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35講---
《卷36台南開心法師》──心經 71卷
【一○六頁 06行─→一○八頁 11行】
[mp3-36A]
所以這個有的業力,有就是前的因,所以這個有這個因,難免有這個果,所以我們佛學就是講究因果,所以愛取就是因果,由這個愛取來成立,造這個生死因緣,所以這個生死業力的牽引,都是我們的因果的報應,所以這個果中又再造因,所以有因難免就有這個果,所以有這個死,而有這個有,難免就再來生,所以這個因果就是這個三界輪迴的事實。
因為這個,由這個愛取二支呢!所驅使這個一切這個妄念,去造作種種的惡業,這都是我們有漏的妄相,所以由這個愛取呢!來生出這個未來這個生死不息的果報,所以都是因,造業,這個果報上呢!又來造因,所以這個因果因果,在造業不息。
所以因為這個因果要講起來極廣,無始以來,我們所造的果報呢!可以說像塵沙無量,所以依這個業力那麼多,這樣難免呢!在三界在生死不息,不能出這個生死的範圍。
所以這個生死的範圍內呢!都是不出在這個依、正二報,什麼叫做依正二報呢?我們這個生老病死這四苦,這謂之正報,這個正報就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難免有這個生老病死,你即使没活得老,依然没生病不能死,所以你即使車禍也是苦惱,痛苦,這個身體的死,所以謂之生老病死,這謂之正報,對我們身體的關係。
那麼這個依報呢!依報就是對這個環境,對這個愛慾,對這個愛慾的環境,所以迷迷糊糊受這個環境的壓迫,受這個錢財、名利一切的環境逼,致使我們的煩惱、苦楚,一切的不甘心,所以所依的就是環境的報應。
所以這個就是說,依報與正報這兩種,譬如說欲界,我們這裡與四天王天,這都欲界天,所以這個欲就是說天人依然有淫欲,所以天人以下這個六道的當中,都是欲界,再來色界、無色界,這個都是正報,有生死輪迴的一種,所以這都是業識的牽引,所以不能解脫這個生死。
所以對我們現在來講,我們有這個身體這個當中,難免讓你生與死的當中,即使讓你有三萬日,再超過也是痛苦了,所以短短的三萬日呢!難免會再死,所以死了後呢!這個當中叫做中陰身,所以這個在這個中陰的身體就是意身,把這個意身死之後,没有這個身體,難免呢!這個當中所受的都是這個意身,這個意身呢!不是身,没有這個物質,所以在這個中陰的當中呢!迷迷糊糊,所以迷茫的當中,因為這個後的這個有,就是我們有這個因,有這個因的以後,死了難免就再後面的受這個生死的身體。
所以這個,我們現在有這個身體死後,所以再去投胎的話,不能再投胎這個人身,大部分都是禽與獸、蟲類這部分,這都是我們的欲念造業,因為這個愛欲,所來受這個生死的。
我們愛要吃一隻雞,這個欲念若起會去抓、會去殺,所以吃這隻雞的話,我們後面受這個生的依報的話,就是依這個報應,你殺一隻雞,要再出生一隻雞,而這個要一隻雞呢!吃一隻雞,出生作雞來講,得去要討吃,難免得去啄,得去挖,有這些昆蟲、蟲類種種,所以這個來,再來為了這些,吃這些,再來出世這些。
所以這個愛欲所造的一切迷執,生出這個三有,所以為這個有,所受的生,所以就是說依報與正報,所受的一切呢!就是這個身謂之正報,所行的這個環境、事業,來這個依這個環境來苦惱,依這個業識又再造業,就又有。
所以指現在這個果中,再來造業,這樣就又生這個後有,雖然現在所造的,不能說即時來報應,不過未來的生死問題,所以使人苦,我們自然後面就有這個苦果,所以人受我們的虧,吃我們的苦,後面呢!難免這個因,難免有這個果。
