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第25講---
《卷26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mp3-26A]
[mp3-26B]
【CD-26A】
這也是很苦
再來呢怨憎會苦 恩怨和妒爭 譬喻說厝邊隔壁若吵架 這最可憐 日日都在見面 日日看到就艱苦 所以這苦的報很可憐 是咱迷執創造出來 所以恩怨
見面就恨得牙癢癢 這樣很可憐
再來就是說妒爭 譬喻說同業來一起 這樣會相拼 這也是妒爭 愛情二個男人要愛一個女人 或是二個女人要愛一個男人 這個妒爭也很艱苦 所以這妒爭也很艱苦 所以叫做怨憎 恩怨和妒爭這樣
再來五陰熾盛苦 五蘊就是熾咱的身心不能安然 思想顛倒妄想執著 這個就一切包括在內 一切苦惱這樣
@本文:【分釋】二、集諦:集是招感性.....。 第一一七頁 12行
..........同時也是三界生死的根源)。 第一一七頁 15行
【CD-26A】01:30
咱前日說這苦諦 現在這四聖諦苦集滅道呢 前這苦是說三界無安 一切皆苦 這苦諦呢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這個是逼迫性
因為現在說這四聖諦 現在這是三轉法輪 後面還有這四轉四聖諦 轉無量四聖諦 這苦諦呢化三苦八苦化無量苦 讓你了解苦才會慕集(找苦的因-集) 因為這集 (有)集的因 苦就是果
這個集就是招感性 招感性 徹底就是咱迷故 對外取著 為什麼集什麼呢 為著這外這六塵中間呢 有這五欲 有這錢財美色愛欲名利和為著這吃種種 叫做財色名食睡 這叫做地獄五條根
集諦由這個起呢 這個就是說以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這個來作問題 集 招感一切外塵 就是說背覺合塵 對這集諦呢不明白 就是說自己不了解自己 集這些一切迷執 就是矛盾 為著這財色名食睡 為著這愛欲 為著要充滿這身軀的滿足 要給這身軀的滿足呢 造出這殺盜淫 這些業力 都是從這集諦的牽引 所以集諦才會化作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了解這個才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這集諦若不了解這迷 對什麼著迷 人生都是苦 苦從何來 這個要了解這集諦 都是咱集 萬惡都是咱想 好也咱想 壞也咱想 咱佛學主要就是從這端正這思想 這個集諦就是要讓咱了解咱這迷 迷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些 對外染塵造業 所以造這殺盜淫 都是由這貪瞋痴 造一切迷執
所以內有這貪瞋痴 外這身口 身造殺盜淫 口造惡語兩舌綺語和妄語 所以這樣合這貪瞋痴叫做十惡罪 所以苦的因就是由集而來產生 所以這個招感一切迷執 所以對外去迷塵造業 都是由這起因 所以這集就是招感性 苦就是逼迫性
現在這叫做三轉法輪 苦集滅道呢說三種 咱仔細聽 現在這叫做三轉法輪 因為佛當時睹明星而悟道初出洞門 來鹿野苑度五比丘就是說用這四聖諦下去三轉法輪
下去度五比丘就是由這起 所以佛四十九年的說法呢 不出在這四聖諦 苦集滅道 說不出 所以咱仔細(研究)這四聖諦最必要 佛的基本教義都在這四聖諦
@本文:為了感覺著依業受報,生死.........。 第一一八頁 01行
.......(指聲聞所證之果──涅槃)。 第一一八頁 04行
【CD-26A】05:53
現在咱來感覺這依這業受報 所以生死無盡都是由這不明白 造一切矛盾 所以咱了解說前這十二因緣 就是流轉這生死 所以流轉生死都是這愛取有 造一切迷執 所以有這因難免再來生就感果 所受的業報就是都依正二報 這個依這個業來受報 咱來這就是相吃找(互相討債還債) 你!
對!
