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14講---


《卷15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六九頁,03行─→七一頁,08行】
[mp3-15A]
心不明白,我們的心理狀態不明白,才没達到理想,對這個人生問題,有的會討厭、厭惡、自殺,無所不至,這個就是我們的心理作祟,所以心理若不端正的話,這個現實生活很難過。

所以這個現實生活很矛盾,所造的一切是侮弄自己,蹧踏自己,煩惱也是我們想的,對一件事一直在煩惱,這個事難道能夠解圍?而我們若一念的不甘心起的話,造惡業不是害到自己!你去偷拿也好、殺人也好、打人也好種種,造一些惡事,是不是蹧踏到自己?

我們一支刀拿起來要去殺人,殺死一個人一下子功夫,蹧踏自己多久?就是逃亡,無處躲藏,有路躲到無路,躲到山洞岩石縫,無所不至,那蹧踏什麼人?蹧踏到自己,侮弄到自己,被我們殺死一下子功夫,而我們蹧踏自己看多久?所以一念之差,距之千里,一點的差別,這個角度一點,往這邊去,與往這邊去,雖是一點的差別,差距是無限的差別。

所以這個一念起,萬惡生,這個一念身心若不健全,這個心理狀態倘没調整,不是生命問題,就是矛盾一切的問題,造一切的惡業,要不就蹧踏一輩子,所以這個心理狀態倘没調整,對我們這個現實生活的理想會很矛盾,所以把我們的觀念,這個思想若有端正,行為就端正,認識這個一切的事實,理論若圓徹,這個人生的過程,不是很幸福!

所以這個五蘊就是我們的矛盾,會做惡,五蘊就是我們的身心不安然,不能達取這個理想,五蘊你若了解,能夠明瞭,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不可被這個五蘊將我們迷執,這個能夠以識轉智,把我們妄亂的心審察得真實了解,轉我們的妄亂的心,來生我們的智慧,啟開我們的迷執,端正我們的思想,這個的目標這樣。

所以這個五蘊就是我們的心理生理,我們的行為上的迷執,所以對這個五蘊的道理若不了解,往往這個人生問題很可憐,所以我們的思想問題呢!若不端正的話,這樣實在很可惱,人生活得不耐煩,我們的心理若端正,人生能夠快樂,好過日子,這是我們要學的必要的。

@本文:依五蘊相生之次第當云:........。 六九頁 11行
    ........色屬物質的,心屬精神的。 七○頁 02行


現在我們由這個五蘊的性相,這個五蘊相的起先次第,我們由這個再來重複一遍,因為我們天台宗講經都有七番共解,無妨再來重說。

這個五蘊的次第就是色、受、想、行、識,現在把這個倒過來講,為什麼呢?有我們的識心,倘無我們的識心,哪裡會對外取著?因為有我們這個識心去領受這個外的六塵,倘無我們的識心不能領受。

有我們這個識心才能夠領受,倘無這個識心去領受,不能起想,就無這個想,所以有這個想,有了這個想才會起造作的作用,倘無想就無這些造作分別。

而依這個想起造作,這個依這個身體才會去造業,倘没行使這些一切的矛盾,不會依這個身體去造業,所以這個色身會造業,依然是我們的識心的矛盾,所以因為這個,有這個色身會造業的矛盾呢!所以才從色,從色蘊先講起。

所以這個色蘊就是有我們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才有眼睛耳朵鼻嘴這些,所以有這個身體,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這些麤相,就是對這個六塵的執著,去對它浮塵,眼睛去看、耳朵去聽、鼻孔去嗅、嘴巴去吃、身體執持,接觸這個外一切,這個就是根本的我執,有這個身體的我執,萬惡的淵源就是這個身體的對待,大家迷失了我們本來面目,被這個身體的執持,堅持得我,這個身體叫做我,有這個我的執著未破,一切的矛盾都被這個身體的我,這個我要達取到我的目的。

