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33講---
《卷34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一頁 01行─→一○三頁 13行】
[mp3-34A]
所以這個識界就是說配合我們的心王,我們的心所法,所以這個配合這個心所法,對這個色聲香味觸才再加一個法,所以才六根、六塵、六識,這樣三六十八界。
因為外是色聲香味觸而已,不過我們這個心所法就是說以這個事體染著,所以這個法才在這個外,所以叫做色聲香味觸法,這樣我們這個表看起來就懂,有這個六根與有這個六識,配合這個六塵,所以我們若這個身心俱迷才破這個十八界,而若迷色重的人,就破這個十二入,根與塵和合,這個十二入,這是迷色重的,所以迷心重的人呢!才破這個五蘊。
所以因為這個十八界就是說,有色法與心法的連帶,所以這個色法就是迷色重,將這個十界的當中加這個法塵,法!以上這個第六意識,這個第七識,這個第七識就是意根,意根與這個心所法配合,剛好七個,合外面五個半,七個半合來五個半,剛好十二入,嗯七個半,五個半合這個六根,啊與合半個,剛好六個半,這樣剛好十二入,這個很釐不清啦!若不曾學到,怎麼這個十二入,這個半個會釐不清,這個半個因為這個外的色,色聲香味觸,有這個事體,譬如說有這個香,我們去嗅到,所以這個心所法才能夠去了解這個香,所以這個法,執持這個香,所以執持這個外面,所以這個法才對這個塵成立。
譬如說有這只杯子這個事體,眼睛看到,所以這個心所法才會去染著,所以這個內半個,有外的半,若没有這個事體,我們的心就不會去了別這個杯子,所以能夠了別杯子這個法,這個法就是由這個外塵來所成立,所以這個六識與六塵的運用都是我們的心所法,而若無心所法不能作用,所以才叫做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這樣。
這個心所法就是對這個外的取著,這個法才在這個塵,所以你若没對這個法取著,就無這個外塵,所以有這個事體,我們才會,心才會去染塵,所以這個法才在外面,所以這個外一半,內一半,所以這個外的一半事體來配合我們心所法一半,這樣合起來才能夠起用,所以這個法才就此執持,就此作在外的六塵。
這樣根塵和合叫做十二入,而根塵識三合剛好叫做十八界,我們現在講到這裡,這個十八界的理論,已經講得很清楚,而這個半分的若不了解,看這個十二入那邊就能夠了解,十二入這裡依然有一個圖表,我們過去這個十二入,這個九十六頁十二入這裡,因為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意入,現在這個意,後面這個意識心王,這個法入少分,屬這個心,而迷心,所以合這個外塵一半,所以這個心法一半,而這個外塵一半,所以才這個法,這個法才拿在這個下面,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這個看起來就了解說,有外的一半,內的一半,合起來才叫做十二入這樣,這樣特別更了解這樣。
我們現在再來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個就是要破我們的生死,這個生死問題呢!尤其是我們這個十二入、十八界所緣的這個境,才起出這個無明,這樣生起這個十二因緣,我們對這個再來講,這個破我們這個生死的由來,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所以無始以來這個無明的染著,成就這個十二因緣造業,才有生死的由來。
@本文:無無明,亦無無盡;乃至無老死...。 一○一頁 09行
.....涉歷三界輪迴六道的一種由來。 一○一頁 13行
