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02講---


《卷03,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三六頁 08行─→三九頁 06行】
[mp3-03A] 
@本文:「一切智」:了達諸法性空之理......。 三六頁 08行
     ........至於修證的方法待後文說明。 三六頁 14行

這個才可以說道種智,種種的道理,種種的理論能夠圓徹,這叫做道種智。

若是一切種智呢!能夠通達,能夠化導一切,一切種種到這個十法界,就是說宇宙一切能夠歸納我們的自性,事理圓通,宇宙人生萬徹,能夠離這個染淨因果都無礙了,所以能夠一念之中洞徹無遺,這是怎麼講呢?這種的一念就跟我們的念頭不同,可以說一照宇宙萬有,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所以就是洞徹無遺,就是說人生與宇宙能夠萬徹,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所以這個就是都諸佛所證大覺圓滿的般若智才可以叫做一切種智,因為了解這個真空實相能夠洞徹宇宙,這個真空妙有都是我們的審察觀照,所用的能夠寂照無礙,這樣才可以說一切種智。

現在對這個一切智再來說,這個只有我們這個身體是假,了解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明照,有照無物謂之空照,所以萬有都我們的空相中,對外一切的現行,了解都是成住壞滅都是假,這樣這個空義通達這叫做一切智。再來道種智呢!要了解現象一切,有那中道的理體能夠出假度生,這樣理論圓徹這個叫做道種智,所以道種智就是種種的理論,理論圓徹就是中道義,這樣才可以說道種智。

再來一切種智呢!這個不同了,就是宇宙人生萬徹,現在我們這部心經講的呢!這個一切種智就是說,不光是種種的理論圓徹而已,是可以說宇宙人生萬徹,超越一切。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所講的菩提薩埵,就是說菩薩就依這個般若妙慧去修證,才能達取到究竟的涅槃,究竟是什麼呢?就是宇宙人生萬徹,所以三世諸佛就依這個般若,倘没依這個般若不能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就是無上,三藐就是正等,三菩提謂之正覺,合起來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三世諸佛就是所依這個般若的妙慧來成就這個無上正等正覺這樣,所以若要這樣的話,倘没依這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來修證直入,倘没這個方法的話,不能夠達取到這個目的這樣,所以我們後面要再來講這樣。

@本文:其之唯識宗則明四智。.............。 三六頁 15行
    ...,和成所作智即化身,文字般若也。 三七頁 10行


我們現在再來講以識轉智,轉五蘊成立這個四智,這個識心迷故呢!對外取著,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將我們迷執,使得我們造業,現在這個四智呢!是聖者所來成就的一種的妙用,現在首先來講這個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把這個根塵識三止,成就不會去攀緣對這個外六塵執取,能夠把這個五識有漏轉無漏,就是說會去攀緣轉不會攀緣,這樣成就一種的利益,這就是說初入有情成就的,這些就是說聲聞、緣覺所成就的。再來呢!能夠示現種種神通變化,有這個本領的作用,這個成所作智就不相同了,這個就是說佛與菩薩來遊戲人間,化用這個身土,就是說有這個身體來這凡聖同居土,這裡來利用這個身體來教化眾生。

這個是怎麼講呢?因為他成就所要作的,身能應化自如,所以應什麼身得度,他就化什麼身,所以身輪應化自如,意輪能鑑機,能夠對眾生對機說法啟發,一入他就開悟,能夠離苦得樂,能夠來解脫生死,所以就是成就種種的理論圓徹,能夠教化眾生,在這個世間就是善惡同居的地方,就是說聖者與我們凡夫,就是凡聖同居土,在這裡神通妙用,有這個智化作用,這個就是成所作智,這叫做初入下乘的聖者到緣覺的境界,這叫做下乘的聖者成立的;上乘的聖者就是變化無量,應化自如,這個叫做成所作智,所以初入的就是說轉根塵識能夠不去攀緣;菩薩就不是了,菩薩是應化自如,變化能夠自如,而能夠應化自如,這叫做成所作智。

