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38講目錄
---第26講---
《卷27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38卷
[mp3-27A]
[mp3-27B]
【CD-27A】
你若了解 生死即涅槃
生和死都是無所謂 因為這身軀不是咱的 本覺就是明照 生和死都是咱的本覺明照 這個不是咱的 所以你既生死即涅槃 無滅可證 所以這意思咱要了解說 本覺你若能夠迴光返照自己了解自己 創造自己 宇宙人生萬徹呢 所以這就無苦集滅道 無這些了 所以就是要可比這部經所說 這觀世音菩薩 現在這就是觀自在菩薩 他行深般若 所以有這般若妙智照見蘊空 所以了解一切心迷 迷惑 被這些染著 你才有這五蘊的拘執 所以給這五蘊把咱迷失去 所以對外塵染著 你既了解五蘊都是咱的實相 五蘊也是咱的實相呢 那裡有這苦集可說呢 所以一切彼此能夠相應 所以就是說無這生死可滅 也無這苦樂可以說 所以一切寂照無礙 這是安樂 所以叫做能觀之智 所觀之境能夠安立 有自主義 安立咱這對外所用一切都能夠自在 內有自立 有自主 外所用能夠安立這自在 所以有自主義和自在義呢 那裡還有這苦集滅道可說呢
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說以這部心經 這就是說他有自主義 他的觀照的力量一切 都通達一切 所以有自主義和自在義 所以才叫做安立這觀自在 所以他就是行深般若 他修行的過程通達一切 深解一切 了解一切 他就是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這因緣上呢 就是說他就是再來為眾生倒駕慈航 來要啟化眾生 他不是說為了什麼生死來 不是為生死來 所以他一切解脫了 都對這一切都了解 所以對這四諦呢 他的法都是對治 菩薩就是說把這四聖諦的法呢來對治眾生 所以能夠開悟咱眾生 讓眾生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 所以才用這四聖諦法 來啟化眾生
所以你已經到究竟 這個都即真的 没這四諦法可說 所以為了眾生故 所以施設這方便法來救化眾生 才用這四聖諦來開導一切 所以用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能夠啟化眾生
這是利用來度眾生的工具
@本文:【餘論】此四諦法乃為佛教的根本..。 第一二三頁 16行
........悟無不徹,圓證中諦實相理。 第一二四頁 10行
【CD-27A】04:03
現在把這四諦法 所以四諦不是只下乘而已 是上中下這共修的
因為這没四諦教典來開拓 這個一切經典不成熟 所以開展這四諦的法 度這眾生能夠破迷來成真 這個就是說深入 對這四諦法深入 使初入者就是小乘 大乘者呢這大乘法門 就是說以三觀妙用 來用這諦分發 諦就是真 諦就是說有二諦三諦 所以這空假中謂之三諦 空假中謂之三諦理 因為對這俗諦 就是對這外的假 外的假來顯咱的真 真就是咱的真如實相 這個叫做真諦 咱能夠迴光返照 認識事實 這就真諦 所以能夠圓融這俗諦理 就是中 中 中就是理論 理論能夠對外通達 這事理圓通 事事能夠無礙 理和事能夠圓融 這叫做中諦圓融這俗諦 所以把這真俗二諦能夠圓融 能夠去體達 了悟一切的這諸法皆空 都是真實從這三諦理來入 才能夠認識事實 這個道諦的真理
