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28講---


《卷29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 71卷

【九三頁 08行─→九五頁 15行】
[mp3-29A]
下個星期四我們會講得很清楚,今晚因為只剩五分鐘,要再講下去恐怕時間不夠,今晚講到這裡。

我們前講這個十二入,現在我們這個六塵與六根,因為有這個六塵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因為有這個六塵的色相,因為這個外有這個事體,內才能夠從這個眼耳鼻舌身來浮塵。

現在我們所講的,現在這叫做浮塵根,這個扶塵就是說,眼睛能夠看這個山河大地、萬有,耳朵能夠聽聲音,鼻孔能夠嗅香臭,嘴能夠吃的味,身體能夠接觸,這個浮塵這些根就是說我們的神經系統,這個是我們父母所生來的這個身體,所以有這個身體的體系呢!才有獨創這個眼睛耳朵鼻嘴,才能夠知覺,若没有這個眼睛耳朵鼻嘴,不能知覺。

所以這個眼睛像葡萄朵,我們這個眼睛仁就像是一粒葡萄這樣,圓滾滾,這個是說;譬如說耳朵如新卷葉,這個耳朵就像是一個卷耳的葉卷的葉;鼻如雙垂爪,我們這個鼻子下面都在這兩孔在嗅,所以叫做雙垂爪;舌如初偃月,所以我們這個舌甘那像這個月刀,這個月形的刀,偃月刀,所以這個舌會捲來捲去,這樣才能夠吃這個氣味;身如腰鼓顙,我們這個身體能夠活動,所以這個都是我們的身,全身體要活動都是這個身體,要走路種種;意如幽室見,我們這個意你要說有嘛,没得看,所以這個意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神經系統與我們這個叫做精神。

剛才講這個眼耳鼻舌身,這是神經系統,這個意,所以没得看,會感覺,像我們身體捏到會痛,這叫做神經系統,這個意的感覺,因為這個眼耳鼻舌身這些,才會去對五塵去浮塵,會幫助我們這個,我們的看與我們的聽,因為這個狀態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這個神經系統對外去浮塵,所以這個神經系統叫做浮塵根,叫做浮塵。

浮塵根都是對外接觸,內呢!這個意識,這個意,叫做淨色根,所以這個淨色的作用就是說這個意是淨淨,不過你有浮塵才有作用,所以這個六根叫做扶塵,扶塵就是說對外能夠夠去接觸這個外面的這個物質與聲音種種,所以這叫做六根。

因為這個六根是虛浮不實,不實在,因為看到聽到嗅到吃到,没有作用,是會去浮而已,看到的感覺,聽到的感覺,種種,這再後面這個十八界會再講,還再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有這個五識,這個五識就是說我們的精神系統。

所以現在這些只是浮塵,能夠讓你了解,看到有這個色彩,這是不實,所以才叫做浮塵,因為這個浮塵根,所依這個外色聲香味觸,這六塵來得以作用,所以因為有這個神經系統對那個去看,所以依這個內面的淨色根,那時才能夠起用。

現在這個呢!叫做勝義根,勝義根就是依然眼耳鼻舌身,這就是叫做我們現在說,此謂之正眼、正根,正根的當中,這個眼睛耳朵鼻嘴才有作用,眼睛看到,神經系統去浮塵,不過没有內的精神不能去分別,所以這個依然叫做眼耳鼻舌身,這對浮塵。

實際地這個根,這個意根才會傳達這個勝義根,勝義根就是我們的精神,依然眼耳鼻舌身,這叫做五識,五識之外還有一個第六意識,這個思想會想,這個後面會講很清楚。

所以因為這個浮塵才會發識起用,發識就是說對這個五識,這個精神系統才會去分別好壞,所以這個精神能夠分別,那個好與壞的功能,所以因為勝過這個浮塵。

浮塵看到無作用,是怎麼無作用呢?譬如說我們在走路,遇到一個很熟識的人,而我們光是有看,精神没去領納,有看歸看到,没相識,有看是有看到,没相識,所以我們眼睛看到的這個這麼闊,所以有在作用的呢!没幾項,看到很多啊!不過這個浮塵是很多,看很闊,而這個勝義根,這個精神作用是有限,不能就像說浮塵看那麼多,而你們都能夠想那麼多,有的有想到,有的没想到。

