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34講---


《卷35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三頁 13行─→ 一○六頁 05行】
[mp3-35A]
雞來被人殺,所以出世做雞的話,在這個當中就去啄,就去挑,吃這些昆蟲,吃這些蟲,看就再吃多少,所以這個吃那麼多,就要再出生那麼多,所以在這個出生的當中,迷迷糊糊,流轉不息,所以一失人身萬劫難,要再來做人難又難。

所以我們今日幸福能夠來出生在台灣,而且有這些佛法可聽,有這些經可讓我們研究,所以若没來深入的話,看就多冤枉、多可憐,所以這個學佛就是要了解這個因緣生滅,要悟這個無生的道理,所以可別妄執這個萬有,妄取這個萬有的話,執著這個一切,所以難免呢!不時被這些物質生活的執著,難免造罪。

所以會造罪,當下就是無明白,不了解自己,而來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愚癡,這個叫做無明,所以是怎麼講呢?譬如說我們不甘心想要打一個人,而打一個人你難道就是這樣你就是好了嗎?讓你打贏,你也是蹧踏你自己,打輸,你也是蹧踏你自己,為什麼要去讓人打?打贏人的話,警察要抓,就來躲山洞岩石縫,而這個不是蹧踏自己嗎?要解開這個不被殺,没有辦法,所以一失足千古恨,我們既已經殺孽造下去了,殺到人了,難免呢!官廳得要抓,所以殺一個人不用廿分鐘,而逃亡看要多久?這不是在蹧踏自己,在蹧踏什麼人呢?

所以就迷了我、我法二執,不了解這個真空實相,本來面目,自己迷失自己,來侮弄自己,蹧踏自己,這都是凡夫的做法,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來去這個無明,來了達這個真理,把這個一念的生起能夠轉念,所以你若迷的話,一念的不覺,一念的無明起,就無限的造業,所以我們若把這個一念能夠轉來好念,所以這樣能夠轉,而把這個無明能夠滅,生死就永斷。

所以這個,按這個無明,就是我們的一念不覺,矛盾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這個愚癡的迷執,懞懂的做法,所以叫做無明白,這樣叫做無明。

現在我們按這個無明的根本就是對哪裡來?所以就是說這個無始三細起六粗,這個就是根本無明,來這裡就是枝末無明,這兩種,所以有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了解自己,迷失自己。

所以現在呢!當下我們是埋滅我們的本性,所以没有這個理論,這樣叫做迷理無明,不了解這個真空實相,我們若審察真實,這樣理論就能夠圓徹,所以這個根本無明,就是我們無始以來,來到這裡,所以對這個理性不能夠通達,這個事事一切都迷失自己,而來侮弄自己。

事實上,你若了解這個對外一切的事體,這都是假,所以可別迷這個事,所以因為對外取著就是迷事無明,所以對外迷事,內這個不能夠理論圓徹,所以没有這個理論,所以才能夠對這個外的事執取,所以就是迷理,而對外迷事,所以妄見這個一切的萬有就是我們物質精神的必要,所以對這個萬有的執持,對這個事相上執著,這樣叫做枝末無明。

所以迷理無明就是說,一念的妄起,所以障蔽到我們這個自己,事事不了解自己,所以不了解到這個一切,都是我們的心迷茫執著,所以這個心念若起,造一切的矛盾。

所以萬法唯心,一切依心,所以我們的佛法最重大就是這個心,往我們這個心地下功夫去審察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所以這個事理若能夠圓通,所以能夠通達這個中道的實相理,這樣的話,能夠顯發這個一切的迷執。

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要對這個理性圓徹,把這個無明要來斷,俾使解脫這個生死,所以你若這個中道能夠圓通,理論圓徹,自然而然能夠豁開我們這個一切的迷執,撥開我們一切的矛盾,所以對這個迷事無明與迷理一切,這個就是我們要來學的研究的對頭。