所以這真諦的理論呢 就是以空不廢事體
空 你入空 空不是無 空是破咱迷執這些事相 對這外的執持 所以這心向對外染著這些 就是說破你一切這些外的 都是成住壞滅 緣生緣滅 那都無自性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深解咱自己 了解自己 這個實相中 所以這實相就是咱本具 本具 所以這實相就是咱本來面目 所以能夠悟出這諦和理圓融 叫做三諦理 這三諦理就是說空假中下去妙用 審察事實
了解一切 所以能夠對這理論圓徹 空假中一切都能夠圓論 能夠徹底 所以就是說圓證事實 見到咱本來真面目 這個就是咱要用的
因為迷在這諦理 這都是凡夫 不了解這諦理 迷執這外塵 被這五蘊的這迷執 這叫做凡夫迷執諦理 你若能夠悟出這真諦 理論會圓徹 這就是佛和聖者所修的 對諦理能夠完全了解了徹 這就是咱的聖者 迷執在這諦理 這個凡夫呢 不了解這人人本具這個性德 不了解這三諦理 所以都給這些迷執 所以造一切矛盾 你若了解咱這本具天然這三諦 咱本具的性德 這就是都能夠完全了解 能夠悟入這本來面目 現在這些就很難了解 所以這三諦理呢 就是要啟悟咱本來面目 所以用後面這三諦這理論 能夠圓徹這
悟證咱本來 叫做五蘊轉四智 以四智成三德 所以這理論能夠圓徹 能夠了解這理性
所以這二乘 二乘的中間 就是只入空無出假 所以不了解這中諦的理論只著空 這樣就是執著 這就是小乘法 你若悟出這真俗二諦 能夠以中諦理論來圓徹 中諦若能夠圓悟這俗諦理 這個能夠圓通 就是說這個事 事就是外的事體 顯咱的空相 顯咱的真如實相 真如才顯理體 以理 來理論謂之中 中 這理能夠圓通事 事事無礙 理和事能夠圓通 這樣叫做空有無礙 所以這叫做圓通這個真諦和俗諦中諦
所以能夠開悟一切 菩薩所悟就是心 圓滿這三諦理 所以不是像普通小乘法 只對這入空不敢出假 所以這個呢就是說大乘 上乘的法門 現在咱這在說的 都是在譬喻觀自在菩薩 他的深入就是觀行 對這三觀妙用 對這諦理能夠分發 了悟這一切 圓證一切 所以這叫做圓證中諦實相理體 圓證中諦實相的理體呢 才能夠啟化眾生 去普度眾生 能夠六度萬行 這是大乘的法門 現在這裡說的都是菩薩的境界 就是行深般若波羅密多 觀自在菩薩所來說的這部經 就是現在 他的經驗就是對這三觀妙用深入 寂寂直證到這究竟 圓證中道實相的理體一切圓論 所以叫做圓證中道實相理體 這要了解
@本文:由於根性的不同,也就所見差殊....。 第一二四頁 11行
..............涅槃,這是佛的證悟。 第一二四頁 14行
【CD-27A】12:12
現在咱了解根性的差別 根性就是說前世所修的 他能證到有那理體上 初入隨即了解 所以這根性的高低 啊對這根性的了別 就是說有這參差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所以了解這苦等一切的生滅 已經滅了 没這個生死的存在呢 這是真實迴光返照 見這真諦 真諦就是咱的空相 咱的本覺這明照 就是說了解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這些能夠通達 已經滅這生死 這樣就是見真諦理了 所以有入空但還是偏空
因為這是小乘法 能夠悟出這生滅的道理呢 所以這個還是小乘法 所以著在偏空 他不敢出假 這叫做二乘的證悟者
你若了解這一切的苦呢 當體都是幻化不實 都是咱的空相 這個見到這俗諦理呢 證到這中道的涅槃 這個是菩薩所證悟的 因為一切外的事體和內的實相