就是說我們跟一個很熟識的人,擦身而過,我們有看,我們不認識他,就是說因為這個淨色根没來通知這個勝義,所以這個淨色呢!這個根就是說這個身體的精神系統,嗯不是,這個身體的神經系統没通知這個精神,這樣就没有作用,所以看到雖是有看到,不能去了解。

所以因為這個勝義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有這個四大,有這個身體四大假合,地水火風這個身體,所以有這個身體呢!不過,因為這個清淨四大的這個身體是外叫做浮塵,這個內我們捏到會痛那神經系統,這叫做依然淨色根。

這個系統觀念就是說我們的循環一切,全身體都有神經,不過你神經是在內,這個細胞種種,那個體系的那時都混合在這個身體,所以淨淨,就等你這個浮塵,像說我們身體摸到,那無感覺,得要再精神的來配合,才有說喔!熱的冷的,或硬的軟的,種種,所以這就是說那個精神系統與這個叫做神經細胞交接,這樣才會去感覺一切。

所以這個神經叫做淨色,我們的全身體都有神經,這個淨色根也可以說第六意識依然包含在內,因為這個就是有這個神經與這個精神的連帶才會起作用,所以因為這個,純然喔!這個精神與我們的神經絕對没得看,不過我們這個內有這個眼睛所能夠能見,眼睛能夠能見就是說,因為這個眼睛對外去染著,這叫做浮塵,而浮塵的當中,這個神經隨時接觸這個精神,依然眼識,這樣才叫做能見,若没眼識的接觸就是說眼神經與眼精神的接觸,才能夠說能夠看,否則不能看,因為有看到,依然没感覺,看是有看到,没感覺,恍恍忽忽。

所以這個生理問題呢!就是說神經與精神能夠合併,才能夠起用,所以我們這個生理學家依然是同樣這麼講,神經細胞與我們的精神若没配合不能作用,所以這個眼睛耳朵鼻嘴,這個都是對外的浮塵,若這個生理學家呢!都是說我們的視神經與聽神經,與這個嗅神經,以及味神經、觸神經。

所以這個神經系統就是我們對外的接觸,這個外呢!若没有我們的精神接納依然没有作用,所以這叫做感神經,這個感神經,就是再透過這個,依然眼耳鼻舌身這五識,這樣這叫做五種的精神,現在這個後面會講很清楚,所以譬如說這個是與非,是與非呢!都是我們的精神的差別,若没有我們的第六意識去分釋,也無是也無非。

所以我們得要了解說,有這個神經系統與有我們的精神的觀念才會起作用這樣,這才是正確。

@本文:如上所說,眼的扶塵根,就是眼球。 九四頁 02行
    ..六根所緣的六種境界,故名六境。 九四頁 08行


現在,我們上面所講的這些都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對外去浮塵的作用,但是呢!這個眼睛是這個眼球對這個外去將它浮塵而已,不過這個眼睛若没有這個勝義根,若没有我們的精神,有這個叫做眼識,這後面會再講,這個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與我們的精神的接觸才能夠起作用。

所以這個光,光就是外的這個一切的物質,所以我們看得到的,若没有這個光,就看不到,不過勝義,勝義根呢?就不在內了,勝義自然有那光茫,有那明照就是我們的思想,那就自然,你即使在很暗的來想,依然是萬物明朗朗,這叫做勝義,是我們內在這個意識,我們的思想就是說明照。

至於像是這個神經系統若是没有光,没有外面的光,我們就看不到,我們的眼睛得要光才看得到,不過這個裡面的勝義根就是六識與七識,你過去一切的東西我們若有看到,現在即使在暗的地方,想到就依然光亮亮,所以在看都很明。