所以我舉一個例,一個人來我們這裡,所以來的因,我們去緣,打他的果,所以我們有打他,自然這個因緣成立,這個因成立,我今日將你打,讓你苦惱,改日我來到你那裡,自然那果報就現出來,我這裡打你一下,這個因果的報應,不可思議,打一下,現在來到那裡,讓他打一百下,他不會歡喜,而我的因是打你一下,你的果報是怎會那麼没天良?我們要了解這個因果的報應呢!利息極重,是怎麼打一下,別人要將我們打上百下,還不放過我們,要了解到,因為有這個打他一下的因,他回去的念頭不時起,不甘心,再想到,喔!我跑去給某人打,我們現在没在打,他跑來在讓我們打了,他在苦楚他自己了,所以一念的不甘心,他就再跑來自己讓我們打,我們没打他,他自己打,所以不時想,而不時不甘心,所以他自己打的因,依然找我們要報的果,利息往我們身上來,他自己不甘心去想,自己打的,那個利息依然要找我們生,所以我們說他没天良,其實他自己創造的業力的感報的一種的規定,要將你打到他歡喜,所以這個因果可怕。
所以我們感受這個果報會再不甘心,就是這個果中會再造因,好!你打我,我改日,現在我們打他一個,去到他家幾十人就是要出來打我們,我們這時變成幾十人的敵人,每一個遇到,每一個就要打,所以這個因果由來呢!都是我們的妄迷執著,這個不放過人,牽引我們再造業,所以這個因果因果,有因便有果,果中再再造因,難免又有這個果,所以這個因果是極其可怕。
所以這個因果呢!讓我們這個無始以來,在生死不息,在流轉生死,就是由這個愛取有這三支,所以這個三支我們要明白。
所以現在此時有這個業力,可別要感報,遭人佔便宜、遭人罵,要了解這個就是因果,所以過去都是我們的造業,這個牽引,這時才來受到果報,而這個果報中呢!要了解常見自己過,若没我們過去的過失,我們現在呢!不會來生出這個苦楚的報應。
所以有這個因果的牽連,我們就是要跳出這個因果,所以把這個貪瞋癡若没捨,没有辦法得以解脫,所以貪瞋癡捨的話,同時要回歸我們自己,了解我們的不對,找我們的不對,才能夠成就一切,這個是要解脫的理論,這些若没通達的話,理論若没圓徹,學佛絕對不會成就。
@本文:生即受生。以現在所造之業為因...。 一○六頁 13行
.........此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一○七頁 03行
我們現在今晚所說的呢!就是前這個無明、行,牽識入胞胎,與這個六入,而出生接觸,所來呢!是感受這個外塵的壓迫,所以這個果中,生出這個後面的又再造因,就是說這個因果的循環,就是說因為有這個接觸外塵,這個外的感受,這個生出這個愛念,造出這個妄念,來取這些惡業,所以有這些惡業,這個有的因,現在呢!有這個因,難免後面會再受這個生死。
所以後面呢!由你的業力的牽引,就再來生,再來受生的話,就是說以前,所有的一切的這個善惡業這些種子呢!難免就再浮,所以,以現量上又再造業,所以,以現量上造業為因,有這個因難免後面就再感果,所以這個因果的招應呢!都是我們的造業,有這個業因,難免就再來生死。
所以在這個四生六道在輪迴,什麼叫做四生呢?就是說濕生、化生、卵生、胎生,所以這個胎、卵、化、濕,譬如說人類與這個獸類都是胎生;再來呢!這個鳥類一切都是卵生,卵!有生卵的,所以這個生呢!有這四種,就是說有這個像蚊蟲,這都是化生,在草叢中化出來,這叫做化生;而水類,這些魚類,這叫做濕生,而這個濕生依然有胎、卵、化,水中的生物依然有胎、卵、化。
所以因為這個四生,六道就是說天、人、阿修羅,這叫做三善道,這三道叫做三善道,再來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做三惡道,所以有三善與三惡,剛好合來剛好六道在輪迴。
這個生死的變化都是我們的這個因來感果,有這個因,自然就有這個果去,可比說,我們這世殺一隻雞,現在死之後再來出世,再來生就是要生一隻雞,有生一隻雞的因來感這個果,來受這個被人吃、被人殺的果報,而這個果報中呢!又再造業,一隻雞出世就去啄、去翻食,去吃這些昆蟲類種種,吃這麼多,殺那麼多,後面呢!依然難免就再出世昆蟲類這些來被人吃,所以這個因果可怕,所以一失人身萬劫難,就是這樣。
所以因為這個,在生前當中造殺,有這個殺業,難免就這個三惡道的當中,在輪迴不息,所以這個生死呢!都在這個三惡道。
