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22講---
《卷23,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八三頁 08行─→八四頁 16行】
[mp3-23A]
能夠這個理性通達,理論圓徹,這樣就是約我們的自性通達,這叫作叫做真如理體,配合我們的真如,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中,這個就是我們圓徹理體,自性通達,真如才能夠顯理體,自性,我們的自性就是我們明徹,這個真理能夠圓徹,叫做真空實相,理論圓徹就是我們的真空實相,所以有這個真空實相,約理體上,顯真如成理體,真空實相是無為法,是我們的內在一切的通達。
真如就是理體上圓融這個事體,理論圓徹,我們的理論能夠圓徹這個事體,叫做真如,所以有這個真如才能夠顯理體,所以都是從這個緣起,我們特別來圓徹這個理體,所以這個緣起就是我們的審察真實。
真如乃是我們的法界平等一大理性,這個很深喔!真如是怎麼平等宇宙一切的大道理呢?萬有都是這個宇宙真空妙有這個緣起的一大系統,所以這個你若不了解的話,所以都被這個一切的迷執。
怎麼叫做宇宙萬有都是緣起的大系統?譬如說,我們是怎麼有這顆地球呢,起初就這個真空無一物,而這個宇宙怎會這個地球會這麼多呢?所以這個得要了解這個緣起論。
所以這個真空的妙有呢!無一物,你說無一物嘛!這個妙有是萬有的狀態,妙有是萬有的狀態,這個因緣和合,這個大氣的氣,有無量無邊的氣來和合,叫作妙有,這個氣的和合一開始動,一點的霧轉起來,這叫作緣起了,宇宙緣起的系統一轉起來,一點霧,愈轉愈大,愈轉愈大,所以轉,一直轉,一直轉,轉到好幾十劫,可以說没法算多久,因為這個因緣的和合不一定,我們這個地球,有大顆、有小顆,轉愈久愈大粒,轉較不久就不大顆。
所以這個大系統呢!旋轉看其因緣到哪裡成立,成立,既然是成立,整粒混沌狀,這顆地球整顆混沌狀,得再一直轉,一直轉,一直轉,轉到這個氣層分別,地水火風分得開,所以變一顆地球,光是那個混沌狀要轉到這個氣層分開,到地水火風分得開,這個就依然一段時間很久。
所以後面十二因緣,依然就是這個系統,緣生,因緣和合,所以這個無明、行、識、名色、六入,就是這個一切都是識心來投貽,這個緣起,識心來投胎才有生出這個身體,那個後面才來講。
而我們這個宇宙的當中,依然是緣起的系統成立,才成這個種種,有這些日球、月球,種種的和合,所以這個宇宙就是緣起的一大系統。
現在說回來真如呢!真如就是我們本來面目,一念的活動成這個宇宙萬有一切,都是我們的現象。
現在我們說現量呢!若没有我們的精神與我們這個身體,依然没有辦法,可比說,現在有我們這個身體,有眼睛耳朵鼻嘴,這些呢!對這個五塵的接觸,色聲香味觸,我們眼睛看這個山河大地、物質、金錢、美色、愛慾、一切這些名利,這就是我們的一念的緣起了,有對外這個一念的緣起的話,我們的思想夢想執著,看到什麼就愛什麼,耳朵聽的聲音罵我們,好聽難聽,外面的現象好與壞的差別,無非都是我們的一念的真如的活動。
我們的真如具足十法界,我們這個明照,宇宙一切都是平等,平等歸平等,不過這個現量上,我們的迷與悟的差別,迷呢!執取這個外塵,心一定就貪念,貪瞋癡出來就去造業。
