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講---
心經46講mp3及文字檔下載 影音檔10
《卷10
83/12/11
星期日》--------根據斌宗法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講述
經文:照見五蘊皆空
@本文:總之,空的意義在破我執─自性見-----------。 第七一頁 13行
---------------,則幻有之相即亡(悟)。 第七二頁 11行
[mp3]
00:00 CD【CD-12B】00:46
現在來講「空義」,總之空不能解成無,空的真義是很深奧,不是我們一般人能說得到的。「空」,没實際見性者,難以圓解真實妙義。
真空妙義是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說「空」?「空義」我們之前也有講過,有「內的空」與「外的空」,空不能解成無,空是本來面目,內是我們的自性,因為明故,有照無物,謂之空;若說無,明明照照,若說有,無一物,所以才說「空」。
「空義」若就外六塵來講,一切萬有都是成住壞滅的,所以看得到的東西,都是土來生的,土來養的。所以「空」就是成住壞滅,滅了變土;「空」有畢竟空,外的畢竟空就是說地球如果破裂,萬有都歸真空妙有。
所以「空義」是要破我們自性見的一種說法,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能實際去圓通空義。「空」就是叫我們大家不要執著,並非一切都没有,說没有就不對!
「空」是假設這個名義,以五蘊來講,就是說外塵一切都是虛妄不實,所以說空。所以要體會一切的真義,五蘊的真實就是我們的自性,迷故執五蘊,依外塵來執著,造一切的矛盾,讓五蘊來迷惑我們。
如今就是以五蘊正確的理論,來讓我們能夠圓徹,理論如果没實際圓徹,不能解開我們的迷執。所以五蘊就是要破我們的迷,顯我們的真,有這樣真實的理論,我們修持才不會錯亂。
所以對「空義」如果不了解,都是斷滅空,撥無因果,有的講成邪見空,這樣很可憐。
因為「空義」是真實我們本來的自性通達,去圓徹一切,這是我們的自性去深入通達的,所以我們本來面目的真義可說是很廣闊。
約理來講,菩薩甚深般若功夫的得力,就是菩薩修行有見性,圓徹「空義」理論,這都是他以智慧審察,能用三觀妙用來審察自己,找自己本來面目,這就是他大力的功夫,所以聖智不是那麼容易證得。
所以能到見性,就是宇宙人生萬徹,徹見諸法一切如實之相,這就是真實圓徹萬有的緣起,其因緣與自然的生態能夠圓徹,才稱為實相,叫「如實之相」。
五蘊也是我們本來「如實之相」,當體一入皆是真空實相,但你不了解你當下即是明照,因為迷故,對外塵執著,內之身心對外在世界的一切物質生活,都是被這些外塵擾亂,所以不了解我們的本來面目本就是明。
我們當體即明,為什麼?我們想就是明照,我們的心當體即是明,所以當下想什麼,就是照什麼,如果你想飛機,就照飛機,當下我們所想的那架飛機,跟我們以前看到的那架飛機一模一樣,叫做真如,當下就是真如實相。
所以理體上,如果你不懂,迷執在外塵,造一切的矛盾,我們想的飛機都是以前在哪裡看到的那架飛機,而內在變成落謝影,如果你能夠見性,隨時豁然貫通。
所以「空義」是我們自性了達,要『明心』很快,當下即明,我現在講,你們當下就是明;然而要『見性』才是難,如果你要見性,就要從三觀妙用下手,能夠三觀妙用,能夠迴光返照,自己審察自己,找自己,找本來面目,這是很難。三觀能夠起大智,所以「般若」要依三觀妙用,才有辦法成大般若。
如果你能夠圓徹,當下了然萬物皆不可得,萬有一切都是成住壞滅,有何一物可得?無所得!所以一切萬有都是虛妄不實,凡夫就是迷執外塵,為了物質生活,一切都被六塵的緣影蓋住,不了解萬有虛妄不實,當體即是空。