感覺說有這業報呢 要怎樣來解除 你没收集這真理(没辦法解除業報) 要了解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這些若能夠通達 你若能夠把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能夠通達 這樣能夠去實行呢 這樣叫做聲聞境 你能夠把這十二因緣能夠還滅 無明滅 這樣見思斷 這樣就是四果羅漢 所以咱這部心經呢 對聲聞來緣覺現在才進入這菩薩 這個一段一段了解說這個四聖諦就是分發咱的迷執 了解能夠把這四聖諦道理呢 能夠去開發 後面會說這轉無量四聖諦
所以這滅諦呢 是可證性 滅就是說以道理能夠聰明 能夠深證到離苦得樂 到究竟安樂 這個就是說不是只到聲聞 不是只到緣覺 也能夠成菩薩進入到佛的境界 這個就是說對這集滅 同時咱就要了解說 你若去自己了解自己 當下就没生死 所以咱的本覺寂寂照照無礙 所以迷呢水裡月 你若迴光返照 悟者空中月 一月照千江 千江有水千江月 這個迷執就是水裡月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咱的本覺明充滿宇宙 所以這個要了解 所以這滅諦呢就是可證性 能夠究竟安樂到這涅槃這樣
@本文:為了要滅苦斷集求證涅槃,........。 第一一八頁 05行
........通達聖地,所以說它為道諦。 第一一八頁 10行
【CD-26A】08:40
現在咱了解苦的因就是集 所以把這了解這集 要怎樣滅集無苦呢 就要求這道 你若没理論 不能解脫咱這迷執 所以四聖諦中間這個道諦呢就是可修性 你這道理就要懂 所以把這道理 你就要了解說 這個道諦就要轉三觀妙用 這邊轉聖德 叫做三十七道品 所以悲智若圓融 這樣才能夠滅盡一切苦惱 得一切的樂 所以這道諦很必要
所以因為這道理呢 這個業惑才能夠除 才能夠斷惑證真 一切煩惱都是咱的不明白 迷執外塵 把咱這一切迷執 所以叫做背覺合塵 現在這道諦就是要讓咱了解說 以這道理上能夠消滅這個一切集因就無苦
所以這道諦能夠讓咱了解說三觀妙用 和這三十七道品 所以有這依這事實去真修 達到目的 了解這生死 修證涅槃 這叫做可修性
所以把這道諦呢你若能夠了解說 道滅集苦 以道來圓通一切的事理 這叫做「通義」 咱這空義若没通達 什麼都没辦法 所以學佛主要這「空義」 什麼叫做空義呢 就是對這事體上顯咱的真義 所以真義才顯理 義和理能夠分齊 圓通一切事 事事無礙 理和事能夠圓通 這樣叫做空有無礙 所以這三十七道品和這智慧 也是這三觀妙用 才能夠圓通一切
所以咱這部心經的主要 是在這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所以了解這三觀妙用 色空的問題呢 這若不了解 都是迷執外塵 造一切矛盾 所以現在咱這道諦呢 是可證性 這咱這樣一步一步 這樣直解
現在這三轉法輪說三種 咱大家仔細聽 現在這叫做三轉法輪 有的問說什麼叫做轉法輪呢 都不了解 所以這轉法輪 佛四十九年的說法 就是這把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下去啟化眾生 無非都在這 這個就是他的基本教義 所以才叫做諦 諦就是真 真就是不虛的 真實 不虛就是真實 這個真實呢 這個道理就要明白 這個苦諦就是生死的業果 集諦就是業感的苦惱 這個滅諦呢就是修道的目標 道諦就是法門是斷證的工具 所以這個呢要明白 這後面有註解咱再仔細看
