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65講---
《卷66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四九頁 08行─→一五一頁 14行】
[mp3-66A]
世間一般的人呢!都狂妄,自己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没這個實證,而這樣只是像有一個理性,然後就說他得了,而有一個理,就說他已經了解了,没有重那實證實行,所以我們有這個理論,要了解得要信解行證,没實證的話,只有是空談而已,你即使你理論多深,既没行證依然是知解宗徒,没有辦法。
所以一種叫做執理廢事,也有一種執事廢理,所以執理廢事呢!開口就是說一切皆空了,到底空什麼?不了解那個真空義,講不到,只是說:「我就了解空啊!空了、空了、空了、空了」,空是空什麼?
所以有的自己說心即是佛了,心就是佛了,喔!所以這種自作聰明的人,理性通達,而理即佛了,所以究竟向他問看,什麼叫做佛?他講不通,大家學得太高都貢高,當下即是佛了,若向他問說究竟怎麼叫做佛?什麼叫做佛呢?講不來,也有的用理性,佛就是覺啊!覺是覺什麼?嗯!覺悟宇宙人生,喔對!覺悟宇宙人生,究竟宇宙生作什麼?講不到了,你既是佛,你就覺悟了,也就能夠通宇宙人生萬徹了,那宇宙日光是怎麼光的?講不到了。
所以輕狂的人都自己這樣自誇,所以呢!未證說證,未悟說悟,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呢!這種比愚癡更慘,有的一種愚癡的人,我在拜佛了,我在念經了,這樣說叫做在修行了,這樣能夠念經,能夠拜佛,說我在修行,也有的,喔!我能看佛了,我能怎麼樣了,佛會度我了,而我能夠做佛了,所以這種欺狂的人,未證說證,這種都是誤人誤己,自己不了解他的錯誤呢!害到自己再害到別人,這實在是很可憐,這種人呢!真可憐。
所以若這種人,要講般若是要怎麼講?他都没找到本來面目,要怎麼有一個般若可以談?所以般若呢!是我們親證,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本來面目,所以才能夠談到般若真空實相,所以若没這樣的話,不能究竟中道的妙理,不能達取到那裡,那個境界。
所以呢!以外一切都是我們的修證,若没修證到那裡,不能達取到那裡,所以我們若在修證的當中,你若真實能夠捨這個貪瞋癡,深入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叫做初入的法門,能夠達取到那個,悟到那個,才聲聞境而已,所以你若有到那個境界,就了解到那裡。
所以初學佛的人,你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樣悟道後,雖是說到聲聞的境界,還不可說他到聲聞的境界,學佛不能起初就了解到他是證什麼,你没證到本來面目,都不能讓我們了徹他的實證到那裡,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點,可別未曾會就說,將到、將到、將到。
所以我們這個行人呢!不可把這個道理了解這樣叫做證,所以有的悟後,說這樣不能實證,再怎麼悟都不能實證,你要了解到,没迴光返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本來面目,没有辦法。
所以要了解說,親證到這個本來面目,才了解到我們的親證到哪裡,實證到哪裡,不可說未證說證,而也不可說無證就說無證,我們證到哪裡我們就不知,往理體上去直接、去直行,這樣就没不對。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修行的過程呢!得要一階一階,你到這個三觀妙用才能夠實證這個中諦理,有這個中道的妙義才能夠回光反照,審察本來面目,這個環境上,種種才能夠理解,種種的因緣才能夠通達,没實證到那裡的話,不能了解說我們的究竟到哪個境界。
所以你若實證到本來面目,那才能夠成菩薩道,所以這我們要注意,可別一下就要了解知道我們證到哪裡,那都不對,修持的方面呢!我們直證可別懈怠,這樣信解行證,我們直行直證,別想要到,自然而然,你没緊張要到,才能夠到,你愈緊張,愈不會到。
所以我們修行者呢!要注意一點說,可別想要得道,可別想要證到哪裡,照理論能夠圓徹,而我們實行,也才能夠實證,所以叫做信解行證。
我們現在再合釋起來講,所以你若不了解菩薩所依的般若,不能獲到這個究竟涅槃,你若没做菩薩的話,没有辦法,而菩薩也得依這個般若。