既然虛妄不實,為什麼當體即是空?就是不能常住謂之空,空就是當體即是土。譬如說一個茶杯,茶杯是土燒成的,現在雖是磁器,但當體即土,所以虛無不實就是這個意思。
譬如水沫當下就是水,因為我們迷妄,不了解水沫是水,「沫」好比色,「水」好比空,空就是它的本來,所以水沫是我們的妄見,它本身就是水。
如今以這些例子來比喻五蘊,讓我們了解我們的真心,當下是幻現的影子,一切都是我們幻現不實。比如我們的身體也是虛妄不實,為什麼呢?當體是我們的真心,這個身體如果没有我們本來面目這個真心去操作,當體這個身體就不會動。所以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作主,由心而萬徹,由心起用,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現象的幻化。所以我們的身心被幻化所迷執,就像波浪中生起水沫成水泡,這都是幻化,其實本體就是水,當下即是水。
五蘊的當下即是真空實相,為什麼?五蘊也是我們的心理狀態,萬法都唯心,一切依心,一切當下即是,為什麼會當下即是真空實相呢?因為五蘊對外乃是六塵的緣影,攝受進來,我們的心當下就會起相,所以對外塵的緣影,所能照的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六根去浮塵,六識去分別,涉入,我們的第六意識現前,當下即是真空實相,迷故,執著外塵,這就是意念的差別。所以我常說:「境無好壞因心有,心無是非緣境生」,都是我們迷執外塵,造一切的矛盾,如果能頓開,五蘊當下當體即是真相,實相。
百丈禪師有云:「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如果你没有妄念,端正思想,當下即是如如佛,如就是如如,如如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而我們本來面目就是佛。「如如佛」即是真空實相,當下即是真空實相,就是真如理體,真如理體就是真空實相,為什麼?因為我們了解緣起,能隨緣,對因緣的變化,自然的生態,一切我們都能了徹,所以因緣和自然的變化,種種都能夠圓徹,當下即是真空實相。
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為什麼?我們見一切的萬有都有相,相是非相,我們的明照像一面鏡子,我們的本來面目像一面鏡子,照時當下即有,轉過去就没有了。所以諸相一切非相,如果你執著,則相永遠都在,如果你没用,當下即空。所以如果你了解一切諸相都是我們的明照,非相,就是我們找到了我們的本來面目。但說歸說,不是那麼容易達到,要找我們的本來面目,一定要三觀妙用,能夠迴光返照,審察自己,找自己本來面目,没那麼容易。如果你能夠找到那本來的,到那時候就是當體,諸相非相,當下就是如如來來,如就是我們的真如,一切都是我們的真如,來這兒也是真如,到處都是真如,所以當下即是,即見如來,如就是如來,如如,來而不動,當下非來非去。
所以楞嚴經有在說:「陰入處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因為「陰」就是五陰,入處界,入我們的境界。所以一切,是我們的真如實相,本來就是我們的真如,一切都是我們的妙真如性,明明都是佛,是我們迷故謂之眾生,若悟當下即佛,所以我們的自性當下即是。
又云:「觀相元妄,無可指陳,觀性元真,唯妙覺明」。觀一切相都是妄想執著,說不盡,對外塵的執持,我們的妄想起,時而這樣,時而那樣,顛三倒四,這個思想說不盡。「觀性元真」,如果你能夠照見我們的自性,圓徹我們的本來面目,元就是真如,當下就是妙覺明,妙覺明照,我們的自性就是明故,本來就是真實,真實是我們的妙覺明照,都是咱的真如理體,當下即是。