現在這個叫做十二因緣,是怎麼叫做十二因緣呢?因為我們這個,有這個因,有因,因就是空間,緣就是時間,所以因緣的和合,所以成這個萬有,而我們這個十二因緣就是說,有這個生死,就是這個因緣,有這個親因,所以有這個因緣的作合,有這個種子才能夠生,所以若没緣來助的話,不能夠成立,所以有因得要有緣,所以因緣成果,所以因緣成立就是自然。
所以夫婦的媾合,有這個種子的成立才能夠生孩子,所以有生呢!就是時間問題,有生難免有死,所以這個,因為有這個因,而有這個緣的相合,所以因緣的契合,產生這個人緣出來,有這個。
譬如說萬物有這個雨,而有這個雨,這個土能夠濕,得要有人工來造化,所以有這個雨的因來緣這個土,就有這個種子,才能夠產生這個樹木,因為若没有這個種子來助生的機會,不可能通發這個樹木。
所以事事項項都是這個緣起,若没有這個因不能緣,所以因與緣的當中,造成這個的一切的這個萬有,所以這個因緣的和合,共成這個生死,這個就是說有十二支的因緣,所以這十二支是什麼由來呢?就是這個無始無明,三細起六粗,我們以前有講很清楚。
所以來剛一出生没了別,所以這個智相,出生後,這個不會作用叫做智相,不過漸漸大,這個因緣的接觸,所以相相續,時常接觸這個外相,外有這個較久的相續,叫做相相續,所以大家都是愛取,因為這個孩子大到這個一二歲的中間,没有一個了別好壞,只要愛取,好也拿壞也拿,胡亂拿,所以只有這個愛取,不過漸進呢!所以這個愛取會執這個名字,你若這個五六歲,七八歲的當中,自然就一個你的我的的差別,所以能夠計這個名字相,所以這個計名字相的以後呢!所以漸大到這個十五六歲至廿歲的當中,所以會執取,要達取到我的目的,要達到我的目的呢!自然就不擇手段,不了解自己這叫做無明。
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個起,這個無明成立,你難免無明成立呢!行使一切的矛盾,行!行就是去造業,造殺盜淫,所以既然你以前有造殺盜淫的話,死了以後就是都這個識心,識心會去投胎所以第一無明,第二行,第三識,這個識心投胎就是叫做名色,名色所以這個名色就是說,因緣和合,因為有這個父精母血,所以這個識心,因為看一念的淫光,識心那時候隨我們的父母的因緣,跑進去投胎,投這個精血叫做名色,所以有這個名色,既然你有這個,這個精血的和合,這個漸漸呢!就一直變一個嬰兒,有一個腳手頭一切,這些五臟六腑成立,這個頭呢!自然就成這個眼耳鼻舌身,這六項成立,叫做六入,所以有這個六入呢!這個十月懷胎,二百六十幾日至七十幾日,就是出世叫做觸,接觸這個外面,既然你接觸這個外面,難免會受這個依正二報,所以第七叫做受,所受的一切苦惱與這些享受,所以福報若好,出世有錢人的地方,出世人就抱抱搖搖,這樣扶持疼惜,這樣疼愛如命,所以受到好報,你前若造孽,有的出世就瘸腳殘廢,有的出世就很壞命,所以感受的這個苦惱就到,所以這個受呢!漸大,第八這個愛,會生這個愛的成立,所以這個愛呢!既然成立,這個十七八歲至廿幾歲這個當中就會去執取,所以愛就會生取,取就是說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既然要取的話,就是這個身體去執取,執取什麼呢?去造殺盜淫,而嘴會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你既有造這些業取的話,自然第十就生有,有就是說有這個造業的因,而你既有這個因呢,難免就再來投胎、來生,而有生呢!難免就再有老死。
所以這個叫做十二因緣,所以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這十支成立,十一就再生,十二就又老死,因為這個老與死呢!合為一支,這個生不一定說得活到老才會死,有的出世就死,有的兩歲死三歲死,這個年歲不一定,所以難免一死,所以這個讓你吃到老,依然得要死,所以這個老死謂之合為一支。
這樣,這些一切眾生的這個生死輪迴,在三界不能解脫,都在這個六道在輪迴,這個就是說有這十二支的因緣。