@本文:總之生死等苦無非逼迫為苦諦.......。 第一一八頁 11行
...........,道為能顯,滅為所顯)。 第一一九頁 15行
【CD-26A】13:04
現在總說一句這生死的苦惱 無非這逼迫的苦諦呢 是咱由這貪 所以前的貪呢 受這一切的招感生死 所以謂之集諦 涅槃寂淨呢 遠離生死煩惱 這個就是滅諦 所以一切咱要了解這道諦 這道品就是以觀法去修行 觀就是三觀妙用 觀呢就是空假中一心三觀 所以這兩邊是迷 兩邊就是迷 有這中能夠理論圓徹 這樣叫做觀行 你若没有從觀行入 絕對不能修道 修行這法門 門路既不了解 都在外 不能深入這真實 所以本既没入都在標 咱若對本若能夠通達 以本能夠散標 以標能夠會本 所以四聖諦就是基本教義 這個本若通達 標呢隨時臨時應變 隨時能夠應付 隨了解
所以把這部心經若通達呢 三藏十二部經典說不出 三藏十二部經典說不出這四聖諦
所以這連結的真理 分作四諦 這中間才分作三諦二諦
四諦就苦集滅道 這道諦分作三觀妙用 叫做三諦理 叫做三諦 再來二諦就是空有 俗諦和真諦 所以除了這些以外 不可以說諦 所以這諦和理要怎樣分發呢 所以理論上就要了解這苦 苦是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集 集的因就是五蘊的迷執 就是受五蘊的迷執 了解這道理 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這個就是說把這個三止才轉過來三觀 因為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呢 這個就是苦的因 迷執外塵造一切迷執 所以這個若能夠三止 根塵識來止 第六意識轉來妙觀察 審察事實叫做空 空不是無 空是破咱的迷執 背塵合覺 迴光返照 了解咱的本覺明照 這個明就是咱的本來面目 明察一切 叫做審察事實 把這第六意識的念頭轉過來妙觀察 審察事實 了解一切 這個就是以觀而生慧 以慧而生智 所以這義和理能夠通達 起咱的慧 這裡這道理是很深 這個全聽不懂 但是後面越說
越了解這三觀妙用 能夠破開這真實 咱要學的就從這觀 審察事實 從這個來
所以你若這樣去連貫 對那苦集滅道能夠連貫起來妙用 對這道諦轉來三觀妙用 道諦轉過來三十七道品造聖德 這三十七道品 什麼叫做三十七道品呢 就是四念住 四正勤 四如意足 五根 五力 七菩提分 八正道 這七科 這樣叫三十七道品 這個深入 根究咱的聖德 咱本具的聖德 就要從這個深入 容納一切 了解一切 所以配合三觀妙用 叫做悲智圓融
所以這些呢這個理想就是說這道諦最理想 所以這修養問題 你若没對這道諦(不能斷集) (有道諦)才能夠(有)斷集的工具 才能夠滅一切的苦惱 所以初入就是集這道理 集道滅苦 若還滅呢 就是道滅集苦 以道諦能夠化無量理 能夠普化眾生 這個就是說菩薩的境界
觀這四聖諦法 要了解說這原因從那裡來 所以迷呢受這集的原因 集 集什麼 就是前世所集這愛取有 這都是咱前的貪瞋癡造業 所以現在生下來 感受的果 果就是現量性的 集就是過去比量性 所以這招感這生死的由來 不出因果二字 因果呢所以不昧 因果可怕 所以咱若了解這因果呢最可怕 所以學佛要深入 若不了解這因 就是從那裡來 所以這因緣二字呢 給咱值得研究
所以萬法都是這緣起的因 緣起你若了解這個因 滅因自然就無果 所以苦集二諦就是因 這個集造矛盾 才有一個後果的苦惱 所以這些苦惱都是咱的苦道的感染 就是咱在這業中 這個感果的中間 果中又再造因 有因難免後面有再生死的感果
