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36講---
《卷37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八頁 11行─→一一一頁 08行】
[mp3-37A]
有這個因,這個果上就是流轉這個一切的矛盾,所以會起愛,起貪愛所以以這個受,就感這個愛的作緣,既有了這個貪愛,因為,因這個貪,有這個貪的因就是我們的心的慾念起,生出這個貪瞋癡,而對外的追求,難免會去執取,所以既然有這個愛的念頭,這個心念漸大,所以就會追求這個妄取,所以因此呢!這個因為這個貪愛引起這個妄取活動,所以故曰「愛緣取」,這個愛會對這個取著。
所以這個雜集論有云:「愛有二種業,一,引這個諸有情流轉這個生死」,因為這個愛呢!會引起我們這個造業來流轉這個生死,所以因為這個愛就與這個取的作緣,就是說既然你有這個愛念就會去妄取,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才會妄取這些惡業,所以因為這樣呢!愛「與取作緣」
既有了這個妄取呢!自然造作就廣闊,所以由這個受的業力牽引,所以有這個業力的支配,所以感受,因此呢!這個有這個愛,有這個受難免會起愛的貪的因,而有這個愛的貪的因,才引起這個取著造業,這個就是我們的規定,所以因這個生死的流轉,都是我們的愛取作緣所矇蔽,自然而然才會造作,去感受這個業力的支配,才來生出這個生死的決定,所以故曰「取緣有」。
所以雜集論有云:「取有二種業,一為取後又有」,因為使讓我們這個貪瞋癡去妄取一切的業力,難免這個取呢!就是這個識心的矇蔽,所以取就是我們的業識成立,所以第二就是說「與有作緣」,你去造這個愛取,這個取著就是去造殺盜淫,難免這個識心呢!就有這個業識,八識田中就有這個善惡業的種子,難免與有作緣,有就是因,你既有去造業,就有這個因,有就是有這個因,既然有了這個現在的業因,你就去受這個未來的果報,你既然有了這個業因,難免這個未來就再受這個生死的果報,所以在六道在受這個生死的枉然、矛盾。
所以這個生死的由來,都是我們這個無明起,而來造業,這有這個業因,所以難免往這個六道在輪迴生死,所以這有這個因,引起這個帶業來受生,故曰,有這個,這個有就緣生,有就緣生,有這個因,難免會再來找我們的父母的因緣,再來生。
所以雜集論有云:「有有二種業」,這個因呢!有生出二種業,「令諸有情後有現前」,現在你既有這個因,令我們這個感情呢!就再現前,找我們這個父母的因緣,所以這個因與這個生的作緣,所以這個有,有這個有的因,第二就來「與這個生作緣」
既有了這個生命自然就有這個老死,他這個當中免不了受這個悲,這個苦惱,苦樂參半,受這個因緣的成立,所以難免呢!有這個因來生,引起了這個慈悲苦惱,才又來老死的結果,所以故曰「生緣老死」,所以這個生死的苦惱就是這樣,有這個生難免就緣老死,才會悲的苦惱。
所以雜集論有云:「生有二種業,一就是令諸有情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這個次第再來生起」,所以有這個生難免就再老死,而老死呢!就再來入這個胞胎,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再來生起這樣,第二就是說「與老死作緣」,有這個生難免有這個老與死,所以雖然老死二字呢!做一支,就是說我們人不一定活老才會死,所以才老死作一起,所以有這個老死,這個成立。
現在這個雜集論有云:「因此這個老死有二種業,這個數令有情,因為這個生死的流轉不息」,這個流轉數呢!讓你數不盡,無始以來在生死生死,六道在輪迴不息,都是我們的迷失自己,所以這個有情的分別,所以有這個情的變化,這個因為這個有這個情感的變異,才讓我們這個一切的這個矛盾,所以在這個生的當中到老,都是我們的矛盾造作,所以才迷迷糊糊,在生死中不了解。