@本文:二乘人雖破了我執,而法執尚存...。 一○一頁 14行
.....名為緣覺。此為小乘辟支佛果。 一○二頁 11行
我們現在把這個十二因緣,所以這是二乘共修,什麼叫做二乘呢?就是說聲聞、緣覺,所以聲聞以上就是聖者,也可以說聲聞的聖者,但是呢!聲聞是未了生死,所以這個十二因緣法就當時這樣修,修到這個無明能斷,才能夠成就這個叫做辟支佛,所以修這個十二因緣法,也可以說叫做緣覺,所以這個辟支佛是叫做印度話,所以這個為這個因緣成立、了解。
所以我們學佛,對這個緣起論要通達,所以這個十二因緣法都是因果,我們佛法第一點就是要講究因果,所以譬如說,這個佛,佛是印度話,若譯我們這邊的話呢!要怎麼說?所以這個佛可以說覺者,所以叫做覺者。
究竟佛是覺悟什麼?所以佛就是覺悟宇宙人生萬徹,所以萬緣能夠通達,一切都能夠圓融無礙,所以佛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這個生老病死,才會示現這個世間,為了要開拓這個十二因緣啟化眾生,讓祂能夠解脫這個生死的問題,所以才來示現。
所以這個修這個十二因緣法呢!也可以說叫做緣覺,也可以說獨覺,所以我們這個佛法呢!不是說佛在世有聽佛說法這樣才可以說能夠覺悟,其實呢!佛是平等,所以他不用聽佛說法,他能夠悟道,有正法去深入,他自己能夠去通達,這依然能夠成去獨覺,所以這個因緣若了解,這樣就能夠通達一切。
所以像說無佛在世之時,他能夠悟出這個生死問題,所以了解說這個秋天葉會落,春天會再開花,種種這些因緣通達,生死問題能夠解脫所以這樣,他可以說叫做獨覺。
不是說佛有在才能夠成覺者,其實佛不在,他對這個因緣能夠成立通達,這樣依然也是覺者,所以這個佛法呢!是平等,並非說得依佛,聽佛的話才能夠成就,没聽就不會成就,這個不是這樣,所以這個因緣呢!就是我們學道的人,起初要了解這個因緣法,所以這個緣起論若没深入,不了解,依然没有辦法。
所以這個緣起就是,因就是空間,緣就是時間,所以有因有緣就生自然,萬有都是這個真空妙有,而這個真空妙有就是因緣成立,化一切萬有,這個宇宙一切没半項,不過!這個真空妙有,這個因緣和合,一動,一點的霧轉,一直轉,一直轉,一直轉,轉上萬億年,成一顆地球,所以愈轉愈大,愈轉愈大,轉到最後整顆混沌狀,成混沌狀,就再整顆一直轉,一直轉,轉到這個氣層歸氣層,地歸地,水歸水,所以這樣才成立一顆地球。
所以有這個地球成立,自然這個萬有,都是這個地所產生出來的,所以萬有都是這個地與這個空間的配合,所以因緣和合產生一切萬有,這個能夠了解這個因緣成立,這個就是叫做獨覺,不用講有佛,所以無佛依然能夠成獨覺,因為自己覺悟,能夠解脫這個生死問題,這樣叫做獨覺,所以能夠悟出這個道理的話,這樣就是真實,了解因緣,這樣就能夠解脫生死。
所以我們這個善知識的開示,以及佛的言教,所以我們一定得要深入,譬如說此時佛没在世來講,我們不過有這個佛的言教,有這些經典,我們若深入研究,這樣能夠入道,開朗我們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
所以這個佛理的當中就是說,能夠栽培我們一切能通達,所以佛法呢!第一點的啟示就是端正我們的思想,把我們一切的迷執、幻化、矛盾,使得我們能頓開,能夠離苦得樂,這個是我們人道上,你若能夠了解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以前講的這些的話,你若了解這些就已經聲聞境。
是怎麼講呢?你已經了解,假使說我們就知道,不會再去犯到了,你既然曾被火燒到,就不會再去被燒到,被火燒是說那個憨,不懂,不懂半項,像嬰孩被燒得怎樣,也要再被燒,不知道嘛!不懂得,所以學佛就是有智慧,能夠辨別,苦樂能夠了解,所以能夠知覺,所以對這個人生,這個思想能夠端正,這樣就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十二因緣法,究竟就是要通知道我們這個人生問題,生要從何處來,死要往何處去,所以生死事大,不可悾生憨死,有這個十二因緣讓我們了解這個流轉門,而了解流轉就是說,無始以來,在這個六道在輪迴不息,不能跳出界外,那麼現在這個十二因緣就是要讓你能夠還滅,把這個因緣若還滅,生死就斷。