那麼這個迷理要怎麼斷呢!得要對這個見思惑,所以這個見思就是我們的煩惱,生死的一項的關頭,所以這個見思若不明白,就起胡念,胡亂想,而胡亂做,你既對這個理性不能通達的話,永遠你就迷住在這個矛盾,所以既然矛盾到自己,侮弄到自己,哪裡能夠出離這個生死呢?所以凡夫一切就是無明白,受這個障礙呢!真實來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這個真諦理,所以有這個真諦理,能夠離這些邪見,以及妄亂的思想,所以要斷這個見思無明的話,第一要捨這個貪瞋癡,貪瞋癡你若没捨的話,要斷這個見思呢!難又難。

所以這個見思惑,見惑有五利使,思惑有五鈍使,五利使有八十八使八十八使,五鈍使有八十一品,那後面有講,你們自己去看就有,所以這個我們若没謹慎,斷這個貪瞋癡,要成道難又難。

所以二乘就是迷失這個俗諦理,因為聲聞、緣覺都是對內著空,不能出假,所以就是迷這個俗諦理,所以我們學佛呢!這個空、假、中,這個三觀妙用就是對我們學佛很必要,這個空假中三是一,是我們一心的妙用。

首先就是對外了解這個一切都是緣生緣滅,不能永遠常住,這謂之假,這假觀,對內呢!就是空,什麼謂之空呢?內就是我們本來面目,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的本來,迷!變成思想顛倒夢想,悟呢!回光反照,萬有就是我們的空相中,我們當下想就是相,想什麼就有什麼,所以我們以前若曾看到的,想到隨時就有那個相。

譬如說,我現在說飛機,你們有看到飛機,隨時就有飛機相,而這個相就是我們有照無物,本來就是明故,這個本體是假,我們的本性是無一物,尚且無內外,你若想台北,我們的本性照到台北,想日本照到日本,想到宇宙,照到宇宙一切,所以本來就是充滿宇宙,明明照照,不過迷呢!所以迷失自己。

所以二乘了解這個空的明照,所以能夠對這個內在,能夠心去妙觀察,生出這個妙觀察智,這樣的話,能夠了解這個空理,所以入空没出假,這樣叫做緣覺。

那麼權教菩薩呢?是不了解這個中諦理,執持這個二邊,就是我法二執,還有這個我在說法,我在度眾生,因為這個理論不了解到,我所說的是真或是假呢?這個聲音是一個名相,我說糖甜,這個糖與甜,這個聲音有物件否?無一物。

因為理性能夠圓通這個事體,所以事事無礙,理事圓徹,這叫做中諦中道理,中道就是理論圓徹,這樣呢!我說糖甜,有這個圓融這個事體,你們隨時能夠了解甜,那麼你們若没吃到甜的話,你們怎麼甜?没有辦法可甜,有甜也是你們吃到的,所以以前你們若没吃到糖,哪裡會甜,因為會甜是你們自己會甜的,我說的不是甜。

所以我在說法,無法可說,我無非是這個聲音,侮弄這個聲音,你們若聽不懂的人,怎麼講你們都没有辦法得以深入,聽得懂是你們理體上能夠圓融,無非是你們自己自利的,不是我能夠教你的。

所以權教菩薩還我有在說法,我有在度眾生,不了解到無法可說,說的不是真,是假設這個名相而已,你們若没去體會去那裡,哪能夠了解到那裡?所以他執著這個,我在說法,我在度眾生,不了解到無所得,無法可說,無眾生可度,倘若這樣,在這裡說要做什麼?我所說的雖是假,不過能夠顯你的真,你們能夠真實通徹,你們了解,你們會去自修,那麼自修是你們自得,是你們自度,不是我度,所以無眾生可度,所以我在說的不是法,是假設一個名相聲音而已,你們在聽實法,你們聽得懂才正法。