我們現在來講,過去未來,這三世諸佛,都在這個因地中,在這因地的修行呢!不能相同,是怎麼不能相同呢?隨各人所修的,這個行證都不同,各人的行法都不同,有的從這個經義漸次直入,像觀世音菩薩就是從耳根圓通,也有的從這個願力成就。
所以各樣各樣,各人的修持,各人的行證不同,莫非呢!難道都不同?不是都不同,從外看是不同,不過內呢!若没依這個般若妙慧的話,絕對没有辦法修證。
因為一切的菩薩都是同樣,依這個審察真實,所以本俱的聖德,親證這個般若的妙法,所以有這個般若的智慧去行證,若没這樣不能證得無上的正等正覺,不能圓滿這個佛果,所以過去與未來、現在的,都得要由這個般若才有辦法,所以都就這個般若的妙慧才能夠行證到這個佛的境界。
因為依這個般若,自然呢!能夠三輪體用,身輪應化自如,意輪能鑑機口輪能夠說法,所以能夠對機說法,啟化眾生,所以剎那來遊戲人間,所以漸修漸進,這種叫做要親證到這個佛的境界,得要三阿僧祇劫,這種才有辦法,這種叫做行證,所以分證如來,行證中,一直分證,一直實證,自覺覺他,自覺覺他,到究竟覺行圓滿,你得到一生補處才能夠覺行圓滿,所以才能夠究竟,達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就是究竟的佛。
現在再來了解這個諸佛,得到這個智果的究竟,所以現在下文呢!了解這個證果所現的究竟是什麼?所以現在我們這部心經,這個正文呢!剛好講來到這裡,現在下文所說的呢!是叫做流通分,我們這個分作三分。
這個首先「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些呢!這些是首先叫做序分,而這個「舍利子,色不異空」起,到剛才講的為止呢!這叫做正宗分,後面現在顯這個果,顯說般若這個咒,密咒,所以要分成二段,所以我們現在要來講這個流通分。
後面呢!所以這個密咒般若呢!分成丙,出這個名,了解這個真正的利益,再丙二叫做正說這個咒語,現在首先講的呢!這個得益,他現在我們若對這部心經去了徹的得益,了解的得益先講這樣。
@本文: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 一五○頁 01行
..............,彌陀經有往生咒。 一五○頁 10行
我們現在經文先來講「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現在這個以下就這個密說,這個密說的般若呢!是我們如來說法利生,所以這個說法的當中呢!有顯有密,經呢!是顯,密就是咒,所以這個每一部的經典呢!你這個說明這個道理呢!是我們修行者所欲要了解這個顯教,所以開示我們一切種種的因緣,讓我們達取到這個啟悟,所以這個叫做顯。
因為我們這個密說的般若呢!這個密不需要了解,因為這個加持的功用就是說,依這個密言呢!是佛的聖德,佛的聖德,祂的宣示出來,天龍八部會來護持,所以祂的妙用無疆,所以不需要了解這個密咒。
因為這個顯說經文就是已經通達,經就是咒,咒就是經,密說就是這個咒語,依然是顯說這些意義,無差別,像說下文這個「揭諦,揭諦」,這個揭諦揭諦,這都是經中的顯的真義,所以這個真義呢!是咒中的秘密,因為這個顯的真義就是秘密。
為什麼說叫做秘密呢?譬如說你的內心不了解什麼,我現在說糖甜,你馬上能夠了解甜,那就是你的真義通達,因為理性有圓融,所以這個秘密,我說糖甜,要不然你們說出來看看,怎麼甜出來?講得到否?講不到。
所以這個咒呢!是秘密,秘密就是說你這個顯教,義理若能夠闡釋,能夠通達,對這個經典中,這個真義你若能夠顯通,這樣的話,這個密咒就不用解釋了,你就通達了。
總而言之,這個顯說就是語言文字,雖是說語言文字,不過能夠開發我們的真心的道理,因為這個教,教體就是能詮,你們聽到能夠所詮就是說它的教體,能夠能詮與所詮。
我看到這本經,我是能詮,這些文字是所詮,我現在說的是能詮,要讓你能夠所詮,你們若不能夠能詮的話,不能了解,所以要了解到「,聖人造真經,真經非是聖,大道存文字,文言不詮真,真詮自證悟,無文不詮真」,你倘無這些文字、言語依然不能,你不會體會。
所以這個語言是開發我們這個讓我們能夠通達,語言文字雖是假,這個道理上能夠啟發你的真心去悟道,所以依這個言教,你能夠真實去體會,而依這個法修行,這樣能夠得到解脫。
所以你說這些文字語言雖是假,不過能開發我們的智慧,所以雖是說能開發我們的智慧呢!這個就是說,這個文字一切你不可著,你若著這些文字,著這個文字魔,這樣就危險,所以才說不立文字,所以不立文字的意思呢!可別解釋不對,這些文字是假,我們的自性通達,那是真,所以這個文字會開發我們的智慧,滅除我們的煩惱,這個是真事實,不過你不可著這個文字。
