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17講---


《卷18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七五頁,01行─→七七頁,04行】
[mp3-18A]
般若匙拿得到,執著鎖打得開,煩惱門打得破,當下就是離苦得樂,當下即是解脫,今日聽到這裡,你若這些吃得入、做得到,當下就是聲聞境,即時解脫,即時安樂。

所以這個,可見我們這個心經最高的境界,當下即是,我說的若有一句不對,你儘管馬上來對我批駁,我們們這裡當下即是解脫的,實際來這裡學,没有一個不能解脫的,你若有這些理論,你還不離開這些苦惱,這樣没有辦法,自作孽不可活,要來這裡學就是要成就,這些理論若通達,實行下去,當下就是成就。

所以般若的妙法,就是當下即是,天下無敵,能夠真實理論圓徹,徹證徹悟,當下即是,我若講得不對,你們可以來打我嘴巴,所以能夠善用,能夠圓徹一切,把一切放得開,貪瞋癡的這個迷執若破開,煩惱門就開了,貪瞋癡若捨,煩惱門才打得開。

所以這個般若就是要審察我們這個念頭,自己審察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這才真正學佛,真正智慧的學者,真正是無敵的這個學力,無上的學果,真正無敵的,我講的若有不對,你們儘管來跟我辯,不要緊,當下若有矛盾,你們儘管來跟我辯,不用怕。

@本文:【合釋】,聖者觀自在菩薩,.....。 七五頁 05行
    ................丁三明所觀境竟。 七五頁 12行


現在講來到這裡,將合釋講完畢,聖者就是說觀自在菩薩,現在我們這些經典,這部心經呢!是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這位聖者就是用這個般若甚深的妙慧,依般若甚深妙慧就是說聞思修,聞就是聽一切的聲音來思考,審察這個事實,了解這個四大成這個軀殼,這叫做色蘊,這個假體就是我們的內色。

五蘊的當中這個色,包括這個外四大假合的這個內色與山河大地,色聲香味觸包括這個淫慾,這都是我們的外的迷執,這就是我們的矛盾,叫做色蘊,內呢!是我們的心理狀態的作用,受想行識這就是我們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因緣和合,緣生緣滅,這個因緣和合,我們的思考矛盾,所以破我們一切的迷執,當體才教你破即是空,因為這個緣生無自性故!才教你破空。

這個空義呢!就是要讓你回光反照,審察我們這個五蘊的這個理論能夠圓徹,這些空義能夠通達,所以才叫做照見五蘊皆空,我們這段呢!以前講過也都很清楚了,不用再解釋,這個五蘊表,我們現在這個得要仔細。

色!第一字這字色,色是包括我們這個身體的四大,這個四大就是有五根,五根叫做眼耳鼻舌身,這叫做內色,外的這個物質世界,五塵∼色聲香味觸,這五塵謂之外色,內色與外色要分開,所以有這個五根接觸五塵,這個識心來分別,然後才有這個念頭才會起,所以這個色蘊就是說我們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有這個眼耳鼻舌身去對這個外的山河大地、金錢、美色、愛慾、名利這些,這就是包括在這裡,叫做色蘊,這都屬色,色法,所以若迷色少的人,所以得要再合這個我們的思想,所以只是破我們這個外面的迷執錢財、美色、愛慾,這些呢!只用這個色對你講。

再來這個受,受就是剛才我們這個有四大,就有這個五根,五根就是五項的神經∼眼睛耳朵鼻嘴,這個叫做神經系統,叫做浮塵根∼受,所以受成立,就是說有這個五識的現象去分別,感受這個外,領納這個外五塵的現境,所以才成立這個五蘊,有這個受才能夠成立,有這個受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成立,受就是對外的六塵執取了,感受一切苦樂參半,就是這個受,有受、有領納,五識有領納,所以這個受,就是說有這個浮塵根與勝義根。

而有受,難免這個想,去分別這個五塵的緣影,夢想執著,這個叫做第六意識的念頭,現量上對外一切的事體,這些緣影就是我們的妄亂的思想,對這個事相上執著,這個第六意識的念頭起,貪瞋癡就成了。