所以佛當時祂就没說法,有的聽了也覺得很矛盾,明明現在佛就在說法,怎麼說没說法?對啊!祂所說的不是法,這個佛的一音演暢隨類各解脫,我說的隨各人的見解不同,我說的是大家當體,大家聽相同,不過你們的見解有高與低,因為根若深,他的智慧較高,能夠了解很多,我說一項他就了解很多,根器若淺,我說一項聽一項能入就很多了,所以雖是在說法,聽的不平等,是你們自己不平等,不是我說的不平等,因為這個根器深淺的關係,理解上,所以有入没入,那是個人的事情。

所以總而言之一句呢!我們這個真理要我們自己啟化,所以可別迷失自己,現在講的,我們得要通達,好好去思考,可別聽過這樣輕放過,這樣就可憐,聽完呢!又再淨研,我今晚所講的這些理論,再去思考,這個就是能夠通徹一切,能夠啟開我們的智慧,能夠圓徹一切,這個都是我們自己自證自修,没有人能夠度我們,所以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無法可說,這個我們要了解。

所以我們現在按這個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什麼叫做根本無明呢?就是我們迷失我們的理論,不了解這個理論,這就是我們的根本無明,所以這個妄這個事體,迷執這個外的事體,執著這個萬有,對外執取,這個叫做枝末無明。

所以這個我們要明白,內就是根本無明,對外執取就是枝末無明,因為無始以來,這個無明就是三細起六粗,自己迷失,所以這個精明合一來成立,有這個身體,所以才無始以來,被這個無明的埋沒,造成這個塵沙惑,讓我們這個生死不息,所以這個無明造惡,都是由這個不明白自己,没有這個理性得以來了解自己,所以迷失自己。

所以我們現在學就是要回頭是岸,苦海萬重波,所以無始無明到此時在這個六道奔波,被這個苦惱將我們一切的埋没,所以這都是我們不明白這個五蘊,被這個五蘊的這個埋没自己,造成不明白,造這個善惡業一切的種子,所以在這裡在流轉生死。

所以今日有這個理論,我們就趕緊來深入研究,了解這個善惡分明,可別再去造業,所以我們要學,首先就是捨貪瞋癡,再來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樣才能夠生出,深入這個理論,才會圓徹一切,才能夠成就聖者,這個是我們要學的價值,所以這個善惡都是我們的無明白所造來的罪業。

@本文:行是造作義,指一切行為,........。 一○四頁 03行
    ........四、中年位,五、老年位)。 一○五頁 05行


現在,我們這個識心會來投胎,為什麼會來投胎呢?就是之前這個行,所以為這個無明故,行使這些罪惡業,所以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前的業識,所以就是這個行使這個造作惡業。

所以行才會牽識入胞胎,所以這個業力的牽引,所以識是第八識,現在現量就是從這個八識,因為八識田中善惡業的種子,隨這個因緣上來受這個報應,所以這個業力的牽引,驅使我們這個投胎的念頭,所以找我們有緣的父母,才來投胎。

所以是怎麼會投胎呢?所以以這個父母的媾感,所以我們看到四周都黑暗,所以唯見一種的,一幕的淫光,所以這個淫光有這個明,我們循這個淫光呢!去隨這個父母的胎內,入這個父母的胎內,因為我們為這個愛,無始以來這個執著,因為這個性呢!已經無始以來這個愛的留念呢!已經這個性質已經連帶,不能夠離開,所以執著這個愛,所以這個愛的一念,所以這顆種子呢!來投胎,攬這個父精母血,隨這個愛的留念,你現在看這點淫光,就是說父母的最愛,我們就是要爭,男的呢!愛母憎父,依然會醋勁,所以對這個父能夠會氣,所以男就是愛母憎父,女呢!愛父憎母,所以為這個愛的念來分作男女,所以那個愛的念,爭!所以隨這個父精母血進去,所以這樣呢!就入胞胎。

既然入胞胎,生死就禍根就靠過來,所以這個生死禍根就是由這個恩愛的念頭,隨我們看到我們這個母親就是我們的妻,這樣去爭,女呢!看到父就是我們的夫,所以難免會起一念的妄性,所以循這個淫光,才隨這個父精母血來成立這個生態。