所以密說雖不能明顯來將你開示,不過這個其中呢!都是諸佛的各人的這個密切的意旨,所以密切的意旨呢!以及菩薩的威力能夠加被,所以這都具有秘密的功德。
所以因為這個秘密呢!就是佛的聖德與菩薩的威力,能夠將我們加被,所以有這個極大的神力,能夠讓我們,使我們至心來持誦的話,能夠自然獲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利益。
所以這個咒就是密,而密呢!雖是不了解,你不懂這部心經,你只是簡單持這個「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短短這四句,能夠增我們的福慧,會消滅我們的罪業,所以我們的罪業與障礙一切能夠減少,所以會滅除我們這個二障,二障就是煩惱障與罪障,這樣成就二嚴。
什麼叫做二嚴呢?福嚴與智嚴,福就是我們的聖德,也可以說我們加持下去,我們有這個福報,也能夠顯我們的智慧,這個二嚴是佛,究竟義福慧圓滿,福慧圓滿就是說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祂的聖德以及與智慧,宣化眾生,圓滿解脫,這個究竟才是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樣叫做二嚴。
所以這樣呢!我們若說只持這些咒的話,依然能夠了達,了達這個如來祂的說法度生的本懷,因為這個咒語呢!就是說佛陀所說的,常常都顯密兼施,這個顯就是經,密就是咒,所以這個意思呢!我們要了解到,金剛經依然有金剛咒,楞嚴有楞嚴咒,藥師經有藥師咒,阿彌陀經有往生咒,而普門品呢!有大悲咒,所以各經都有一部咒,一部經一部咒。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這個咒就是密,密說,所以我們不需要了解這個秘密,因為你若能夠把這個顯教去了達一切的真義就是密,密密相應,所以這個咒就是說,我們要看這部經,持這部咒能夠讓我們往這個深解這個真義,讓我們密密能夠相應的價值,這個就是咒語的密說。
@本文:以上所說,不過一往之言,......。 一五○頁 11行
......,則咒亦何嘗不可稱為心咒。 一五一頁 03行
不過是一種過去的語言,其實呢!各人修一法都可以,你若修一法能夠到這個功行成就,能夠圓滿,能夠斷這個二障,就是業障與這個煩惱障,這樣達到這個具足福慧二嚴成就。
因為顯密的功用都同等故,所以其實呢!我們這個所說的顯用,你若能夠去真實依教奉行、去修持,這個是顯的功力,我們自己去修持,能夠行證圓滿,這個是我們對這個顯教所用的。
[mp3-66B]
至於用這個密,密有這個密的德,你若持密咒,所以因為你有這個,需要這個密德,而這個密德呢!能夠顯功,因為這個咒等於是 ( B面
)…用功,從心地來轉法輪,能夠來根究本來面目,這個就是顯的作用,因為這部心經,你能夠去三觀妙用,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找到本來面目,這就是顯說的功用。
密說呢!就是這個密的功用就是說,尤其是你這個聖德,你有到那個聖德否?你没到那個聖德,密咒依然不能讓你顯用,所以密有需要你的密用,密密造善,而這個好德,所以這個你的精神,有這個聖德,才來持誦的話,同等,依然能夠使得你開悟
。
所以這個顯與密能夠同等,互相能夠互攝,所以因為這個密呢!是佛的聖德的存在,而你若能夠通密密誦持,對外去造聖德,這樣的話,才顯教能夠同等的價值。
因為眾生的根器,各人各人的不相同,所以各人有各人殊勝的根機,所以這個本師釋迦牟尼佛呢!才顯密並施,就是說每一部經祂都有這個密說的咒語,所以能夠讓你由顯說得益,你去看經,審察那個真義,所以用這個顯教來引導我們這個人心,能夠開導我們這個迷執,所以得要了解,能夠解脫這個一切,所以這個就是顯示我們這個矛盾,讓我們頓開一切的迷執,這樣就是說我們的獲益,就是從這個顯教來通達,能夠去信解行證,依然究竟能夠到佛的境界。
而現在來呢!有一種人的根器就很利,不過對經義不能了徹,雖是說不能了徹,他對這個咒,密咒呢!一直持的話,這樣能夠攝取這個真實去造這個聖德,依然同等,有的一種呢!這個顯密二種依然能夠同修,顯密相應,這樣也是可以,因為這個顯說以後說這個密說,都是各有各人適當的機宜,去修持能夠獲益。
所以佛呢!一再說法以後呢!都要這個密重說這個密咒,這樣再說下去,使得你這個機宜呢!大家能夠深入,你若用持密,能夠以密來顯教也可以,以顯來成密也可以,所以這部心經呢!就是像這種的慣例,了解到這個密與顯都同等,這個是真實。