所以凡夫就是用這個身體當我,所以這個色身,色才當前面,讓你了解到有這個身體的前提,為了我的目的,身心合一,對外執取,造出一切的矛盾,所以才色受想行識,這樣一直生起,所以倘無這個身體的執著,就不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身體就是我們的惡本,萬惡唯這個身的我,雖是有這個身的我,就是我們的心的迷執,心!心被這個身體的拖累,我們的心被這個身的拖累,因為這個身體,有這個生理的狀態,愛慾、迷執這個我,所以這個身體的自然界的慾望生起,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我們的心理狀態被這個身會來害我們,所以這個我,這個身體的我,就是我們的敵者,你若不了解這個身體是我們的敵者,往往都被這個身體拖去造業,為了要達取到我的目的,為了面子上這個名義、為了生活、為了錢財、為了這個愛慾、都是為了這個身體,所以我們這個五蘊的內容,你不了解就是因為這個身體的迷執,身心合一,所以對外取著的,所以我們五蘊的內容,講到這裡這樣也很清楚。

現在再來說明白,為什麼五蘊皆空這個意思,空是空什麼!這個空義呢!不明白,解往這個空無,而有的墮邪見空,空義若不通達,一切這本心經就没有用,心經的重大就是這個空義,空義是什麼?空是空什麼?因為有這個五蘊的身心屬這個緣起,這個緣起的,因緣所生一切的這個矛盾,才說這個五蘊身心的迷執,空呢!空就是要破我們這個迷執,破我們這個色身的四大一切......。

我們本來面目,外呢!萬有都是真空妙有,空不可解無,空就是破我們的五蘊的迷執,身心不安然,我們的本來面目無一物才說空,你說無嘛!空就是無嘛?不對!實質上空而不空,怎麼不空?明故!能照,能照呢!有照無物,謂之空相,謂之空相,故曰「一切萬有皆我們的空相」,所以五蘊皆空,這個意思。

萬有,我們的思想,思想就是想,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的想,想就是萬有的相,相!你想飛機,我們的心想的就是飛機,想火車就是火車、想聲音就是聲音,想物質就是物質,所以這個色聲香味觸,這個都是我們的想,想摸熱,我們的手没去摸熱,我們的心就是摸熱了,想人家罵我們,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聲音人家在罵我們了,想飛機,我們的心就是一架飛機了,想火車就是一架火車,想電風扇就電風扇,想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這個空,就是你的明故,就是在講你的本來面目∼明,有照無物,謂之空相,才說空,所以一切法,究竟無所有,是我們的空相,一切無所有,皆是我們的空相。

所以這裡此時講的「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這個意思我們要了解,諸法就是說,外山河大地一切,講得到、看得到、摸得到,一切想得的,究竟没半項,可明明就有,山河大地、萬有一切都有,是怎麼講無?不是無!是要破你的迷執,所看得到,萬有一切,想得到的,都是緣生緣滅,因緣所產生的,不能永遠存在,即使我們這顆地球有一天依然會破裂,這顆地球若破裂了,畢竟什麼?依然真空妙有,真空妙有。空∼對外就是它的本質,真空妙有;內就是我們的自性∼本來面目。這個空義倘没通達,都是會矛盾。

所以詳細再來講呢!這個三界萬有不外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心,迷呢!依這個色與心,色就是身體與我們的心兩種,這個物質精神統合,來領受一切的外礙而矛盾的,所以這個身心對外物質生活,這個精神上,自己一切迷執,自己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這個皆空的意義呢!就是破我們的迷,顯我們的真,把我們這個心王的妄亂思想,了解說我們的想都是假的相,假的相,無一物,所以才教你破這個空,是有照無物,每樣都是我們的空相,所以才教你說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我們的思想,身心一切合一,這個身心一切的合一,造迷故!不了解說,想的都是空相而已,無一物可得,所以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破你的迷執,顯你的真實,要讓你找你本來面目,才跟你說空。

@本文:先就物質方面言:凡宇宙間......。 七○頁 03行
    ........,四大假合莫不當體即空。 七○頁 10行


現在,再詳細再來分釋,凡一切的這個物質方面來講,物質就是山河大地、宇宙一切的萬有、形形色色,這都屬物質現象,所有這個國土一切,就是我們有這個身體,倘無我們這個身體的形骸,就没這個迷執,有這個形形色色的物質生活,有我們這個身體的形骸,為了三餐吃,為了這個生活的過程,有一個家庭,而有一個一切的執著,所以現實生活呢!都是被這個我執,我!有這個我。

所以這個我的這個軀體,你若實在了解,根本這個身體怎會是我們的?你說我們的嘛!這是地水火風和合的,四大假合,會生會死啊!而這個會生會死的,豈是我們的?所以我們就是不了解這個四大假合的這個假體,這個是我們迷執,不了解本來面目原無自體,本來就無這個自體,這個身體哪是這實在的我呢?若說這個身體是我的話,難道都不會死?