所以這四諦法呢 所以把這集諦的因 咱要了解這含義 集的因 咱現在含義就了解說 它含藏了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些 含藏了這裡
所以把這四科-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科呢 化開諦理分發出去 無量的經典不出在這 所以說不出在這四科(與四諦) 所以把這集諦的因 了悟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所以有這道理上 能夠去把分發這諦理 所以能夠廣度萬緣
所以這因緣上 所以就是說有這道來可證 了達 對這道諦深入 來研究這三觀妙用和這三十七道品 所以來轉這法輪 把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所以對這方面是屬悟的因 悟道悟理 這是深入迴光返照 了達自性 這樣啟化一切 所以入空要再出假 所以真諦理若通達 就要再出假度生 這樣作菩薩 咱這部心經呢不是要只有聽 就是要通達 為著眾生故才要學 你若不為著眾生要來學呢 不可對(不必深入)這部心經。你了達入來 這些諦理能夠分發 你不用這去叫做對外發展 這樣給你了解多少呢 像知解宗徒無效 所以咱求證求真 有真呢要實行 叫做信解行證 你有信不了解也没辦法 所以有解就是深入真義 了解通達 有了解真義 就要再出假度生 所以若無化度眾生呢 這樣無效 給你了解多少也是知解宗徒
也無效! 所以這部心經呢 要攝歸這四聖諦下去化用 化無量四聖諦才是真實要來學這樣 要求道才是真
@本文:四諦若照順序來說,應該先因後果..。 第一一九頁 16行
......此為聖者悟於諦理而得解脫也。 第一二一頁 01行
【CD-26A】23:21
現在來說這四諦來源呢 就是給咱斷證真實 所以才謂之諦 所以斷證真實 你没這苦集二諦這二道 下去化解 要化解這苦集二諦呢 要以道 若没以道來消滅 這個集不能破 所以就是道滅集苦 道 道是以咱的理論 了解說這個集的因 就是五蘊十二入十八界所成立的苦惱 迷執外塵
這生死就為著這十二因緣 所以為著這不明白 無明 就是咱的貪瞋痴一切 去行使一切矛盾 造這殺盜淫 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這些你若能夠了解 用這諦理去分發 才能夠斷集無苦
所以「滅」就要這道諦成就 所以這道諦就是說以轉過來三觀妙用和這三十七道品 叫做悲智圓融 悟出這真諦理 這樣才能夠解開一切矛盾 頓開生死不打緊 宇宙人生能夠萬徹
所以這個諦有不可思議的含義 諦的含義有二種 第一這個諦就是認識事實 認識事實 了解真理 這個呢這了解事實和真理呢 是咱的審察 所以要從這第六意識轉過來審察 現在咱這裡修的就是說六八因地轉 把第六意識念頭打若會死呢 就是救咱自性活 所以轉這念頭 不可說要滅這思想 「欲斷妄想重增病 心向真如亦是邪」 你若要斷妄想 再一個妄想 咱本覺就是真如 本來就是妙覺明 那裡對外要找妙覺呢 無處拿 這個真如就是咱的本覺所現的
所以審察這真實 就是說對這第六意識的念頭 若斷得滅 這樣這根塵識就没作用 所以轉第六意識 轉過來審察 這樣叫做妙觀察 審察呢 這個真諦理能夠通達 叫做入空 入空 這些真理能夠對外發展 第七識轉平等性智 這樣!