其次妙觀察智,所以就把這個第六識,首先這個叫做受,成所作智這叫做受,以受來轉成所作智,以第六意識的想轉妙觀察智,就是說能夠回光反照,審察一切,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能夠深入轉這個第六意識的意念,有漏矛盾的思想轉過來無漏,能夠審察真實,所得到的叫做一切種智,現在這個就是說下乘所修攝的,用這個第六意識的矛盾能夠頓開,能夠解脫生死,所以這叫做一切智。再來呢!能夠觀察諸法實相,徹證一切的妙法,能夠微妙圓徹,能夠理論妙用,成立一切種種的道理能夠通達,這個觀察,微妙的觀察,就是意輪能鑑機,口輪能說法,這叫做妙觀察智。

再來第三,平等性智,這叫做轉第七識能夠平等心來利益眾生,什麼叫做平等呢?眾生無盡誓願度,眾生的苦惱就是我們的苦惱,没一個你與我的差別,所以有平等的作用,這個就是我們第七識的這個身心迷執外塵轉過來平等成立,對這一切眾生皆有情,能夠有漏轉無漏,所以得到一種面面都是佛,要啟發到讓眾生能夠成佛我們才要成佛,所以有親證到這種的平等心,而且有這個理論圓徹,所以這個就是說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眾生不會成佛就是我們不能成佛,所以謂之同體大慈,這個起這個無緣大悲,不是說我有一個所得才要來跟你講,才要來教你,才要度你,這樣就不對了,所以平等周遍,没有一個你我的差別,以無所得的精神來普化一切有情,這樣叫做平等性智。

第四呢!大圓鏡智,這個就是轉第八識的善惡業的種子,把這個無始以來這個善惡業的種子,這叫做塵沙惑,這些都能夠圓斷,能夠萬德莊嚴,所以一切都圓徹,自利利他都圓滿,自覺覺他圓滿,所以聖德圓滿,這樣叫做莊嚴佛土的境界,所以這個叫做大圓鏡智,這個是轉我們的第八識有漏的善惡業種子轉來無漏,就是說像一面鏡都没一粒沙去染到,所得的證到才能夠說大圓鏡智。

像現在彌勒菩薩他得再來一生補處,須種種的佛法圓說完,才能夠說成立佛的境界,才能夠成立這個大圓鏡智,因為還有無始無明的微細的無明,還有一點的染垢,所以得來一生補處來普化眾生,這樣才能夠成立做佛這樣,所以他有達到這個真實的實相顯現,就是說究竟,什麼究竟呢?法界一切有為、無為能夠洞徹圓滿,圓融無垢無礙,這就是寂照無礙,宇宙這個真空妙有寂寂照照,不會去垢染,不會去又礙,這樣像可比我們一面鏡,大的鏡,圓亮亮,一點土微沙都没有,能夠放出這個大光明,遍滿宇宙叫做十方,能夠萬攝一切,宇宙這個真空妙有都是寂照無礙,能夠萬照人生萬有都是無礙,所以可以說無物不照,能夠實際一點微細他都能夠顯達,所以也能夠無微不至,這叫做大圓鏡智,所以無所不顯,無所不照,所以宇宙人生萬徹,寂照無礙,這樣能夠究竟,這樣才是圓滿無礙,所以這樣叫做大圓鏡智。

所以這個以凡夫轉四智,就是說以這個受想行識,依這個五蘊有漏的凡夫能夠轉到無漏,成立真實莊嚴的佛土,具足一切的功德,像大圓鏡中顯現一切,寂照無礙,這樣才叫做真實大圓鏡智,所以這個大圓的鏡,普通我們的鏡是能照,他這個大圓鏡呢!有這個智慧的辨別,通達無遺,能夠萬緣放下,能夠妙照無礙,這才真實的大圓鏡智。

所以這個實相般若呢!就是我們的顯用,所以這個實相般若能夠顯平等的理性,這樣叫做報身,什麼叫做報身呢?就是遊戲人間用這個智慧來開拓,度化眾生,所以這個報身,這個就是觀照般若,這個妙觀察所成立,這叫做觀照般若,所以有這個審察真實,化用無礙,有這種智慧應化自如這樣,這個就是妙觀察實相成立,這些呢!都是我們的文字般若來起用,成就的這樣,這是真實,我們現在就照這部心經,你若能夠去審察真實,成立這個妙義,通達入佛知見,這樣我們的境界依然是到這個究竟二字這樣,所以若没依這個文字的話,不能起用,不能成就。