有人在講這個密說這方面呢!難道真的能夠簡單這樣隨便就能夠求得,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個不可說,僅是說大家都能夠以密能夠修持就能夠得益,事實上,大部分都得要從顯教,可別要簡求。
這個意思我們得要了解像說現在這個密宗,喇嘛教就是叫做密宗,這個不是真實的密,他是借這個咒語呢!而來作這個法器,以及用我們這個手印,差使這個一切天龍八部去跟人相鬥,這種的呢!是喇嘛教是叫做一種的阿修羅道,不是正法。
因為魔王以前佛要成道,他有放話:「好!讓你成道後,我要穿你的衣,吃你的飯,破你的佛教」,就是現在喇嘛教,吃佛的飯,穿佛的衣,而來用這個密咒來破我們的佛教,不知道的人就去學那些,真可憐。
所以有的貪到說,喔啊!用這個咒,隨時能夠活用,這個是真實,不了解到那是矛盾,那種的用法呢!不能頓開我們本來面目,不能親證到這個真實,究竟宇宙人生萬徹,這個你若進去的話,就危險。
我們的咒是我們的心,自性通達,這個是真密,我在說糖甜,你們能了解說甜就是你聽我這個音聲,能夠密密相應,這個就是密,所以我們要修持呢!可別說,這裡就有密咒,真的講得那麼好,我就只持密就好了,若這樣就矛盾。
最好是顯密並用,我們要看經,而來持念,然後才來看經,這是最好,所以你的根器若能夠從密獲益,這個密會將你護持,隨時你能夠啟悟,這些真義能夠通達,這樣能夠入佛知見,這是最好。
這種密咒就是說,可你就不識字,就也聽經聽不懂的人,將之持誦的話,依然有那根器,會從用這個密,他的聖德的感化,自然他能夠開悟,這是没不對這樣。
總而言之一句呢!這個般若的勝妙法門,我們這個般若,既然這個顯密能夠融通事實,這個是依然真實這樣,所以這個咒名呢!我們依然得要以這些經與這個咒能夠互通,最好是我們能夠通顯密相運,這樣是最好。
譬如說這個咒語的當中,祂所說,現在我們說這個咒是秘密,不過這部經呢!這部心經你若了解,與咒一般同體,所以這個咒云,這個咒「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這個是大神咒,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對!這咒是這樣。
而你若這樣來講的話,這個經也能夠可稱說,叫做大神經,大神,因為我們若通徹是聖者,這部經你若通達,可以說是聖者,就像是大神這種的經典,我們若了解,能夠當聖者,這部經是大明經,為什麼大明經?這部經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到本來面目,是大圓明,就像大圓鏡,能夠圓明覺真,所以才究竟能夠無上,達取到無上的境界,無上是說究竟義,我們之前有講,這個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說能夠究竟到宇宙人生萬徹,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這個究竟義,這個就是究竟的佛。
所以我們這部經呢!能夠究竟到佛的境界,所以你若心經通達,成佛有餘,所以這樣叫做這部經,稱做心經,而這部咒呢!可以講做叫做心咒,佛法呢!四十九年的說法,没離開這字心,我們這部經也是要開朗我們這個心,這部咒依然也是要開朗我們的心,所以這部心經,而這部也是心咒,同等這樣。
所以我們了解到,這部心經若能夠通達,當下就是聖者,當下就是聖者,所以不可思議,所以心經若通徹,三藏十二部的經典來看,都能夠了解,所以這個有真實,而這個咒呢!依然能來通達我們這個心理狀態種種,能夠安然,頓開這個迷執,能夠圓通這個二嚴,這個依然境界的問題,像六祖呢!只是聽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當下就已經開朗,就大悟了。
所以我們持這個心咒,依然有心咒的價值,所以這個我們要了解到這部經也可以說心經,也可以說心咒這樣。
@本文:【分釋】故知般若...............。 一五一頁 04行
..無有一物可與相等,而它能等一切。 一五一頁 14行
現在我們再來分釋,故知般若這句,這是一般,這段文呢!是叫做,我們要了解這個究竟,這個因緣,這個緣起,你若不了解究竟、了解緣起的話,不能達取到這個真實的目的。
既然這個含義就是通上通下,通上就是說這個心經這些文字,這些究竟就是顯說般若的功能,所以這個顯教的功用,就是像大神咒,因為我們這個顯說這些文字,我們若真實親證,能夠了義,當下像大神,這個大神的咒語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因為這部經,我們顯達這個真義,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所以這個神妙,大神咒就是說,這個神妙莫測,神妙不可測,不可思議這個就是說,我們的用功有不可思議解脫的真實,所以這個功德,是大神力的偉大這個意思。
