就是苦。

所以這個受就是苦樂二受,雖是說有這些受,這個是弱,因為剛剛受到,屬於這個五識,只是分別而已,這個較弱,不會做壞,所以五識的接納,雖是說有分別,這個力較弱,不會起作用,所以只是苦樂二受,對這個外去接觸,這個六識的攝合才會作用這樣,所以對這個受是小,想才是大因,所以倘無想的話,無這個想,不會造惡,不會分別,所以這個六識的分別的力才是強。

所以這個受就是眼耳鼻舌身,這個六根與六塵和合,本就五種為何分做六呢?就這個第六意識的念頭起,對外執著,同時不二,這樣叫做六塵,與我們的六根、六識,所以因為這個受,有牽帶這個想與行的連帶,所以才叫做六根、六識這樣,所以六塵就是我們這個念頭執著執取,這謂之這個法,接觸這個法,才有法塵,所以才叫做六塵、六根、六識,這個要明瞭。

六項就是加上這個法,所以眼睛耳朵鼻嘴身,這五種叫做五識,接觸外塵,所以根塵識三合,謂之受。

@本文:三、「想蘊」,想是想像義,....。 六八頁 13行
    指第七識意根(七識思力極勝故)。 六八頁 16行


之前所講的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謂之五蘊,而我們過去已經色蘊與受蘊講完,我再重新講,色!這個色蘊就是外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所以這個六法就是對我們的身心迷執,這個叫做外的六色,六色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色,受蘊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對外浮塵,接受這個環境,所起一切的動念,有這個受蘊,才有這個想蘊。

我們今晚要講的就是這個想,想就是我們的想,我們的思想,這個佛法主要就是要破我們這個思想的迷執矛盾,要頓開一切的迷執,所以把這個想蘊,這個叫做第六意識,因為我們六根、六塵接觸,這個六識的起用,把我們這個第六意識的起念頭,這個六識若起念,對外執持,就是說對外一切的作用呢!使得我們這個貪瞋癡生起,這樣呢!受這個環境的引誘,這個想像思想顛倒夢想執著,這個想就是增加我們的壞念,所以我們的對這個外塵這個執著,這個就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生出這個貪瞋癡,這個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起念頭。

所以學佛得要了解這個念頭很要緊,念頭若是起,一切萬惡都就由這個而生,造成一切的矛盾,就是我們迷亂對外塵執著,迷亂我們的心,而來執持外面,所以這個自己矇蔽到自己,一念的不甘心也是我們想的,一念要煩惱也是我們想的,一切的悲劇都是我們自己妄亂的思想,這個就是我們的思想不正確。

所以我們初入學的人,這裡就是要端正我們的思想,把我們一切的想,這個想的迷,能夠了解說,對外取著,這都是我們的迷執矛盾,這個就是侮弄自己,蹧踏自己,無所不至來煩惱,這樣蹧踏什麼人?蹧踏自己,遇到境起妄念,這樣凌怒,這個瞋火生起來,這也是在蹧踏自己,所以這個思想若不端正的話,都是在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增加我們的麻煩,所以這個第六意識念頭若起,貪瞋癡一定提起來。

既然這個第六意識的重大這個思想,既執持著,就送過去第七識∼行,行蘊,這個行蘊呢!就是行使一切的造作,身與心合一,譬如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看一項美東西,喔!很美,這項很好,這個很好的當中,我們的第六意識念頭起,喔!這麼美,這麼好,這個這麼好的念頭,這個貪出來,第七識就是身心對外取著,這個我,這個身體叫做我,身叫做我,喔!我們的心就執著說,這個東西若來我的,我的,我,這個我,喔!要達取我的目的,而你要達取到這個我的目的的話,把這個一切的這個思念!流轉不息,念念不絕,念不停,能要怎樣,所要怎樣,喔!這個東西這麼好,就能來怎樣來騙、或是來搶、來偷拿,才達取怎樣成為我的,所以叫做能所,第七識這個能怎樣,所以要怎樣,這個能所達取到我的目的,能怎樣、來怎樣,才會達取到我的怎樣,所以要怎樣,能來拿所以才能夠我的,叫做能所,能要怎樣,所要怎樣。