@本文:上面所說即是轉識成智的道理,....。 三七頁 11行
    ..,即便轉識成智,轉凡夫為聖人了。 三八頁 02行


現在我們剛才所講的以識來轉四智,這個就是說以五蘊的受想行識這四蘊轉來妙用,所以因為這個轉識成智的道理,就是我們有這個分別,分別是什麼呢?我們的心對外染塵分別,所以「境無好壞因心有,心無是非緣境生」,這個識心對外污染,這就是有漏的妄想心叫做凡夫,智呢!能夠將其分別的作用,屬於淨我們的心地,對外無染,永遠我們的心地不能去染著這個外塵,能夠以有漏轉無漏,有染塵轉來不會染塵,所以謂之這個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根塵識三合就是外,對外作用的凡夫這都迷念,矇懂造業的這個迷心,所以凡夫不能夠回光反照,受這個外的錢財、美色、愛慾、名利呢!將我們迷倒了,把我們的心呢!拖出去外面去染塵,所以叫做背覺合塵。

現在這個轉識成智是聖者所用的智慧,能夠轉到圓明妙覺,這個就是佛的境界,因為他這個智慧呢!來成立就是我們的般若妙用,轉這個五識的分別心轉來没分別,不會去染塵,會來清淨這個心,所以不會去染,轉我們的妄想心、迷惑的心,能夠成立,這樣叫做有漏轉無漏,這樣能夠成這個成所作智。

再來呢!把這個第六意識的妄念,妄念就是這個一切矛盾,迷執外塵,這個一念的起,妄想心起來就是對外取著,生出這個貪瞋癡,造一切的矛盾,所以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造這些罪業,這都是凡夫心,這個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念頭,所以我們現在這些聖者轉識成智呢!就是去審察真實,對這個塵,外所有一切去將其審察真實,了悟一切,萬有就是都有法,不光是文字,所以古時的這些禪師呢!有的佛經讀很多,還是不能了悟,不能見性,聽到一只碗摔破,鏘鎯一聲,隨時頓悟,審察真實,哎!本來面目明故!能了達,這樣即時回光反照,這樣就是妙觀察智。

所以把我們第六意識時時審察我們的念頭,能夠回光反照,審察真實,我們有迷否?觀察我們本來面目是什麼?這個思想是什麼?所以把我們這個第六意識的念頭若打得死,就是救我們的自性活,所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這樣叫做妙觀察智,所以有這個審察真實能成這個實相般若,所以這個實相般若呢!能夠轉這個我執的心,把這個我執的心,這些妄亂的心能夠掃開,轉來正念,審察真實這樣,所以這個就是轉這個第六意識來審察這個觀念,這樣叫做妙觀察智。

再來講這個第七識就是說身心,你若第六意識念頭没打死,貪瞋癡提起來,第七識身心對外取著,這個能要怎樣、所要怎樣,會造業都是這個第七識的分別造作,所以聖者就是把這個執著的心,這個第七識轉來平等,所以有這個智慧的鑑察,無始以來面面都有一個因緣,面面都是緣,你若宿命通達不敢出去到外面,了解一切眾生都是有一個因緣在,所以你若了解,所看的不是我們的爸,就是我們母,不是我們的妻,就是我們的子,不是夫就是妻,都是有情,有情。

所以這個有情的當中就是轉來平等周遍,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眾生若没度的話,緣不會盡,眾生倘没度盡的話,這個八識田中還有善惡業的種子,所以還有塵沙無明,所以得無始以來這樣一直度,所以有那平等心,眾生的苦就是我們的苦,這樣那種的平等性,能夠圓徹一切眾生皆有緣,能夠去普化眾生,普度眾生,這樣呢 (B面 ) ……
[mp3-03B] 
都是執著的心理,被這個一切外緣來將我們迷執,這個第七識轉來念念不絕,身心一切就是要達取到我的目的,這個念頭叫做第七識,所以這個若没分別,轉來平等,這就是聖者菩薩的境界,所以這個轉第七識來成這個平等性智。