我們上文所說的,都是菩薩諸佛皆依這個般若的究竟,所以因為這個佛菩薩都是依這個般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究竟解脫的意思。
所以因為這個顯教能夠得證這個菩薩,事實,因此才故知般若這二字所以這個功能,有不可思議的,不是我們言語能夠能說,因為這個自證的呢!言語道斷,這個是冷暖自知,不是讓你能夠所用數量能夠了達,所以講不到,摸不到,除非自己自證,若没自證的話,不能了達。
所以,這些以上,了解這個顯說,依然有四種的咒語的價值,所以這個四種的咒語就是說「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這四句
所以顯與密同等,所以這個顯教才說,依然是大神咒,大明咒,是無等等咒,所以這個無上咒,無等等咒,這都是我們的功德,所以倘没我們去用功所得的話,不能達取到這個功能的勝妙。
現在我們這個顯說的功力,有這種的殊勝呢!又再講這個密說,密說是佛的聖德,怎麼不可以呢?依然是同等,你若能夠到一心受持的話,所以你的聖德就可以說能夠到究竟這個心願。
因為我們這個顯教能夠得到這個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到這個究竟涅槃,而你若有那聖德,有這個聖德,我們的真心來受持,自然這個心理能夠安然,圓融這個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
為什麼呢?你若像佛的聖德,有了解這個三十七道品,照三十七道品的聖德,能夠圓融,當下就是能夠達取到這個無罣礙,所以到這個無罣礙的境界的話,能夠依然親證到這個無上的菩提,就是說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是密的殊勝。
因為這個咒語呢!是密說,所以不可解釋得真實,那麼這樣,你說密不可解說,依然能夠後面呢!這個咒語依然能夠少許,來回一個皮相上,講一下給你們聽,不能實際講得這個真義通達,所以不須要解釋到徹底。
所以密說的之前呢!才來出這個名,因為這個名就是說用這個經了解後,先講經,然後才出這個經名,這個就是說,表示這個顯教的功能,以後呢!來親證這個真實,這是顯教的功能,不過!也能夠證到這個顯密同等的功德。
所以這個,你若用這個顯,同時依然也能夠同等,顯密同等這樣,尤其是現在這個咒,你若一心去精進持念,所以有這個咒名,應該這個功能呢!依然能夠同用,能夠起用這樣。
所以這個咒的功德,確實跟這個顯教的功用都同等,是怎麼功用同等呢?不過你若没到那個聖德,你要功用依然没有辦法,所以你若有到那個聖德,受持呢!依然没各異,能夠得到這個「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個究竟,這樣咒依然是大神咒,大明咒,叫做無上咒,無等等咒,同等這樣。
因為這個般若就是諸佛母,這個般若能夠出生一切的功德,實相的真實,能夠究竟萬德莊嚴,所以這個般若呢!是叫做我們本俱的,因為這個佛法能夠使得我們到這個究竟,所以都是這個般若的功能,因為般若是我們的本來實相的本體,也可以說俱足無量的功德,這是我們學佛的深用的究竟,你若没深入用功,依然没有辦法。
所以要得到這個般若的實相,這個真空妙義不是那麼容易,所以要俱足我們的聖德與我們的智慧,因為般若就是俱足無量的功德,世間,出這個世間,所以要出這個世間,没有這個般若没有辦法。
因為這個般若的妙用,可以說没有一項能夠跟它比評,所以般若以外呢!就是無上,能夠俱足,所以才能夠不可思議,能夠無上正等正覺的究竟的能力。
所以這個一切都是我們的聖德與智慧的結晶,雖然說這部心經我們了解,没去行證依然不能究竟,即使你了解多少,你没當菩薩去啟化眾生依然没有辦法,就像說四果羅漢,自利没利他,依然没有辦法,這個不是究竟。
究竟我們就是說,這部心經真實能夠了徹那個真義來講,也得我們的聖德能夠平等周遍,啟化眾生,這個就是我們的聖德功用,所以倘没悲智圓融的話,依然不能到究竟,所以這個我們要了解。
所以密咒,你依然得要聖德,没到那個聖德,依然不能達取到究竟,可比說,我們一心來持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心持念阿彌陀佛,你依然得要這個貪瞋癡要捨。
(第66卷完)
---第67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