都是幻化不實 這理體上能夠圓證咱這中諦 是咱理論上說叫做對外的事體顯咱的真義 真義能夠顯理 所以義和理能夠分齊 圓融這事體 事事無礙 苦樂能夠了解通達 這個當體即是實相 這見這中道諦呢 這就是已究竟涅槃 這就是佛證悟 佛和菩薩 等覺菩薩所證悟 因為了達這生死不打緊 當體即是實相 所以一切對外都是中 都是中 無論怎樣都是已無苦集滅道 無這苦可講 也無苦可說 這就是無苦集滅道 究竟就是涅槃 這就是佛的境界
所以你悟出這真諦理 又能夠去啟化眾生 去斷絕這一切迷執 眾生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 這菩薩的修為 所以咱有這道理 理體上你若不了解
執在這苦 因為苦等都是當體都是幻化不實
所以一切對外的境界 境無好壞因心有 對外的這個境都是無好和無壞 因為心肝去把差別故 好壞是咱想的 有差別這好壞呢 自然你才有這生死可說 才有這苦樂可說
所以因為咱這心無是非緣境生 你就是不了解你自己 迷執你自己 靜靜那坐你不安靜 剎那就想說我那裡被人欠多少 我那裡被蹧蹋多少 我那裡工作没做 那裡工作還有多少没做 所以在這你能清靜但你不靜 剎那生那 剎那生那 所以心去緣這外境 來起煩惱
這就是心無是非緣境生 無是無非 但你却緣這外境 來想出這煩惱 所以才來蹧蹋自己 所以這凡夫呢!執著不可理喻
菩薩是圓證這真諦理 圓證這中道的理性 所以能夠圓融這中道 觀世音菩薩就是耳根圓通 你心肝無是非 則對這外的聲音也不會起用 所以能夠這妙音 海潮音 觀世音 他就是觀察這音聲 對這耳根去圓通 聲無好壞 是因心有 這個聲音是無好壞 由咱的心去把它差別的 心無是非 不可緣到(但是一旦緣起則會) 讓這聲音把咱侮弄去 所以這聲音極奇可怕 聲音 一個聲音要給你哭 一個聲音要給你笑 一個聲音要給你不甘願或要給你煩惱 種種都這聲音 所以聲音聲塵的引誘呢很可怕
所以心不有時境如如 如如境內萬有現 萬有現中真如境 真如境中自性成 所以真如的境界都是咱自性的明照 自性若寂中妙覺明 你的自性若寂寂照照無礙 這就是妙覺明照 圓通一切 事事無礙 這個咱要了解從這入 三觀妙用就是要讓你了解這苦的由來 是咱心去迷執 所以都迷執 執這礙 來礙自己 蹧蹋自己 侮弄自己 這個就是迷的凡夫
所以理性上能夠圓通 能夠圓融這諦理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這叫做下乘 究竟用這三諦妙用 一心三觀 能夠妙行一切 這叫做上乘菩薩 這個要了解說四諦法是圓證這三諦理 能夠圓悟這境界 用這聖德來感化眾生 這樣這就是上乘法門
@本文:要而言之,諦是具有方便和勝義....。 第一二四頁 15行
............並非專屬小乘法門的了。 第一二五頁 11行
【CD-27A】19:35
現在咱再來說這個諦 諦呢!這個有具足方便和勝義二種 咱這諦就是審察三界唯這苦無樂 這個真實 了解這
審察這一切的苦惱能夠通達這叫做認識事實 這樣這叫做審實來解 為了方便門呢 這個小乘就是說給你了解這個苦。 這個苦的由來 都是咱本來這真空實相的理體 本來就是咱真空實相本來理體 所以這個諦呢 是指真理 是真實來說的
所以這個呢是屬勝義門 是大乘的教觀經了解
因為大乘呢!就是用這三諦下去究竟實相的理體上去圓融 這一切萬有都是迷執 所以真俗二諦 是咱的迷執和無迷 反悟謂之了解真俗 就是說「解苦無苦
而有真諦 況滅道耶」 咱的真實認識事實