所以一切的諸法理論圓徹,啟化眾生完備,所以這個第八識,這些善惡業的種子若都轉盡,這樣就變大圓鏡智,所以現在可以說,宇宙萬有一切法界能夠轉來在我們的明照無漏,這樣成就徹證真實,在這個凡夫地轉到無漏的境界叫做佛,這樣叫做第八識轉這個大圓鏡智,你若没從凡夫成立這個聖者聲聞,入聲聞就是聖者,緣覺來才權教菩薩,來才實教菩薩,一直深入,才能夠得證到這個圓妙,徹證妙明覺真,寂照無礙,這個大圓鏡智這樣。

現在我們大家若没依這個般若妙慧,就是起觀照,一切空義通達,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轉識成智的價值,轉凡夫成聖人,這個就是從這個八識轉四智的價值這樣,這個我們慢慢,後面依然會再講。

我們這個都有七番共解,我們得要默默來仔細研討深入,後面用這個三觀妙用啟開我們的迷執,顯我們的實相,這樣一直深入這樣,才能夠成這個以識轉四智這樣,這個就是用這個轉凡夫成聖人的價值。

@本文:上來說了許多話不過解譯般若二字,。 三八頁 03行
    ....,器物顯現,智者思之!思之!。 三八頁 13行


現在以上所講的呢!是我們不過了解這個般若二字而已,現在我們來了解這個真實,什麼叫做般若呢?這個值得我們研究,般若二字你倘没深入真實了解的話,没有辦法成就。再來!到底什麼叫做三般若!這個就是說實相的般若呢!是由這個文字,外的事體來深入妙用的,所以對這個外的事體圓證真實,能夠深入這個真常大覺,這個圓滿這常住大覺的真心,因為我們的本來面目一切都是無生滅與煩惱,一絲的垢染都没有,連一絲的無明都没有。

因為無始以來呢!為了這個三細起六粗,這個空淨明,我們講這個空淨明是三,三即一,是明故,明呢!你講有嘛!没得看曰空,你要講有嘛!寂照無礙,寂寂照照,所以這個空淨明,明呢!能照,照到山河大地,這個空成有,有照有山河大地,有這個山河大地一念的動,淨轉動,所以淨轉動呢!精明合一來投胎,分成六和合,有這個身體。

既然是有這個身體,分六相,首先是没這個苦惱,没這個好壞,出生叫做智相,對這個外塵一直接觸,漸長大叫做相相續,既然這個相相續,自然就會愛取相,起初時没一個你的與我的的差別,只是要愛,要愛,没好壞的分別叫做愛取相,漸長大呢!到八歲十歲就計名字相,有一個你的我的,這個你的與我的這個習氣,為了要我的目的,漸長大就有這個執取,一定要拿到手,要做到的話,就是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罪成立,這些罪過成立,所以就是業識相續,所以叫做業繫相續,有這個業繫相續難免就來生老病死,有一個死就再生,生就又死,死再生,這個流轉不息。

無始以來在流轉,被這個外的六塵將我們迷昧到現在,所以都昏沉,我們的習氣一切不了解自己,互相過去自己的也在殘殺,過去的自己的人也是在對罵,這個就是我們的習氣的薰習,互相的爭鬥,不能了解本來面目,這個值得我們來想,有夠可憐,苦海萬重波生死不息,都是我們的習氣的薰習造業,受這個見聞覺知,對六塵的執取,迷昧一切的外塵執取這個外,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為這個愛成立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迷昧自己,造一切的矛盾來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迷亂我們的本心,身心不能安然,就是這些虛妄的妄亂的思想,所以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這都是這樣。