所以故曰:「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能夠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皆是妙照,五蘊皆是我們的自性去圓徹的,空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我們本來實有的,本具的。觀世音菩薩能夠照見五蘊皆空,就是他的修成有妙覺明照,能夠圓徹理論,當體即是空,當體即是我們的內在能夠去通達的。
所以預釋文中,真空實相是第一義空。「真空實相」為什麼叫做「第一義空」呢?真空實相就是我們的真義,義就是真實,第一義就是我們第一,本來面目這個義相能夠圓徹,真空實相是我們的本來去明照,圓徹事實,這個實相中就是第一義空,所以第一義空就是當下即是佛,這就是能夠圓徹宇宙萬有,能夠妙照真實,這若没到佛的境界,不能說第一義空。
所以明「五蘊皆空」,因為觀世音菩薩本來就是佛了,他早就是圓通教主,因為他的慈悲故,眾生没度盡,他不願做佛,所以才倒駕來當菩薩,他也是證第一義空,能夠圓徹五蘊皆空的道理,這部心經的理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圓通義,所以先從理讓你們了解,再來修持。
「五蘊之相」一切皆是幻妄不實,「五蘊之體」讓我們能夠運用,所以五蘊的幻化當體即是我們的真空,五蘊是對我們迷的人而言才是幻化,因為思想顛倒妄想執著,對外塵來受,起妄想執著,造一切的矛盾,如果你能夠圓徹五蘊是幻相,如果你能夠圓徹,當體即是真空,所以都是我們本來的明照,圓徹。
雖說五蘊是幻有,但會遮蔽我們的真空實相,所以五蘊就是遮蔽我們的本來,使我們妄迷執著,所以幻有現前,真空就變成迷妄。如果我們從理體上去深入,就不會被幻化不實所迷住,所以理論上,就是要讓我們了解五蘊,當體就是要破迷返真,隨我們的因緣來成立,對外六塵緣影,了解都是幻有,本來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不要被它所迷執。
所以真空就是本來的,明明大家都有,無一不是,真空實相當下都即是,是被幻迷不實所迷住,不了解,所以當下即是妄想執著。
我們今天有這些理論,當體即真,所以五蘊教化我們,就是要了解這些幻化不實,不要被這些塵影所迷執,當下即真實。所以我們本具的本來面目,明明都是具足,明明都是佛,端看是否有理論可修持,如果你能夠了解五蘊,就不會起迷妄而造業,這是我們要悟到一切的真實,不要迷執。
@本文:這裡有個問題很值得研究的!-------------。 第七二頁 12行
-----------------「我」的含義有二:。 第七三頁 08行
[mp3]
29:54 【CD-12B】26:45
我們要了解五蘊的真實,有必要來研究五蘊,為什麼會「照見五蘊皆空」?究竟是空什麼?怎樣才叫做空?是空相!空相是我們明照的那個空相,無物,才說空相,不是空性!如果說空性,就鬧笑話了。
通常都說「空五蘊之相」,這有一點兒不穩當,不是空五蘊之相,要說「五蘊之相是我們的空照」才是正確的,我們的空照,有照無物,才說空。
之前都已講過,五蘊是因緣和合所生之法,本無自性,所以五蘊就是依外之事體,若無外之事體來讓我們的六根對六塵去浮塵,六識也不會去領納,所以會領納,因緣才和合而成立思想,所以自性才說空,不是連假相也没有,不是這樣,空是我們的明照無物,這個道理要明白,不是連外面一切物質都没有,這樣就不對了!因為義理上,真實的空義不是斷滅,說斷滅空都不對!要了解空是我們的明照而已,無物。
聖教論有云:「推求諸法不見自性,非一切法都無所有」,在現量上,有這些正法可聽,雖說有在聽,當下也是自性,不過你不能了解自性。不是說一切萬有都無所得,這就不對了,我們現在如果没有求法來成就,這樣不對!