所以我們這個投胎的第一念,止觀有云:「初托胎的時呢!名為歌羅邏」,那當時就是說有三事,什麼三呢?一就是命,我們的識心就是命,二就是煖,三就是識,所以這個命就是我們的識心投在這個胎內,受這個溫暖才有這個成立這個名色,所以這個命就是由這個來產生。

所以我們這個當中,就是母親的這個呼吸,這個風來送入我們這個裡面,才會生出這個名色,所以這個精血成立,有這個風送來,自然這個煖性就成立,受這個母胎的溫暖,自然而然活動這個識心,在那胎獄,雖是說二百六十幾日至叫做二百七十幾日,就來出生。
[mp3-35B]
所以這個二百幾日的當中,受這個胎獄的苦惱,依然是跟我們一輩子同樣久,( B面 )…… 母親的氣息,上下出入,就是說吃熱吃冷,吃到冷就像冰山的苦楚,吃到熱,喔!活像燙死,所以在那胎獄吃這些污氣來成立,這個就是說,入胎的過程都是這樣。

再過來這個名色,這個名是指這個心識,所以我們這個心識來投胎,有這個父精母血,才成形體,叫做名色,所以我們這個後面會了解到,這個成立在這個母胎,要生一塊肉,而才一直長大,所以這個名就是為了這個愛,為這個愛投入母體為名,所以由這個赤白二渧就是說我們的父精母血,這樣來成立才謂色,所以這個名叫做名色,這個就是我們的心物和合為胎。

起初呢!這個名色的當中,所以要了解到這個一日一日的變動,所以這個雖然說初入是物質,不過投胎後這個根色就和合了,所以我們這個識心在這個胎內的功能呢!依然有這個心的存在,所以倘無我們的這個心的作崇的話,不能夠成立這個胎性,所以有這個心識的和合,所以以這個名,初胎用這個精血作色,這個識心為名,所以這叫做名色。

所以這個,我們這個入胎以後呢!有分作五位,第一七日,這叫做羯羅藍位,也可以說叫做歌羅邏,這都是印度話,我們若譯我們這邊的話呢!叫做凝滑,因為七日這個精血就合起來,叫做凝滑,所以隨這個父母的精血合來,這樣一顆圓圓就像水泡,依然是這個穢物,這個是第一個七日的位。

再第二七日呢!就不同了,這個部分得要變一個皰,這個叫做曇位,這樣譯我們這邊的話,叫做皰,一顆像皰,所以這個七日七日的漸漸的轉動呢!這個皰,到第三七日,三七廿一日,這個名叫做尸羅位,因為現在第三七日呢!變一塊硬肉,叫做軟肉,所以這個三個七日的經過就漸漸,這塊肉,肉質呢!就展長,所以到第七日,第四個七日呢!四七廿八日,這個叫做羯南位,譯我們這邊的話叫做堅肉,變一塊硬肉。

第三的七日是叫做軟肉,第四的七日叫做硬肉,現在到第五的七日呢!這個頭腳一切就分開,這叫做缽羅奢位,這都是印度話,譯我們這邊就是分肢節,有這些腳手頭都分開了,所以這個形位成立,這個神識漸漸就會活動,所以再來漸漸這個眼耳鼻舌一直成就,這個四肢能夠圓融,這個五臟六腑自然一直相續,所以這個階段呢!到二百六十幾日這個嬰兒位就成立了,因為這個眼耳鼻舌身,這個四大一切的成就,五臟六腑也一切都妥適了,這樣呢!這個二百六十幾日至七十幾日,來接觸這個外塵,叫做嬰兒位。

出生就是嬰兒位,出生後這分作五段,嬰兒位漸漸,再來就童子位,五六歲就童子位,再來呢!少年位,十二三歲,十四五六歲,那個當中叫做少年位,再來漸漸呢,到三十幾歲至五十歲的當中這叫做中年位,五十歲以上呢!這叫做老年位,所以分這五段。