所以行使這些一切的妄念造作,這個意識與這個身體合一,在造作要怎樣,所以這個善惡業的種子都由這個而產生,倘没這個身體,就無這個我,而無這個我,對外就不會取著,所以第七識就是我們的心對外執取,要達取到我,這個身體叫做我,所以這個行蘊叫做第七識,就是身與心合一,對外取著,念念不絕,念念不絕呢!行使這個造作,就來怎樣才能夠達成怎樣。

善也是我們想的,惡也是我們想的,所以善惡業的種子,在這個行蘊,行使的當中,以善來善行!愈善;倘若惡念起,這個惡行呢!愈大,所以這個第七識就是身心合一,對外執取,達取到我,這個身體叫做我,要達取到這個我的目的,所以第七識的思力極其堅強,極其有力,做善也是第七識的威力極大,做惡也是第七識的威力極大,譬如說一個人死,我們的身心可憐他,哎呀!這個没來幫忙他,就想盡辦法來募集、募款來做,來請人募集這個金錢,來幫忙他,這依然是我們的第七識行使,能要怎麼來對人講,人家才會怎樣來做善。

所以這個第七識的善惡造作,都在這個的分別,這個分別都是第六意識的念頭起,第六意識的念頭起,這個想蘊造作貪瞋癡與這個善行,一念起萬惡生,一念若善萬行就善,所以這個行使是我們第七識身心對外的差別執著,造這個迷執,所以使我們這個身心不能安然,執著這個外面,要達取到我的目的,就怎樣我才能夠做怎樣,能怎樣所以我才能夠怎樣,所以叫做能所,這個就是第四蘊,這個行蘊,這個要仔細。

學佛呢!我們這個妄亂的思想,都是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一念的惡業起,那念頭既起,難免!非做不可,所以念念不絕,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的行為,好與壞都在這個第七識的行使決斷,這個為目標這樣。

@本文:五、「識蘊」,識是了別義,.....。 六九頁 01行
    ..............................。 六九頁 01行


現在第五就是這個識蘊,識!現在我們這裡講的是有八識的分別,這個第八識是了別一切,心理狀態的總心王,總而言之,對外的六境就是說,有這些眼耳鼻舌身對外的執持,所以有這個第六意識心理狀態的分別,一切的功能都是我們的識心,所以一切的種子,把我們一切的這個壽命,都是我們在這個第八意識的指揮。

所以第八識是執持全身一切,所以這個見分與想蘊,這個行識一切,第八識就是統理外受、想、行這些,進而去執持總攬,在這個第八識的決斷,你這個第八識,第七識若決定後,前七識這些了別的功能,你若想到好,你的第八識就做得好,想到壞,你的第八識就做得壞。

所以我們這裡是大乘法,講八識,若是小乘只是講到六識而已,這個心念而已,所以分做八識就是說,你不光是念頭,你一念既起,這個身心合一對外取著,取著,所以這個第八識分明指揮,第七識決斷,第八識就是指揮了,看是要含藏著,所以叫做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

第七識∼末那識,第七識叫做末那識,身心合一,這叫做末那識,這是印度話,第八識印度話叫做阿賴耶識∼含藏識,含藏宇宙一切善惡業的種子,這個都是對這個八識,你像說過去我們所有的一切的種子都含藏在這個第八識。

像我們昨日前,在哪裡被人佔便宜多少啦!現在在這裡坐,你不坐,你去想出來,這個就是第八識含藏的種子又再跑出來,過去的都含藏在這個第八識,這個識蘊。

總而言之,我們這個色,就是這個身體與物質謂之色,我們這個身體依然是物質,怎麼講呢?這個身體是由這個地水火風一切來合作的,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的,這個身體是自然界,自然的生長,自然的,這個身體一切都是細菌組織,所以這個身體就是細菌世界。

而有這個身體就是有我們的精神,倘無我們的精神進而去作用的話,没有辦法,所以這個身體是我們的精神的一種的作用,而有我們的精神的作用呢!才會去感受這個外塵的這個六境接觸,所以這個身體倘没我們的感受,這個身體不能利用,所以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精神作用去感受這個外塵。

所以以前這個想、行、識,這都是我們的內在的精神,而內在的精神就是有這個身體,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有這個眼神經、耳神經、鼻神經、舌神經,有這些神經對這些去浮塵,而有我們這個依然五識,五識就是我們這個眼睛,有一個眼識,謂之眼精神與耳朵的精神、鼻的精神、嘴的精神、身體的精神,這些的感受,感受,所以叫做五識的感受這個五塵,有五識去感受這個五塵,這個想第六意識才有作用。