現在這個真如的理念呢!,就是我們的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到自己找到本來面目,這個現象你若通達,宇宙萬有都是我們的眼界內,没有一項不是,依我們的真如實相中,這都是我們的真如的活動。
所以真如就是能緣,能緣,外面這個萬有是所緣,我們能夠通去差別,所以才有這個能觀之智,叫作能緣之境,萬有所觀之境能夠通達,所以這個緣起就是我們的真如理體,緣起這個萬有是我們的心態的變化,能緣與所緣,有這個眼睛耳朵鼻嘴能去緣這個萬物,心態的變化,造一切的矛盾,所緣的境呢!將我們拉去。
你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這個能緣,所以這個真如就是指這個審察理體,這個真如的活動,理性圓徹,能夠成就這個萬緣一切,這個緣起萬有都是我們的真如境,所有的萬象都是我們的一切的諸法空相中,理用能夠圓徹,一切法皆是依我們這個真如起用,若没我們這個真如的起用的話,不能宇宙萬有通徹,所以你若能夠回光反照,找到本來面目,能夠明徹,宇宙人生萬徹。
所以你若能夠宇宙人生萬徹,都是我們的真如理體上的現象,没有一項不是的,當體都是我們的真如理體上,真如的理性,能夠圓滿宇宙萬有,這個一切的萬有都是真空妙有的本體,所以舉一切的體事,一切的現象,都不離我們的真如理性。
舉迷來講,這個現量上都是我們的身心五蘊的驅使,所以被這個五蘊的驅使的話,我們的身心焉能能夠逃脫這個例外,這個生死呢?所以難脫這個生死的例外。
所以你若了解這個五蘊,是驅使我們這個身心的迷執,對外取著迷執,你若能夠了徹這個一切的現量上,緣起都是我們的自性空照無物,這個事事項項是成住壞滅,一世人的過程呢!没三萬日,這個短短的中間呢!我們這個身心若對外迷執造業的話,永遠在這個生死苦海。
所以了解這個五蘊是將我們這個身心的迷執,我們現在了解這個五蘊,皆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用這個三觀妙用,了解一切的外的事體都是假,都是假,這個假的現象,我們何必來執取呢?所以應該用就則用,不應該用呢!我們不需要去執著。
所以把我們這個貪瞋癡若捨得開,我們的身心就能夠健全,不會迷這個一切的矛盾,没被這些迷的話,一切,一一都是當體我們的真如實相,所以理論能夠圓徹,事事能夠無礙,理性若能夠了達,一切就是通達,所以不會讓這個五蘊將我們身心矛盾造業。
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了解本來面目,能夠回光反照,找到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真如是圓滿宇宙平等週遍,絕對宇宙一切都周遍,明照宇宙,萬有都是我們的真如境,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真如心,若不了解這些的話,不能夠離開這個生死,永遠就沉迷在這個生死苦海中。
@本文:如果明白了上面所說的道理,.....。 八三頁 16行
.約真空實相的第一義空以明空義)。 八四頁 07行
我們現在講的,這些是可以說這部心經最深、最妙、最絕對的,這裡是很難聽,我希望大家呢!可別惜於那個難聽,然後就聽不懂就不來聽,這裡都是在實證這個本來面目,要了解這個真實,我們的本來是什麼?