所以既然有這個貪瞋癡,這個行,行叫做第七識,行有兩方面的說法,一邊是現量上,這個想蘊起,身心合一,叫做行使,能要怎樣,所要怎樣,這個就是現量上;比量上就是執著這個八識的見分,八識就是說以前所看到的,以前所了解的,這些善惡業的種子,念念不停,從這個第七識,意與根合一,再去拿出來,從第八識拿出來,所以這個七識的當中,現量也要,比量也要,所以就是身心不安然,會煩惱,執著,都是這個七識的行使,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才會去造業,倘無這個第七識的行使的話,這個身體也不會去造殺盜淫。

所以這個行使的決斷,就是第八識,這後面這字「識」,這字識字就是第八識,由這個一切的這個妄亂的思想,現量上,要現用或是要保持,含藏起來,都在第八識,所以第八識就是含藏識,一切的含藏苦樂善惡業的種子,都在這個第八識來藏住,藏住不是說永遠消失了,想到就再念頭起,所以我們能夠做夢,依然屬這個心法,第八識的心法,法王,這個心王,無始以來這些善惡業的種子,都在第八識。

我們現在現量不了解前世的這個事情,不過八識的含藏呢!有時候做夢夢見那個惡鬼,無所不至,那個現量有那個種子才會夢見這樣,夢見很怕,夢見很快樂,夢見很好,一切都是善惡業的種子在第八識,做夢就是第八識,所以迷心重的人呢!没破你這個識心,不能解開我們的矛盾。

所以我們現在這裡要學的,就是第六識與第八識,其實呢!一識而已,可不過你没分開的話,講不開,理論上不能圓徹,所以才分作八識,受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想就是第六意識;行就是第七識;識就是第八識,這要清楚喔!現在所講八識就是在講這個,八識這些就是在講這裡,受有五識;想就是第六識;行就是第七識;識就是第八識∼含藏識

而我們這裡要轉念,都是轉這個第六意識與第八識,六八因地轉,在這個因地因時,現量上的思念,種種的種子,現量上把這個因,若不滅因就有果,這個想,現在學這個五蘊就是要端正我們的思想,貪念的種子與這些妄亂的精神要端正,這個後面就是一心三觀,三止三觀,所以這個想,第六意識若轉得過,轉我們這些念頭就没那個因,你當下若滅因的話,自然就第七識平等。

是怎樣六八因地轉呢?因為第八識的種子含藏太多,若一拿跑出來,第七識身心再合一,我們這依然想蘊,這個想就是意,根就是你的身體,意與根合一,所以把這個想、意,這個意就再轉念,隨即就轉念,所以這個意,轉我們的念頭,轉得開,這個善惡業的種子就是掃開了,所以六識與八識這個因地因時,時時把我們這個念頭轉得開,轉得正,這樣端正我們的思想,當下就是解脫這個一切的萬惡,就是解脫這個一切的矛盾,這樣頓開一切的迷執,當下就是離苦得樂。

@本文:丁四:明所得益。,度一切苦厄。。 七五頁 13行
    ..現在來略說三苦,和八苦的意思。 七六頁 04行


人生問題這個苦因,五蘊是苦的因,人生的問題怎樣苦?苦從哪裡來?這個因,今日要講的就是苦的果,所以這個因果很可怕,所以我們今晚要講的就是果。

應當我們這個四聖諦就是說苦、集、滅、道,不過在這裡在講的就是從這個因,苦的因先講,接下來才講果,所以這個因果可怕,而今晚我們要從這個「度一切苦厄」先來講這樣。

我們今晚這個,度一切苦厄,這個由前「五蘊皆空」這段,這段就是我們了解這個迷茫執著,所以有這個,了解這個思想顛倒夢想執著,我們若能夠端正這個思想的話,就是度一切苦厄。

云何之前這個因已講得就很清楚了,是怎樣得再講這個苦厄呢?我們要了解這個度,度是度脫一切的苦惱,一切苦惱的眾生呢!是世間一切的不安樂,所以種種的痛苦就是這些種種的災難與禍亂,種種無量無邊的一切苦惱。

所以這個苦呢!實在有分三苦、八苦、無量苦,這個後面分段來講,所以苦就是說會逼迫,這個苦就是逼迫,我們的身心不能安然,使得我們煩惱,種種的苦難,厄呢!是災厄、天災禍亂、種種的危難,生死這個問題。

