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70講---
《卷71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五八頁 08行─→一五九頁 04行】
[mp3-71A]
這個聖德,來用這個咒語,顯這個般若的真義,所以你念咒的當中,依然當下得益,不可思議,最好呢!我們這部心經,有這些咒就是佛的聖德,我們若宣說下去的話!天龍八部以及這些眾菩薩都會來加被,使得我們看這部經,能夠密密相應,密密相應就是說,這些文字與我們這個文言,一切都是假,所以這個密,為什麼密?我現在說糖甜,這個是一個名相,就像這些咒語,我說糖甜,無糖無甜,這是假啊!雖是假能夠顯你的真,你們聽到,了解這個糖與了解甜,這個密密就是說,我說這些話,這些名相,你們有去吃到糖,有去吃到甜,我說的這些你們能通達,所以這個是密密自己相應的,我說甜,聲音無甜無糖,你們的自然顯你們的甜,顯你們的糖。
所以譬如說,同樣這句糖甜,來對外國人說,都没辦法相應,所以有相應是你們密切,你們有去吃到的,這個講不到,密密相應講不到,所以這個咒語,就是要讓我們自性通達,能夠去相應,所以密依然是說這個般若。
所以「揭諦,揭諦」就是說,用這個四聖諦能夠開導眾生,自利利他能夠達取到究竟安樂,能夠得到無上的菩提,能夠解脫,這個意思,這個我們不需要再講到那麼多了,這個以前已經講過了。
現在我們無妨再重覆,依這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這個色空這四句,這是簡略,讓你三觀妙用顯這個智慧,所以這叫做簡略,三觀做一個空、假、中,最簡單,這叫做「略說的般若」。
現在「是故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個一切都是在講我們的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與這些種種,這個無所得,到究竟,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這都是實法,所以這叫做「廣說」,說廣開,從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將你開導,讓你離苦得樂。
再來破你這個迷茫執著,顯你的真實,這個就是說,教你要了解這個本來的,這是用這個空義,教你破迷顯真,成就這個「行深般若」這個境界,這個都是用這個三觀妙用,審察真實,從這個一直以廣說與略說來配合,進而去妙用,才能夠到究竟的境界,所以能夠得到這個無上的正等正覺。
所以再,我們再來說這個「照見五蘊皆空」,這句呢!這個都是破我們的迷執,顯我們的真實,因為這個五蘊依然是我們的思想,所以因為你若能夠找到你本來面目,五蘊也是你的明照,空就是說,了解這個五蘊依然是我們想的,空不可解無,五蘊皆空,這個思想皆是我們的想,對與不對,都是我們想的。
所以這個空,就是破你的迷執,受這個五蘊的驅使,造一切的迷執矛盾,為什麼會破空呢?就是說,你本來的俱足,能夠明照,這個五蘊依然是我們迷的思想造業的,你若能夠觀察這個五蘊,就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這個都是我們的空相中,這個都是我們的思想顛倒,所以才叫做照見五蘊皆空,審察這個五蘊都是我們的迷執,這個照就是能觀,見是徹見徹證這個事實,這個蘊是我們的迷執,五蘊是我們的迷執,所以這個叫做破迷顯真。
這個依然是略說的,了解觀世音菩薩所修行,他能夠通行深般若的境界,所以他的修持的境界,所以有到這個境界,能夠徹證這個事實,這個就是他觀自在菩薩通達的。
所以色空的問題都是我們的,所以「色不異空」至到這個」無智無得」,這個都是我們的悟,開我們的迷,顯我們的悟,所以迷茫就是凡夫,悟就是聖者,所以這個明,即即照,顯即真,所以悟就是我們顯這個明照,了解審察真實,即真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這個要了解說,廣就是闡發這個般若,這個真空實義,說得那麼多,都是都在說我們的真空實義。
對以無所得故這句,這都是總結論,結論說,你能夠到這個究竟的功能,得到最高的境界,就是這個般若所結晶,倘無般若的結晶不能到究竟,所以安立這個般若,才有這個功能,能夠與實相的配合,對這個理性圓徹,去啟化眾生,才能夠到究竟,所以這個究竟都是依這個般若這句,修行若不是用這個般若的方面的話,免談!