所以究竟「無所得」是什麼?是我們本具的,如果理論圓徹,求證到我們的本來面目,當下就萬有一切圓徹,宇宙人生萬徹了。【音CD-13A】聖者圓徹一切,所以才說無所得,無所得就是本具。所以「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一切法是自性通達,如果你見性,每一個人都是通達,這才說「無所得」。
有人說是「空性」,這樣就有點矛盾。所以一切的理論要建立在「性空」之理,「空性」就不對了!譬如說「坐火車」與「火車坐」,可以說「火車坐」嗎?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理論,不是「空性」,而是「自性空」,不要糊塗了!別人講錯了,我們也隨便接受。現在很多人說「空性」,空性絕對不能講,「自性空」才是正確的道理。
所以本性本來就具足,我們的自性都是空照,無物,才說「自性空」,不是說「空性」,如說空性變成没自性了,這樣就矛盾了,如果這樣就不能成立。
所以理論上,就是因為無自性故,說空,為什麼是「無自性」?萬有都是假,這無自性,如果萬有有自性,這樣連樹木也會講話。
所以要了解「空性」和「自性空」,實際要了解真實,如果不了解自性,也不能圓徹真實。所以對「真空實相」,任我再怎麼說,你們只是聽而已,没到究竟的見性,理論聽不懂,有聽但不能了解。
「真空實義」就是我們的明照,顯現一切的道理,明是妙明,妙明就是菩薩他真實能夠妙照宇宙,人生一切的道理都能夠圓徹,這樣才可說實際圓徹空義。如果你没見性,不能深入講解「真空妙義」,再怎麼說都只能講到標,講不到真實。縱使講得到些許真實,你們自己也不能深入,也不能實際去了解,聽歸聽,没到那個境界,不能完全了解為什麼我們的自性能夠圓明宇宙一切,萬有一切都能圓徹?所以這就是不可思議之處,我們的自性就是本具。
所以「照見五蘊一切相中,當體即是真空實相」,這就是見性者才能夠妙照到真空實相中所顯的一切理論,讓我們能夠了解來修習,有這些理論我們才能夠修持。
所以「真空實相」當體即是五蘊的自性,「真空實相」是我們圓徹五蘊的理論,是我們的自性去圓徹的,不能說五蘊就是我們的自性,是我們的自性能夠去究竟圓徹五蘊真實的理論,是我們的圓明妙覺能夠圓通理性,並非五蘊就是自性了。所以五蘊就是我們的自性去圓明的,不要弄錯了。「五蘊當體即是真空實相」,當體就是我們的真如,我們的妙真如相,妙真如相就是真空實相,這不要弄錯了,要事實了解真空實義。
並不是說「真空實相」就是自性,真空實相是我們的明照,自性像明鏡,而實相就像我們的「照」,照到什麼,就是圓融什麼。所以「真如實相」是我們的本性明故能照,「真如實相」是我們的本體明照的,不是自性喔!要聽真清楚!自性是我們本來面目明故,真空實相是我們照的,有了徹,能夠圓徹真實這個真理,理論上能夠事事無礙,理事無礙,能夠圓通,這就是「真空實相」。
所以不要不了解「空義」,因為真空實相中,是離一切相,即是一切法。為什麼「離一切相,就是一切法」?我現在說「糖甜」,是我的真空實相的甜-糖甜,說出來就離相,語言動作都是出假,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說「糖甜」是言詞,而言詞就是一切法,理論能夠讓你圓徹,你聽懂就是法,一切法是我們本來面目去起慧,以慧來顯理,以理成事體圓通,事事無礙,理事圓徹,這樣就是中道義。
本來面目是不生不滅的,不是空不空,「空義」無非是理論上,没這樣講不能圓通,所以「真空實義」是我們內在的顯達,因為內在顯達,不說「空義」不能圓融我們的本體,所以才說空,這是值得我們來考慮的地方。
總之,所謂空者,現在這兒講的是當體,「五蘊無自性,故說空」,這是正確。因為五蘊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妄想執著,是迷故,幻化不實,所以這是自性没圓徹,自性迷才說無自性。因為五蘊不是我們的自性,迷故,執著,因為空義如果用的不正確,會矛盾自己,所以理論上如果不正確,自己矛盾自己就不對。