解苦那有苦 苦無非是咱想的才有苦 咱若没想苦,那需要解呢? 所以你對苦既然不用解 那有這個滅道可說 不用這些滅道 所以這苦同等就是咱具足 咱的寂滅的理論要了解 苦等當體即是具足寂滅 因為這個苦就是咱迷執外塵 迷迷糊糊去想的 所以這理體上没圓融 才會去集苦 你若能夠了解這寂滅 這些道諦 那裡有這些可說 當體苦即滅
所以法華經有在說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一切法都是你本來面目迷執外塵 你的本覺也是寂靜無礙 所以常住在那寂滅相 因為本來面目是寂寂照照無礙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隨你的因緣去造多少業 造多少壞 來這在生死也是隨你的因緣 本覺也是明明照照
所以這樣了解一切都是咱的常住本來面目 是迷和悟的差別 因為解苦無苦 這是中諦 所以這苦都是咱的實相中 苦也是你想的 想 想就是相 咱若想火車就火車 想飛機就飛機 一切都是咱的實相中 迷和悟的差別 所以你若了解說 萬法唯心 一切唯心造 好和壞都你自己自心迷悟的差別 想得壞 做得壞 想得好 做得好 想得苦就會苦
想得樂就樂 你心若安然即是樂 你心若飄這外緣 是是非非 迷迷茫茫 執著這些 這樣你就苦 是非皆空寂 是和非都是咱的空相 這個很深的道理哦 是和非就是咱所對外去染塵再去想出來的 像譬喻說咱現在靜靜在這裡坐
無是無非 就想我前個月去某地方 哦
被什麼人把我欺侮把我侮辱 把我怎樣打 怎樣刑逆 那個種子再浮出來 那就是從八識這粒苦的種子再把挑出來 再拿出來 再想 想就是咱的實相 想 那個境界又跑出來 那些卡通(影像)又演出來 從頭照演不誤 頭一下是咱怎樣去那被他把咱欺侮 怎樣把咱罵 怎樣把咱打 照打 在這坐你不這坐 就跑去那再被打 再被蹧蹋 清清靜靜的現量 你不把它清靜 就再來緣境生 喔! 心無是非緣境生 就是說一切都是你的侮弄 自己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所以咱這部心經說的 是諸法空相 一切法好和壞都是咱的空相 就是咱那個自性中以前去照到 那些再拿出來想 也是咱的空相 迷執外塵 造一切矛盾 所以這矛盾也是咱想的 咱要清淨 來把想好也咱想的 所以苦樂這二項呢 由咱的心來創造 你若了解這理性 能夠由這四諦的法 來去把它深入 來把它研究 這樣當下就能夠離苦得樂 了解這五蘊 五蘊就是說對外去受 受這外的六塵就是色 色→受! 受就是眼耳鼻舌身對外去執著 財色名食睡 耳朵去聽 眼睛去看 心肝去動念 這都是無非咱的空相
空念 這對外去執持 不了解自己 才會侮弄自己 所以一切都是咱不明白
所以這些萬有都是咱的空相 諸法實相 諸法都是咱的實相 你若了解這個 好和壞由咱的這實相中 迷和悟的差別 怎麼說諸法實相? 你若想火車 咱的心內想
就有那火車的相 想火車就是咱那個相 想是那個相 想是相呢!不是什麼 没什麼 所以咱本覺明是只有照 有照 現在想的就是火車
咱在想那個名是火車 名是聲音 但是咱的實相是真正火車 想當下就是相 想得好 想得壞 由咱的本覺迷和悟的差別 執著這個外塵 你去想就是迷執 你若能夠迴光返照 當下即實 當下即是真如實相
所以五蘊的當體即是咱的真如實相 當體哦 當下就是真如 迷也是真如 悟也是真如 你想火車 你心裡所現出來那輛火車 完全和真實一模一樣 所以叫做真如 我想被你打 那被你打的相也是真如 没差別 所以咱的真如實相上 你有理體能夠圓達,了解這是迷故。這樣轉過 一轉即是清淨 迷呢迷執外塵,苦!