所以萬項呢!有這個人身不曉得來做善,讓你造很善的話,能夠上天界,能夠享受,所以到天界就無惡業可造,雖是說無惡業可造呢!不過前業未報,所以無始以來這個業力還是有,所以你的福若盡的話,難免就再來,就再墮下來,既然你墮下來呢!難免依然再往三惡道,即使你天人來,讓你最高能夠往人道來,而人道若不曉得修,結局,造惡業依然對地獄道去。
所以這個,人身難得,中土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更其難遇,所以這現在呢!有這個佛的時代,我們能夠再來學佛,有這些經典可讓我們看,有這些經可聽,有善知識可遇,這個時候不曉得學,極枉然,所以受這個生死的果報的話,真正可憐。
所以這個生,難免在這個生的當中,受這個生,難免有這個果,所以生來呢!難免有這個依、正二報,一出生,這個依報呢!有的就很富有,有的很貧窮,有的出世呢!這樣五不全,種種的因緣呢!對這個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的報,就是正報,生老病死這謂之正報,都對我們這個身體,生病也是我們這個身體,生也這個身體,由這個身體的苦楚這個叫做正報。
依報呢!就是依這個環境,對這個外一切錢財、美色、愛慾,讓你不能滿意,所以這個不能滿意的當中就是我們的果報,依這個環境來苦惱、苦受,而這個果中又再造因,所以這個難免呢!有這個依報呢!難免會再去造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這些呢!有這些難免,再來受這個生死。
所以這個愛、取、有這三支呢!就是未來的受生的因,有這個因呢!難免有這個果,所以這個受生,難免有這個受生的果報,所以受生呢!在這個胎獄就很苦楚,雖是說短短二百六十幾日至七十幾日,這個當中,依然跟我們一輩子同樣久,在胎獄的當中,依然一輩子同樣,所以在這個胎獄就吃那些污氣,而這個母胎的當中,老母若吃涼的話,就會冷,全身體冷冰冰,吃到熱的話,全身體這樣燙得難過得很,所以這個冷熱的這個慘報,又吃那些污穢,在那個裡面呢,胎獄可以說依然很苦。
所以這個生死就是說,都是我們這個因果,愛取有這三支,既然有這個生,難免有這個老死,所以這個老死來講,就是說你若無因,不能感果,既然是有生的因,這個果報中難免就再來老死,而有這個老死呢!受這個報應,這一種的流轉的大活動。
所以生死、生死是我們的因果,因!無因不感果,有這個果中又再造因,而因中就又再有這個果,所以因果不息,所以在這個流轉,在生死不息,這個就是說,有「有」難免就再生,而生呢!現在來就再老死,所以老死來講呢!有生難免就有死。
而這個老死是怎麼合做一支呢?因為我們人生呢!不一定說活老才死,所以有的一歲就死、有的活老就死、有的出世就死、有的未出世就死了,所以這個老死呢!才合做一支,所以有來投胎,難免呢!就有死,所以這個死亡呢!難免!難免!所以不一定說有老,所以這個老與死才合做一支。
所以因為我們有這個身體,而終歸最後,這個原本會壞去,這個身體會壞啊!會壞的話,自然就要死,所以有這個生死的當中就是說,來合這個四大,因為這個有生就有這個幻化,這個身體這叫做四大幻驅,四大的幻驅,就是這個自然的狀態。
這個有這個身體,是怎麼說叫做四大呢?這個有出生,難免這個鼻孔得要呼吸,得要風,没有這個風不能活,所以有這個風呢!這個身體難免就有這個血氣、水分,就有這些水,而這個身體有這個血氣的循環這個熱,難免就有這個溫暖,就是火,就是有這個磷質,腎邊有這個磷質,循這個血氣的流轉,而身體才能夠溫暖,叫做火,這個骨頭與肉,這謂之土。
所以這個四大假合,這個自然的生活是我們做人呢!有這個身體,這個幻軀,從幼至於老這個當中,都是這個無常的轉變,剎那生滅,一輩子有多久呢?讓你最高的境界若活三萬日,你就很萬幸,活到三萬日你的身體須得很健康,三萬日才有幸福,即使你多麼幸福,三萬日再經過呢!這個身體就老化,自然呢!走路也難過,坐也苦、躺也苦,無所不至的苦,所以不是說活老就快活,活老很難過,所以這個生離死別,難免!