所以這個本來的呢!這就明故,光!因為這個眼球是叫做視神經,對外去浮這個外塵,這是眼球的作用,若是像瞎眼的人,你要看什麼就看不到,因為他那神經就已經死了,這個眼球已經破壞了,這樣呢!對外的光都不能去浮,所以眼睛若,眼睛瞳孔若壞去,就不能浮塵,雖是說不能浮塵來講,不過我們這個勝義根同樣依然能夠發生這個作用,裡面以前以前的事情,都想就再出來,你說眼睛没在看,我們想的每樣就都明明瞭瞭,所以每樣就極明白,這叫做我們裡內的精神系統,我們的本來這個明,不用講得外面的光,我們自己就明照,所以不需要說得要這個浮塵對外才有的,所以這個勝義根就是我們內在具備的,這是我們的本來就具足的。

所以我們能夠對這個外的看法種種,會聽會嗅會吃,這個都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假使說我們的耳膜若破裂,不能聽,這個耳朵雖是不能聽聲音,不過我們之前所有的這個聲音,依然能夠發生作用,譬如說我們這個嗅覺壞掉,我們以前曾嗅過的味,依然能夠,想到依然有那作用。

所以這個五塵是這個浮塵的作用,五根的浮塵與這個五塵的接觸,所以這個叫做色聲香味觸法,這叫做六塵,所以這六塵是我們的接觸,而這個六塵呢!是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嘴去染污的,塵就是說污染,因為這個外的六塵呢!是我們的污染,所以這個六塵有動搖這兩字,所以這有六種的機能作用,能夠染污我們的真心,這個對外才叫做塵,塵就是污染,這樣叫做六塵的稱呼。

因為對外山河大地、物質,因為我們這個精神與物質,有密切的關係,是怎麼精神物質有密切的關係?你就有這個身體的執著,所以有這個身體的執著的話,難免,我們的身心對外會染塵,所以這個六塵呢!使得我們的心會動搖,起心動念都是由這個塵去染的。

第二就是說,這個六塵不能常住,是生滅變動的,生生滅滅,成住壞滅,成住壞滅,這個因緣和合產生的東西,不是能夠永遠常住,所以變化萬千,這個因緣和合,所以才來生這個萬有。

像這個聲音,依然是搖動我們的心,這個聲音就是有因緣和合,有因有緣,怎麼有因有緣?若無因無緣不能成這個聲音,譬如說我們要罵一個人,依然有這個原因,而我們緣到,這個心理狀態的變化,所以這個聲音才會去罵人,而這個東西生生滅滅,因為這個看到,那個不了解說這個東西是没永遠的,所以呢!都被這個塵呢!將我們的心拉去。

這個愛的動念,譬如說看到能吃的一個東西,我們就想愛吃,看到好的東西,我們就會貪,要來我的更好,看到美色的愛,這個搖動,淫慾會產生,所以這都是我們的眼睛對六境,眼耳鼻舌對這個六境,去集這些一切的迷執、妄亂,這個思想都是有這個境,有這個外的東西,物質聲音一切,這些外境,才會動搖到我們這個心,這個心才會對外取著。

所以這個五塵就是我們的生理狀態的對待,五塵,五塵就是色聲香味觸這五塵,我們的生理就是說有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這五種的生理狀態,對外去浮塵,所以這個身體依然屬於色法,這個身體屬於質色,是內的色,不是外的色,外是山河大地一切,這些是外,我們的身體是這個生理合這個五塵的作用。

所以這個法塵呢!就是我們的精神系統的對待,這個法就是看到外的物質或是這個聲音,若聽這個聲音很好聽,我們的精神喔!很好、很好,這個心理狀態會對外想一句好,然後就染塵了、染去,我們的精神狀態要來再多聽一會兒,很好,這個東西看到是美,我們會想說,哦!這個若要來我的不知有多好,所以這個心所法就是說,外有這個物體,有這個事體,我們的心理作用,所以才會說,喔!這個很漂亮,所以這個外的事體,我們的心才會發去說,喔!這個好與壞,所以會染著就是這個心,想起來,叫做心所法。