用這樣下去轉 這叫做以識轉智 以五蘊轉四智 以四智成三德 這後面還會再講
所以這諦的含義 就了解說審察和真實 所以若要了義呢 就是從這審察方面 就是了義 了解咱的真實 迴光返照 這就是咱的真實 咱的本覺明照 咱的本來面目就是明故 所以這個明呢 給這五蘊的遮蔽 造出無明 才會去造業 所以叫做自己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咱這現在事實要學 這個諦就是認識事實 認識什麼的事實呢 認這生死的由來 從那裡來 這個死了後這個我是什麼 要去求證實在這我 自己要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的幸福
學佛呢旨歸咱的本來 若對外去在拿就是都迷執 所以當下呢有的去在學這喇嘛教 說作密 這個都不是事實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喇嘛教就是用這咒語 利用咒語來讓這天龍八部來作法 對外去在爭鬥 這就是有為法 不是真實 密呢 密就是顯來成立的 若無顯教就無密 顯密同時不二 所以明白真理 就是咱自己的自性通達 這個呢密密不可說 密是咱的自性通達的 冷暖自知 不是對外有得看 所以喇嘛教是要滅佛教 不是真實 你既没這真源 對這佛的言教入來 這樣那些咒語無效 一項咒語呢剛好一部經 咱這部心經後面有羯諦 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娑婆訶
【CD-26B】
所以這些羯諦 羯諦 就是說了解這真諦自利 羯諦利他把這諦理能夠分發利他 能夠去離苦得樂 解脫生死 所以這顯教你既不了解呢 那些密咒等於無效 密咒就是這些顯教 顯教通達就是密密 這個要咱了解
所以這經義若没通達 迷執外塵 都被這些對這外塵去執取 這樣没審察 没追究這個真 没認識咱自己 不能了解咱自己 所以這個諦呢 就是要讓你認識事實 圓證本來面目 了斷這生死 無非給咱分證 能夠到分證如來 能夠到究竟宇宙人生萬徹 這樣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咱要學的就是要追求這個 要明白這理論 若這諦就是要給咱審察了解 了解這真實 這個才是真 這個就是諦
現在咱明白這凡夫就是迷這諦理 不通達 不了解這生死由來 都是這個苦 所以迷這苦諦 所以世間富有人 說他這樣很快樂 不了解說 一輩子讓你多快樂 都不出在這正報 生老病死這些都是壞苦
你福報這世若享盡呢 後面苦就到 所以無始以來這業力的種子呢 苦樂這二報呢 都是由八識田中的種子 所以無始以來這善惡業種子 都含藏在第八識 你若所造善的因 那粒種子先浮呢 來感的就是善行的果 得到樂報 所以若浮到這粒苦的種子呢 前世來造業 現在出世就可憐
所以有的出世呢 就幾億萬 財產就很多在等他 這就是人家前世所造的這善因所感的 現在來感受就有那福報 有的出世呢五不全 有的出世就没半毛錢 很可憐
這個都是咱的業道 前世所造惡業 所牽引來 把這八識種子來投胎 來找咱這父母的因緣 受這業報 所以有這苦因呢 難免有這苦的果
所以這苦諦呢凡夫迷故 不了解 所以以苦為樂 認假作真
因貪這癡迷執著 有的在酒桌中划拳 喝得天天醉說這樣叫做娛樂 這很可憐 不了解說當下就是苦 酒若醉下呢可憐 話亂講亂作 所以這醉呢會誤咱一切大事
所以認苦作樂 認假為真 不了解這因的造業 所以迷在這集諦 這個苦的因就是迷在這集諦 所受報的輪迴生死 不息就是這流轉門 無明 行 這個業識來投胎 名色 六入 接受這一切的苦樂二報 這個果中的受報呢 再來貪取 這個愛 取 有 愛取二字就再生有
有因難免就有這生死苦果 所以這十二支的因緣咱前就說完了