所以在這個六道的眾生呢!都是生死不息,所以一切都全大禍,你即使天人也是有這個苦惱,他的福若盡的話,依然墮落地獄,所以這個不是說在這個天人的當中就無苦,對!天人是有福,有樂無苦,可是呢!他的福會盡,所以才依然在這個六道之內的苦惱眾生,這個六道,是什麼叫做六道?就是六種,這六種是什麼呢?天界的人叫做天人,而我們這個現在這裡叫做人間,天、人、阿修羅,阿修羅就是說修道好鬥好爭這種,這叫做三善道,雖是說他好鬥,依然是善行,所以在這個三善道,所以六道的當中呢!天、人、阿修羅這三道叫做善道,再來呢!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道叫做苦惱,最苦最苦的眾生。

所以這個六道的當中呢!就是禍患不息,一念若來精差的話,墮落一切三途,三途就是說這個危險很險的地獄,地獄的苦楚呢!所以很可憐,這個期間很長,我們若一條罪,現量上就有一條官廳要捉,要辦我們的罪,即使抓不到,我們的身心不安然這也是罪,再來呢!地獄的報應一條罪,將來出生再來還人一條罪。

所以這個三途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條,所以有這個險要的地獄與叫做餓鬼,這個是很可憐,而你出世畜生道也是很可憐,所以才叫做一切苦惱的厄運,所以叫做一切的苦厄,所以一切的苦厄呢!不出於這個分段的生死,所以根本就是我們不明白所造的惡業在分段,你若讓你造善業往天庭去,而天人那福分依然有一個時間,所以一段一段,一下子做天人、一下子做人、一下子阿修羅、一下子畜生、一下子餓鬼、一下子畜生、一下子地獄、一下子畜生,這些在分段,一段一段變化的生死。

再來呢!這個變易生死,這種是聖者,所以世間有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這兩種的生死呢!都依然還有苦,分段生死是我們眾生迷執自己,茫迷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在分段生死,所以這個生死不息,都這個分段。

變易生死是這些二乘,什麼叫做二乘呢?就是聲聞境與緣覺境,聲聞與緣覺這二乘,這叫做二乘,二乘雖是說有解脫,不過有變易,怎樣變易呢?就是說這個初入,你若了解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通達,端正思想,這叫做聲聞境,聲聞境呢!就是離苦得樂,這就超越天界了,再來呢!就了解這個十二因緣生死由來,這個十二因緣後面會講很清楚,所以這個無明生,造惡,所做的一切矛盾才來在生死。

而我們學的就是說,要怎麼來還滅這個生死,讓你能夠還滅生死,得要斷見思惑,理論能夠圓徹,見思若斷,這樣叫做四果羅漢,所以聲聞變過來四果,四果才又變過來叫做權教菩薩,所以這個權教菩薩來講,雖是說是界外的聖者,依然也會再來受生死呢!是怎樣再來受生死?因為他要來度眾生,要來遊戲人間,往往會跌倒,受這個冤枉來跌倒,而跌倒呢!不知道爬起來,就依然往地獄去輪迴,倘若再來生當人,再接到善知識,他又隨即爬起來,你若到五果、五地,爬起來依然五地,六地爬起來依然六地,七地的菩薩還再會跌倒。

所以學佛,難行之行,難忍之忍,所以學佛倘没到八地以上的話,不能不退轉,若到八地就不退轉了,不用來受生死,不用受種種,雖是說來這裡,他當下就無生死了,來是來遊戲人間,當下就無生死。

所以這個分段與變易生死是兩種,聖者與凡夫的分別,所以凡夫就是分段生死,就是在六道的當中,在輪迴不息,苦海萬重波,生死不息,所以在生生死死,不了解這個因果的可怕。

所以這個分段生死,這個苦海中就是往往就都是在一切的苦惱海內,所以在這個苦惱的海內呢!永遠就受這個壓力,種種兩種的報應,譬如說我們有這個人身,有這個人身就是應報身,有這個身體呢!就有生老病死這個正報,再來呢!還有這個依報,依報就是說前的業因,現在再來就是受這個環境的束縳,受這個環境的阻礙,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種種的拖礙的話,使得我們一切身心不能安然,造一切的矛盾,自己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在這個人緣間種種逼迫的苦,所以在這個生死苦海就是苦厄,一切的苦厄,苦就是逼迫的苦,厄就是有一個災難厄運、天災禍患種種這些,所以這個三惡道的當中呢!還是極其苦,三惡道就是說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