所以這就是「照見五蘊自性皆空」,了解五蘊不是我們的自性,五蘊是幻化不實,是我們的心理狀態迷執的,而五蘊依然是我們的真實,不迷幻,自性去圓徹的,無非也是我們自性去通達的。所以說五蘊無自性,是我們的自性去通達,這樣才對,如果你没圓徹這層道理,會誤會其義。
「空」不過是約方便門中所解釋,若約實相門而言,「五蘊當體即是我們的實相」。方便說是要讓你能夠了解,理論上究竟是一樣的。其實這句話就是要讓你們了解,當體起用的理論而已。這樣,「照見五蘊皆空」和「照見五蘊皆無自性」,就可格外明瞭了。
你們要了解,為什麼會說「無自性」?因為迷執造業,並不是我們本來面目,本來隨你的因緣,造惡下地獄,自性也跟著你下地獄,造善上天庭,自性也跟你上天庭。若能了解真實,則能夠見性,見性這是我們最第一必要的。這要明確,此處說無自性,就是說除我執的意思,我執就是迷,故才跟你說無自性。
為什麼「五蘊有我性」?就是因為有我執,我!這個我!執這個身體就是我,所以有這個我執,就是我性,受五蘊的迷執,有這個我的起用,能要怎樣,所要怎樣,一切要達取到我的目的,這是迷失自己,舞弄自己,蹧蹋自己,才說「五蘊無自性」的道理。
你們需要進一步去了解到,五蘊是要明白我們自己,創造我們自己,五蘊的定義就是理論,要讓我們圓徹事實,自己要了解自己,創造自己,不能再矛盾自己,舞弄自己,蹧蹋自己,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了解這個問題。如果不了解「我」的含義,没實際圓徹,而迷執這個我,都是我們迷妄不實,無始以來都是受這個我執,拖累到現在,生死不息,都是為了這個我。
所以對「我」的含義,要了解其實質,這個身體是假,這是地水火風成立的,不是自性,要了解真實才不會走冤枉路。
@本文:一、是自主義,二、是自在義,------------。 第七三頁 09行
-----------「一切法自性空」(諸法無自性)。 第七三頁 15行
[mp3]
53:00 【CD-13A】16:13
再來這主要的真義,如果你没事實上,自性圓徹這個真實,則不能生出自在義。自性若了解圓徹,先有自主義才有自在義,能自主自然就能自在,有自主和自在才能說有「我」,此「我」非指假我;五蘊的緣起是虛妄之法,而真我是由自性圓徹去應用,要了解緣起是虛妄不實。
我們因受到一切假我的作用,不能作主,因為迷故,不了解這個我是地水火風來成立的,這是物質的,這是我們相對待的,害得我們永遠不能脫出苦海,妄被這個假我害死,如果没有這個我,就不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如果没有這個我去造業,也不用再來生死不息。
所以你們要了解,我們的本來面目是永遠自在的,永遠不變的,所以大家都有佛性,對於「本來面目當體即是佛性」,如果没認識真實,都是迷茫執著,被這個假我拖累至死。
如果你能夠圓徹本來面目,就能夠認識到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妙相義,這個妙相是本體圓徹此真實,才可稱為妙相義,妙相義是我們真如實相的理體。
因為我們的本來面目,不是物質,也不是因緣來成立,非因緣也非自然也,本來没有一個開始也没有一個終止,不是像這個身體,這是假的我,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是虛妄的身體,不是真實,難免會生老病死。為了這個身體,思想行為不能了解事實,自身原是幻化,卻不能了解自己,反而受外塵的迷執,懞懂自己,舞弄自己,蹧蹋自己,都是為了這個我。
你要了解當下這個假我即是無自性,因為假我身體不能永住,不能永遠不生不滅。本來面目是永遠不生不滅,具足因緣,隨你的因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你之無常,造一切的矛盾。因為我們的本來實際都隨你的緣起,都是為了這個我執,造一切的矛盾,隨因緣去造業下地獄。所以這個假體無我性,故說就是空,這個假我不是真,無所有故,說空。