死後這個呼吸停止,風就斷了,而死後呢!身體就整個冷冰冰,這個氣既失去,就没這些火没了,身體不會熱了,所以我們這個身體的溫暖就是我們的裡內這個身體的氣質,氣!這個火,血在流轉,這個身體才有這個溫暖,熱這個就是屬火,而這個火呢!就是我們這個腎邊有這些磷質,這個血液在流轉,這個身體才有這個溫暖,既然是這個喘氣若斷了,風就失去,而這個火就没了,身體就冷了,而身體冷了的話,肚子自然而然就脹起來,這些水分就在分散,肚子脹起來,現在水分就一直流、一直流、一直流、一直流,流到乾了,剩這些肉、骨、指甲、頭髮,這些屬土,這些物質一切分開了,地水火風既分散,四大既解開了,這個身既分散,這個我是什麼?我是什麼?

所以這個身體是無常,虛妄不實,緣生緣滅,因緣既散,呼吸既斷了,這個我在哪裡?喔!這個值得我們研究了,身體一切的四大既分散的話,這樣這個我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們有一天會死,所以這個身體是生老病死,而你既四大分散,骨與肉腐朽,這個我是什麼?所以值得我們研究這個我,所以這個假的若不了解的話,都時常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這個我、我、我!而我既無永遠,這個我既無永遠,究竟四大既分散,這個我是什麼?你没追究這個真實,這個我的究竟。

所以圓覺經有云:「四大各離,今此妄身,當在何處」,這個四大你既分散了,身體既没有了,可當時呢!我在哪裡?這個我在哪裡?所以這個空,謂之空,可空就全無了嗎?難道都没了?所以一種迷執的人,我若死去就結束了,死就結束了,死就没有了,喔!這可憐呢!不了解說死才是未結束,一輩子所做所為的呢!到臨死清算,臨死一句「真慶幸」,與一句「早知如此」。

譬如說,一個人若要死那時候,才在說善話,所以孔子講有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就是那時候,一輩子所做所為的,一句「早知如此」,極可憐!就勸教人做善,像那個殺死人的啦、搶劫的,那時候要槍殺才跪在那裡媽媽叫,教人不可像他一樣,這樣那時候一句「早知如此」,没有辦法了。

我們今日要學的,就是要究竟安立這個真正四大離開去,這個真實這個我是什麼?空是空什麼?所以這個倘没分別出來,不剩這個本來的,所以為了這個,這個身體一旦既滅了,你要了解說,身體既是不實在的我,而這個空義既没通達,哪裡能夠了解到這個真實的我呢?可憐!就是說,死就算了,這樣可憐!一輩子所作所為的,死後才是辦,我們若做一項不對,三條罪,來殺死一個人,現量官廳要抓、要揍、要打,一條罪;下地獄得再刑具,一條罪;後面將來出世得再來還人,一條罪。

我們佛學就是講究因果,有因便有果,有因便有果,你說死後就算嘛?不用講死,我們睡著了,這個身體在這裡,我們在做夢,跑到四處遊走的那個我,那是什麼?你身體在睡,當在做夢那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的精神,死後與睡著了相同,以意生身,我們夢去在吃東西,我們的精神依然實在在吃,有東西可吃否?没有,没東西,你說無嘛!依然吃得很歡喜,所以這個意生身,死後就是以意生身,看你迷多少、做多少,死後你自己辦,死後自己辦,所以同樣,我們所作所為的,今日若做壞事情,今晚睡覺,不是鬼要抓,就是,(B面 ) …… 走投無路,這個不可說死後就算了,死才是不會算了,所以一念之差做下去,一切讓你講不到了,一句「早知如此」,極可憐!
[mp3-15B]
所以要了解這個空義,明白我們本來面目,所以這個色蘊就是迷執,所以才又進一步跟你說,這個生死事大,四大若分裂了的話,這個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面目是什麼?才跟你說空,空無一物,也就是死亡後,你本來面目要從哪裡看?什麼人都看不到。