所以由這個來這流轉生死 凡夫就是迷這諦理 不了解這個道諦
迷這集 迷集諦理 迷集諦理呢造一切迷執 所以都是生出這貪瞋痴 造出這愛取有 這個愛取有造的因是什麼 就是這身軀去造殺盜淫 嘴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 就是造業的因 難免就有這苦的果 所以不肯學佛來修道 没這諦理 用這一切的迷執 造一切矛盾 所以這凡夫迷執這諦理 受這生死
聖者就不同了 聖者就是以諦理能夠分發 覺悟三界根本的苦惱 所以悟這個苦諦 三界如火宅 眾生都是逼迫的苦 所以這個呢你若没去了解 不時都在三界在輪迴 在這六道解不開 你若在三善道還算幸福 若三惡道呢很可憐 這個叫做六道 善道就是說天 人 阿修羅 這叫做三善道 若苦報呢就是惡道
三惡道 畜生 餓鬼 地獄 這三道就很可憐 所以聖者悟這苦諦 審察這來源就是集的因 所以悟集諦的理 來證出這滅諦的道理 所以知道這滅可證 要滅呢 要有了解這滅諦就是從這修道而來 悟出這道諦 能夠去三觀妙用 能夠修這三十七道品叫做七科 能夠悲智圓融 啟化眾生 這是聖者所修的道理 所以由這個去精修 這個修行就是以這道諦去斷證滅苦 斷證這個集就是因 苦就是果 認識這事實 迴光返照 自己了解自己 啟悟咱自己 這道理能夠分明 自己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的幸福 這就是咱四聖諦要變用的地方 所以這個極微妙 四聖諦化用下去無量無邊 三藏十二部經典不出在這個
@本文:四諦法門,是佛成道後,..........。 第一二一頁 02行
....不再來欲界受生死,名為不來)。 第一二一頁 16行
【CD-26B】08:29
現在咱今晚了解這四聖諦法 這法門就是佛初時呢成道了後 第一個說華嚴三七二十一日 一些羅漢跑光光 剩這些菩薩 所以才再展開 出來鹿野苑度五比丘 所以一共講三次這四聖諦 就是三轉法輪 所以咱要修行呢不能不了解這法輪 法輪常轉就是說把這四聖諦下去直轉法輪 轉無量法輪 這個就是轉無量四聖諦 這些你若不了解呢 人若問你什麼叫做轉法輪
不懂 這樣很可憐
所以這一共有三轉法輪 就是說第一示轉 咱前面這些就是示轉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滅可證性 此是道可修性 用這個剛才說得很明瞭
現在再來就是說勸轉 此是苦汝應知
此是集汝應斷 斷什麼集呢 就是說把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個會通達 這樣就是了解 離苦得樂 所以把這個集諦應斷 所以此是滅汝應證 現在這「滅」
汝要用什麼來證呢 此是道汝應修 你若没從這道諦來修呢 没辦法可還滅這個生死 這就是說勸轉
再來證轉 就是說了解這苦的因 都是從集來 此是苦我已知 此是集我已斷 此是滅我已證 此是道我已修 你要了解說從這深入 下去修呢 這樣連續把他開導 這五比丘隨時證了聲聞境羅漢果
所以一聞即入
所以這三轉法輪 就是說當時佛初轉法輪用這四聖諦下去三轉法輪 再來入阿含 所以才從這四聖諦從這苦一直講 從這因讓你了解這感果 所以咱佛法都是對這因果
有因便有果 這樣進去深入研究 你若把這四聖諦 去好好去修持呢 你頭一下入初果這叫做入流 這須陀洹 須陀洹就是說入流 入這聖流 了解這一切 就要了解說一切苦惱都是咱的集的因 所以都不了解咱的不對 要常見自己過 不說他人非 所以這八忍 八智 這無漏十六心若斷 三界八十八使這個就是見惑 再後面有這思惑八十一品 這個若從這修入去較慢