因為這樣,對這個緣境,有這個六根所緣,這六種的境界,六根就是說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對外的色聲香味觸法,這些去緣到,緣到,我們的心境,心境才會顯現,若没有的話,我們的心就没有這些境,有這個六境我們的浮塵去緣到,心境才會顯,所以這叫做六境,六境就是說外這些境界山河大地聲音一切,都是外的境,外的境呢!我們的意識去染境,所以這個染境,譬如說,迷的人,我們想到說,喔!那天哪裡的東西多美,那心境對外的事相執著,這叫做外境,對那事相執著,依然同樣像譬如說看這只杯子,我們現在想到也那只杯子,而那只杯子,你不了解說,我們的自性明照的,不是這裡有東西,不過迷呢!對這個境,我就在曾幾何時去哪裡,那精神依然跑去那裡,實在是這裡是没有,不過那個境上的東西又顯現出來。

所以這個外的外境呢!所依這個我們這個六識,再想出來那個外境,宛然没差別,所以叫做,這個叫做外的這個事體,這個事體,現量不是真正有東西叫做事相,有這個事的相,没有物質,就是對外取執,而你若回光反照,是我們的內在這個明照,這叫做空相,迷呢!變成這個叫做外的這個物體叫做事相,對外取著,迷叫做事相,內變成落射影,迷執在這個事相,這樣精神對外取著,我們若曾幾何時,在何處看到精神依然跑去在那裡。

所以這六種的境界都是我們的對待,就我們的六種的生理狀態,這個心理與生理才會作合,若没有這個外的六塵的話,裡面生理與心理不能合作,所以有這個外的六塵,這個生理狀態才會去浮塵,這叫做十二入。

@本文:「色境」,眼所見的一切對待──...。 九四頁 09行
    ..................。餘者例此可知。 九五頁 06行


現在,我們來對這個色境,光是這個色是眼睛所看的,所以像山河大地這個物質一切都是我們的,眼所看的對待,所以這個色,像青黃紅白,長的短的,圓的扁的,至到這個男女的形貌、美醜,這都是我們眼睛的對待,( B面 )…… 就是我們內,現在首先對這個色,色就是眼睛的叫做對待。
[mp3-29B]
再來這個聲,這個聲境呢!就是我們耳朵的接觸所聽的,若没有我們的耳朵來聽的話,没有辦法,所以這個聲音就是我們耳朵的對待,因為這個音樂、弦管種種,這些歌藝都是我們,這個聲音就是我們這個耳朵的對待,所以像男女的聲音與這個弦管,好聽難聽,這個都是我們的耳朵這個音波,這個聲音僅是音波而已,音波實在無聲,不過!入來我們這個耳朵才有聲,所以這個聲音就是我們耳朵的對待作用的。

這個香境呢!香就是我們嗅的接觸,所以這個香臭呢!就是我們鼻的對待,這個香,像龍麝,或叫做栴檀、沉香、脂粉,就是說女人所抹的,這個男女身體依然有這個香味臭味,所以這個我們人的身體有的人會卡臭,而有的身體會香,有的用胭脂、水粉與香水來噴香,這個都是我們的,我們鼻所嗅的對境。

這個味境,味就是我們這個舌去將它欣賞的,所以這個舌就是在欣賞這個味的對待,像這個甜啦、鹹啦、淡啦!有的一款酸啦、苦啦、辣!這個,一切的這個食物,好吃難吃,就是我們這個舌的對待。

這個觸境,接觸就是我們的身體的接觸的對待,像說熱的、冷的、滑的、澀的、重的、輕的、硬的、軟的,這個接觸包括這個男女的體感,這個肉體關係,這個都是我們的身體的接觸的對待。

再來這個法境,法!法是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意識所緣的一切對待,所以這個,我們迷呢!就是變成落射影,這五塵,其實我們的思想就有那個相,我們的想就是都相,想火車就有火車,想飛機就有飛機,想什麼就有什麼,想聲音就有聲音,想物質就物質,想香臭依然有香臭,所以這是我們的明照,那是實相,也可以說現量的空相,有照無物,不過迷呢!是落射影,因為這個事體上是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過去的幻影,那個迷執住,事事物物,我們現在再想到就都又有了,有呢!你迷的人,依然變成落射影,執著外的事體,對這個事體的物質變成我們的對待的事相,有那個相没有那個東西,有那個相没有那個東西,雖是你對外取著也是事相而已,没有物質。