所以第二就是說,「這個流轉的當中,讓我們這些有情的壽命變異」,這個壞滅,有這個壽命,一下子生、一下子死,一下子生、一下子死,這個流轉不息,這都是我們的老死,生、老死這二支的變化,所以因為這樣呢!才在生死不息。
我們現在這個生死由來,都是這個十二支這個因緣的變化,就是無明起,而生出這個來生,惡作極,這個愛取,這個愛取這二支呢!有這個因,才在生死不息,這個流轉門都是我們這個因果的報應,所以才能夠在這裡這樣生死不息,這個壽命在流轉,不時都有這個壽命的流轉,這樣有生就有死,有生就有死這樣,這個生死的因果就是這樣由來。
@本文:總之前者生起後者續之,.........。 一○九頁 05行
.....前後相繼不斷,生死輪迴無盡。 一○九頁 15行
現在我們再來講一下更清楚,現在這裡很重大,生死由來這裡現在,很需要了解,這個最必要,須得要聽清楚,這個生死由來都是由這個所以這個前,我們了解這個三細起六粗,這個生起呢!一直延續,現在就是這個無明起,現在一念的無明就是無始的無明,這個才故曰「無無明」,本底是無,不過現量!現在的成立就是無始的無明。
所以我們要學的呢!現在就是問題就是這個無明,要把這個無明滅,所以才要這個無明,滅這個無明,所以現在我們講的呢!就是無明緣行,而行呢!才能夠牽識入胞胎,行才緣識,所以到這個老死,這個因緣的成立。
所以有這個無明來造業,行使這個惡業,才會來生,而生才會緣死,所以這個十二支的因緣,就是我們不出我們迷茫執著的支配,所以變成這個惑業苦這三道,所以這個無明的惑,才會來造這個業,有這個業,牽引這個苦,所以這個惑業苦,這三種的這個因果的循環。
我們現在來明白這個因果的來源,現在按這個無明與這個行來講,因為迷失自己,所以這個行使就是侮弄自己,無明與行這二支呢!都是我們過去無始到此時的當中,都是這樣,有這個因,因為這個無明白,這個行為上才不端正,去造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綺語,造這個過去的業因,才把我們這個業力來牽引,所以這個因果的可怕,若無這個因果,就不用這個生死,有因難免這個有這個果。
所以這個,有這個因的業力,才成就這個現在我們這個識,我們這個識就是我們這個第八識,才會來投胎謂之名色,所以這個識、名色、六入,所以因為這個無明起,無明、行、識、名色、六入這五支,有這個前的因來感這個果,所以前都是這樣因果,有這五支成立。
所以一生呢!由這個,因此這個因果的成立,因為前的業識的因,才有這個未來的果,所以一輩子都是被這個前的因,而現在來感的果,所以所受的就是這樣的流轉。
所以這個行,有這個行來牽識入胞胎,所以識就是對這個名色、六入、觸、受這五支,就是現在的果,因為這個識心既然來投胎就是名色,識、名色在胎獄就是極難過了,所以現在到這個出生叫做觸,而感受這個果報,就是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些就是現在的果。
所以有這個果報中的牽引,既然有這個業果的感受,難免會顯起這個無明,因為這個果中不能堪得起這個果報,而來感受呢!顯出又成立這個無明,而有這個無明難免就去行,所以這個行使一切的矛盾,難免就又所受的因,有這個因,難免後面就再感果。
所以我們受這個前的過去的這個因果,有這個因與果,而有現在前的因,現在此時的果,這個都是我們現在這個身心的活動對外取著,因為這個精神物質的生活,所以難免受這個外面的環境的變動呢!自然而然這個過程中,由這個現在會再去造因,後面就有這個果。
是怎麼講呢!因為這個物質生活,精神物質,難免呢!會生出這個愛念的貪瞋癡出來,有這個愛念的貪瞋癡,所以由這個愛而去惡取,所以這個愛取就是說有這三,因為這個受才會感這個取,因為這個受才會起愛念,所以這個貪瞋癡的因,生出這個愛,所以愛去妄取。