所以現在又再講呢!萬法一切都没有一項離開我們的真如,所以没有一項不是我們的真如的體上,來將其圓融一切的萬象,真如就是理體,真如就是理體,所以當體呢!即是我們的真如,迷也是我們的真如,悟也是我們的真如,所以真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生滅無常,一切都是我們的迷住這個五蘊。
所以真如實在是不變,真如常住,我們的本來面目永遠就常住不變,不過隨這個因緣,遇到壞的緣,我們若跟一個賊仔在一起的話,會帶壞當賊,跟一個壞人在一起,做壞事情,雖是說隨這個因緣上,你做得多壞,你的本來面目永遠不變,隨你的因緣,所以隨我們的因緣,是我們的心理變態,心理的變態呢!想壞就做壞,想好就做好。
所以我們這個心是無常,變化萬千,我們的心態上,隨這個因緣的變化呢!講不到,有的人說,我將來能夠怎麼否?不能永遠,不能決定,怎麼不能決定呢?你未來的因緣不知道要遇到什麼遭遇,你的心態要怎麼變態,什麼人都料你不到,這個心理狀態隨緣,這個因緣上遇境轉不過就變態了,遇到境轉不過,隨這個因緣的和合,做到一切的矛盾。
所以迷也我們的真如,悟也是我們的真如,會去造這個生滅,造這個矛盾,我們的真常∼本來面目永遠都不變,隨你的因緣下地獄,你也跟你下地獄,你若上天庭跟你上天庭。
每樣一切都是隨你的境,隨你的境,能轉與所轉,你若心遇境能夠轉念,一念轉正念起,萬善是我們的真如理體;遇境所轉,你的心變亂心態,所以自己念都我們的如意,不甘心起,要殺死人也我們想的,要當賊也我們想的,要賭博也我們想的,要做什麼壞事情也我們想的,做好做壞由我們的心的念頭起,一念起呢!萬惡生,一念若能夠轉的話,萬緣就善。
所以你若能夠有這個妙覺圓照,審察真實,對這個一切是平等的,所以平等周遍,當下就是不生不滅,所以一照,我們的本性若一照的話,真如的理性一切圓融。
所以我們的本來面目若找得到,萬法都齊全,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自性若通達,萬緣就隨你的,隨心所欲,要怎麼來用,要怎麼來說,一切都是平等周遍,永遠為一切的萬有的現象,所依這個體事,顯用一切的真如理體化導眾生,事事無礙,理事圓徹,所以都是這樣的發揮。
萬有若没依這個體事,事事物物來解悟,直下承受我們的這個性質,端正我們的思想,圓融我們這個性德,所以把我們這些幻化解得開,當體即是真如,所以一點兒都没去矛盾,所以能夠頓開一切的這個迷執,真如若顯現,理體圓融,事事能夠無礙,所以能夠三根普被普化眾生。
所以若没直下我們的承擔,自己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自己,往我們的心地下功夫的話,没有辦法
所以你若,如果你能夠明白以上這些道理,理性能夠圓徹,即是呢!宇宙萬有都在我們的眼前,没有一項能夠離開我們的真如而獨有的,所以圓滿週遍,所以萬法萬有呢!都是我們的真如的境界,所以萬物不能脫開我們這個真如。
所以這個虛妄不實,你若了解這個真空義的話,能夠圓達理性,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緣起,不離我們的真如,緣起不離我們的真如呢!所以故曰「色不異空」。
我們眼睛看到一切的物質,没離開我們的空照了,所以「色不異空」,你若這樣的話,平等這個真如的理性,絕對萬有都隨我們的因緣體用,所以能夠證到這個境界的話,能夠廣大這個虛空界,虛空一切,所以都不出我們的真如的境界,絕對萬有一切,萬象發揮,都是這個緣起,所有的緣起,不用講緣起,這個真空的妙有就是都是我們的真如
所以我們的真如不礙這個緣起,真如不礙緣起,空不異色,我們的本來面目,對這個真空妙有,有緣没緣,不礙,這個真空妙有依然在我們的真如中,所以故曰「空不異色」。