所以這都是我們的對六塵的緣影,每一境都是我們的,去將其接觸,啊去思想,雖然說有接觸,若没經過我們的精神系統與我們的意識去分別,没有作用,因為對這個六境的當中,我們的心意識會去分別好與壞,可意不可意這兩種,好與壞的差別,這個就是說我們心理狀態去分別的。

所以這個心理狀態呢!這兩種,俱生與和合與變異,這三種,因為這個對外的六塵呢!生就都具足,這樣,或是和合、是變異的這三種,所以才去分別,這個意識的分別,才能夠好與壞的差別。

像這個聲音,好聽與難聽,這個好聽與難聽,都是我們的好與壞,我們的第六意識的分別,這個意若没有們的心所法,不能夠發往這個外的利用,所以對這個外的利用,就是我們的精神系統,可意不可意,這個意才生法,心所法才會去取著,所以好與壞的境界都是我們的見解上去分別,所以你若看到壞的,我們自己會討厭;到好的,就我們要來,所以這個意與識的好壞,那境界呢!是我們身心對外六塵的染著,所以才有這個好與壞的境界。

所以像說我們眼睛看到很好的東西會起歡喜,這個起歡喜呢!們這個意識就是我們可意,很好,會歡喜啊!所以聽到聲音,這個音樂好聽,喔!我們的心識極安然,聽得這樣迷迷的,所以這個我們的意呢!對這個聲,會感覺說,喔!這聲很好聽,譬如說這個聲很憂悶、很苦惱,這個聲音很難聽、很淒厲,我們聽到的話,會生出這個煩惱與這個討厭。

再來講這個香味與觸法都相同,香臭,譬如說你就知道臭,這個鼻孔極其可憐,就知道臭,你就執著要再去嗅一下看看,所以這個鼻孔最為蠢,這個嗅味,對外這個的接觸極蠢。

所以這個美味與壞味、香臭,這都有俱生與和合與變異,譬如說,我們這個栴檀就是說,這個沉香,以及素材,這個檀香,這個點下去的香味呢!會很香,這叫做俱生,因為這個自然的一支材,而自己自然點下去就香,這叫做自然香,也可以說俱生香,所以不是說,叫做我們再加香料下去才會香的,所以這叫做俱生,它本來就會香的。

再來呢!由這個物質與物質的和合,所以這個人工來製造成香的,這叫做化合物,譬如說這個鳥糞、牛糞,這個很臭的東西,再進而去化合的,變成香水很香,所以這種香呢!叫做和合香,和合而成的,不是自然的。

所以由這個物質的變異,產生這個剛開始像說,我們煮起來的東西,剛開始很好吃,變臭酸,或是又再增加東西下去,會更加好吃,這個就是說,這個物質會變異,像說煮一些很好吃的東西,你若没加鹽下去,依然白淡無滋味,這個鹽摻下去就變異了,這樣一來就很甜、很好吃,所以這個叫做變異的。

這個因為這個品質,牛糞進而再去化合,這樣它會再變香,我們這個好吃味,你若没再鹽來摻下去,依然不會好吃,像甘蔗的甜,以及黃蓮的苦,這都隨它的本性,這就俱生味,俱生,它本來就它的性質,這黃蓮本的性質就是苦,甘蔗的性質本來就是甜,這叫做俱生味。

由一種很多項的東西來和合,成這個好吃,像我們的煎炒,煮東西,就好幾款的和合才能夠成好吃,你一些菜,就加水,就再加鹽,或再加味素,種種的和合,才會變成好吃難吃,所以這個,我們這個煮的東西這個美味,都是這個隨時的應變,這樣它才會好吃。