因為有這個愛念的起,貪瞋癡起來這個因,難免這個心理狀態,苦惱參半,所以這個苦惱的因難免,我們一輩子所經過的這些,受這些業力的牽引去造作,所以因為心念貪念這個愛,去取著,所以這個愛取二支,就是現在造業的因。
所以有這個愛取二支才會去造作,這些業力的因,所以有這個因呢!就是必有果,有這個因,難免就有這個果,所以這個後面呢!難免就再來生,有生呢!難免就又有老死這二支,所以現在我們有這個身體的因,有這個身體,既然你有這個身體,難免就是有這個生,才有這個身體,有這個身體,難免有這個老死。
所以在這個生與老死這個當中,難免這個過程,難免會去執取,這個愛取有這三支,所以有這個愛取有,這個現量的造業,就是還有未來的果,所以有這個生死的當中,難免會去造作這個惡業,而有這個惡業的因,難免未來有這個果,這個果就是再來生,而生呢!就有這個苦的果,有這個生就有這個苦報,所以這個生的過程難免,由這個過程的曲折,所以受這個感報,而所受的,就去造這個愛取有這三支的因,所以都是為這個愛取有這三支的因,這個就是我們的惑,迷惑,迷故!才會去矛盾自己,侮弄自己。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現在就是這三支的因,愛取有這三支,就都是現在所造的因,所以有這個因的支配,難免這個未來有這個果,所以這個未來的果就是生死,所以都因此這現在與未來,這個因果的重演,都是在因因果果,所產生這個過去與未來,這個生死都是我們無明與行這二支,所以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就是說無明與行,有這些感受一切,所以這個識心才在投胎,所以識、名色、六入、觸、受,這都是我們現在五支的果報,受這個苦惱就是我們前的業力。
譬如說出生來,有的瘸腳破相,這樣這個果報就是前的殺業重,所以有的出生就苦楚,就没得吃,一出生嬰兒有的就在地上滾,隨他去爬隨他玩,大人去做工作,没做没得吃,所以摸屎抓尿,無明白,所以嬰兒出生就感受這個苦報
所以因為這個,受這個前的業因,所以現在此時就是這五支,這個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些這五支,就是現量的果報,所以這個現報所作的,就是我們又再無明失態,所受的果報呢!這個果報中,又來造因,因為這個感受的當中,對這個外緣,為了這個物質精神所生出這個貪愛,貪瞋癡成立,這個愛取有這三支,難免就是有這個因,這個愛取有這三支,就是又造因,而有這三支的造因呢!難免就招感這個未來的生死這二支。
所以這個前因後果,所以我們了解說前就是有這個因,現在令我們感受的果,我們前若造福來布施,有這個施捨的量力,這樣來福報就大,出生就對這個接觸來講,感受就好,因為有的出世就存好幾億萬,此時富有人出生就很富有,喔啊!出生就被人這樣寶貝呵護,這樣寶貝袒護,這樣很好命,所以造福,難免出生就很富有,所以有此時的因,他現在感受的果就是說,前有放生,也有布施,現在來的感受呢!就不相同了,所以有的出生就很富有,從孩提時代到懂事都不曾生病,所以這個依正二報就是感受就是都很好,而前世若造殺業,又再造壞的因,現在難免出生來感受,現量上有的出生來就瘸腳破相,有的出生就極可憐,没得吃,所以都受這個生死因緣呢!都是我們這個因果的報應。
所以前因後果呢!都是這個一種的流轉,所以有這個因才會來感這個果,而果上又再造因,有因難免就又有果,所以因果不昧,就是前後繼續不斷,就是說這個流轉生死,這個生死的輪迴都是這個在流轉不息,所以這個流轉門就是我們迷故,不明白,因因果果,所以這個流轉生死都是我們在造業,所以流轉不盡就是這個苦海萬重波,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都是由這些產生這個因果,所以造好因就有這個好果,我們若造壞因,自然就有壞果,現量若造這個,有這個好的因自然就會福報,有的這個天界,而造壞的因就三惡道,下地獄,所以這個六道在生死輪迴不盡,都是這個因果的報應這樣。(B面