所以你若依這個般若,就是我們本俱的聖德,有這個本俱的聖德,自然呢!就能夠安立這個「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這方面呢!都是這個了徹一切,修證的結果,依這個般若去修證的結果呢!究竟涅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所屬的方面都是從這個般若來修習,才能夠達取到這個真實的究竟,所以就是對證果方面來講的。
現在我們無妨對我們這部心經,因為這個照的方面,就是用這個文字與語言,所以這個這部心經,就是文字,雖是說這些文字來看,雖是說短短二百六十字,所以這部心經能夠事實,能夠讓你達取到這個真實的究竟做佛的境界。
因為雖然說,對這個序分與這個正宗與流通分來講呢!這都有真實的結論,現在這個,這部心經的序分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我們要了解這句,就是當時要結集這個經,阿難來讚嘆觀世音菩薩他的修證,這個讚嘆詞叫做序分。
再來「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到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叫做正分,因為這部經就是對這裡說起,這叫做正文,到最後這個「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到這個「菩提娑婆訶」,這些叫做流通分。
現在用這個雙通的辦法來講,因為觀自在菩薩能夠來度一切苦厄這個,這個序分,這句話就是結集經,來了解這個修證的功夫,因為觀世音菩薩就是以耳根圓通,用這個語言聲音來審察,用三觀妙用審察所以這個聞思修,用那去親證的功夫,所以才成就這個智慧,達取這個安立這個觀自在,這二字,所以這個觀自在就他的修證的功夫,就是三觀妙用的智慧,所以這個是讚嘆詞,讚嘆他的修持的功夫,由這樣才能夠成就的,所以這是一種的讚嘆詞。
現在來「故知般若波羅密多」至到「菩提娑婆訶」,這個呢!可以代替這個流通,因為這段文就是顯密,它的殊勝,所以而且呢!念這個密,這些咒語呢!依然佛的聖德會加被,依然有這個般若的功能,能夠顯達。
所以雖是這樣講呢!那我若僅持咒就好?那是更不妥當,你要持這個密咒呢!你依然得要了解這個功能,你若不了解這個功能,依然没有辦法,最好依然是顯密並進,就是來念這個咒語,而來看經,較快得益。
所以倘無顯不能成這個正覺,雖是密說依然那個功能,不過!你問自己,我們有到那個聖德否?有到那個智慧否?
所以這個密說也是般若,顯說也是般若,所以這個雙通的問題就是說,讚嘆這個觀世音菩薩與這個密說,這二種,依然是他的功能實在是不可思議。
所以這都是我們要實際來起修,我們願大家來,大家來同修,往這部心經來直入,以顯與密,事實你若這樣實際來研究的話,都能夠深入,能夠真實得益,所以能夠成正覺,那是没有錯的。
所以現在這些呢!講到這些,我們聽完,前與後所有聽的,若不足的地方,我們望大家能夠再來指教,今晚講到這裡。
再過去呢!這部經附錄這個五重玄義是在判教,這個不需要講,若是你們想要了解的話,你們去看,不懂你們儘管來問,這是我們天台宗的特色,五重玄義進而去開發,看這個佛所說的這些經義一切,這個是判教,這個裡面呢!還再有很多的理論。
所以這個五重玄義就是,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這五種,這個判教,因為賢首宗用這個,十門玄義,用這個十門玄談進而去判教,我們五重玄義就是說釋名,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只這五種。
賢首宗就是這個,我們現在這個華嚴宗,他那就是說有十種的玄義,進而去判,第一是教起因緣,第二藏教所攝,第三義理分齊,我們依然,後面依然有用到這個義理分齊,第四教所被機,第五教體深淺,第六宗趣通局,第七部類處會,第八傳譯時代,第九總釋經題,第十別釋文義,只用這十種下去判這個經典,所佛所說的,種種的這個真實,這個我們課本後面,你若有要需要了解,自己去看,不懂你儘管來問。
今晚我們這部心經已經講到這裡,已經講完,我明年若有一個機會,我會再講,我希望你們大家若不相棄嫌,多聽些没錯,我一遍說一遍不同,因為我在講經,今晚要講的,也没去注意要說什麼,也没說另外再去寫起來,要講怎麼,要講怎麼,我這裡都没再去用功夫,我都隨便,我拿起來就講,拿起來就講,我雖是說今晚講的這些,我再從頭講來依然不同,一遍說一遍不同。
我希望大家若不相棄嫌,多少越聽越多越好,若要講到這部心經講到完,三藏十二部的經典講不夠,我没騙你們,所以講不完,以後若有想要研究,要來聽,我依然會再講。
我們禮拜五,我們這個這裡有要教規儀,我希望我們這個學佛呢!這個規儀很要緊,所以因為我們這個佛教就是說,戒定慧三學,倘無戒的話,没守這個戒,不能成定,無定不能成這個智慧,所以戒定慧三學,少一項都不行,所以我們有需要學這個規儀,這個就是律,而律就是戒,我希望大家禮拜五,可別缺席,大家儘量來跟這個藍居士來學没錯,人家他對這個律儀,很有研究,而很有把握,我說的絕對没有錯,若前日有來聽的人,都很誇讚,我希望禮拜五更踴躍來參加,這樣,講到這裡結束。
(第71卷完)
---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