所以在生前也是我們的精神,死後也是我們的精神,隨你的因緣,生前你若愛賭博,死後你依然做賭鬼,生前你若愛喝酒,死後依然做酒鬼,隨你的因緣去行使,下地獄,閻羅王没在判罪,我們的罪都自己判,自己判,自己自首,是怎麼說呢?你平時的行動,你的習氣,譬如說,愛跳舞的人,不用等到死,夢境依然在跳舞,愛賭博,夢境依然在賭博,愛喝酒,夢境依然在喝酒,死後一般相同,照你的第七識的行使,你的習氣,照你行使去辦罪,閻羅王不用將你辦,你自己就辦去了,所以地獄不用將你判罪,你自己自判,看你的習氣怎麼,然後就自己辦怎樣。

所以這個四大假合,當體即是我們的空,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當體即是,倘無我們本來面目這個明故,不能利用這個身體,所以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明,當下就是明,迷也是明,悟也是明,迷就是落射影,我們在想的那個相都執持在外面,不了解到我們的自體這個明照中就是空照無物,這個想就是我們的明照,不過迷呢!失去我們本來的,對外取著,想飛機就外面的飛機;想火車就外面的火車;想人罵是外面,精神都在對待外面。迷呢!就是背覺合塵,背我們的本覺,迷失我們的本覺,而來對外塵執著,叫做背覺合塵。

我們現在把這個五蘊皆空,這個意義就是要破迷顯真,回光反照,找我們本來的背塵合覺,我們要背的是迷,迷失我們自己,而被這個塵著,將我們侮弄,造一切的矛盾,頓開這些一切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這些頓開就是要回歸,找我們本來面目,找我們的真實,這個真我,而這個真我就是空故,空就是無一物,你說無嘛!明明照照,這個真實的這個我,當體即是空故,有照無物,這個空義。

@本文:次就精神方面言:凡舉心動念....。 七○頁 11行
    ........,四大假合莫不當體即空。 七○頁 15行


現在再從我們這個精神方面,所以這個佛學,要了解到這個精神的起用,心的動念,心的動念就是屬我們的精神作用。

我們現在學佛的人,為什麼會來說這個六識心王,因為這個第六意識的妄心,這個第六意識的妄心,這種心是什麼?是我們生起的念頭,這裡你若不了解的話,藉這個因緣上,六根你若去對六塵和合的話,這個妄念就起,所以剎那的生滅,轉眼一變呢!無常就到。

所以一切都是我們的根塵和合,根塵倘没遇的話,一念就不生,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嘴,根塵不遇,就是没這個外面的事體,倘没這個外面的事體,你哪會妄念起呢?所以就是說,所依這個體事,我們這個妄迷執著,就是這個緣影執持,我們一念的生就依這個事體,外界的事體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而比較起來就是說,有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這些呢!使得我們生起一切的妄念。

所以就是由這個心來生起,而我們需要了解這個眾緣和合都是假,就是我們的六根與六塵的接觸和合,所以這個虛妄不實的這個一切,成住壞滅,剎那變化,這個外的因緣轉變無常,包括我們這個身體依然生死無常,這些你若不了解的話,永遠領受這個環境的壓迫,叫做受蘊,所受的情境,生出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這些貪瞋癡才會來生出這個行蘊,身心不能安然,不能去了別,才會去造這個惡業。