) ……
[mp3-37B]
@本文:其次來說不出惑、業、苦.........。 一○九頁 16行
.没有窮盡的生死輪迴,故曰流轉門。 一一○頁 10行
再過來所講的,我們這個惑業苦,這個因緣呢!要了解這個因緣的意思,為什麼有這個惑業苦呢?我們這個業頌有云:「無明受取」,這個無明就是會受這個愛取這三支,這個無明來生這個愛取這三支就是煩惱道,煩惱,這個煩惱就是我們的惑,迷惑,迷呢!所造的一切矛盾就是我們的惑,就迷失自己,不明白自己,侮弄自己。
所以這個惑就是我們的矛盾成惑,所以有這個惑去行這個矛盾,就是行與有這二支所屬的業力,這叫做業道,你行,行使這個矛盾,去行使這個罪惡,就有這個因的業,所以有這個惑去行使這個業因,有這個業因呢!難免所受的生死就是苦。
所以這個業道就是我們的識心,受這個生死輪迴一切這些事業,這個無明才來受這個生死的這個輪迴,都是我們的無明白,七事來共成,因為有這個苦道這條路,都是我們迷失自己,侮弄自己,這個就是可以說,若無這個無明來成立,不會起愛取這二支,所以有這個無明和這個愛取三支,這個屬我們的煩惱道,所以有這個無明起,因為這個起愛就是煩惱,煩惱,這個煩惱就是我們的貪瞋癡,無明白這個愛取,就是我們的迷失自己。
所以無明白這個愛取就是我們的苦惱成立,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為了這個身體的問題,愛念起的話,所以就是苦惱要達取到我的目的,所以這個苦惱的當中去造作,取就是去殺盜淫,這都是苦惱,所以這個無明呢!就是我們過去的惑,無明惑,由這個無明惑來發去造業,所以這個發去造業,就是這個愛取的現在惑,所以迷失自己,侮弄自己,這個無明惑才感染這個造業愛取這二支。
所以這個行和有這二支就是我們,屬我們的業道,因為就是無明去行使一切的愛取,這個這二支,行就成有,這個屬業道,所以有這個行的過去的業力,來牽引我們這現在這個業識來受這個生死,就是識心來投胎,識才有名色,才有六入,才有觸、受、生老這七支,這都屬於苦道。
因為有這個三惑,就是我們這個無明起造業所引的因,才牽識入胞胎,既然你入胞胎就是苦了,在這個名色,在這個胎獄的當中成立六入,這個二百六十多日到二百七十多日這些當中,受這個胎獄的報應的苦楚,再來生,接觸,感受這個外境的報應,所以有福的,所感受的就是福報,來生自然就馬上有那錢財,以及這個一切的享受,所受這個生死都是這個苦惱的當中,所以這七支∼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這些就是我們人生過程的苦惱,所以這個叫做苦道。
所以這個惑、業、苦就是這個的流轉,若無這惑、業、苦這三道的話,就没有一切的這個有情輪迴生死的這個感報,所以因為我們的糊塗呢!造這個生死輪迴,都是我們的無明起,引這個惑、業、苦,所以一切的這個有情,受這個輪迴,都是我們這樣矛盾。
所以來講有這個相,所謂依過去世的這個「無明」(惑)「行」(業),所依這個二惑業,招感現在這個識心,所以現世的識心才有這個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道。
所以復由這個現在,現在世之苦道∼識、名色、六入、觸、受,所以會來再生,有這個現在世的這個報應就是這個惑,惑就是這個愛取,成立這個業,有這個惑,無明的惑才會起這個貪愛、取著、造業,所以有這個造業的有的因,才會依這個現在世的這個惑業愛取,愛取有,這個再受這個未來的,未來世的這個苦道,生死輪迴。
所以這個都是這個依這個過去之惑業苦,生出這個愛取有,才生出這個現在的,現在世的這個生死,這個生死中依這個,依然這個無明惑業苦,就是說由這個苦惱的果受,來造這個愛取二支的因,才又生出這個,依這個業因,依這個業因,所以未來的,未來世的這個苦道才會成立。
