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31講---
《卷32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九八頁 14行─→九九頁 07行】
[mp3-32A]
就是眼耳鼻舌身緣這個外境,這個第六意識所依這個境來發生,所以對生理學家來講,就是說我們這個六境,色聲香味觸這五境,就由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所以這個生理的作崇就是說,生理學家說我們這個看,眼睛看,叫做視覺,而這個視覺就是我們的眼精神,這個聽覺就是我們的耳識,就是我們的耳精神,這個嗅覺就是我們的鼻識,我們這個嗅香臭就是我們這個鼻的精神,味覺就是我們的舌識,所以若没有我們的舌的接觸,不能感覺這個好吃難吃,所以接觸這個外塵,這叫做觸覺,觸覺就是我們這個身識,我們這個身體的精神感覺,所以這叫做知覺的意思,會知覺就是我們的意識,所以這叫做見聞覺知,若無見聞覺知,這個精神不會作崇,所以這個知覺就是我們的意識。
所以我們前五蘊就是分這個五識,對這個五塵,色、受就是我們的五根、五識,想就是第六意識,行就是第七識,而這個識,這叫做第八識。
所以這個五識配合我們這個心理,來感覺這個一切的好壞,這個就是我們這個分別,所以有這個眼睛,聞聲,耳朵聽聲音,眼睛來看這個山河大地、物質,所以這個見聞的知解,都是我們這個身心合一,所以這個見聞覺知就是配合眼耳鼻舌身與外的色聲香味觸,這個合和來起作用。
所以有這些,這個第一念就是第六意識,有這個外的六塵配合六根、六識,這個第六意識同時呢!就是我們的心理狀態的知覺,這個心理作崇活用,所以這個知覺就是為了這個六根、六塵和合,這個心理與生理一切的連帶。
所以不光是說這個眼睛知道這個色境,不但這個香味觸,這個進取一步,依然也是我們的心理狀態的發展,執持這個外塵一切,這個就是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對這個合一來精神作用。
這個就是說我們的一切,就是有這個六根六塵六識配合起來,才叫做十八界的心理狀態,所以迷失我們自己,都是我們矛盾自己,這些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可別讓這些將我們拉去這個心理作崇,做這些業力,這都是我們會生死關頭,都是由這個起的,後面若十二因緣會再特別講更清楚。
現在再來不光是這個十八界,前有這個十二入,這個再特別再來講一下。
@本文:前十二入有的屬色,有的屬心,……。 九九頁 03行
……………故曰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九九頁 11行
現在我們講這個十二入就是說屬於這個色法,與這個叫做神經系統,依然是這個屬這個心,若没有這個六識,若没有這個心,不能發起作用,因為根塵和合,這個是一種接觸而已,没有這個精神所依的話,這個根不能發起這個了別,因為有我們的精神對這個根,就是說眼睛有看到,有我們眼的精神去了別,才有發生起用,有這個根,依這個識,才有發生這個作用,有這個根就是說有我們這個神經,若没有我們這個精神的話,不會發生作用,就是識。
這個五塵配合五根,這叫做浮塵,配合五識,依這個五識就是五種精神才會起作用,所以這個五識謂之勝義根,勝義,勝就是勝這個活用,指這個神經系統,有這個神經系統就是我們的精神才能夠發生作用,若無我們的精神作崇的話,不能起作用。
是怎麼根與識才會發作用?所以我們有這個身體的神經系統,若無我們的精神作崇,這個神經依然不會發作用,所以我們這個身體捏到會痛,捏到是接觸,接觸這個神經,這個精神狀態才去發痛的作用,所以就是說若依這個根與識來連帶,所以才能夠形成這個作用的了別。
所以這個根與識,六根與六識,若没有這個六境,若没有這個六境,六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是我們這個六根所緣的,六境就是我們六根來所緣,依六根緣這個六識,依六根來緣六識,所以叫做根塵識這樣,有一個對待,若没有這個對待的話,不能起作用。
所以雖然說有這個六根,若没緣這個六識不會作崇,所以這個六根去緣這個六境,六根緣到六境,這樣這個緣起才對這個六識起作用,若没有這個六境來緣這個六根,而六根才來緣這個六識,不會生起這個一切的矛盾。
所以特別就是這個六識,依這個六根所發生,六識∼第六意識了別這個六境的功能,特別對這個根塵識三合,所以這個精神狀態,依這個六境將我們迷糊了。