所以這四聖諦就是在開解咱苦的由來 都是咱的集 執持這個外 對外染塵 所以叫做背覺合塵 咱的覺 咱的實相 對外染取
【CD-27B】外面即是 外面即是 所以認賊作父 不了解咱自己是真如的實相 理體上你若能夠圓融 自然這迷若解開 悟就深入 悟就無苦 迷就是真實受這些迷執 苦苦楚楚 就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刑逆自己 蹧蹋自己 侮弄自己 這個都是咱自己的迷執
所以咱這部心經就是要破你諸法都是空相 了解這些 你若没深入這些呢 不了解這些 都是迷這個外塵 所以深密經這瑜伽分別品有七種的真如 了解這七種咱這現在單獨說四種 說四種是要配合咱真如實相 配合這四諦法 所以第四種和第五種第六種第七種 剩的一二三没說
這四種來說呢 經在說第四種的安立真如 咱有自主義 安立咱的自主 了解咱的真如實相 能夠顯理體呢 這個諸法 這個一切法都是咱的聖諦 所依這安立真如 謂我所說苦聖諦 了解說一切外都是苦無樂 所以能夠安立這苦的由來 是咱的真如實相 苦當下即是咱的真如 有這個理體 這叫做苦諦 苦 認這真實苦的由來 所以這苦諦是咱迷執外塵
你若能夠認識這苦的真如 苦的真如是咱想的 這個苦諦 苦諦就是審察這個苦的由來是什麼 都是咱想的 這叫做苦的聖諦
一切眾生被這身 色身來行業 就是有這身軀 迷在這身軀
這個叫做我 這個身軀謂之我 不了解咱本來面目 你不了解這是四大假合 地水火風四項來結合這個也是一個另外(小世界) 它的本來呢!這是細菌組織 它的本身也是在生滅 也是一個世界 是借咱用的 這個是生死的 所以都迷執這身軀呢 要具足這身軀的滿足 要給這身軀滿足 所以一切對外的塵著 不了解 執著這外塵 為了這財色名食睡 為了錢財 為了愛欲 迷念這一切這美色和這名利 把咱拖倒 所以被這些迷執呢 所以造一切苦惱 所以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蹧蹋自己 這個就是說能夠究竟了解真如的真諦 這個真就是咱審察這苦的由來
再來呢!就是說能夠了解一切 這個邪 能夠了解說這邪行真如 是咱的迷執外塵 心歪斜也是咱想的 心要做壞也是咱想的 心要做好也是咱想的 這叫做邪行真如 為了這個集諦 集聖諦 所以集的聖諦就是說 你就是這邪行 這個思想顛倒妄想執著才叫做邪行 了解咱的思想不端正 所以迷執這個一切外塵 了解這些 能夠了解這集 集是咱迷執的 想、才來起煩惱 這樣這叫做邪行的法
你若能夠在這安立清淨 不要有阻礙 所以第七個就是正行真如 你若安立這正行真如就是真實這個道諦 所以因為你有這煩惱一切迷執 都是咱的歪念 歪念起!一切妄念造一切迷執 所以這叫做邪行真如 邪行真如 也是咱想的
第六就是說清淨真如 這個一切 諸法一切都是咱安立的 所以這清淨 咱若心没這妄念 就是滅一切諸苦 滅一切諸煩惱 所以叫做滅聖諦 滅的聖諦 你了解這一切能夠清淨 所以叫做清淨真如也是寂照無礙 所以咱這一切理論能夠通徹 對外没染塵 清淨 迴光返照 這叫做清淨 清淨就是滅諦真如 這個你若能夠安立這真如理體 清淨無礙 這樣即是安樂
再來第七種這就是正行真如 所以這一切 把這諸法的道理 能夠圓通 有這中諦理論 能夠圓通一切 這叫做道諦 所以道諦這道品呢 能夠圓通一切三諦理 所以這真如的境界 所以有認識事實 有這理論 這真如的理體能夠圓融 圓徹這四聖諦 當體具足也是本具的聖德 來在圓通這四諦 能夠圓論這四諦下去理論 下去妙用 下去三觀