在胎內也分五段,出世後這個生死的當中也分作五段,所以這個名色的由來,就是我們的生,生命的頭一階段,叫做名色。

@本文: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 一○五頁 06行
    .......。此為有情一生自用之自體。 一○五頁 09行


現在這個六入就是現在這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以這個六入就是在這個母胎,這個十個月的當中,所以由這個名色起漸漸,所以到這個五個七日成這個形體,所以這個腳手頭成就後,現在第六的七日就來有這個頭髮,以及這個指甲,第七個七日,所以這個名就是根位,因為這個六根成立,就是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身這些都成立。

所以從這個名色起到這個六入,總共有三十八個七日,所以這個當中有進退,没差多少,所以這個當中呢!這個胎位成就,這樣才來叫做的那時候出生。

這個就是說,出生就是有一個情感,俾以一身的自用,因為這個六根成立,就是應用我們對這個外塵的接觸,所以若無這個六根的成立,不能夠對這個外塵的接觸,所以為這樣呢,這個六根充足,所以若生出來才有這個情感,所以俾以自用,這個都是我們的,對無始以來,由這個執持這個六根的生活,所以被這個六根的牽引,對外的接觸這個六塵,造成這個因緣成立,才會造起這個萬惡,這都是我們從這個而起。

所以六入就是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對外去入這個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所以這個就是我們一生的情用。

@本文: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 一○五頁 10行
    愛取二支為現在惑,同時又為未來因)。一○六頁 05行


現在己經成立,六入既成立,這個觸就是出生了,觸就是接觸這個外塵,這個身體生出來就接觸這個外塵了,所以這個根塵和合就是說,六根出生來,去接觸這個外塵,就是接觸這個外塵的和合,叫做觸。

所以出生以來,有這個外六根,對這個外的一切的環境接觸,所以我剛才說的,三細起六粗,初接觸這個外塵呢!既没有好壞的分別,也不曉得起作用,你既在二歲三歲的當中,那時候就很天真,會要拿,只是胡亂拿、胡亂要,所以那時候都没有好壞。

但是呢!有這個六根對外接觸,我們內有這個五識的精神的知覺,漸漸呢!能夠分別,所以會分別,就是我們這個五六歲有這個接觸,因為這個東西,有一個你的我的,所以受這個環境,外境成立這個對外執著。

所以因為對這個外的執著來會這個感受,這個受就是對外領受,領受什麼呢?因為接觸這個外的環境,所以我們這個眼根耳根鼻根舌根,這些已經較頓開,這個看法就不同了。

所以對外的感受的環境呢!所以漸漸感覺到我的你的,所以五歲至十歲的當中,就有這個名字的分別,有你與我的差別,所以這個所受的一切這個物質生活,漸漸對這個環境上就會去執取,所以無論這個吃穿與這個一切的物質,所以精神上呢!就會妒爭,因為會分別你的我的差別,所以那時就有這個貪愛,那個貪愛心起,自然就要對外執著到我的。

所以這個受的環境,我們要了解這個受的環境,本來是没有好壞,不過這個受呢!出生來這個感受,隨時隨地就有好與壞的差別,因為你前世若造了善行,有布施、有放生,所以來的福報,感受呢!出生就富有人,財產呢!就很多在等了,那感受就快樂。

所以這個受,有樂受、苦受,所以這個苦受呢!就是前生的造惡業,有的出生就五不全,受這個環境的報應,行動不能自由,有的出生就很窮,很可憐,所以這個出生的感受,我少年時,進去山裡看到那生番,那十二月天,嬰兒一出生呢!馬上抓下去溪溝底,喔!那溪溝水是就像冰一般,將他放下去,這樣有的就因此夭折,那有的放下去這樣抓起來,這樣洗一洗,有的全身體黑得發紫,極可憐,受到那種環境,那實在極可憐,那就很難受囉!