所以這個精神與物質,依賴這個物質生活,所以我們來存在這個生命,因為物質精神的關係很密切,所以若没有物質,我們的精神與生命不能存在,所以缺乏了一項,就一項的失去作用。
所以對這個一切的事物,根本若没有我們的精神,不能發生這個活動的作用,所以這個精神的這個,依這個外境這樣來起作用,所以精神物質這個活動就是所依賴,有這個身體若没依賴這些物質,缺乏這些物質,我們這個身體不能存在。
所以這個精神物質的密切,就是根塵識三合,必須這個作用,發生這個我們的精神與這個物質的和合,所以起用起來。
所以我們這個嘴若没有物質,我們就不能發生這個作用,不能吃,你究竟既没有這個物質的這個食糧呢!來讓我們這個嘴來作用,這個身體,這個機能不能活動,所以這個精神與這個物質就是說,這個生活難免配合這個物質,有這個物質,我們這個身體,這個五臟六腑才能夠起作用,來領納這個物質,來運用這個外,這個物質來循環這個身體,才能夠新陳代謝,這個身體才能夠存在。
所以這個出生的當中,就是這個精神與物質合用,對這個物質來依賴這個物質,我們這個五臟六腑的消化,對這個鼻子吸這個空氣,這個微菌才進入我們這個肺部,而這個物質成我們這個身體的這個細菌,因為有這個營養,利用這個營養讓五臟吸收,而成這個,合這個菌質來成這個細菌,種種的細菌,然後這個身體才漸長大,這個細菌依然新陳代謝,依然有在生滅,生生死死,這個我們會長大,就是我們的精神糧食來養這個身體,成這個菌蟲,來營養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全身體都是菌蟲,細菌組織,這樣漸漸新陳代謝,漸漸長大,對內一直膨脹出來,對外一直腐爛,然後才漸漸大,所以這個精神物質一絲都不可缺乏。
所以依這個六境與我們這個六根、六識來混合,這個就是說,有這個意識,緣這個外境,所以連帶關係,有這個外境,而與我們這個內的精神作祟,這個身體成這個物質,這個身體依然是我們的物質,所以這個身體的物質就是我們的精神的作崇,身體的物質就是我們的精神的作崇,這個身體若没有我們的精神不能活動。
所以這個身與心就是連帶,發生這個一切的作用,就是身心合一,而依這個外境,所依這個外境,我們這個心理狀態,才會對這個一切的境界一一去審察。
我們眼睛看到、聽到的、吃到的、身體接觸到的,這個就是說身與心接觸這個外塵,所以這個吃有味,聽有聲音,看有這個境界,這個一切都是我們的精神與這個身體的混用,所以這個身心對外緣這個六塵才侮弄自己,侮弄自己,這個都是我們的精神作崇。
所以對這個六根六塵,這個處境呢!不了解這個虛妄,所以這個六根六塵接觸了,我們這個六識才顯這個虛妄不實,這個夢想執著,了解這個道理,你若不了解這個道理的話,被以上所說的這些矛盾去了。
所以得六根、六塵、六識這三項的作合,顯這個夢想執著,這個理論若没圓徹的話,不能修持我們自己,不能了解自己,創造自己,被這個精神物質,對外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才有生死輪迴。
所以上面所說的這個根塵識三合,來迷失我們這個心理狀態,作崇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依這個塵境,所以迷失這個塵境,造這個矛盾,我們若依這個塵境,了解到這個都是我們的空相,既然是我們的空相呢!能依所依,這個心理呢!就没有這個變化,這個內外一切不會起這個妄念。
所以這個,既然我們這個本來的這個空,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一切都依這個空相,我們能夠來審察,既然是能夠來審察真實,就没有這個六根與六塵,與這個六識的混合,來起這個壞念。
所以這個根塵識理論圓徹,圓融著這個真空實相,所以能夠通明察,所以這個審察,這個靈光能夠活用,雖是說有這個內外的當中,我們這個心識不會被迷去,心識既没迷的話,自然回光反照,就是向我們內,没有對外取著,不過這個內外的當中都是我們的攝歸,我們的一心,都是我們的自性,這個一心都是我們的自性,能夠去明察,審察真實,徹證這個一切的迷執,就是這個根塵識迷失自己。
所以能夠審察這個真空實相,對這個內,一切顯達,我們的智慧能夠明察這個一切都是迷,無迷呢!即真,真呢!就是真空實相,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不會被這個六塵與六根、六識這十八界,這個就是我們虛妄不實,所以會夢想執著就是這個三六十八界的作崇。
既然理性圓徹,能夠回光反照,審察真實,當下呢!有這個,哪裡有這個十八界可講呢?所以無這個十八界,所以才故曰「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這些,本來面目,本來就無這些,無這個虛妄不實。