要了解所空的道理是空無自性,假我是無性,所說的「我性」是我們的自性,真實的我才可以說「我性」,假我是無自體性,隨因緣幻化幻起的,隨緣而入,隨緣造業。所以五蘊之體就是我們迷執,一切的迷執都是因緣起,而造一切迷執的。
「五蘊之相」不是一切都空,不能說一切都空,如果你這樣斷色,就是斷滅空,斷色取空,這都是我們的毛病。實際要遵守我們的本來就是具足,因為没有般若的精神,就不能去了解,不能明瞭空義,所以有般若的妙用,有妙觀察智,才能成就一切的理論。所以「空義」就是我們的般若現前,圓徹理論,因為般若的究竟就是要真空實相,一切法都是我們的自性了徹,對外緣起能了解都是假,不染著。
因為自性通達,因為般若妙智能究竟圓徹我們本來面目,所以般若就是妙智慧,「妙」就是不可說,「妙」要宇宙人生萬徹才是最妙,所以「妙」是不可說。所以要了解,亦不可廢緣起之假名,所謂「自性空」即是不碍我們的緣起,關於緣起我們要了解,都是無一切實際,緣起都是假設,不是真,緣起都是緣生緣滅的。
所以本來面目不受緣起的假幻,本來面目非有起造。所以我們的本來面目不礙緣起有,緣起有是我們想要去圓徹,有緣起就是要去審察真實,能夠接受正確的理論,這才是證實的真義。
大般若經云:「一切法自性空」(諸法無自性)。一切法為什麼自性空?一切法對外都是假,是我們的自性去圓徹的,是我們的空照,妙明覺真,圓徹一切,所以才自性空!再說,對外一切諸法無自性,外是假,不能說有自性,所以對外都無自性。
要了解一切法都是我們的自性空,是我們的空照,能夠圓徹一切,妙用。所以要了解,對外之六塵緣影,萬法都是無自性,這個理論要實際了解,不能不知,講錯了就矛盾。
@本文:要而言之,五蘊緣生之法是無常------------。 第七三頁 16行
-------------,因避煩不錄,須者請自檢閱。 第七四頁 06行
[mp3]
1:06:28 【CD-13A】28:20
「五蘊的緣起」都是生滅不息的,緣生之法是無常,因為緣起的一切都不能常住,都是生滅法。什麼叫「無常」呢?就是不能永遠常住的法,所以叫無常。
因為有無常故,才說苦,有無常的外緣來遮蔽,讓我們成立苦惱,有苦惱故才說無我,有無我故才說空。要了解真實的道理,一切緣起都是無常,都是苦、空、無我。
「無我的意義」要了解其真實,萬有之苦都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萬法唯心,一切依心,我們的心若想苦就極苦,想樂就樂,變化無疆,這非去了解不可。
你不了解無常,因為萬有是依緣起,因緣成立變化無常,不能永遠常住。如果你了解緣起,不執著就無苦,會覺得苦都是我們的思想顛倒,自己不了解自己,在舞弄自己,煩惱是我們想的,一切種種不甘願也是我們想的。
【音CD-13B】尤其是我們思想的造意,誰佔了我多少便宜,我非怎樣不可,當體所想的一切都是舞弄自己。
譬如說,在外面被打,回來後心不甘願,想著如何來報復。當不甘願時,是不是很苦?那樣不甘願都是在舞弄自己,被打得不夠,自己再折磨自己,回想就是在打自己,在蹧蹋自己。如果說回想,對方會痛苦,這樣來想才有道理。因為迷故,自己不能自主,就是這樣自己在傷害自己,蹧蹋自己。
所以有自主和自在,「我性」才能夠圓徹,說「五蘊皆空」就是要了解五蘊皆是虛妄不實,如果你說有自性,就應能自主,就不應無常。因為五蘊的迷執,所以没有自主義和自在義,没自主和没自在就是永遠成立苦。
所以了解外一切因緣所起的,都是無常,所有的苦都是我們自然的變化,因為我們的心態自己不了解自己,蹧蹋自己的,所以才說空。
「五蘊」當下是什麼來變成的呢?就是因緣和合,有外塵,內才有五蘊的思想,有色、受、想、行、識,就是這樣來安立的。所以如果你能夠明瞭五蘊的理論,就能明辨一切的苦惱,會苦惱都是我們没有自主義,蹧蹋自己的,使我們迷失自己,舞弄自己。如果你能了解,以五蘊的理論,能夠隨緣含納這個緣起,達一切的實際,則哪有苦?