所以這個呢!有需要我們研究的目的,所以為了這個生死事大,所以没深入研究的話,永遠就在悾生憨死,真可憐,所以趁這個佛法現在還再在世,有這個佛法的在世呢!我們不曉得勉強來研究的話,真可憐,
所以有這個佛法的機會,在這個世間還有人說法,而我們若不能來研究,這樣來深入,真可憐。
無佛的時代,人家都能夠研究到這個因緣法,能夠成立這個獨覺,而我們現在佛的時代,佛還有這個佛經的存在,這時呢!若没當這個時間趕緊來研究的話,很可惜,所以有這個時候現成拿來吃,人家現成說,我們現成了解,這個時候最第一好修的時候,而我們不來深入,真可憐。
所以我們若有這個佛經可看,能夠研究呢!趕緊能夠解脫,所以佛是平等心,能夠圓融一切,所以讓我們能夠將這個佛理來研究,( B面 )……,
我們這樣不能來研究的話,實在很可惜。
[mp3-34B]
我們要出世呢!要在這個有佛的時候很為難,譬如說這個佛的說法到這時候二千五百多年來講,不過這個佛法的存在是短短一下子,無佛法是較多,所以現在佛若滅完,現在這些佛法若滅完的話,就再等到叫做那時未來這個叫做彌勒佛又再來示現,才會又有佛法,所以當時我們若不能夠現量來學,對這個佛教的理論若不能趕緊來深入,所以真可憐,所以我們若能夠大家來深入的話,大家都能夠自覺。
現在現在這個十二因緣是說讓我們自覺,而能夠去得這個生死的利益,能夠通達這個生死,而能夠解脫生死,這個是當下的研究,不過佛法不光是這樣而已,你再深入,後面能夠到菩薩,能夠究竟到佛的境界。
所以有這個好的機會,我們好好趕緊來學,所以才能夠覺悟這個無生的問題,有這些種種的真理,能夠啟化我們這個真實,能夠親證這個自性,能夠解脫這個生死,當下就是說緣覺,所以這個十二因緣若通達,這個無明若斷的話,同時就是緣覺。
@本文:【分釋】 無無明,亦無無盡,....。 一○二頁 12行
........乃由悟而入聖,是樂因樂果。 一○三頁 02行
現在我們詳細來分釋這個「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個我們若順序來講的話,無無明,乃至二字是到老死,這句,因為這個,我們這個文章的簡略,所以才用這個簡法,所以乃至二字呢!到老死一句這樣,這樣就將其圓徹,所以「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盡」這句,這個無呢!是說空,對這個空這個無明,空這個老死,這個就是我們要學的究竟。
所以這個無字呢!要解空,是怎麼須要解空呢?因為本來面目,有照無物,你要說有看、有什麼嘛!没得看半項,所以我們前有講這個三細起六粗,三種的微細,本來面目是明,你說明嘛!無一物,所以說空,所以無一物呢!淨淨、寂寂、照照,所以就是說寂照無礙,不過你明故,能照,明呢!能夠照,照呢!有山河大地,既然是有照呢!,這個空就生有,你既有山河大地,這個淨就轉動,動呢!一念,精明合一來投胎,有這個身體就是六和合,什麼叫做六和合?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項,這六項來合這個身體,才能夠作用。