因為我們這個境界,講到這裡是前的迷,現在特別又了解到就是有這個三境,三境就是這個根塵識和合這些作崇,十八界的侮弄,所以這個虛妄不實,既然我們知道了,就是無這個十八界。
所以五蘊才能夠轉四智,四智成三德,這個處境呢!都是我們的了別,理論圓徹,身心能夠安然,不會起妄念,能夠回光反照,審察我們本來面目,是明故!我們的明,本具的性德,哪裡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個眼耳鼻舌身,就是我們的迷執。
我們這裡後面十二因緣會講很清楚,是怎麼會來生?有這個身體,怎樣會又來死?這個十二因緣講很清楚,就是我們迷失我們本來的,讓這個十八界的迷執、侮弄、造業,所以這個身心未安然,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這就是迷失我們自己。
這個無,就是回光反照,無這些了,我們的明照,本來就是明故,明徹一切,所以無這些,所以這個「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這些,無這個根塵識這十八界了。
所以特別要了解這個,理論圓徹才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所以佛講的,回頭是岸,苦海萬重波,回頭是岸,在這個苦海,無始以來,這個苦惱的眾生,就是在這個六道在輪迴,生死不息,所以這個苦海萬重波,回頭是岸,回光反照,找到我們本來面目就是岸,就是岸,就是解脫。
@本文:眼根為所依,色境為所緣…………。 九八頁 06行
………………此為眾生造業之良媒。 九八頁 14行
所講的這個十二入已經講完了,現在講十八界,十八界就是說根塵識三合,謂之十八界,對這個外,色聲香味觸法,這個謂之外塵;現在對這個內,這個神經系統,就是說這個眼根,就是我們的眼睛所依的,是對這個外的山河大地所有的物質去做對待,所以能夠成了,能夠了別,這個作用,這是我們眼睛對外所用的價值,這個眼睛叫做眼根
而裡面叫做眼識,因為這個分別作用就是我們的精神系統,而這個眼睛對外所看的,這個是神經系統,所以有這個神經與精神的和合,才能夠起作用,( B面 )……這叫做眼識。
[mp3-32B]
再來你這個耳根,耳根這個耳朵所依的就是我們這個聲音,能夠了別這個聲音的作用,叫做耳識,耳朵能夠聽,叫做耳根,所以這個耳根是對外聲音能夠通達,所以這叫做耳根,所以這個耳根就是這個耳朵的神經系統,能夠了別的就是我們的耳朵的精神系統。
現在再來鼻舌身意,鼻!這個鼻就是說鼻根,鼻根是對這個香臭的對待,能夠起作用叫做鼻識,所以根與識,根就是說我們這個神經系統,識就是我們的精神。
再來呢!這個舌根,嘴這個舌所對待的是這個味,吃好吃壞,有甜的、鹹的、酸的、辣的,對這個能夠去接觸,能夠了別這個好吃難吃,鹹酸甜澀,這個是叫做舌識,所以有這個神經系統與精神能夠作用,才能夠起用。
再來這個身體,我們這個身,身叫做身根,全身體的精神叫做神經系統對外接觸這個燒的、冷的、硬的、軟的、圓的、扁的,這些接觸,包括我們這個男女和合,這個叫做觸,所以對這個外塵接觸,這叫做身根,所以能夠起作用了別,這就是身的精神。
這個分做眼耳鼻舌身這叫做五識,五識∼五種精神,對五種的神經系統去接納,內呢!能夠這個分別,這個第六意識叫做意識意根,意根呢!就是第七識,意根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就是說我們的精神接納這個外塵,這個一切種種,這就是第六識,第六識,不過你若接觸這個外塵起分別,將其這個一切領納完,好與壞的差別,這個意根會起出這個貪瞋癡,有這個貪瞋癡的話,送過來第七識就是我們的身心,身與心合一意根就是我們的心,而這個意根,意就是我們的心,根就是這個身體,所以用這個心與身合一,對外取著,所以第七識念念不絕,能要怎樣、所要怎麼,所以進而去辨別,辨別後,已經決斷,才送過去第八識,這個第八識的作用呢!就是我們的所見解的事情呢!由這個我執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才會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個就是第八識,所以差這個身體去造業。