所以我們這個眼、耳、鼻、舌,這個六根叫做浮塵根,而六識,六識就是勝義根,有這個勝義根對外去分別才有作用,第六意識與第七識、第八識,這叫做淨色根,內倘没外不能夠顯用。

所以有這個識心有這個物質,這個身體是物質、物體,也可以說細菌組織,有這個身體才有這個感受,而這個身體的感受倘没外面的山河大地物質一切,没這些事體,我們不會去攝用,得有這個外的事體,我們的眼睛來看,耳朵來聽,鼻孔來嗅,嘴來吃,身體來接觸一切,這個感受,有這個感受,我們這個想才有,譬如說現在想飛機就有飛機,而我們現在想飛機,倘没實在的飛機我們去看到,要怎麼從哪裡想?要怎麼想都不出來,所以這個想就是對這個事體上,我們來攝受才有的,有這個想,有這個想的執持。

所以為了這個物質生活∼錢財、美色、愛慾、名利,為了這些呢!我們想要合我們的理想,所以我們的精神一種的作用呢!感受這個外的六塵的接觸,要達取到我,這個身體叫做我,這叫做第七識的我,身與心合一,喔!這個若來我的該有多好,若來我的,該有多好,所以受那環境的分別,有這個知覺迷執,這叫做見聞覺知,取這個六塵的緣影執持,要來達取到我的目的,這個境界。

所以隨這個的行使,身心的行使作用,要達取到我的目的,若來我的多好,所以這個第八識的意識呢!統攝這四項∼色、受、想、行這四種,這個心的力量呢!在第八識的功用就起用了,這個功能把我們這個六識的分別一切,這個事相這些,這些事事項項,第八識就決斷說,身體啊!你去造殺盜淫,我們若這個念,看你念什麼的,你愛別人的東西,就要當賊去偷拿,這個身體去將人偷拿。喔!他佔我多少便宜,非讓他死不可,造殺業。喔!這隻雞非抓來殺不可,就去殺。

所以我們的第八識的心王,差我們這個身體去造殺盜淫,一切的惡業,侮弄我們這個嘴,這個口業∼惡口、兩舌、妄語、綺語一切,這些十惡罪,都是由這個第八識的決斷,看要含藏住或是要現用,事事項項,這個第八識的心王分別這個一切,所要的使這個身體若非去做不可,

因為這樣的話,才會去造業,所以這個身體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的作用都是在這個第八識,不過第八識的當中,倘無第六意識的貪瞋癡這些妄念,第八識就不會去做,所以第六識的對外的執持,對外六境的緣影生出貪瞋癡,心所法,這個心發動對外取著,第七識身心一切,了別這個對外的情形要怎樣,怎麼用,這個就是我們妄亂的思想,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這個八識田中,迷執外塵造業,這個心理狀態的變化,就是我們自己矛盾自己,侮弄自己,所以我們今日要學的,就是要了別這個五蘊的思想變化,這個若不了解的話,不能修習這個佛法,五蘊的理性倘没通徹,後面那些都免談,你這個妄念執著住,貪瞋癡既執著住,你怎麼修都没修行。

所以今日,這個五蘊就是要讓我們了解這個有情的徹證,這個事實,矛盾的迷執,讓我們了解這個一切,一輩子的過程,這個心理與生理的作祟,心理與生理的作祟呢!造這個一切的萬惡,你倘没心理與生理的作祟的話,没這個惡業可做,所以這個五蘊就是要破我們這些迷執,破我們的心理與生理,所以我們的心理狀態,一念的矛盾,執持這個外塵,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一切的作祟,所以使我們的一切害到自己。

所以這個都是心理問題,現在是在改變我們的心理,端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思想若不端正,你的妄念既起,一切幻作幻為,自己蹧踏自己,煩惱也我們想的,不甘心也我們想的,一切苦惱都是我們想的,一輩子活没三萬日,被這個幻化的思想,將我們作孽,使我們身心不安然,過得一世人的苦惱,這個就是我們的環境與我們的心理與生理的狀態。
(第14卷完)

---
第1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