所以我們現在呢!來從這個三苦、八苦、無量苦來分釋,一段一段來講,所以現在我們底下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叫做三苦?對這個我們先來講

我們現在第一條叫做苦苦,苦苦是我們眾生有漏的身,有這個身體就是有漏,所受的就是生老病死,生也苦,病也苦,老耄三支腳在走路也很艱苦,受到種種的這個身的壓迫,所以這個病患的交集,種種的為難,所以這個苦是極苦,生老病死這都是苦。再來有這個身體,受到這天災禍患,有時候風災、有時候火災、有時候地震,種種的災難,這是講不完,所以有這個禍患、刀兵劍厄、種種的惡環境,所以受我們的這個一切逼迫身心的苦楚,這叫做苦苦,這個苦苦就是逼迫的苦。

第二就是壞苦,壞!這個壞的苦呢!就是說我們的做人的當中,喜怒哀樂種種,樂極會生悲,所以若富有的人很快樂,哇!有錢!揮霍用很快活,種種的富貴,種種的安樂,不過你做人家的富貴的子弟,一但若是長輩若失敗的話,所受的,喔 ! 那痛苦極無限,當時的快樂,現在失敗,(B面 ) ……
[mp3-18B]
損失我們這個身體,一腳一手,而種種不能活動,這個損壞身體一切,不能安樂,這也是壞苦。

這個壞,就是我們的一切的事業不能安定,不能成功而來失敗,這也是壞苦,所以種種的因緣不能成立,可比說男女之間在戀愛未成局,那個悲慘,身心就不安然就要自殺,所以這種的可憐,也是壞苦,所以這個壞苦呢!說起來就很多,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不需要講那麼多,只是這樣我起一個頭,你們去想後面苦的,這個壞苦,可以說很多很多,講不完,那因此講不完,我講這些,你們去想後面,自己想就有了,再講回來呢!天人,天人有五衰相,這後面會講很清楚,所以從這個壞苦,這個後面才再來講得很清楚。

所以應當苦苦是這個世間逼迫的苦,壞苦是天人的苦,再來!所以再來就是行苦,行呢!我們的人生行使這個過程的當中,千變萬化,這個因緣上,遇到好緣做到好事,遇到壞緣做到壞事,所以行使我們這個一切的身心,由這個身心的環境轉變無常,這個念頭轉變,造業就很多,受這些環境的壓迫,而來這個心猿意馬,亂想一場,所造的惡業一切都是苦,所以行使我們一切的矛盾,造一切的苦惱。

所以這個就是有漏,有這個有漏的法,什麼叫做有漏呢?就是我們的身心不安然,對外取著,為了錢財、美色、愛慾、名利,這個呢!使得我們身心,造成這個幻想造業,所造的都不安穩,造過後才來一句「早知如此」,所以這個轉變無常的這個業識,牽引我們這個業力,造了這個矛盾,這個就是我們無始以來,流傳來這個毛病,就是我們一切的我們的執著。

所以無始劫以來,一下子生、一下子死,死!生生死死,所以這個生死的當中,所造的一切的諸惡業,這個習氣一切都是我們的業力,所以這個「因果原無種,因緣業所生」,所以這個業識緣不盡,這個遇緣境就生,所以這個一切的因緣,都我們自己的心生所變化。

所以這個苦,苦苦、壞苦、行苦都是我們的因緣的轉變,造一切的矛盾,所以這個行苦呢!也可以說無色界的這個行苦,這個後面會講很清楚。

所以我們這個三苦的當中,要了解到都是我們迷執造業,所以來不明白,在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在這個世間在流轉生死,永遠就是受這些的災厄,受這些的災厄束縳,所以無常的轉變,所生的都是我們的身心不安樂而來痛苦這樣。