所以有這個再生的未來,未來世的惑業,所以都是我們這個,由這個現在有這個惑業來生出這個苦惱,現在既然有這個苦惱而生這個過去的感業,就是說過去就是這個惑業的因,生出這個現在的苦道而生,現在的苦道,既有來生的現在世,就是感受這個前業,感受這個前業生出這個現在所做這個貪取這個業因,所以未來這個苦道就又再成立。
所以這個惑業造成這個潮流的這個苦惱,所以有這個惑業的禍因,所以這個苦道難免生出未來的這個再生死,所以前的因,現在所感的果,所以往下再去呢!依然這個未來的苦道,都是我們現在所造的愛取二支,所以有這個惑業,來生起這個後面往生的這個苦道,所以這個未來往生的苦道,難免就是生出這個惑業,所以有這個惑業難免就又造了這個未來的生死苦果。
所以過去就是無始以來,這個無始無終,都是被這個惑,無明惑造業,由這個無明惑的業因會牽引來生,造成這個苦道,依這個苦道再生起這個惑,又來造業,有這個惑難免會緣這個苦,所以這個惑、業、苦這三因,才連累我們這個身體,才來生,有這個身體,驅使我們這個業識,在這個生死無盡。
所以生死輪迴,都是由這個因果在流轉不息,所以由這個因果的流轉呢!這個就是說十二支的因果在作流轉門,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流轉不息,都是有這個因果的報應,所以現在這十二支因緣,叫做流轉門。現在我們講到這裡就特別清楚。
@本文:一切眾生從無始來,一直在........。 一一○頁 11行
....(心不迷惑自然不會妄作胡為)。 一一一頁 11行
我們以上把這個流轉門已經講完,現在此時呢!這個一切的生死,這個無始一直由這個惑業苦的軌道在流轉,所以我們了解這個流轉門,在生死,都是我們的無明白
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因為這個辟支佛,辟支佛是印度話,譯我們這邊叫做獨覺,獨覺,所以辟支謂之獨,佛謂之覺,所以辟支佛呢!就是觀察這個流轉生死這個身心就是迷失,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以由這個因緣了解這個十二因緣,了解這個生死輪迴,這個心中畏懼,所以厭這個生死呢!所以因為怕墮落這個地獄,所以用這個般若,所以有這個般若妙智能夠來了解這個空,成立這個空義,斷除這個惑業,難免這個無限生死都是有這個惑業的延續,所以能夠除這個惑業的話,才無這個苦惱的生死。
所以辟支佛就是用這個般若的妙慧,能夠去審察一切的生死由來,都是由這個十二支的因緣成立,所以把這個無明來滅才成立解脫生死的涅槃,所以涅槃就是涅而不生,槃而不滅,所以入這個涅槃呢!離苦得樂,安立這個不生不滅這個當中,所以我們這個因緣就都是迷故,來這個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才有這個生死。
那麼辟支佛是怎麼用智慧來滅這個生死呢?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生死的根源,人生怎麼有這個憂悲苦惱,到底是為何從來呢!所以這個獨覺的成立,就是由這個了解這個生死由來,是由這個無常的轉變,所以這個老死才由這個而產生。
所以辟支佛就是了解這個人生最悲哀的痛苦,都是這個生、老死,所以為了這個生老病死呢!就是我們現在老死,這個就是我們了解到,是怎麼有這個老與死呢?既然是有這個身體了,這個老死的由來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由這個,有這個身體難免就有老死。
而這個有身體,有這個老死的由來,從哪裡來?由這個我們若没來投胎來生的話,若没來投胎來生,就不能來當人,所以有這個身體就是我們由這個生來當人來的,所以我們會來生,從哪裡來?所以我們今日有這個身體難免有這個老死,而這個老死就是由這個生,有這個生就是有這個身體才有老死,所以老死就是由生來的。