咱這一入就是說聲聞境 對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個若通達 這樣叫做聲聞境 把這十二因緣要來還滅 對這無明咱要怎樣滅 就要對這貪瞋痴來斷 斷這見思呢 即入四果羅漢 所以咱這裡就是六八因地轉 這個就不是說四襌八定 是對這初果二果三果對這直證 深證到阿那含果 這就是說不來 不用生死了 所以這生死的來源 都是咱這集的因 斷因就無果
所以咱會受生死 都是有這集的因 才成這生死的果報
@本文:四果阿羅漢[譯為無生,..........。 第一二一頁 16行
............四諦法門便屬這一類的。 第一二三頁 05行
【CD-26B】14:08
現在咱要了解這阿羅漢 阿羅漢是怎樣叫做無生呢 他就是超越三界解脫生死 因為斷欲 這個九品的欲界 所以能夠成就這四襌天 過了一切的這用功 所得的色界無色界這些都再超越 因為四果就是超越這三界以外 (三界九地)每一地都有九品(思惑) 四果羅漢呢每一果都有九品
所以斷這八九七十二品(色界、無色界)的思惑 所以向(連前)這欲界(九品共)九九八十一
這就叫做斷這思惑 所以前斷這外八十八使 這些叫做見惑(課本後面有寫) 斷這見思二惑 見惑有八十八使 思惑叫做有八十一品這樣 所以這見惑對這見取見 身見 邊見
邪見 所以戒取見這些 思惑呢就是有貪瞋痴疑慢 這些分作八十一品 所以這些斷了 這就是說對這小乘最極的果位 就是說四果羅漢 這叫做大阿羅漢 這就是下乘的極品 因為也從這修這四諦法 了解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都全了達 還滅這十二因緣
已經無明斷 這個呢叫做緣覺
這個就是說依這理來修習 這個真諦 能夠觀想這個一切的這迷執 了解一切迷執 入空没出假 這叫做獨了漢(自了漢) 因為證這集諦的智呢 來修習這一切 能夠了解這一切苦惱都是由這集 所以修習這集諦能夠啟悟一切迷執 跳開這幻化的思想 這個叫做四果羅漢 這就已經解脫這生死了 所以叫做不再來 不敢再來 因為四果羅漢呢他的精神上是以利自己不利他人 自利不敢去利他 所以叫做獨了漢 所以佛不時在訶責這些大阿羅漢 你們這些焦芽敗種 敗滅佛種 你們是自了漢 不能去度化眾生 這樣也永遠都是作羅漢而已 所以不能成佛
所以咱這佛學呢有大小乘 小乘的佛教是自利而已 不能利他 大乘呢是為這救度為目標 所以因為他那精神呢 就是要度化眾生為主旨 所以(心量)廣大 能夠去發揮這個佛法
去啟化眾生 能夠大家超出這生死這樣 這叫做大乘的法門 所以這個才是究竟 你若小乘呢這個不是究竟 所以小乘的目標是只有求自己 能夠超了這三界 解脫這生死 執在這偏空 所以偏空呢不敢出假 所以叫做自了漢 不能超出(小乘,到達)這究竟 没這究竟呢永遠都是羅漢
所以咱這部心經的目的呢 不是只自度 是要自利兼利他 所以現在後面會說這菩提薩埵 就是要自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為目的 為著要為眾生故才要來學的 若没為著眾生要來學的呢 都是没辦法 深入這知解宗徒也無效 所以咱學佛就要信解行證 深解這道理 以這道理能夠去啟化 所以這因緣業力 這些都能夠通解 會去解化眾生的這業緣 解開一切迷執 讓人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 這就是大乘的四諦法 小乘的四諦法就是修了自己的目標 没一定對外要發展所以這叫做小乘 咱現在這部心經不是要作小乘 就是為大眾為目標 要啟化眾生這個才來學的
@本文:話說轉來,怎樣叫做無苦集滅道?...。 第一二三頁 06行
................,亦無須證(無滅)。 第一二三頁 09行
【CD-26B】20:48