所以自性就是本空,自性為什麼說本空?我們的自性,本來就無一物,本來無一物,空不可說無。若說無,是明明照照,若說有,無一物,自性無處看,所以我們的自性就是本空。
經云:「色自性空,不由空故(不由滅色而後始空)」。喔!這條道理你要知道,「色」,外塵一切曰外色,和我們這個身體謂之內色,自性没去了別。因為自性無明故,所以才被色等六塵所矛盾。自性空不是說宇宙一切萬有都無,不可滅色取空,如果你滅色來取空,這就不是真理。空是我們本來面目,無一物故說空,不是對外將色滅後才空,這都不對。
講到這裡,我想大家對五蘊的真實,無自性故說空的道理,大概都明白了,如果還不明白,可以再問,有疑問要問到有真實,我們不能盲從,聽不懂就要問到懂,不能糊塗,要了解真實才可以。
雜阿含經卷五,大正藏編目第一一○中,有一段文,說明五蘊無自性,無自主的文,講得非常透徹。「阿含」就是在說因果,五蘊不是我們的自主,那裡也講得很清楚,但是不如我們在這裡所講的,對緣起的一切能夠圓徹,雖然阿含那裡講得很好,不過没實際,光只了解緣起而已。事實上,我們要有這部心經的理論,才能實際圓徹,才夠我們來使用,來修持。
@本文:這五蘊幻法,本同水月空華--------------。 第七四頁 07行
--------------般若之功力可謂廣大極了!。 第七四頁 10行
[mp3]
1:18:21 【CD-13B】07:34
要了解「五蘊的幻法」,當體即水月空華,無實體,五蘊的幻化就是要了解水之月,都是虛假不實,不是自性。
昔時本師釋迦牟尼佛「睹明星而悟道」的理論,我們需要了解。為什麼他睹明星會悟道?衪在晚上看到水裡的星和月,受風吹動,水若浮動,星和月就浮浮搖搖,所以没有實體,水波如果振動,月就忽隱忽現,不是實體的月,所以迷故。悟呢,了解像水裡的月,眾生迷失本來面目,不了解我們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像空中的月,明明照照,不會浮動,水裡月則是迷昧不實,眾生也一樣。
我們要了解「皆空」的真實道理,因為眾生迷妄執著,像水裡月,妄生執著,在生死苦海中沉淪,不能開悟。你們要了解水裡的月,晚上有月光照,白天就消失了,晚上就像生,白天就像死,所以明暗明暗,生生死死,永遠不息。
我們要了解,用般若妙慧去觀照,就是現前身心來起用,如果没有身心的起用,就像水裡月。
如果你了解幻軀是四大假合的,本無自性,自性不是這個我,没有這個我,為什麼?現在當體是有這個我,不過如果意識走了,這個身體就爛掉。因為我們的身體有神經系統在操縱,有我們精神的作用,這個軀體才會存在,如果精神一離開,這些神經脫離後,身體就腐爛掉,所以這個身體没有我,當體即空。
如果你能夠觀這一念是妄想起用,了解是妄想執著,没有自性,都是我們的迷昧,不是真實,如果能夠了妄,當體即真。既然五蘊皆是空,是因為我們的身心没解脫,才會造一切的矛盾;如果你了解五蘊就是我們的明照,身心就能解脫,當下即是實相,般若現前。
因為有五蘊的理論來修持,來幫助我們身心能夠有自主義,安立自在義,成立實相般若,這就是我們起用,真實正確的超脫生死,如果没從這裡來起用,不能解開生死。所以有五蘊的理論,來讓我們以心對治心,解脫生死,叫做登彼岸,這絕對是事實,如果你五蘊圓徹,没成就到四果羅漢,可以來找我。
所以都是般若的功用,尤其是五蘊的論說能夠圓融正確,所以五蘊極其廣大,因為五蘊展開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没有八萬四千法門,不能對治八萬四千苦,現在有真實的理論能讓我們身心安然自在,也要我們實際來認真研究,當下隨時能夠離苦得樂,這是絕對的。
所以理論當下即是智慧,即是般若的功用,如果你有理論,且實際去了解,實際去行證,當體即是,真實無虛言,如果有一點兒虛言,你可以來棒我,如果你從五蘊來圓徹,没到四果以上,可以來找我。
如果你真實從五蘊去深入,對境能夠轉,當下即是,「心能轉境,當下即是佛」,這是事實,我不敢說謊,佛也是這樣講,我順佛之言,我的經驗也是這樣而來,可以說五蘊如果没入,絕對没辦法成就。