所以這是自然,有這個身體呢!就是我們的自然的境界,這個身體就是說,這個呼吸的當中,對外吸入這些微菌,進入這個肺部來轉變,我們的吃的營養,才來變我們身體的細菌與這個微菌,所以全身體都是細菌組織,所以在那從小的當中呢!漸大就是對外,而我們吃這個食物種種在變化,所以新陳代謝。
所以嬰孩漸大就是說,裡面一直膨起,這個皮肉骨頭都一直老化,所以一直膨脹起來,而一直大起來,這些舊的就,愈舊就愈腐朽,像說我們這個肉體呢!表面若搓起來有垢,這就是我們的皮膚的老化,而變成土了,腐朽就變土,所以一直變、一直變,一直大,而一直對外面一直膨起來,而上面呢!就腐朽去,這樣一直變化,(
B面 )…… 而這個微菌是對外抓來,變我們裡面的微菌,所以依然在裡面的轉變,所以依然是生死的轉變。
[mp3-36B]
所以身體幻化的驅體,依然是細菌的變化,所以依然新陳代謝,像我們這顆地球相同,我們一個人像這個地球的身體,而這個地球上呢!這個生靈,難免一直老死,一直變化,老就死,而少年就再膨起來,一直變、一直變,漸變漸大,所以這個無常的轉變,身體的惡化,漸漸衰老,就再損失,然後就又死,這個生死是永遠不息,所以在流轉的當中,就是說少年,再來就變壯年,壯年就老,而老就再生,就又死,死就再生,在這個,這個惡業的造作,所以在流轉生死,所以這個老死呢!難免,被這個因緣的作合,所以因果的轉變,所以才來一定,有生定然又有老死。
所以我們現在呢!就是要研究這個生死的由來,是怎麼會生?為什麼就又死?所以我們現在講來到這些,就是這個流轉生死,所以會來生,就是我們的果報中,有這個因,難免會來感果,所受的生死的變化。
所以無始以來三細起六粗,在這個無明的遮蔽,所以所造的惡業,這個習氣呢!在這個在流轉不息,所以這個生死,這種的流轉呢!都是我們因果的感受,所以有因難免有果,所以因因果果呢!不能這個流轉不息,不能夠徹開。
所以現在這些說的叫做流轉門,無明就是無明白,不了解自己,來行使這個一切的矛盾造業,造這個愛取有這三支,所以有這個業來感果,有這個因才會來所受的因緣來生,而因緣來滅,所以這個因果就是這個輪迴生死。
所以無始以來,就是有這個造因,因此才來受這個感果,所以這個果中又再造因,因中才又來生,有生難免才又來受死,這個就是因果的報應,所受的受報都是一種的結果,所以這個流轉門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無明來造業,這個因而來感果的。
@本文:總之無明是無始一念不覺.........。 一○七頁 04行
.....十二因緣的名義大約就是這樣。 一○七頁 13行
我們現在再特別講得明白,總而言之呢!我們這個無始的無明,因為無明白這個無明就是一念的開始,所以一念的不覺就是三細起六粗,蒙蔽我們的真心的一種虛妄。
這個三細,什麼叫做三細呢?空、淨、明,這個微細,因為本來面目本來就是明,所以你的明嘛!無一物,你講明,没得看東西,所以說空,所以有明無照,寂照無礙,寂寂,叫做淨。
所以明呢!無一物謂之空,没照謂之淨,所以空、淨、明呢!既然有明呢!明就是能照,照呢!你若照到山河大地,有這個明照,這個空成有,你既有照,有這個山河大地,空就成有,有呢!這個淨就轉動,一念的動念呢!所以就是一念的蒙蔽,一念的不覺,蒙蔽我們自己,所以蒙蔽下去的話,這個精明合一,所以這個虛妄來投胎,所以你既然是投胎的話,分作六和合,你既有這個身體,就是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六和合。