起觀照 審察事實 這叫做圓論這三諦理 空假中能夠圓論 所以具足真實 這樣叫做中諦理論 叫做中諦理 大乘的法門呢 就是啟悟這四諦 圓融這三諦 具足這中諦理 這就是咱佛菩薩所證的真諦 這個四聖諦不是只大乘在用 也不是小乘專利品 所以大小乘都有這個來發揮才能夠具足圓滿
@本文:所以天台依涅槃經立了四種四諦....。 第一二五頁 12行
............佛道無上誓願成-滅諦。 第一二六頁 07行
【CD-27B】08:40
現在咱昨天所說叫做四種的真如 就是也四諦法 現在咱天台所依這實證的就是說用這四種的四聖諦 下去四轉法輪 所以四種的四諦下去轉法輪 第一就是說生滅四聖諦 第二就是說無生四聖諦 第三就是無量四聖諦 第四就是無作
所以依這順序呢 是怎樣叫做生滅四聖諦呢 就是說了達一切法它的幻化不實 這個就是聲聞所攝的 這就是說還有生滅
叫做生滅四聖諦 他這就是說了解五蘊十二入 對這個了解後 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初入就是說初果的羅漢 初果羅漢就是聲聞境 了解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個 二果羅漢呢就是說能夠了解這苦的由來 能夠離苦得樂 能夠安穩自在 這叫做二果羅漢
現在再上去三果以上是無生 無生四聖諦 這叫做緣覺境 緣覺 因為了達一切諸法都是幻化不實 當體即空 這是解除一切苦惱 所以這是叫做無苦 所以無苦所苦呢 這個解集無集 所以這集諦 了解這個集諦 就是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 這個叫做集諦 所以諦理能夠通達 所以深入這真諦理 了悟咱本來面目 斷這見思 見思惑斷呢 這樣就不來生死 所以既然無生死呢 叫做無生四聖諦 他就把這生滅能夠通達 這樣!這個是三乘共修 這個叫做四果羅漢
這是下乘最高的境界 所以真諦理能夠通徹 了解這十二因緣能夠還滅 這樣這叫做四果羅漢 緣覺 把這緣生緣滅能夠了解 這叫做四果羅漢
現在這無量四聖諦 這個就是說把四聖諦能夠轉無量 這四聖諦要怎樣轉無量呢 所以了達這苦有無量相 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種種的苦 所以能夠了達這諸苦 離苦 再來呢 這個眾生的因緣 所以一切眾苦交集 都是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都是眾緣和合 了解這個集諦無量 所以這無量的集諦呢 就是說有八萬四千的煩惱 這個就是因為五蘊故 所以要滅這一切諸苦呢 就是說有這道理 所以有這個滅 滅也無量相 因為這個諸法 一切都是離苦得樂就是波羅密故 因為了解這諸法不實 一切外這個都是假 成住異滅 因為這個因緣和合 產生一切諸業 造作 這個都是緣生緣滅的 所以離苦得樂 這就是說已經得到這波羅密 這就是他滅除一切苦惱 離苦得樂不打緊
把這個道的理論呢
能夠無量無邊有八萬四千法門 下去出外 去解釋 能夠讓眾生離苦得樂 了解生死 這個就是說把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這叫做八萬四千的法門 對治咱眾生一切的苦惱 八萬四千的苦惱 所以把這四聖諦中 把這集諦轉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這個理論能夠通徹 諦理分發開 三藏十二部經典無量無邊 這個就是說無量無邊的法門 都是由這四聖諦而產生 所以這權教菩薩了解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這就是菩薩的境界