我們今日有這個般若心經能夠使你、讓你回光反照,審察真實,能夠找到本來面目,這個就是真實的般若妙用,所以無妄即真,這個顛倒夢想轉來正思惟,有一個思想端正,不會狂亂一切,受這個輪迴生死這個若没學的話,實在是大枉然,所以我們大家呢!要依這個般若妙慧來審察真實,無微不至,有這個通達一切的法門,能夠通達我們自性圓滿到這個大覺者,親證到這個真實,這值得我們真實來研究,若没有的話,永遠妄迷執著,在苦海萬重波不能夠解脫。

所以我們今日有這個妙法,有這些文字來讓我們起觀照,能夠實際去功用,這個就是我們的觀察明理,審察真實,能夠了達我們的自性,所以把我們這個虛妄掃斷,當體了解都是真空實相,所以一切你若到這個究竟,就了解說一切都是真實本俱的性德,本來就俱足,所以一切法都是我們的自性通達。

你若通達到這個究竟,無一法可得,是怎麼無一法可得?就是我們本俱的性德,所以你若到究竟的話,靈光獨露,我們的本覺明遍照宇宙,這個就是我們的真心的顯現,所以把我們一切的迷情妄想當下撤銷,所以就是說去親證這個本來面目,實證這個究竟的般若,萬法無所不照,這個就是我們的大圓鏡智,就是究竟一個名叫做佛,其實呢!是我們的本覺明照,叫做我們的妙覺明照,妙照無礙,寂照圓通,這個就是佛的境界。

你究竟呢!倘没來妙照不能成就本來面目,所以你若到這個境界的話,哪裡還有一個什麼生死和煩惱來講?本俱的,本來就無生死,本來就無一切,一切若圓斷,喔!這個就是我們的本來,就是佛,所以這個般若可以說很大的,使得你講不到的,所以這個般若的功力是偉大無比,我們的能力也是偉大無比,現在是我們顛倒的夢想執著,才有這些煩惱可證,才有這個生死,若没有的話,哪裡有一個煩惱與有一個生死可講呢?所以直超苦海,所以佛跟我們講,一念若能夠消滅,能夠回光反照,直超,同時呢!隨即頓開,登上這個彼岸。

所以我們的念頭就是我們的迷執造業,苦海萬重波,回頭是岸,回頭就是回光反照,照到本來面目,這個就是離苦得樂安然,這是真實,頓開一切的苦惱,離開一切的苦海,所以我們這個般若就像是船艘,所以般若也就像是大燈燭,所以有光就無暗,所以我們若爬上船的話,就能夠登彼岸,般若像我們的船,般若像燈燭,所以冥冥大夜中,般若像燈燭,有光一照就現,所以我們來譬如說,般若像電燈,煩惱像黑暗,實相∼我們的本來面目譬如一項東西,你若用這個般若的燈一照的話,本來面目隨現,所以這個有這個智慧若起觀照,煩惱即時頓斷,我們的本來面目即時顯現,所以像這個電燈一照,每樣都黑暗頓除,這個一切的物件隨即顯現,所以這個般若的妙慧呢!是不可思議,我們大家呢!要去深入研究,這個很必要,實在般若很重大,值得我們來研究才對這樣。

@本文:我們要知道上面所說的三種般若,..。 三八頁 14行
    ..!以上般若二字的意思已經講完了。 三九頁 04行


現在我們再來講,我們了解這個般若兩字,是怎麼說有三種呢?現在我們來了解這個一切的人都有這個心,有這個心對外迷執是凡夫,而我們這個一心能夠不亂,能夠圓俱一切無缺,這個就是實相般,没有迷念,一心的當中都没去對外取著,能夠審察本來的這個真實,這叫做實相般若,這個實相呢!在我們時下講叫做心,心就是我們的本體,是這個名相,其實呢!你若去自證就是明故,所以這個明才能夠觀照,這個觀照就是我們的心的妙用,觀照就是我們的心念能夠轉正念,能夠審察真實起妙用,這叫做觀照般若,這個就是我們自證,親證真實起用的。

再來這個文字般若依然是我們的心能夠去審察,這個就是我們的聖體,因為這個文字我們的起用,這個殊勝一切能夠分別,倘没這個文字我們不能去起觀照,所以能夠去起觀照呢!即是我們的勝相,觀照就是我們的實相,這個倘没文字不能起觀照,没觀照不能成這個實相。