@本文:一、苦苦──受有漏之身,眾苦交。 七六頁 05行
    ....無色界唯行苦」就是這個意思。 七七頁 07行


現在我們由這個三苦的變化,總而言之,所有的逆境,受這個一切的壓迫,變化萬千。

所以這個苦苦呢!是我們人生感受的苦惱,這還是身心不安然,所一切的這個樂極生悲,種種不相同,這個苦苦在這個地獄才是真正的大苦楚,所以講起來,就是這個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這極苦無比,你若畜生道還是没這麼多苦,差我們人間没多少,你若在這個地獄道的話,所以那個苦楚,受到那個地獄的苦楚講不到,看他的罪孽到哪裡,受刑到哪裡,所以這個一切的苦惱,地獄的苦苦,很難詳細來講。

再來呢!餓鬼界的苦,所以這個,在這個餓鬼界的當中,可以說幾萬劫不能出脫,他的苦呢!頭顱像米斗,而這個頸子細細的,比我們大姆指没大多少,而這個身體胸部是像樓梯,身體是瘦巴巴,而一個肚子很大一個,四隻腳是不能走路,所以挺那肚子光是要爬起來都不能爬起來,要走就會那拖行,所以一切呢!光是飢餓這樣極可憐,在那個地獄,惡鬼的地獄呢!飢寒餓,極苦慘,所以這個苦,極苦無比,所以這個苦呢!很難受。

至於畜生道呢!還是有福報在,還有福報,畜生道像一隻狗,它若有福報的話,人家惜之如命,好吃的、所吃的比人更好,所以最可憐野獸最可憐,這個野獸吃來吃去,大隻吃小隻,所以見到就要吃,雖是說虎狼豹彪這些很惡,不過最會吃畜生,但最可憐,最會飢寒餓,牠所住的地方,有住過的地方呢!二三百步路內都没一隻獸類,没得找吃,因為獸類極怕無比,不時就在餓,没得吃,所以這個畜生的苦,依然也很苦。

所以這個三惡道,三惡道極苦,再來才人道的苦,都是苦苦,若像阿修羅道,這個依然三善道,他的享受跟天界同體,不過他的正思惟差別,雖是說心依然要造好,不過他的思想好鬥好戰,這個呢!雖是說好來講,是更勝地獄,更贏我們人,所以這個呢!修羅若在爭鬥,依然跟地獄相同,鬥爭下去,無天無地,那苦楚依然難形容。

現在來講這個壞苦,壞苦就是欲界,六欲天與色界四禪天,這是天人所受的樂,所以六欲天與四禪天,四禪這個天界,這個叫做仙界,六欲天這邊叫做天界,雖是那裡是比人間的福報好得很多,不過這個六欲天人,依然有五衰相,所以這個六欲天依然會再墮落,你即使仙界四禪天依然也會墮落。

所以這個六欲天、四禪天,這些都翻落下來依然是所受的苦,依然跟我們相同,譬如說像四王天,四王天就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個兜率陀天是另外一天,這個現在,我們現在這個彌勒佛要來下生,現在在兜率內院,在那裡在講經給這些天人聽,這些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天,一天再管七天,一天再管七天,四王天的樂,較自在的樂,再下來這四七廿八天,所以這叫做銅輪王,所以這個天王呢!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我們的人王叫做鐵輪王;忉利天、夜摩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叫做銀輪王,再四王天所管的這廿八天,就是銅輪王,所以各天各天都依然有百性,四王天下的百性就較快樂,比較這廿八天的天王的百姓,那更快樂很多,四王天就比較廿八天的天王,多更多快樂,所以他的快樂受這個衣食隨意,所以四王天的宮殿呢!極莊嚴、極美,他所修的是有漏的十善而已,不是什麼多麼大的福報,比較我們修行人,那差極多。

所以我們今日有這些經典可聽,能夠解脫一切,不用來生,不用來死,你若到三果以上,就不用生死了,所以光是我們的聲聞境就超越他們很多了,所以福報不相同,聲聞境是安樂的自在。

所以天人呢!他的快樂不相同,「天人有繫縳,天女縳天人」,所以這個天上的天人呢!淫慾極重,有這些天女的淫慾,種種的快樂很大,所以比較我們聲聞境是更好,不過我們聲聞境是安住這個心能夠自在安樂,不是那種的樂,所以雖是說天人的快樂很好,不過他的樂若盡,他的福報若盡,他那是有限,福若盡的話,五衰相就現。