所以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呢!你出生自然就接觸這個外塵,有這個外塵,這個接觸不明白,没作用,所以叫做智相,有這個對外,有聽、有看、有要吃,有智相,不曉得作用,因為漸漸呢!對這個外塵的接觸叫做相相續,一直接觸,一直接觸,到這個兩歲的當中,就有一個愛生出這個愛,愛就迷呢!没好與没壞,只是會曉得要胡亂拿,每樣都要拿,也没有一個分別好壞。
所以這個,對這個外的漸接觸,這個愛會生這個壞的念,所以漸漸這個五六歲七八歲,這個就計名字相,有一個你與我的差別,有一個你與我的差別,就不相同了,會爭取,所以對這個愛與取的話,自然就會去相搶、會打架、會吵架,這個孩童時代,不過那時候只是要愛,没罪惡業可講。
所以這個漸次呢!有這個計名字相,十五六歲,十二歲起十五六歲這個當中,對這個你與我的差別就漸大,這個爭奪就漸大,所以漸大到這個廿歲,這個對外面的作用就不同了,生出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漸漸大執著,所以受這個外境的這個錢財、美色、愛慾與這個物質生活,難免呢!會去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所以這個貪瞋癡呢!在這個造業。
所以這個業力就是一種的叫做我們的牽引的業識,這個業識呢!含藏在這個第八識,叫做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就是說,無始以來這個善惡業的種子呢!都含藏在這個第八識,所以這個業力一直成就,難免呢!就又來生,依這個人緣間所造的這個罪惡業,就是這個愛取有,有這個的感,感業,有這些受這個業力的牽引,難免就又來生與老死。
所以這個無常的轉變,老死的由來就是我們的身體,這是幻軀,一種的因緣生因緣滅,這個業果,有這個業因,難免有這個業果,所以這個有這個緣的因,難免有這個業的果,所以這個受這個生命的果報,所以若没有這個生命的果報的話,不能夠流轉。
所以無始以來就是都有這個生命的果報,所以現在我們做人,而死之後去感果,就再出生做畜生,來一切再受這個果報,而這個畜生的當中,又再有這個果中再造因,像說一隻雞就去啄、就去翻食,吃這些昆蟲,這些蟲種種,難免呢!就再出生這個蟲種種,而這個當中,一切的因緣都是這樣成立。
所以無明就是我們一切的煩惱的總關頭,無明白,迷失自己,侮弄自己就是行,行這個生死的業報,這個行就是生死的業報,行就是生死的創造者,若没行使這個罪業,不用再來生死,所以行就是生死的業者。
所以有行呢!難免這個識心,識心是我們的本具迷失去,在這個八識的當中,才對這個生死因緣,任我們這個因,而來感果,才找我們的因緣,才又來投胎,應該你若來做人,找到我們特別,我們對待的因緣,所以父母就是都我們的冤仇,我們就是要來報。
所以出生就是要來報這個果,有這個果,來生的果就是要對父母的報,富有就是現成由父母賺來的,他欠我們的,要給我們,就將我們扶養,種種,這個識心就是找我們的因緣來投胎。
所以有投胎呢!識心既來投胎,就是有名色、六入、觸、受、愛、取,這個難免就再成立,所以你既然是投胎,這個名色與六入就是在這個胎中的生身的作用,所以這個名色與六入成就,來接觸這個外塵,就是有感受,感受這個果報的當中,難免!再愛取二支,有這個愛取成立,難免就再有後面的生死。