這個三,這三種呢!是我們的一心,一即三,三即一,是我們的一心,分這個內與外,怎麼分呢?外的文字就是假,我們的真心來審察這些文字,我們心的審察真實,就是變我們的實相通達,所以就是一心三觀,三即一,三即是我們的一心微妙的用法,所以這個微妙無比,有這種一心三觀的奧妙的道理,這種這麼深奧的道理呢!就是可比我們的明鏡,所以這個深奧的道理,你若能夠通達,就是我們的明鏡。

現在我們再來譬喻,一面鏡依然是三,什麼叫做三呢?倘没水銀和玻璃的話,不能成立一面鏡,所以水銀與玻璃融合起來剛好鏡的本體,所以有這個鏡的本體呢!會去照了一切的萬有,這個叫做實相般若。

所以真實就是說,我們這個鏡若照到哪裡,那裡面就成立外面的倒影,所以這面鏡照下去就是實相,所以把我們這個妄亂的心,也是我們的真如心,迷呢!妄亂不覺,把我們的實相變成落射影,你的心對外取著,背覺合塵,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所以這個變成落射影,才會去造業矛盾。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回光反照,能夠審察這部心經的文字,去了悟,像我們這面鏡,拿起來照這些一切萬有,成這個實相,所以這些文字雖是假,能夠顯達我們的真,所以這個文字你可別看没價值。

聖人造真經,我們的聖者∼佛的殊勝妙理來造這個真經,真經非是聖,真經不是聖,是佛的大道存在這個文字,祂的大道理來存在這些文字,在這個文字的當中呢!没有辦法,文言不詮真,不是這些文字就能夠啟開的,雖是祂的大道存在文字,這些文言不能詮你的真,所以這個文字呢!雖是很殊勝,這個文字不能詮我們的真實,這個真實是我們自證自悟,倘没去自己親證,不能了悟,雖是同樣這些文字來講,個人的因緣,個人的體解,有的看不懂,有的看得很殊勝,有的看了稍微懂,所以文言不詮真,真詮自證悟,無文也不能成真,倘無這些文字不能啟開我們的迷執,不能實證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依然得用這個文字。

所以須要我們的一念回光反照,審察真實,能達到回光反照,能夠顯現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呢!是受用無疆,這個真實,大家倘没這些的話,不能成立,大家都當要,可別錯這個機會,你若不深入研究的話,冤枉!讓我們永遠都在這個苦海萬重波,不能解脫,倘没研究的話,確實很冤枉。

所以你若能夠深入,能夠成就的話,純然能夠達取到無上正等正覺,能夠宇宙人生萬徹,這個就是般若二字,所以般若的意思呢!就是這樣價值,所以我們般若二字呢!就是講到這裡,已經講完了。

所以後面,我現在先講一些,因為時間....,要不然再講下去,現在來講波羅密,波羅密多。

@本文:二、波羅密多:也是一種梵語,....。 三九頁 05行
    ..........,大家當趕快向前求度吧! 四○頁 05行


我們這個經題呢!分成四段,第一是用這個般若,第二是叫做波羅密多,第三才講心,第四才講這字經,若單獨這字般若的話,講三年都講不完,不過呢!我們在這裡若要這樣一直翻、一直翻,恐怕大家聽了會厭煩,我們來講到這裡結束。

現在用這個波羅密多,再來講,這個波羅密多呢!也是一種的梵語,是印度話,譯我們這邊呢!這個含義有四種,首先這個波羅呢!謂這個彼岸,密多呢!謂之到,可以說叫做到彼岸,倒過來講。所以其次呢!就是說無極,怎麼度無極呢?因為有這個究竟明照宇宙,寂照無礙,宇宙人生萬徹,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所以極圓滿,没有更加最高能夠這種的圓滿、了徹,所以才叫做無極。

第三呢!可以說遠離,遠離,永遠,永永遠遠,離開這些苦惱,解脫一切的生死,永遠不用再來生,不用再來死,叫做遠離,第四呢!叫做究竟,究竟什麼?…
(第03卷完)

---第04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