所以成六和合就是說,首先就是智相,出生没半項,不了解半項,茫茫迷迷,不曉得用半項,眼睛能夠看,耳朵能夠聽,嘴能夠吃,所以叫做智相;再來相相續,對外的接觸,一直接觸到兩歲,這個當中就是愛取,愛取就是說把這個物質一切,看到只是要胡亂拿,没分別好壞,也没分別這個你的我的,所以只是愛要拿,所以漸漸大,對這個外的執持,到五六歲至七八歲,就會這個計名字相,有一個你的我的,互相就會相爭,要愛,會分別好壞,所以那時在爭,會吵架,那個吵架呢!不相同,只是要愛而已,所以這個名字相;再過來呢!漸大到十三四歲以上,這個就有一個執取相,執取,就是這個我的存在,這個身體叫做我,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非我的不行,這叫做執取,執取呢!就去造什麼?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這些,所以為了這些物質精神的問題呢!不擇手段,會利用這個身體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你有執取,有這些罪業,這個業繫就相續。
所以就是有這個因,當下現在這個無明,本來是無,而現在呢!有這個身體,無始以來,迷失來到這時候呢!這個無明帶著,所以我們的習氣太多,所以這個呢!就是被這些在侮弄。
所以現在這個講的就是說,這個十二支是什麼呢?第一句就是無明,乃至這個老死,這樣是連帶、簡略,現在我們順序來講呢!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這十支,既然有這十支,難免後面就再生、老死,所以這十二支因緣呢、也可以說十二重城,也可以說十二荊棘,也可以說十二連環。
所以這個內義呢!含藏,這個話是很多種,不過其實呢!這都是我們了解這個生死由來,所以這個,把這個按照這個十二因緣在流轉生死,生死不息,無始以來在這個六道在輪迴,一下子天人、一下子做人、一下子阿修羅、一下子地獄、一下子餓鬼、一下子畜生,所以在這個六道在輪迴不息,團團轉,所以現在叫做流轉門,流轉門不息。
那麼這個流轉生死,難道永遠就時時在這個生死中?所以我們今日要學的不是要在這裡,就是要還滅,還滅這些生死,所以這個還滅門呢!後面就會講。
所以我們現在從這個流轉門呢!先來一番一番來說明,怎麼來輪迴,基本是怎樣這個因果,所以了解學佛就是對這個因緣生起,了解這個因果,因、緣、果,所以這個緣起論若没通達的話,永遠都没修行,所以永遠就迷在這個生死問題,所以在這個迷的當中就是凡夫,所以在這個人緣間極苦,所以六道的當中都是苦,所以這個苦惱的當中不能來還滅,這個實在是最可怕。
所以我們現在佛就是要啟示我們這個十二因緣,讓我們了解這個生死由來,我們能夠還滅,得以來解脫、自由,俾得入聖,你若悟就是聖者,迷呢!就是凡夫,所以凡夫都是這個因果,有因有果,而我們若能夠還滅就是示樂,這個樂因與樂果,所以要離苦得樂,要解脫生死,若没從這十二支來深入,不能夠通達,不能解脫,這是我們值得我們一定要學的問題這樣。
@本文:何謂流轉門?這是一種譬喻:.....。 一○三頁 03行
...當先把十二因緣的名義略釋一下。 一○三頁 08行
現在,什麼叫做流轉門?這是一種的譬喻,凡夫呢!在這個生死不息的當中,所以就像車輪,再怎麼轉就是圓的,所以轉不出這個車輪外,譬如說這個水的流,在流動不息,譬如說一條溪,永遠就是有水在流,這個流水呢!不能停,所以叫做流,這個轉就是說,譬如車輪這樣,不時轉不停,轉不開,所以這叫做流轉不息,才叫做流轉門的稱呼。
所以因為我們這個凡夫呢!在六道在生死不息,我們凡夫的人呢!若像說,哦!我若能夠到天庭,那是很好的了,其實呢!我們學佛對這個呢!還是看不起,是怎麼說看不起呢?你到天人來講,他還是再有生死,上天依然要下地來,所以大家在希望說天人,這是一個福報而已,福若盡的話,依然須得再下來,所以天人依然有歲壽,你所修持的福多少,就住天庭多久。
所以這個天,所以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這個四王天,四王天總共有三十,叫做四七廿八,再合四下去,剛好三十二,所以四上天以下有廿八天,再上去玉皇那裡有一天,剛好總合起來有三十三天,所以一天一天的歲壽不同,四王天以下這二十八天的那些天人呢!歲壽就較短,那些歲壽差不多我們這裡五百年,至於四王天呢?那些天人呢!就較久,所以可以說多好幾倍的歲壽這樣,所以他那裡依然五百年,不過我們,他一年就我們這裡多久了,一日就我們這裡一年,而那裡的五百年就看多久,所以這個一天一天的歲壽不同。