所以愛取是生死的罪因,愛取就是生死的罪因,所以創這個罪業,所以這個愛取,難免呢!生這個有,有就是這個因,因就是有這個因的話,有就是生死的承受者,承罪者,有這個因,有這些業識,難免後面就再來生與老死的罪業,所以這個有的因,就是生死的罪者,若没有這個因,就不會再來生,既然若没有生,自然就再無老死,所以生就是死的創造者,生呢!自然難免就再死的受,這個滅,這個身體難免生,自然就會滅,有這個死的滅。
所以這十二支的因緣呢!是我們這個生死的流轉,所以十二因緣就是我們這個生死的這種輪迴罪業,所以無始的這個無明呢!在這個流轉的當中,苦海萬重波,回頭是岸,現在我們了解這個流轉,這個生死都是我們自己創造來的,所以我們若了解這個自己創造的因,所以我們若這個滅這個因,自然就無果,滅因就無果。
所以這個愛取有這三支,我們要了解說,這個是我們的創罪者,若無這個愛取有,就無這個罪業可生,所以我們既然今日學佛呢!首先,這個貪瞋癡這首先要捨,貪瞋癡你若捨的話,難免這個無明就斷,無明若没斷的話,這個愛取難免會再造業,所以會造業都是這個愛取有,而這個愛取有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內在這個身心不能夠安立,被這個外面的錢財、美色、愛慾、名利來將我們迷,我們的身心對外,這個取著,這個內在起出一念的貪瞋癡,這個無明的迷執,所以才會去造這個愛取有。
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首先要捨這個愛取有的話,得要捨這個貪瞋癡,貪瞋癡若捨的話,自然就没有這個愛取有,這個就是我們十二因緣的流轉不息,這個流轉門這樣。
@本文:現在要來講流轉的意思:.........。 一○七頁 14行
數令有情壽命變異,壞壽命故(死)。 一○九頁 04行
現在我們現在再來講這個,叫做流轉,這個是怎麼流轉呢?這個流轉的意思呢!你要了解到,由這個無明起,我們剛才講這個三細起六粗,若没有這個無明的不覺,這個蒙蔽我們的本來的,所以這個,把我們這個自性呢!迷失自己,所以這個迷呢!才會來投胎,所以這個神識,所以這個有這個離背種種,處處的顛倒造罪,這個就是我們的無明造因。
既然有這個無明的一切不合理的作業,因為迷失自己呢!侮弄自己,這個行為上不能夠端正,所以這個行為既不能通端正的話,有這個因,就是無明起,一切的作孽就是我們的行使,就是我們的行為上的行使。
所以這個無明才會去緣行,我們不明白,所做出來的這個因緣上就是緣這個行的造作,因為行就是我們的行使,不能行正,所以這個行為就是我們一生的這個壞的念頭,所以這個行為上都是我們不明白,對外的攀緣,才起出這個貪瞋癡成立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從這個雜集論來講這個十二因緣,很清楚,雜集論所講的:「無明有二種業,第一,令諸有情得愚癡故」,你既然有這個無明起的話,生出二種就是說,無明與愚癡合在一起,所以我們有這個無明起,就生出一切的煩惱、愚癡,所以就是以這個行,既然是,你既不明白,愚癡的話,這個行為上不能夠端正,所以緣這個行,行使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有了這個過去的造業的因,因為有了過去造業的因,這個行才會牽識,這個業識來投胎,所以因這個不明白,行使這個罪惡業的因,造這個業的因,牽連到我們這個識心來投胎受報,所以因此這個行呢!會引起這個業識來投胎,所以這個識心呢!才會來找我們這個父母的因緣來投胎。