現在再說回來這大乘法 什麼叫做無苦集滅道呢 這個無就是菩薩究竟無 菩薩親證到這般若妙智呢 照見這蘊空 一切當體即是真空實相 這個就是說有夠格了解迴光返照 回來咱的本覺明呢 本自本具的 無須要再證 也無須要得 本就自清淨 所以本然 心是咱的應化 這個自如的 所以才無這苦無這滅 所以這苦的由來 就是你迷執外塵 所以這個一切是你的迷執的 所以本來就寂然清淨 這個是究竟義哦 咱不可聽誤會說什麼在無哦 無的意思是說你本來面目 本自具足 本具的性德本來就具足了 所以後面有這無所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這裡會說很清楚
所以因為這苦集二諦 就是了解有這滅的和道諦這二諦 來圓融這苦集二諦 在這真空實相中呢 那個理體上是無這些了 因為有道滅 才能夠滅這集苦 若無道不能滅這集苦 所以修習這諦理呢 是下乘的教體 下乘的教體你没用這四聖諦 來化無量四聖諦 不能啟化眾生 所以才說「無」 所以本具性德呢 這些都本寂然本靜 那有這些 所以自性空寂 本自無生死 就無生死了那裡有苦可以說呢 所以本來就無生死 這個身軀不是咱的 這是借咱用的 本覺明那有生死 是有這身軀 這個假借這個身軀有生死 所以本來面目無生死 所以叫做無苦 既然你既無苦了 那有這煩惱可斷呢 無苦無這煩惱可斷的集 所以自性本具的 具足功德智慧 是被這五蘊迷執 迷茫執著造這一切迷執 所以才有苦惱 有這些集可證 所以你既然圓滿你的功德 本來面目既了解通達 宇宙人生既萬徹了 那裡還有這些呢 本具的性德 就本來就寂然 這樣本就具足了 那裡有道可修呢 所以叫做無道 無這個道 本具的那有道可說 所以你既本具 那有須要證這滅諦呢 所以叫做無滅
這個就是說咱學佛 本來就是具足的性德 因為三細起六粗 無始的迷茫執著 那個習氣呢 迷來到這就是顛顛倒倒 被這個習氣把咱迷執 造一切迷執矛盾 所以才有生死輪迴 你既解脫這些 了解這些本就是清淨了 那裡有這些可以說 所以這就是說大乘法 這個菩薩大菩薩呢就無苦集滅道 若小乘呢就是由這四聖諦來悟入 來起用 才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這樣 所以到這就是了解一切本具的 所以才無這苦集滅可證
@本文:天台大師說:陰入皆如(真如)......。 第一二三頁 09行
..............,故曰無苦集滅道也。 第一二三頁 15行
【CD-26B】26:00
現在咱天台這個教法呢 就是說陰入皆如 陰 陰就是五蘊 這五陰和五蘊都相同 因為五蘊皆是真如 就是說咱的真如顯這一切迷執 真如迷故變五蘊 你若了解呢五蘊也是真如實相 所以自性本具的功德的智慧 那裡還有那苦樂可說 這苦惱 苦惱是咱想的 所以煩惱即菩提 因為一切都是你迷執 好也咱想 壞也咱想 想就是咱的實相 這實相 你迷執外塵 造一切矛盾 煩惱就是你想的 這覺悟也是你想的 能夠迴光返照謂之覺 迷執外塵煩惱 就是你迷執 所以你的煩惱也是你的菩提心 萬法唯心 一切唯心造 煩惱也是這個 菩提也是這個
所以煩惱即菩提
所以你若這樣 你了解這真如實相中 那裡有這個苦可捨 所以無苦可捨 所以無苦可捨 你了解這煩惱是咱集的 咱若能夠迴光返照 發出菩提心 那有集可斷
咱若不去起妄想 没迷執外塵 迴光返照即是咱的本覺明照 這樣即是咱的菩提心 所以邊和邪皆是中正 所以這没這一切的迷執 那裡有這邪念 有這邊行可說呢 都是中
所以無道可修 本覺明照一切 通達一切 這個很難說 不是說還有個取捨 你有這取捨才有這邊邪可說 所以咱的本覺明照 那個實際到那靈靈覺覺 寂寂照照那個地方呢 那裡有什麼? 那有一個道可修呢? 所以這生死 生死是咱的迷執
這個身軀 迷在這身軀 在這六道在輪迴才有生死 你若了解 生死即涅槃
(第26卷完)
---第27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