再來呢 就是說無作四聖諦 無作 這個無作 這個是圓教所攝 這個無作四聖諦就是了達一切當體即真 當體即是實相 所以無苦可捨 無集可斷 無道可修 無滅可證 這個是實用中間 他把這個體相用的中間 能夠無作 把這一切都是為這大乘的菩薩修法所圓通一切 所以對這無量四聖諦的中間 他這菩薩呢是當體即真 不是只能夠轉無量四聖諦 他能夠三觀妙用 能夠轉三十七道品 所以用這悲智圓融來轉這四聖諦 轉無量 所以能夠去啟化眾生 所以這圓教所攝的 像這觀自在菩薩 這個中間就是說他的圓教通達 理論能夠通徹 他有那四弘誓願 雖是說他的境界已經佛的價值 不過也要再來示現 用這四聖諦來開發 來啟化眾生 這個要了解說 咱天台宗的這法門 就是都由這四聖諦去轉無量四聖諦
所以這四聖諦中間 從這生滅四聖諦就是屬於藏教所攝 這是初學入門 藏教; 無生四聖諦呢 這個是叫做通教 通教 三乘共修通入 能夠圓通一切; 無量四聖諦這個就是別教所攝 別 他把這四聖諦能夠轉無量 這個就是別教所攝; 現在無作四聖諦這是屬圓教 圓教就大菩薩 等覺菩薩 也可以說稍微差一些些就是佛了 像月亮,十四的月也圓潤潤的 可是還有這稍微缺 所以就微細 還有微細的惑 所以微細惑未斷 所以這叫做圓教的教法 這就屬於等覺菩薩
下面這表「四弘誓願」 現在菩薩的四弘誓願呢!依照這苦集滅道下去發願 因為眾生皆是苦 眾生無邊誓願度 這是一切苦惱的眾生 在這苦海茫茫 所以不能歸處 所以他才用這個慈航 就是般若慈航 願度一切眾生
再第二誓願就是說煩惱無盡誓願斷 這就是集諦 一切世間眾生為這苦集 集這一切煩惱來造苦 所以一切煩惱 都是咱集 世間的凡夫就是無知 自己不了解自己 侮弄自己 所以集這一切迷執 來造出這矛盾 才來自己煩惱 造一切苦惱 這個就是集諦
法門無量誓願學 這個就道諦 上求佛法 下化眾生 這個就是他四弘願中 因為無量法門呢 也是這道去開發 道諦開發 道諦呢!能夠開發一切無量無邊這個四聖諦 開發
從這道諦才能夠滅這集 來滅集苦 所以若没這道諦呢 創造這一切三觀妙用和這聖德 三十七道品這個就是聖德 所以無悲智圓融 没辦法可啟化眾生 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就是滅諦 因為為了眾生故 要讓眾生成佛 和咱要成佛 誓願就要以這四弘願下去滅一切諸煩惱 度化一切眾生 眾生若度盡才能夠成佛
所以這四弘誓願就是說自利兼利他 自他兼利 度他就是度己 若没度他不能度自己 所以這四弘願 每一人要學這部心經 大家也要照這下去發 若没度別人呢不能度自己 是怎樣說呢 因為無始以來咱的業力 所以這無明去造業的 層層疊疊 這八識倉庫中 充滿這些污垢 這些迷執的這些業識 這些呢就是咱無始以來所結的業力 這些種子都在八識倉庫 一粒一粒若浮出來就一粒一粒去報應 所以因為欠人 不還人不行 所以勤學這佛法 能夠用這佛法來啟化眾生 滅除一切眾生的煩惱 就是咱的離苦得樂 眾生若離苦得樂
咱就是離苦得樂
所以叫做平等性智 把這一切平等 眾生的苦就是咱的苦 眾生的苦惱咱若没度盡呢 咱也是苦惱 不能解脫這生死呢 眾生没解脫生死咱也不能作佛 所以眾生若没度盡呢
不能作佛 所以這四弘誓願每一人都要發這四弘誓願