像這個瓜果會甜,你若小粒就拔起來依然不能甜,得這個期間到,成熟才會甜,像這個薑,你說會辣,嫩薑不會怎麼辣,得放到成熟,老薑才會越香越辣。

所以這個,對這個物質,有一個俱生與變異,以及和合這三款,這都是我們外面的這個物質,所以我們這個物質生活,所以依這個六根,有這個六根才會去對外,有耳朵、有鼻、有這個眼睛,才會去將其,去將其欣賞。

這個,現在所講的是剛剛十二入,就是說這個外的六塵,與這個內的六根配合,對這個神經系統來接合,而我們的境界,得要再六識去分別,才有作用。

所以這個現在就是說,對這個六塵的俱生與和合與變異這三種,我們的接觸的感動,才有那個成立這個好壞得以分別這樣。

@本文:前五境(色聲香味觸)的道理.....。 九五頁 07行
    .........何以故?能劫一切善法故。 九五頁 13行


現在我們再講這個五境,色聲香味觸法這五種,這是外境,因為這個道理上容易明白說,對這個外的境,若没有這個外的這個一切的境,我們心不會發,心所法去著這個境,要了解到我們的心會想,會想,想就是對境取著,所以有這個六境就是叫做法境,法境就是我們心去染著,念念不絕,這個就是說,用這個六境,這個六境就是我們的心對外所發去這個境,染到外塵,這叫做法境。

要了解說是怎麼呢?譬如說,我們昨天跟某一個人吵架,而數個月後,或是我們現在現在昨天的事情,所以我們若前看到歡喜的境界,好的東西與好聽的東西,這個事事項項,過去這個內心就是我們的意根,意就是我們的思想,根就是這個身體,身心對外執取,常常在這個想像,那個想的當中過去一切,那幻影再跑出來,所以過去的好與壞,人家打我們的,或是好的東西,或是我們很歡喜去看到的東西。

總而言之,耳朵所聽的好聽壞聽,看到的好與壞,好吃難吃,這個意與根就是說,身心會再去發出這個幻想,哦!我昨天在哪裡怎麼樣,吃一項東西,多好吃,那幻影隨再跑出來,所以這個幻影呢!叫做法境,法境。

什麼叫做法塵呢?就是心所法染在那個,對那個外境執持,所以這個對這個事體的染著,愛的起念與這個怨恨的討厭,種種的差別,我們的心法,心所法依然對外執取,所以這叫做幻境、幻影,所以這叫做事體,這個叫做體事,這個叫做外的這個形象,叫做事相,這個物質,非真實,變成事相,對這個事相上是有相而已,外也是相,內也是相,迷呢!對外的幻影執持這個外境,這叫做幻相,幻相就是說,你執持這個外,不了解到我們內的想就是實相,想到什麼就有那個相,而執這個事體叫做事相,變成事相,迷執外塵變成落射影,而迷迷糊糊執著在那裡。

所以這個外的六境呢!可以說會搶我們這個心理的變態,使得我們心理會變態,所以這個精神的幻境,造一切的矛盾,這叫做十二入,各各都叫做有一個法,有一個法境,心會所發,這個外的六塵呢!取它這個叫做法塵就是說,因為我們的心,時時心就會發去想,叫做心所法,所以對這個五境的執著,所以這種呢!有這五種的這個外境,隨時讓我們這個,因為我們這個意識會起這個意念,因為對這個境染著,這個念頭不時會起,偏偏就執持在這個一切的外境,所以無限的執著,我們的貪瞋癡若執住,這個心所法,能要怎麼,所要怎麼,要執著得我的,有這個名相,是怎樣這個名呢?我的,所以依這個法境呢!達取到我這個名義上,能夠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這個六境使得我們將之叫做六賊。

因為這個眼耳鼻舌身,對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的執持,所以使讓我們身心不能安然,若没有這個六根的當媒人,讓這個六識的起動念,所以這個我們的心不會對外取著,因為有這個外的這個六塵,有這個錢財、美色、愛慾、這個名利的當中,取我們的身心對外去染塵,所以才會去造業。