萬有既然依我們的真如而來生起,所以一切當體呢!即是真如,所以萬有不出我們的真如的生起,有緣没緣,這個真空妙有也是我們的真如境,萬有的現象也是我們的真如境,這樣呢!故曰「色即是空」
這是怎麼講呢?這個真如就了解這個真空妙有,緣起就是萬有了,所依這個真如能夠通緣這個萬有,萬有是我們所依的,萬有是我們所依的,外若没真空妙有,若没這個萬有,我們這個真如也無所依,有這個真如也得真空妙有,而這個真空妙有是不礙我們這個緣起,真如不礙這個緣起,了解這個真空妙有,緣起就是萬有,萬象萬有,都是這個真空妙有緣起的,我們的真如就所依這個萬有的現象,所以才能夠顯理體,若没有這個萬有的現象,我們不能顯理體,没有這只杯子來讓我們所依,我們的心不會去想到杯,不能講這只杯子的理性,所以真如就是依這個萬象,這個依體事,所依,所以「空不異色」
所以有這個萬有,當體即是我們的真如,萬有當體若不是我們的真如實相呢!這樣的話,我們的本性就無明了,所以就是依我們的本來面目,當體這個外的事體,即是我們的真如,所以「色即是空」,這裡很難釐清喔!你們聽這些的話,都是都有現實的境界,當下即是真如理性,萬有都是我們的真如的境界。
所以這個真如即是萬有之本體,真如即是萬有的本體呢!空即是色,就是我們的空相即是外面的物質,這個真如即是萬有的本體,若没依這個緣起,對這個外的緣起,没有這個事體,哪裡我們的明照能夠…?(
B面 )……,體,我們這個空照,即是外的事體,所以「空即是色」。
[mp3-23B]
所以唐朝時代所譯的起信論有云:「一切法不異真如」,所以這個一切法就是說,看得到的、講得到的,對外萬有一切,不異,不各異都是真如,若無我們的真如,没有這些理論。
所以這一切法不異真如,就是說隨這個因緣,真如具足十法界,這個,你若被這個五蘊的驅使,你的真如不離五蘊,而五蘊不異你的真如,所以這個一切的迷執外塵就是五蘊,而這五蘊不異就是我們的真如,而我們的真如的念頭一起,所以真如不異五蘊。
所以這個五蘊即是我們的真如,真如即是我們的五蘊,哦!這個特別要明瞭,迷與悟的差別,可以說天淵之別
一切都是我們的真如心,所以我們的真如即是諸法的實相,一種的鐵證,迷!對外取著,也是你的真如,這是怎麼講呢?都你的如意,萬般一切好壞皆是你的如意,有理論圓徹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這個真如實相能夠通顯現,能夠真實徹證這個實相理體,迷呢!也是我們的真如,受這個五蘊的驅使,執著這個外塵,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要做壞也是我們的如意,所以真如即是五蘊,五蘊即是真如。
所以這個真如的實相的理體,是我們的明照事實,一種的審察真實,你若這樣的話,事實了解這個理論圓徹,去審察真實,這個實相能夠一種的鐵證。
所以我們以上所說的真空實相∼第一義空,這個要明白說這個空義,是怎麼叫作真空實相?就是說一切萬有都是我們的審察真實,這個真實,這個空相没有幻化,所求的理論就是圓徹,這叫作實相,能夠圓徹這個實際的理體,這個叫做第一義空。
所以首先我們的這個思想有端正,義與疑的差別,迷呢!凡夫就是疑鬼疑怪,妄執一切這個外塵,義就是圓徹理性,所以這個真義通徹,理論能夠圓徹,所以叫作第一義空,這叫作空義通達,真實內性能夠圓徹,圓滿這個一切宇宙真理,宇宙的真理都是我們的真如境界,自性若通達,萬法齊通。
有的俗語說:「一理通,萬理徹」,這個是社會事,我們這裡要了解的呢!是圓融這個事實,了解我們的本來的這個面目,能夠回光反照,審察我們這個「明」是怎麼一回事,所以我們的明照,能夠徹證我們的本來面目怎麼明?怎麼照?所以這都是我們的回光反照,審察真實,這個實相中圓徹一切,所以了解這個一切,就是以上所說的這些真空妙有,都是我們的真如境界。