雖是說讓你到非想非非想天,到那歲壽八萬四千劫,依然會盡,他的定若出定的話,就又栽下來,所以愈高摔下來愈碎,所以他那到非想非非想天,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劫,那時候就在煩惱了,那時的苦,極苦,所以在那個非想非非想天,他那裡是就像石頭定般,有!有那定樂,可是若出定栽下來,依然是流轉生死,要往哪裡去不知道,看你前的因緣,你的因果在何處,若在畜生又再跑去畜生那裡去,若在餓鬼跑去餓鬼,若地獄依然跑去地獄。
所以天人呢!依然會生死,所以做天人呢!五衰相若現的話,他就在苦了,他的生死比我們的死更難過,所以他的歲壽若快要到的話,這個帽花就萎,而這個頭首就會痛,腋下就會出這個惡味、臭味,而這個衣就會變壞,而破舊,座位就坐不住,所以那時候尚未死,在那裡真難過,比我們怎麼死都没那麼難過,所以這個天人的死比我們更難過。
所以世間六道輪迴極苦,所以分作三苦∼苦苦、壞苦、行苦,這個就是依然天人的究竟依然是苦,所以我們今日要學的呢!是超越,這個十二因緣法呢!能夠還滅,這個就解脫一切,跳出三界外。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聖者,所以學佛呢!可以說人天聖者,能夠自利,能夠利他,這個是最好的工作,所以學佛呢!就是超越世間法,能夠說把這個生死能夠解脫,以外的教理呢!不用講什麼教理,光是生要從哪裡來,死要往何處去,没有人能夠知道,只有我們佛法才有辦法。
是怎麼佛法才有辦法呢?因為佛就是宇宙人生萬徹,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所以天庭地獄哪有什麼稀罕呢?所以祂就是了解這個六道輪迴痛苦,所以祂來示現呢!把這個十二因緣要讓我們解脫這個生死,所以才來講這個十二因緣法,所以就是佛才有辦法,了解這個緣起論,所以我們這個十二因緣就是因果,因果因果,所以就是有因有緣才有成立這個果報。
所以我們現在此時呢!從這個流轉門先了解,後面才來把這個還滅門來通達,老死的由來從哪裡來?所以由生而來,所以對這個一直還滅,後面才來講這樣,所以這個十二支因緣,我們現在來分開一段一,段我們來分釋,來講這樣。
@本文:無明,就是不明(體即是癡,......。 一○三頁 09行
..........,起妄謂之枝末無明。)。 一○四頁 02行
現在我們對這個無明,什麼叫做無明呢?因為無始以來呢!不明白,這個無明就是我們的愚癡,與我們這個迷昧執著的心,因為這個無明就是我們一切的,迷著一切的外塵,不了解自己,造成一切的煩惱,這個妄亂的思想,造我們的因緣,造孽,所以這個無明就是我們起初一念的妄動,遮蔽我們的真心,將我們的妙覺迷住,這個就是我剛才講的三細起六粗,既然你有這個身體,有這個眼睛耳朵鼻嘴呢!對這個外執持,所以叫做一念的懞懂,這樣迷失自己,所以就是說背覺合塵,所以把我們一切的自性埋没,因為本來面目是真空實相,這個理體自己埋没,所以無所知,不能明確證實我們自己,迷失我們自己,侮弄我們自己,所以因為這個妄生憨死在這個執著,這樣叫做無明。
這個無明起,就是我們無始以來,三細起六粗,因為有這個身體,執持這個身體叫做我,這個我執與法執,所以這個執著這個我法二執,起這個無明的感著,對這個心念,所以念念對外取著,這個就是我們的迷失自己,侮弄自己,不能了解自己。