所以這個五衰相,第一就是這個身體這個衣服就破爛,然後就有那個醜,衣服就一直醜舊,一直破落,我們這個天人頭上有一個頭冠,這個頭冠有這個花,這個花就一直萎,而這個萎呢!這個頭首戴這個頭冠就愈戴愈難過,第三種呢!這個身體就會臭穢,臭味就出來,身體會臭,然後一直討厭自己,這個腋下會出那個汗,極糟、極艱苦,所以這樣呢!這個第五,就不樂本座,坐位呢!坐得就此不安然,身體又臭,而且身體這個種種的困難,頭首又戴這個頭冠極難過,那個痛苦呢!跟在地獄所受的痛苦相同,所以天人若要墮落的話,比我們的死,好幾十倍的悽慘。

所以我們涅槃經有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五衰相現,極受大苦,與地獄同」,所以這個天人雖是說有樂無苦,不過他的五衰相若現的話,極苦!所受的極苦呢!是跟地獄的感受都相同。

再來我們來講這個色界天,所以色界天就是初禪天,初禪就是喜樂安定的樂,他們仙界的禪,就是安住他這個樂,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二禪天會生喜樂,喜樂定,初禪是安定喜樂。

二禪就是安定這個喜樂定,所以這個外道的禪是用這個環轉周天來圓滿這個叫做爐頂純熟,安定這個爐頂純熟能夠出竅,遊樂三山五嶽,這種的喜樂定。

第三禪呢!就是說,得到這個喜樂、妙樂,這個離喜妙樂,妙樂定,因為到三禪的當中,這個喜樂是妙,妙!那個定就是定下去,自自在在,對!雖是說他有那個價值,不過不是我們學佛的這個止觀的正定,這個比不上,雖是那個離喜妙樂,就是理性圓徹,道理圓徹,這是道教的妙樂,我們學佛的定力是生慧,所以這個生慧妙樂,差這個仙人的安樂,這個理論呢!差太多,天人的妙樂,他的理論没解脫的理,我們的妙能夠解脫這個生死,能夠不生不滅這種的妙,所以差在這裡。

四禪天這個叫做捨念清淨地,捨念安立這個清淨,像這個叫做大羅神仙,三清宮這個就叫做清淨安定,這個真實就是捨念了,真正清淨,雖是說他能夠來捨念來清淨來講,這是在這世間有漏的禪,有漏的禪定,不是真實永遠不生不滅的,依然會敗壞的可能,對!他到那個大羅神仙,他的安立可以說好幾萬劫不用來生死,他的定若壞了,依然是所生的大苦惱,隨那個念頭這樣墮落下來,他現在那個定若到,苦就生了,糟了!要墮落下來了,而隨那個念就來壞他的果位了,他的果既盡了,這樣叫做壞苦,所以六欲天、四禪天,這些都有衰敗墮落,有這個壞苦。

再來這個行苦呢!行苦就是無色界,這個四空定,他這個天人所受的這個叫做大定,能夠修到四空定就不簡單,他的定力可以說八萬四千大劫,雖是說有那麼久,他的定力呢!不是怎麼有快樂,他那無色質,他光是空定而樂,空定的樂,雖是說他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到那個境界來講,絕這個念頭,依這個定力,只是定住而已,所以他那個,靠那個定力定住了呢!依然像是木石,所以他安定那個定力,壓這個心,壓這個心不起念,就此壓住。

所以這個六識的這些的念頭都壓住了,讓你壓多久,有八萬四千大劫來講,難免這個八識田中的種子,喔!這個是難免會跑出來,所以他若在那八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劫半,那些這個第八識的種子就在動了,他那第八識的種子若動的話,這個滿懷的這個一切的種子都再翻變出來,而這個心就漸漸、漸漸在這個起這個念動了,在這個流動的當中,雖是說他有牽挽的忍,不過究竟呢!八識田中的種子,一旦被翻起來,一念隨即墮落下去,墮落下來,照他那八識的種子去輪迴生死。

所以那當時呢!他的墮落就像箭一般,我們若爬愈高,摔下來愈碎、愈難過,所以他這個到這個非想非非想天,最高的境界,那若在墮的話,在天界,咻!一下。
(第18卷完)

---第19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