所以這個真如不礙緣起,真如不礙緣起,就是這個真空妙有緣起就是萬象、萬物,萬有的現象,有這個萬有的現象我們將其審察真實,依這個體事審察通達,所以能夠真如顯理體。
所以這個真空實相中,能夠通顯真如理體,教化眾生,能夠圓徹理論所以我們要追求就是這個第一義空,這個境界,這個義能夠顯理性,了解這個空相,一切無礙,事事能夠圓達,自性能夠顯現,這是我們真實要追求的理論。
今晚講的這些,都是要圓融我們的自性,三觀妙用,這後面會再講很清楚。
@本文:先說「不異」二句是除執,......。 八四頁 08行
......因此有再約三觀發揮的必要。 八五頁 04行
我們禮拜二所講的,就是對這個第一義空,明這個空義呢!這是三觀妙用的真實,所以能夠顯達我們的實相,能夠達取我們了解我們本來面目,所以這個三觀妙用就是要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
現在再來講呢!這個不異與即是,這二句就是在破執與顯真,不異∼因為要了解那個舊思想,我們的矛盾的看法;即是這句呢!是進取立我們的新觀念,即是與不異,這個都是中道義,中道就是立這個理論圓徹。
所以不異呢!就是說你不著一切相,所以也不離一切,不取不捨,不著一切法,不取一切法,不捨一切法,這個我們前講的「色不異空」,對我們本來面目,我們這個假體,謂之色相,不異∼没離開我們的精神,所以了解這個真實,没離開就是說,空有能夠成立,同時即是。
所以我們的觀念,即是我們本來的在操縱這個身體,即是,因其我們這個一切的能力與我們的造作,所以都,尤其是我們的思想的造作,所以打破我們的這些舊例,一切的迷執,這些舊思想,這些矛盾,幻化,即是就頓開我們一切的新觀念,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
所以這個即是呢!就能即是一切法,所以不廢一切法,雖是說一切法雖是假,没有這些假不能顯我們的真,所以「即是」就是不廢一切,我們的觀念,一切都是依這個外的體事,我們的審察事實,所以不可廢,你若說對這個事體上,廢事體這樣,我們的觀念上變成矛盾,没對這個一切的事體,不能顯我們一切的理性,所以不廢一切法。
所以我們引金剛經來講,「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不異,你說一切法嘛!不是法,我們的言語動作,這個呢!不是,這些不是法。
是怎麼講不是法呢?因為我們所講的一切的言句,一切都是一個名相,不是真,不是法,你說不是法嘛!不異,我講糖甜,你若跟日本人講或是跟美國人講,哪有糖?哪有甜呢?無糖無甜,他聽不懂就不了解,就無甜,那些豈是法?那些豈是糖?豈是甜?所以這個聲音無糖無甜。
你說無嘛!不各異,我現在講糖甜,這個理體上,圓融這個事體的糖你們聽到就有甜∼不異,不異你們就是有甜了,有甜是你們有吃到的甜,不是我說有糖有甜。
所以這個名相上雖是假,是一個名,一切法「即是」,即是,我說糖甜即是糖甜,你們了解的是真正糖、真正甜,即是,所以這個名相,是圓融這個事體,不異,你們聽到雖是假,中道義即是,即是甜,即是甜,所以我們上面要了解說,這個不異與即是,這個言論上就是要讓我們了解這個中道的這個理論,所以不異與這個即是,即是中道的理體,所以若没這個理體上來圓和這個事相,不能通達一切。
所以我們這個三觀妙用所說的,昨天所說的,說得很透徹,不過你們聽到的呢!釐不清,是怎麼講呢?因為這個理體上,就這部心經來講,最深奧、最微妙,就是這個三觀妙用。
所以這個色空的問題,最難題,不是聽到隨時會了解,所以得要了解說,這個聽,一遍、二遍、三遍,漸聽,所以這個理性才會漸進入。
所以雖是說,我昨日講得很透徹,你們聽得釐不清,就是說還未深入這個真實的理性,這個言語動作,這些都是假,還不能成立,聽不懂要怎麼了解呢?