所以這個雜集論有云:「有兩種業,一呢!令諸有情這個對這個諸趣的當中去差別」,找我們的這個因緣,所以「與識作緣」,有了這個業識,才隨這個因緣來托胎,自然呢!組成這個形體,有這個形體,所以這個有這個形體的因,就是這個業識牽引,入這個胎獄,叫做名色成立,有這個名色的成立,才有這個形體,所以這個識心就是說,有這個識心的投胎才有名色,有形體,所以故曰「識緣名色」,我們這個識心是緣這個名色。
雜集論又有云:「識有兩種業」,這個識心有兩種業,「持有情所有的這個業縳」,所以這個識心就是說,第一就是有這個感情,這個業力的束縳,第二就是說:「與名色作緣」,所以識心就是這個情慾來爭,爭這個父母,男的呢!愛母憎父,女的呢!愛父憎母,所以有這個情執,所以有這個情執的轉變才會來投胎,所以與這個名色為緣。
所以有了這個名色,自然而然呢!漸漸這個六根才能夠成立,這個因為有這個名色,引起這個六入成胎,叫做形體,有這個身體的這個形體成立,故曰這個名色緣六入,這個名色就是緣這個六入。
雜集論有云:「名色有兩種業,一就是說,令攝諸有情的自體」,
所以就是說,既然我們的識心來投胎,投胎這個父精母血,所以攝這個識心投胎,自然呢!成這個自體成這個身體,第二呢!「與六入作緣」,你既然是有這個身體,自然就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意成立,有了六根,自然呢!能與這個一切外境的接觸。
所以你既有這個身體,成立這個眼耳鼻舌身成立,這個具足,難免就來出生、來接觸這樣,所以自然而然與這個外境來接觸,因此呢!六入而引起這個接觸作用,就是說你既有這個眼耳鼻舌身成立,難免就來出生,有這個身體對外境的接觸的作用,故曰「六入緣觸」,這個六入才來成立,才會來生,來接觸這個外塵。
雜集論有云:「六入有兩種業,一呢,攝諸有情自體圓滿」,你既六入成立就是說,這個有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既然有就是圓滿,來呢!第二就是說:「與觸作緣」,與這個接觸來作緣,既有這個接觸來生,自然呢!順其對這個境,有這個境的感受,有這個身體來出生的話,難免接觸這個外境,苦樂這個感受,這個果報,對這個外境苦樂二受,因為有這個接觸外塵
這個苦樂的感覺,叫做受,所以故曰「觸緣受」。
雜集論有云:「觸有兩種業,令諸有情受用境界流轉」,你既有這個身體來出生的話,我們當下就有這個感受的作用,受這個環境的流轉,因為這個境呢!你出生有的很富有,這個環境就很好,有的出生就很可憐,受這個苦報,所以這個因,受這個環境在流轉應用,所以這個觸呢!「與受作緣」,既然有這個苦樂二受的感覺,自然呢!樂會生出這個愛,你一切呢!都你對外的接受呢!就生出這個愛的感受,所以苦呢!也會生出這個爭姤作業的作用。
所以這個因為有這個受,引起這個貪瞋癡的情緒作孽,因為受這個喜樂哀樂,在這個愛成立,造起一切的矛盾,所以因為有這個憎性起呢!會起這個憎恨、姤爭、吵架、打架,所以有這些情緒的成立,所以這個受就是緣愛,有這個感受才會緣這個愛。
所以雜集論有云:「受有兩種業,一,令諸有情,他所受的作用呢!生果流轉」,所以你既然有這個感受,這個感情上難免生出這個作用呢就是這個果,用這個一切的愛去取一切的矛盾,所以這個第二就是「與愛作緣」
(第36卷完)
---第37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