所以這個六賊,六賊就是說,它這些東西就像賊仔般,會劫我們自己的心對外去染塵,所以把我們一切的這個具足,這個本俱的性德的財產,搶光光,因為本來就没這個壞,我們的本來俱足,俱足一切,我們的一切的性德本俱的,被這些六賊將我們劫去,所以因為我們這個功德財產呢!譬如說我們修行,修得很久,也修得很好了,不過突然間被一個人將我們忤逆一下,而在那裡冤家打架,氣到拿一隻刀將其殺死,哇!壞了,這樣都付之東流,枉費我們修多少,都没有辦法了。

所以若没有這個外的境來將我們劫去,我們不會起這個壞的念頭,所以這個壞的念頭就是因為對這個外的錢財、美色、愛慾、名利一切的這個執著,所以這個六境,叫做六賊,所以會劫我們的功德財產。

所以涅槃經有云:「,菩薩摩訶薩,對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善法故」,因為我們人要不很善,要不很好,因為再對外的這個塵境會轉變,使得我們身心不會安然,這個善的功能呢!轉過來變壞的念頭:「喔!我就要讓你這樣!」,那一時轉不過的話,你即使多大件事情都做,所以你做多少功德,一時的不甘心,一時壞的念,喔!轉過來,都很可憐了。

所以這個六境才叫做六大賊,所以菩薩畏因,凡夫怕果,所以祂說這個六大賊就是說,我們能夠通審察真實,對外這個六塵呢!都是成住壞滅,可別執著,這是大賊,可別使我們一切的功德,去被它我們劫走了,我們得要回光反照,審察真實,能夠轉境,可別被境轉去,這是我們現在要了解這個理論,往往被這個塵境將我們轉變去,我們的心理狀態就變化。

所以心能轉境,當下即是佛,心能夠轉境,能夠隨時將其審察,把我們這個念頭審察對與不對,隨時轉我們的念頭,這樣的話,就不會被境轉去,所以心能轉境,當下即是佛,所以能轉所轉,能夠來轉境,就是我們學佛的價值,所轉呢!被讓境轉去,哇!顛倒去了,這可憐。

所以特別注意這個六境就是六賊,會劫我們的這個功德一切,所以我們心若没時時返念,問自己,有這個壞的念頭否,審察自己,才不會被轉去,所以這個就是說六賊會劫我們善德,這些功德一切,若没轉境的話,隨時被劫光光,這個意思。

@本文:無眼耳等的無字,有兩種說法:....。 九五頁 14行
    ..............迷心輕故合為一入半。 九六頁 14行


現在,我們現在再說就不同了,是怎麼叫做無眼耳鼻舌身意?也無色聲香味觸法?現在這個就是回光反照,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本自明故,無這些。

所以這字無字呢!有兩種的說法,一種就是說離這個因緣假合的以外呢!這個眼睛與這個叫做這個六根各各有那個自性在,對這個色境的六塵呢!就是說我們若能夠了解這些,對這個六塵就不能建立,若無這個眼耳鼻舌身,對這個五塵哪能夠接觸?既然没這個接觸,就没建立這個一切的這個妄念。

所以有這個六根,對這個外的六境,所以起這個妄念才會去造業,所以起這個妄念去造無限的這個一切的業力,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都是我們的根塵和合,這個妄相作業,所以這個妄相的作弄,造起我們這個身心,對外一切的這個不安穩,才會起這個妄念、貪念這些。

你若了解這個眼耳鼻舌身,對這個六境的接觸,你若没起這個妄念,對這個塵能夠,能夠了解說這個塵境,都是成住壞滅,這没永遠的這個不是我們的對待,我們的思想若端正,所以就不會去染這個塵,而不染塵的話,自然呢!這個外境就没作用。

所以,境無好壞因心有,因為這個外境其實是無好與無壞,不過我們的心去將其分別,好的壞的,種種的差別起作用,所以若没有這個思想顛倒夢想執著,對這個外境没執著就没有作用,所以才叫做無眼耳鼻舌身意,對這個外境若没接觸,就没有這個六塵可講。

所以有這個六根…
(第29卷完)

---第3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