所以這個色身去造業,都是由這個不了解這個受的妄念,所受的妄心遮蔽,對我們的自性遮蓋,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對待就是我們自己的色身,對待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色身∼這個身體,你若不了解這個身體是我們的對待的話,都被這個身體拖去死,為了這個身體叫做我,這個我,達取到我這個目的,所以這個我呢!有這個身體的貪慾,才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所以這個色心若了解,都是我們的空念,這個身體倘無我們的這個空念矛盾,這樣哪會去造業呢?所以你若了解這個色蘊皆空,這個色蘊你若了解說這個都是緣生緣滅,外面的色蘊就是成住壞滅,因緣生、因緣滅,裡內這個身體是生老病死,你若了解這些,這四蘊受想行識,哪會起動用?就不能起動用,因此有這個受想行識的變態,一一都是隨這個身體的遭遇,被這個身體的遭遇,染取這個六塵,造一切的矛盾,所以對這個你若看得開、了解得到、放得下,一一了解都是我們的空想、空想,迷亂的思想,一切都是我們的空相,這樣就是一一皆空,所以這樣能夠通達,這樣叫做五蘊皆空。

五蘊既然皆空,妄念既無,你這個妄念既是不實,能了解,這個空義若通達,真實依然有這個思想來正念,轉過來,轉識成智,轉這個虛妄的念頭,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找本來面目,能夠回光反照,審察真實,這樣呢!這些虛妄的影子一切就消滅,這樣呢!才能夠真實找到本來面目,這個就是要以識轉智,轉我們的念頭,把我們一切的思想能夠端正,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就是真實心地的法門,心地總根要的這個心地法門,學佛你倘没往這個心地去下功夫,没有辦法可找到本來面目,而要找到本來面目,你這個五蘊若不明徹,貪瞋癡倘没捨,要怎麼回光反照?没有辦法,所以這個事實講呢!第一關頭,學佛的關頭,這個五蘊不明白,要修行絕對難又難,没有辦法,五蘊讓你了解,能夠破迷顯真,這樣才能真實深入這個佛法,這第一步,這裡很要緊。

所以若這個受想行識,這四蘊倘没破迷顯真,以識轉智,不能離開這個苦惱,不能找到本來面目。

@本文:統起來說世間一切諸法,........。 七○頁 16行
    以喻眾生識心分別諸法皆屬妄想)。 七一頁 12行


現在又再來講呢!世間一切的苦惱的眾生,一切大大小小這個心色,心就是我們的內在這個念頭,色就是這個身體,因此託這個身心的緣影,所緣所生起的呢!都是幻化不實,這個因緣若成立,即生;緣若散,即滅,所以這個是我們對這個身心一切,都是對外緣起,有這個緣起,從這個因緣而生,這個生滅,隨這個因緣的生滅,這樣呢!本來面目無生滅。

所以這個,這段文我們要詳細來研究,因為有這個託這個身體來生起,對這個外幻化不實的緣影去緣,緣就是我們的心去向,我們的心對外去向到、看到,叫做緣起了,緣起,你既然緣起,就是已經這個心念就起了。

所以這個因就是空間,緣就是時間,去緣起,生起這個念頭的話,難免造一切的迷執,所以這個迷執,失去一切我們的狀態,造一切的矛盾,而這個矛盾的當中,才有這個生死的作用,生前說這個身體謂之我,而死後呢?所以本來就這個精神絕對不散,死後這個精神絕對不散,所以這個生生滅滅,既然這個有這個生滅,都是我們的矛盾,對這個身心的造作,一切都是我們的空相。

所以一個人,現在此時說我,起心動念造了一切的矛盾,死後這個人身難得,所以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更難遇,今日我們有這個佛法可聽,能夠遇到這個因緣,對這個理性能夠圓徹,能夠深入,此時倘没深入,極可怕。

你若悾生憨死的話,這個身體死後,有的憨憨說:「我再廿年就又一條好漢了」,極可怕,一失人身萬劫難,是怎麼講呢?你生前殺一隻雞,死後要出世一隻雞,不用說殺多少,一隻就好,殺死一隻雞就等到那隻雞出世做人,而我們當雞來被殺,我們做雞的當中吃多少蟲,吃多少這些生物,而你吃這些,死後呢!你被人殺了以後呢?不是說這樣就算了,你吃人家這些,你就再出世這些給人家吃,所以在這個蟲、畜生一切的生滅,喔!無量無邊,永遠你就在這個畜生的當中流轉不息,要再做人身,難又難。