所以受的報應,就是前生善惡業,所以我們這世的當人呢!有的很享受,有的當大官,福報很大,而有的很富有,這個都是我們前世所造來的福報,才有得享受,所以有的出世就極可憐,當嬰孩就當得累喘噓噓,没得吃,這樣受這個苦報,所以這都是因果,前造業的因,所以這世感受的果,所以受這個環境的報應,都是我們前所造來的接受,所以這個受。

有這個受的果報,這個果中又再造因,是怎麼講呢?這個果中不了解為了這個我,為這個物質生活,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的感受呢!生出這個愛,所以這個愛,我們現在再從這個愛來講,所以這個愛就是貪愛,由這個貪瞋癡而起呢!生出這個愛念,這個愛念就是所謂的這個環境,因為對外這個環境問題,所以這個因緣的和合起這個貪愛。

所以我們若這個十二歲起至十七八歲的當中呢!已經這個成年的當中,就是這個慾望,開始有這個慾望,有這個慾望呢!就是在隨這個環境上,有這個金錢、美色、愛慾與名利,所以會心生貪著,為了我與這個生命問題的追求,有這個我,生命的問題追求,所以這個追求就是這個物質生活,所以這個物質精神所感受的這個一切的受染,生出這個愛念,所以有這個愛念的病症呢!難脫,所以這個都是我們的貪瞋癡,迷失自己。

所以這個愛呢!會起這個貪與爭妒,所以這個妒爭就是說,一個人愛一個,若還有一個人要爭,譬如說,一個女孩子而有兩個男的要愛,這樣就妒爭了,譬如說作生意,兩個做相同,這樣就妒爭相拼,一個愛呢!會生出妒爭與這個貪著這些。

因為這個受這個環境的壓迫,所以為了這個精神物質的生活與這個美色貪戀的心,往往呢!遇這個境,心就變,所以遇這個環境轉念,爭鬥這個惡心,難免呢!都被這個環境來將我們壓迫,受這個環境起這個貪著,所以造出一切的矛盾,既然你有這個壞的念頭的話,惡心起,一念的差別,所以對外就會去執取造業。

所以由這個貪瞋癡的變化,起出這個妄念,有這個妄念,自然呢!會妄取,這個妄取就追求,這些美色、物質、名利,譬如說,我們人若生長,男生女生到這個廿歲,自然而然,這個生理狀態會變化,這個愛慾,難免會追求,隨這個愛慾的環境,一切呢!追求到這個一切的迷執,所以不擇手段。

所以做惡就是說有這個貪,生出這個愛,所取的就是說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追求這個愛呢!不擇手段,會去貪淫造孽,追求到這個名利,所以為了這個生活,不擇手段會去造殺業。

所以這個癡念一起,會去造淫,惡念起,會去造殺,所以貪求這個物質生活,所以癡迷這個環境,所以被這個心所的蒙蔽,對外執持就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為了這個名利、錢財、美色,這個起出這個慾念,所以這個環境呢!都是我們的迷失自己,所以不了解自己,所以這個念念追求就是那一時的矛盾,所以這個念頭造一切的矛盾。

所以我們譬如說要愛一個人,千方百計,這樣去追求,所以為了這個生活與這個愛念的染著,所以這個愛慾的環境,造成我們的一切的矛盾,所以癡迷一切的這個愛,所以癡迷這個愛的追求,才會去惡取。

所以這個就是無明,無明的原因,過去的執著,所以這個愛取二字呢!都是我們現在惡念的追求,所以同時不能了解自己,才會來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為了這個愛取這二支呢、同時去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一切的罪惡都由這個愛取二支來成立。

所以前會來生,也是這個愛取二支,行使這個一切的罪惡,所以感染就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迷失自己造業,所以這個罪惡,前生有這個因,才行使我們的識心來投胎。

所以既然有這個愛取二支,造業後就有這個,就是有,有這個有的因。

我們現在再從有來講。
(第35卷完)

---第36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