有這個八識的當中,就是說有這個我,這個我執,執著這個一切,就來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才會發生一切的種種的矛盾,所以有這些萬念一切,都是第六意識起,送過來第七識,第七識現在若現量没作用,就送過去第八識的倉庫,所以這個第八識呢!執持這個一切没用就含藏著,現在若又想到,第七識又再分別,能要怎麼,所要怎麼,所以這個第八識呢!也可以說大的宇宙倉庫,無始以來這些善惡業的種子都裝在這個第八識,所以一切呢!含藏善惡業的種子,萬念一切,一切若再,種子若再浮起來的話,這個一切就再發顯,要能要怎樣,所要怎樣。
所以我們學佛呢!要了解說這個第六意識,這個念頭呢!若没轉的話,永遠都造業,所以把這個第六意識若轉得過的話,這個念頭若轉得過,第七識就没有作用,所以第六意識就是第七識所依的,一切的對外的境界我們五識去緣這個外塵,所緣的一切起這個分別,這都是第六識的分別計度,所造成一切的所用,要來怎樣就是說,依這個意識的念頭起,送過去第七識的念頭,所以這個第七識最第一難解,就是身心合一對外取著,依一切的這個見解上,去做我們的分別,能要怎樣,所要怎樣。
像看到一項東西,我們若看過喜愛,第六意識這個愛生起的話,第七識這個意念,所以這個就是分別,能要來偷拿或是能要來搶,或是能要拐騙,所以用這個方法種種,要達取到我的目的,這就是第七識的分別,所以第七識分別後,來偷拿好,而這個第八識差這個身體,等他没看到就來偷拿,所以依這個眼識的分別,他若没在這裡,我們就來偷拿,所以這個外境都依這個眼識進而去分別,看要怎麼做,所以第八識依這個身體才去做,這個第八識依這個身體所做的是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運用這些做作用去造業。
所以這個意識的了別,對外的境界若没轉的話,讓其起作用的話,就是依這個身體去造業,所以這個意識若没對這個五識的分別去接納,所以就没作用,五識的分別,意識去接納才起這個念頭,好與壞,這個貪瞋癡才能夠生出來。
你若把這個意識能夠轉念,這個五識就没作用,尤其是這個五識能夠三止,根塵識能夠止,第六意識也不會起作用,所以意識是依這個五識,對外的去執取,所以第六意識才會起作用,所以這個眼耳鼻舌身,對外的起用就是說,第六意識的念頭起,這個才有作用,所以眼耳鼻舌是這個精神系統的作崇,你若這些精神系統能夠止塵,這樣來第六意識没有依靠,不能作用。
所以這個第六意識就是我們的精神最重大的這個心,所以這個心的念頭若起,萬惡由這個而產生,所以第六意識的念頭若能夠轉的話,時時問我們自己,我們這個第六意識的念頭,好與壞的差別,能夠去了解差別,能夠來轉念,所以把這些一切的妄念轉來正念,這樣第七識變不出花樣,所以我們這個以識轉智,就是說五識能夠三止,轉過來成所作智,不會去、没攀緣這個外塵,這樣呢!叫做成所作智。
第六意識這個念頭若能夠來轉,轉來正念的話,能夠審察真實,這樣叫做妙觀察智,所以能夠去審察真實,能夠起用,這個就是妙觀察所以叫做妙觀察智,把這個第六意識念頭若轉得過,第七識變不出花樣,所以這個意識,第六意識你的心若慈悲心,第七識轉過來變成平等性智。
所以這個平等性智,依這個對外,能夠去利他的精神,所做所為能夠圓滿,第八識就變成大圓鏡智,所以這個就是說以識轉智,八識轉四智,這個意思。
所以對外這個五識的功能是說,這個直覺,對外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對外去接納,這個五根只有能夠緣這個外境,不能起作用,不過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這個神經系統與我們的精神和合,所以這個根與識的和合能夠作用,所以這個作用呢!就是端視你對外的境,接納是好是壞,對外的攀緣了別,這樣能夠去造一個好與造一個壞,都是這個眼根與眼識,依這個外境的作崇。
所以譬如說,我們若去緣到一隻鳥兒,這個鳥兒很美,所以無非一隻鳥兒美麗來講,你就想看是要怎麼抓,所以有這個分別心,要怎麼來佈陷才會抓到,所以這個第七識就下去思考,看要怎麼來佈陷,或是要怎麼來抓,所以就是這樣的分別。
你若對外没緣之時呢!這個內呢!淨淨、寂照、寂寂,所以這個外境緣我們這個眼根,而眼根才緣這個眼識,眼識由這個起用,第六識的接納,所以這個念頭就起,這個都是過去與未來,都是這個第六意識的功能分別計度。
所以能夠去接納,對這個外塵,過去也好,未來也是對,依然第七識從第八識拿出來,依然是這個心念才會去分別,所以能夠分別妥適,第七識與第八識的聯絡,才會差這個身體起作用。
所以我們眾生都是會造業,一切的矛盾都是這個八識起用,這個身體才會造業,所以為這個呢:我們要慎重了解,我們的思想若不端正,一切的矛盾都是害我們本來的,害到自己造一切的業識的話,所以在這裡生死,這個都是對這個了解,若能夠轉識,這個一切的業障就没有,所以最好這個第六意識若能夠轉念頭,一切的惡業就都没有。