所以我們一切,凡夫就是被了這五蘊這個幻化不實,讓我們顛倒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執著這個身體叫做我,你不了解說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這個怎麼叫做四大假合呢?我們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這四大,所以我們的呼吸就有需要這些風,所以這個身體有需要這個血汗,所以這有這個血氣的流轉,所以這個叫做水,所以有這個血氣的流轉,就要身體有這個溫暖,所以這個腎邊有這個磷質,讓我們在能夠隨這個血氣的流轉,能夠有這個熱度,所以我們這個身體,這些頭髮、指甲、骨頭,腐朽依然變土,所以這個四大和合有這個身體,你把這個身體妄計作我。
所以有這個身體,四大的這個身體,對這個六塵執取,所以我們前有講,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所以有這個我的心,這個身心對外執持這個我,所以有這個我執,對外的物質精神的必要,所以因為有這個物質精神的生活,對外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叫做財、色、名、食、睡,這訶這個五欲,所以不得不呢!對外的處境呢!執持這個我,而來為了我這個目的,每樣萬有都是我的,所以不可你的,所以迷失我們本來的呢!把這個我,哦!這個我啊!每樣不達取到我的目的不行,所以法就是對外這些物質生活,一切的這個六塵,執取,所以迷失我們自己,才會侮弄我們自己,蹧踏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的自性本就具足,不過有這個假,有這個我的成立,這樣的話,這個我的存在,才會去造一切的矛盾,所以我們現在迷的當中,了解這個我法二執,現在呢!就要拆開這個一切的迷執,所以要了解這個真空的實義,這個真我要怎麼能夠顯現?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這個的究竟。
所以若没有真理的話,不能夠啟化我們的迷執,不能解開我們的矛盾,所以有這個理論圓徹,才能夠頓開我們的矛盾,對我們一切的迷執才能夠放開,所以我們這個心經的法門,就是專門要讓你了解這個生死,能解開我們這個迷執,所以能夠找到我們的真我,把我們一切的無明能夠斷,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研究的目的。
所以佛法第一要緊就是我們這個內在,可別執持這個外塵這個物質與這個身,所以因為我們的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不了解說這個是一種的器具而已,這個身體是生老病死啊!不能永遠存在,究竟一世人吃多久呢?一輩子没三萬日,所以這個短短的期間呢!我們不曉得把握,趕緊來修持,實在真可憐。
所以有這個身體也可以說最幸福,也可以說最不幸,不幸是說造業,把這個生死不能了別,所造的業惡,才來下地獄的苦楚,真可怕,所以迷失了這個我,這個是真可憐。
所以這個身體,我們若了解說這個是生老病死,可是這個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所以這個時間,我們有這個佛法來讓我們聽,有這些經典來讓我們看,所以我們今日就是這麼幸福,所以我們台灣就是在最中,我們這個台灣就像我們作一身人的胃,萬物都得從這個胃的經過,所以這個佛法呢!可以說全世界就是我們台灣最第一妙,最第一高超,而有這個機會呢!我們不曉得來學,有這些真理,我們不曉得來研究,所以看多冤枉!
將來死的話,人身難得,是怎麼講呢?一失人身萬劫難,所以在這個世間有這個身體,你再怎麼都有這個殺,我現在譬喻說,殺一隻雞就好,殺一隻雞。
(第34卷完)
---第3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