因為這些一切,都是這個三觀妙用,讓你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真實深入本來面目,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的道理。
所以實際呢!我們這個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隨我們的因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的根機、你的根器有夠力,聽就會入,我所講的不是法,你們一切能夠通達,就是心法。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一切都是心法,往心地法門進而去開拓,没對外在講的,所以隨我們的因緣,隨我們的根器,所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個意思是很深。
一切法是我們的心所法,譬如說,我剛才說糖甜,隨這個因緣,你的心不變,隨我這個聲音的因緣,你不變,馬上通達這個糖甜,不變隨緣,你的心理的狀態,我在講甜,你們了解甜而已,所以不變隨緣。
所以這個意思呢!要了解到,這個一切法,都是我們的心所法,所以這個心外無法,故說空,這個心,一切法是我們的空相,所以心所發的一切都我們的空相,所以才說空即是色,空即是色,這個很深道理,我們得要斟酌去體會,聽這些的人呢!要用智慧下去辨別,不是簡單能夠深入的。
所以這個心外無法,故說「空即是色」,我們的心的空相,就是我們的心所法,心所法即是外的事體,即是,我們想飛機,這是空相,你說空嘛!即是,真如即是像一架飛機,所以「空即是色」。
這個因緣成立,隨你的因緣不變,所以我們聽到一切,隨這個因緣,我們的空相中所發的,即是,即是那個實相,即是,所以「空即是色」,我們的空相,即是,即是外的事體。
又再講「色不異空」,一切外所有看得到的,山河大地物質一切,所有的外境,没離開我們的空相,所以「色不異空」。
所以即是與不異,即非有相∼空不異色,你說有嘛!有照無物,即非有相,那個相不是真實,所以你若有相,就是著相,有相念即起,所以非有相,空不異色,是我們端正的思想,我們了解一切外的事體,一切都是假,所以既是假的話,没執取,所以非有相;空不異色,你說無嘛!不過明明照照,那個一切的相都在我們的眼前,所以空不異色。
現在再講回來,即非無相,你說無相嘛!也不對,即是,色即是空,你說無,可都是一切實相中,所以要說無相也不對。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你說空嘛!即是色,所以即非法相,亦非非法相。
你這個空相中,你若没審察真實,這個理體不能圓融,你說是法也不是,是明徹一切,所以非非法,非非法相,不是那個相,我們的本來面目明故,那個明能照一切,審察真實,徹證徹悟,哪裡有什麼法?哪裡有什麼相?非法非相。
講到這裡,這個是真實,深到本來面目,那個明照,徹悟真實,那個講不到,所以才跟你講的,即非法相,亦非非法相,你說是也不對,說不是也不對,所以這個明照的審察了達,這個是我們冷暖自知,那個不是讓你講得到的。
所以這個不異與即是,讓你了解這個中道,這個含義就是我們的內在審察真實,要讓你這個空有無礙,色空能夠圓融無差別,事事能夠圓徹,理事能夠圓融,這個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現在這裡講的是真實,可是呢!後面慢慢會再顯開,對這個三觀妙用要怎麼分六相?要怎麼義理分齊?這個若没一一地一直探討,一直深入,不能夠初學就此了解,所以這個三觀妙用是最深、最妙。
所以學佛這個觀行若没入的話,不能達取到找到本來面目,所以我們這裡雖是現在講的這麼深,聽不懂不要緊,漸進深入,就能夠了解這樣。
現在,我們以上所講的,所以發揮這個不異與即是,這個就是要讓我們發揮這個性相不二,性是本來的明謂之性,這個性與相不異,就是說,我們的自性明故,能照,像一面鏡,鏡與照不離,鏡不離照,照不離鏡,所以讓我們了解這個空有不二的道理,空與有呢!就是我們融和!
怎麼空有不二呢?空是我們本來的明照,有是外的事體,所以理論就是說,没這個事體上我們來發現一切,不能融合這個一切,所以空有就是我們這個事與理要能夠圓徹,就是說有這個事體,才會顯我們的空相,有我們的空相,才會明白這個理論。
所以我們再來明白這個不異,不異是漸義,漸!就是說這個理論上,把我們這個舊念頭,漸漸能夠發現這個真實,所以才跟你說不異,能夠明白這個明。
(第23卷完)
---第24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