@本文:現在再來說個譬喻:五蘊如室-------------。 第七四頁 11行
-----------------。故曰照見五蘊皆空。 第七五頁 04行
[mp3]
1:28:38 【CD-13B】16:35
現在再來講「真實的譬喻」,五蘊像一間房子,煩惱像門,執著像鎖,這間房子的門被執著鎖鎖住,真空實相像室內的東西,我們本來面目就是被五蘊驅使,像房子將我們關住,門再關上,鎖又鎖住,自己跑不出來,所以我們的本來面目都是被五蘊所驅使。
般若像鑰匙,般若是妙智慧,有一切觀法,像鑰匙有開鎖的方法,觀照如開鎖,鎖如果打開,門就能打開。我們不能看見室內的東西,就是門鎖將我們遮住了。因為我們的本來面目被五蘊鎖住,所以跑不出來。
眾生從無始以來一切都被五蘊所劫持,積聚煩惱,生出種種的執著,煩惱執著都是蒙蔽我們自己的,鎖住我們自己,把我們本來面目自己鎖死的,所以我們本來面目的真空實相被五蘊關著,永遠都不能解開。
現在我們能有理論就是智慧,有智慧就像鑰匙,能直接打開門鎖,所以五蘊室內的本來面目如果没有般若匙來開,没辦法開出我們本來。
如今有這個方法,能讓我們體悟,開執著鎖。所以依般若的妙慧真實去修,就是開我們的執著鎖,破我們的煩惱門。因為般若是妙觀照,生起妙觀照像鑰匙,能夠破執著鎖,破開煩惱門,所以我們大家要依般若的方法來努力去真修。
「五蘊之用」就是智慧,般若的妙觀察,妙觀我們的迷執、執著,這都是我們矛盾自己,舞弄自己,蹧蹋自己。所以有這些理論來啟開我們的執著鎖,讓這些煩惱一切都能展開,能夠通達五蘊之室,見到本來面目。
所以依真空妙義的理論,能夠見性,也就是我們的微妙寶物-本來面目。真空實相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自性自己去通達。如果你由五蘊入門,理論圓徹,實際去啟開執著與煩惱,就是端正我們的思想,離苦得樂,進而再以三觀妙用實際能夠迴光返照,了解自己,找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本就是圓徹一切。
能有這些道理就是我們現在要大受用之時,如果没真實來研究没辦法。能讓我們的心情愉快正是五蘊的理論,這個微妙法門是我們非學不可的,如果能夠學到這個法門,自然就不會被一切煩惱來擾心,不會受境界所迷執,任何一切煩惱都是我們自己不了解自己的。
因為這部心經當體具備真實的理論,隨時能夠脫開執著鎖,打開我們的煩惱門,能夠馬上妙照圓徹,頓開一切的矛盾,所以我們本來面目就像室內的寶物,隨時都拿得到。
如果我們没具足種種的執著與煩惱,就没有這些煩惱,因為般若妙法能夠破開我們過去一切的迷執,打開我們的煩惱,當下即是離苦得樂,這是天下最第一妙論,所以這把微妙的般若鑰匙如果没拿到,實在很可憐。
所以有五蘊來善用,理論能夠圓徹,大家都能離苦得樂,没有這些執著就没有鎖,就能解開一切繫縳。我們一切就像自己用繩子綁住自己,没辦法解脫。有五蘊的理論,當下就能脫開這些束縳,若没實際來行證,也没辦法解開。所以五蘊的理論極其微妙,是非學不可的,如果没深入五蘊,即使看多少經典,都不能成就。
【合釋】,聖者「觀自在菩薩」,這些理論就是觀世音菩薩,他用五蘊的理論成自主義,安立自在義,所以才稱為觀自在菩薩。這裡是以智慧揭開一切,理論自在,說法自在,一切無礙。
所以還是得用般若甚深的勝慧,如果没有微妙般若甚深的勝慧,不能觀察四大構成的這個身體都是色蘊,了解內色是假,所以有理論來觀察,才知道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緣生緣滅的,這都無自性。所以身體和我們的心理的作用,也就是受、想、行、識,我們的心理狀態對外執持才有苦惱,如果思想端正,了解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當體即空,萬有當體無自性,都是緣生緣滅的,所以故曰「照見五蘊皆空」,這些道理我們必須真實來了解。
(第10卷完)
---第11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