所以眾生是為了這樣才會去造業,若没有這個八識的起用,絕對不會做惡,也不會做去一切的矛盾這樣。
所以這個眼耳鼻舌身,這有這個眼耳鼻舌身,與這個色聲香味觸,這謂之十二入;再來有一個精神系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所以六根六塵的和合才起作用的,這樣叫做十八界,三六十八,這都是我們的對外取著,若没有神經與精神的和合,不能對塵去接觸,所以没有對塵接觸,這個第六意識也不會起作用,所以依這個精神系統與對外的神經系統去作崇,這個第八識才有起大用。
@本文:眼等六識若依生理學的名詞來說……。 九八頁 15行
……知其是花之色,是花之香及其他。 九九頁 02行
我們這個眼睛耳朵鼻嘴這六識,若没依這個生理狀態對外取著,所以不能起用,所以這個六識就是說,這個生理學的名詞來講,這個就是說眼睛叫做視覺,這個視覺就再有這個眼識,所以就是說有這個眼根與眼識所接納,叫做視覺,這個耳朵,這個耳根與耳識的作用,叫做聽覺,由這個鼻根,鼻根與鼻識作合,所用的叫作嗅覺,能夠接納這個一切的好吃難吃,這叫做舌識,舌識與舌根的和合起作用,這叫做味覺,所以這個身體,這個身根與這個身識起作用的叫做觸覺,能夠知覺的叫做意識,所以這是前五識,這樣對這個心理狀態的感覺,這都是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的起作用。
所以能夠看,能夠聽聲音,能夠聞香,這都是對外的,這都是識,這個色聲香味,這都是外塵,因為能夠起念呢!都是我們這個第六意識,若没有這個第六意識的接納,這五根與五識不能作用。
所以這個心理學就是說能夠知覺,這個能夠了解這對外山河大地、物質,與這個香味種種的接觸,都是我們這個精神與神經的和合,所以若没有這個第六識,這個心王,若没有我們的心的差別,依然也不能起大用。
所以這個外的外塵,都是依這個第六意識去分別才有起作用,所以這個識,就是說對外與這個一切,都是我們的第六意識的分別,而第七識去將其起作用,第八識才會去差這個身體去造殺盜淫,這都是我們迷執這個外塵,所起的這個妄念的作崇,才造一切的矛盾這樣。
@本文:前十二入有的屬色,有的屬心,……。 九九頁 03行
……………故曰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九九頁 11行
現在,我們以前所講的是這個十二入,十二入呢!是對外這個色塵,色聲香味觸這五塵,與這個心的發現,所以這個心起作用呢!這叫做法,法!對外執持叫做法。
所以這個十二入,就是說色聲香味觸這五塵,接這個叫做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所以這個有接觸,這個心所法對外取著,這叫做第六法塵,色聲香味觸再加一個法,剛好這六塵,內這個眼耳鼻舌身,所以這個意識,這個意∼意根,意根就是說,若没有我們的意的話,不能配合,所以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做六根。
所以六根呢!對外,外塵接觸後,再來呢!唯有這個六識,依然眼耳鼻舌身意,所以這個意就是屬心王,這個一切的心法,都是這個第六意識去心所發,所以這個意識呢!對外六塵取著,所以這個心去染塵,所以若没依這個五識,這個心,第六意識不會起用。
所以有這個根塵識和合,才會發生起第六意識的了別,所以這個根是依這個識發生作用,根就是說神經,配合我們的精神才能夠發生作用,所以這個塵呢!是有我們這個眼根與眼識才能夠和合起作用,所以這個六塵呢!須是我們的六根與六識的和合,若没六根六識的和合,不能了別,所以這個六境,就是六根所所緣的,六境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境,也就是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緣這個外境,所以緣這個外境,才依這個六識去認識對待好壞。
像說耳朵去聽到聲音,這個就是耳根與聲境的接觸,有對耳朵與這個聲音的接觸,所以這個耳識去納這個音調好壞,第六意識才認識說,喔!好聽難聽
這個外的六境都是我們這個六根所緣,譬如說山河大地、物質,這個就是我們的眼根,依這個眼根對這個物質與這個好壞,美的醜的,這些在差別,所以這個眼根呢!對這個物質與這個金錢美色,所以有這對外的這個金錢、美色,心才會起這個貪慾,所以這個都是屬我們的心法,才會去了別作用,所以六境…。
(第32卷完)
---第33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