現在這四弘誓願要了解這初入 就是自利 眾生無邊誓願斷 這就是說咱的內眾生無量無邊 因為咱的心猿意馬 這就是咱的內眾生 所以這個內眾生没斷 這個苦難滅 苦不能滅 因為咱的內眾生就是說咱的思想顛倒妄想執著 咱的心猿意馬 這是內眾生 煩惱無盡誓願斷 所以因為咱的煩惱都是從這集 不明白 有這五蘊的迷執 造一切矛盾 所以才眾苦無邊 就是咱所執的這五蘊的迷執 所以才煩惱無盡 所以要滅這些煩惱呢 所以要快快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法無量無邊 要趕快深入研究 所以有這道理 咱才能夠離苦得樂
再來佛道無上誓願成 因為這法門無量無邊 咱若學能夠盡呢!才能夠成佛 這個就是說初入自利
現在利他就是說這個無上正等正覺呢! 這個佛道呢!咱要成 咱要成這無上正等正覺就要來滅 滅盡一切眾生的煩惱 你若要滅盡眾生的煩惱呢 要法門無量誓願學 哦! 這個佛理若没通徹呢!要怎樣去啟化眾生 所以這法門就是認真去修習研究 再來呢煩惱無盡誓願斷 所以眾生的煩惱無量無邊 咱的願力 眾生的煩惱就是咱的煩惱 誓願要把它除 要把它滅 要滅眾生的煩惱 這個法門 這個理論能夠通徹 才能夠滅眾生的苦惱 所以把這集諦轉來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去啟化眾生 讓他離開煩惱
這個就是說菩薩所修的 眾生無邊誓願度 所以把這法門 能夠利用這法門 度這眾生的苦惱 才能夠拔苦 眾生的苦能夠拔除 才能夠成就這眾生離苦得樂 能夠解脫生死 所以這個就是菩薩所修的 可以說道滅集苦 這就是道滅集苦 有這道理上 才會滅一切眾生的苦惱 這個就是道滅集苦 這就是佛菩薩所修的法門
@本文:再仔細來研究它,佛教一大組織....。 第一二六頁 08行
............出世間因果-聖者悟界。 第一二七頁 05行
【CD-27B】26:29
現在咱仔細再來研究 研究這佛教一大組織的內容 所以無論原始和當今 無非也是這四聖諦的範圍內 不能說出這四聖諦 所以這四聖諦就是釋迦牟尼佛一大言教中 所以最第一中心的要點 四聖諦就是中心思想 就是佛一大事因緣 為了要讓眾生離苦得樂 要解脫這生死 就是說因為生老病死這個問題 所以貫攝這四聖諦來通攝大小乘 大小乘一貫若没從這根本教義 没對這根本教義呢 也絕對不能成立 所以每一部佛經呢 不能超出這部心經的文
所以這部心經的中心思想 就是說這四聖諦為目標 所以把這四聖諦轉無量四聖諦 這個就是說法輪常轉 不過這小乘是只斷滅這現實的這生死 所以叫做現實的境界 對這苦集二諦這樣去深入 入空没出假 只斷滅這生死而已 他不敢出來度化眾生 所以這個叫做小乘法。
你若到你理想的中間 就是這道滅這二諦 這是大乘所攝 理想方面就是說大乘的法門呢 把這苦集二諦轉來純粹的滅道二諦 對這道能夠成熟這三諦理 和這三十七道品這樣 所以小乘是只滅這生死證涅槃
所以把這煩惱斷除而已 所以你不了解這煩惱即菩提 只是要斷這煩惱 這樣證入這菩提 就是小乘法
大乘就不同了 大乘了達生死即涅槃 當下就没生死了 這是遊戲人間 菩薩是煩惱即菩提 菩薩是怎樣煩惱即菩提呢 因為眾生病故 煩惱眾生不能成佛 所以這個病很重 所以煩惱即菩提 他的煩惱就是覺悟眾生不度不行 苦惱的眾生無量無邊實在很可憐 所以為了眾生來在煩惱 眾生不能成佛 他不敢作佛 所以菩薩的思想和小乘的思想儼然有差別
所以因為這大小乘不同的理由就是說根本這四諦觀法都不同
---第28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