所以這難的當中,我們要了解到把握這個時機,現在有這個理論圓徹,了解到這個一切都是我們的迷執,把握我們的時機,就是我們這個生滅能夠解開,所以現在有這些理性,我們能夠圓徹,後面能夠了解生要從哪裡來?死要往哪裡去?一輩子的過程要怎麼創造?現在就是破迷顯真,把我們這些迷執,這些幻想能夠罷休,趕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把這個一切的方法能夠了解,畢竟了解我們這個皆空的道理就是說,找我們本來面目,空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可別像凡夫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而蹧踏自己。

所以凡夫迷執,失去我們本來的實在的我,迷失我們自己,這樣不了解自己,在蹧踏自己,菩薩就是頓悟了解,了解這個一切,都我們的空相,本來面目空故!無一物,是明故!苦海茫茫,回頭是岸,你若迷失自己,侮弄自己,永遠就是苦海萬重波,回頭是岸,回頭,苦海要怎麼回頭?就是回光反照,找我們本來的,找到,這樣就是對了,回頭是岸。

所以我們若能夠對這個去了解,明白來啟悟,找我們本來面目,所以了達這個真空的妙義,就是我們要找的對頭,實際要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找到本來面目,這樣呢!就自己能夠創造自己的幸福,不用再來六道在輪迴生死,所以能夠貫通了徹,趕緊來了解與創造。

所以大般若經有一段的譬喻五蘊,所以了解這個五蘊,幻化虛妄不實這條文就是說,現在觀一切的緣影都是不實,這個一切的緣影侮弄我們自己,蹧踏我們自己,這段文倘没參考,我們不會了解。

所以五蘊幻化虛妄不實的這個文中就是對我們講:「色如聚沫」,色就是說像這個水沫,水沫叫做色,指這個水沫,空呢!指這個水,所以這個水沫就像我們這個身體、軀體,這是外,像水沫這樣,而這個水沬若被風吹動呢!這個水沫若滅了的話,這樣是否没有了?不是!這個虛妄的相狀呢!就是我們的軀體虛妄不實,這個會死的,水沫若被風掃平了,實質上本來是什麼?這個就是水,這個瞬息的當中,這些水沫若滅了,就是成水,這個幻化的身體若死亡的話,我們的這個神識,依然不滅,所以這個虛妄不實,這個水沫譬如我們眾生的色身,四大假合,這個是虛妄、是假、不實這些。

受這個有這個身體的虛妄不實的感受,像水沫,水沫是飄浮,這樣懞懞懂懂,因為這個水被風來吹襲下,這個波起來才有這個水沫,而我們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的心色,心色好比像水,而前生所造的業因像風波,將我們摧動,牽識入胞胎,所以這個因緣成立投入母胎,成這個身體,所受的這個苦樂,一切都是由這個而產生。

而水的起滅就是因為這個風波,風浪若起動,這個起滅無常,轉瞬間,忽有沫,忽無沫,而一下子生,一下子死,就是這樣,好比我們這個色身的感受一切的矛盾,才造這個虛妄不實,而來生死輪迴。

所以這個,有這個感受這個生死輪迴呢!都是我們的想,這個想有相,想就像陽燄,這個想好比陽燄呢!日光,這個春天我們若出來野外,當這個日光的照耀,遠遠望去有那陽燄,喔!看得好像那裡有水影的樣子,這個思想好像陽燄,受這個日光,當那時候蒸發這個水分,這樣讓我們看到水影,而我們這個思想就是受這個物質的生活這樣來追求,這個就是矛盾。

所以這個陽燄,像遠遠望去像有水,而其實那裡哪有水?没水!所以我們若走路口渴,看到那陽燄以為那裡有水,要跑去喝,其實没得有、没半滴,所以楞嚴經有云:「譬如群鹿,為渴所逼,見春時燄」,這個時燄就是說,這個春天看到這個陽燄,而這個鹿就像說,那裡有水,想說那裡有水,而迷亂、亂跑,喔!一直跑,迷亂追急,追求這個水,不知道那裡没水,跑到時没水可喝,没水可喝呢!水不可得。
(第15卷完)

---
第16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