那麼這個生是怎麼一回事來呢?要了解到有這個生的業因,就是有前這個有,有就是因,有這個因的牽引而來,那麼既然有這個業因,當然依這個業報,所以這個業報的感受才會來投生,若無這個業報的感受的話,不會來投生。
所以有這個負債的業因,我們前所造的業力就是負債,所以有這個負債的這個業力才會受這個生,既然了解到有從這個業力牽引來生,而這個生就是我們前的業因來成立。
有這個因,既然這個因是從何而來呢?因就是從這個妄念執取而來,所以忘失我們本來的,迷失自己,由這個迷失自己,妄取造業而來的,因為有了這個妄取,所造的這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語,造這些業因,所以有就是從這個業因,就是這個妄取,才有這個業因,所以這個業因的有,就是從這個妄取而來的。
為什麼會去妄取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才會去執取一切的矛盾,就是我們這個貪瞋癡的這個愛念的心而來,所以受這個貪瞋癡,愛念的心驅使才去造業,所以這個貪受這個享受,一切就是有這個我,有這個我,就是這個身體的成立,所以這個妄取就是有這個身體的我,所以對外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的執取所矇蔽,所以這個貪瞋癡,迷失這個本來的,生這個愛念,才會去執取,所以若無這個愛念就不會去執取。
那麼因為這個愛念是從何而來呢?我們要明白,若這個愛念是從這個感受而來的,因為不了解這個過去的領受這個貪愛執著引起呢!所以這個引受這些一切的苦惱,所以因為這個從這個執取,都是我們的貪瞋癡,忘失自己,所以這個愛念才會起,若没妄受呢!不會起這個愛念,所以有這個妄受才會起這個愛念,造這個貪瞋癡去執著造業。
那麼這個受,云何有這個受而來呢?這個受就是引起這個六根的接觸有這個六根接觸六境而來,所以有這個六根接觸這個外境,所以這個根塵識和合,我們才會去領受,若無這個六根六塵的和合,我們不會感受一切這個外,就是有這個眼耳鼻舌身這個業力的牽引,有這個我,所以有這個我,對這個外的六塵就是這個錢財、美色、愛慾的感受,所以有這個六根對外,對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的執取,所以領受這個執取而來,若無六根六塵的話,就不會去領受,所以根塵識的和合,這樣接受這個外境,領受這個外境才會起愛念,所以這個受,由這個六根接觸外塵而來。
所以為何會這個接觸而來呢?所以因為這個,因為這個有這個六入而來,所以六根會接觸這個外塵,所以若無觸就無這個領受,所以六根由這個接觸而來的。
那麼這個接觸從何而來呢?就是從這個六入而來,因為若無這個胎內這個身體來成立,就不會來生、來接觸,所以因為接觸就由這個六根成就,有這個身體六根成就才會來接觸,所以這個觸由這個六入而來的,没有這個六根,怎麼會接觸這個外境、六塵呢?所以有這個六根才會成立來生,接觸這個六塵。
那麼這個六入從何而來?因為這個六入,從這個名色而來的,若無這個心物和合,這個名色怎麼會成就這個身體的六入呢?所以就是有我們的這個心物和合,成這個名色,所以才成立這個六入的作用,那麼有這個六入成立就是名色,有這個名色的成立才會成這個身體,六根充足。
那麼這個名色從何而來呢?哪裡會來投胎呢?所以這個名色就是從這個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現在此時這個第八識∼含藏識、阿賴耶識,第八識這個叫做含藏識,因為這個含藏識,包含這個過去的業力,善惡業的種子,這個識心,這個第八識才會來投胎,所以這個第八識的阿賴耶識,所以才會來投胎。
(第37卷完)
---第38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