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66講---

《卷67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五一頁 14行─→一五三頁 03行】
[mp3-67A]
所以對這個外造聖德來持念佛,一心念佛,念我們自性彌陀,依然究竟能夠成就,這個是真實,不過念阿彌陀佛,大部分我們學佛的人呢!阿彌陀佛就像大柱子,抱柱子較穩當,怎麼講呢?因為我們修持若没究竟,不能解脫,而你若没解脫,恐怕我們不知道再回來。

所以念阿彌陀佛,你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能夠一心持念,佛能夠將你保障,那入滅的當時,能夠讓你帶業往生,不用下地獄,不用再去受這個一切的這個因緣,隨這個因緣,免帶業,免這個所造的業不用去報。

不過你帶業往生來講,依然是再來這裡凡聖同居土,這個凡聖同居土就是我們這個地方∼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就是說苦樂參半,善惡分明,有這個善惡,有這個對待,才能夠再來修持,即使你上天界,你若福若盡,依然再翻下來,無效,依然得一定再來這裡,能夠遇到善知識,再來修,能夠再聽經聞法,這個事實最好的機會。

所以我們,望我們這裡的聽眾呢!大家能夠從這本經去深入,閒時依然得要常念這個佛,那麼我們這部經,我們就有講,要入這個佛,你没從這個貪瞋癡先捨,没有辦法,所以這第一關我們一定要捨,所以要學這部心經,本來得要捨,何況念佛免捨呢?

所以你若這樣去同體去受持,法力無邊,我們這世不能成就,也望後世,後世若不會成就,也再望後世,所以這個念佛的法可以說很方便,更使得我們實際能夠得益,這是很好這樣,所以我們念佛與念咒,這都具足要用。

@本文:大神咒,神有妙力義,能令受持者。 一五一頁 15行
    ....無戲論,無能破壞,故名無等。 一五二頁 05行


現在再來用這個大神咒,為什麼大神咒呢?因為這部經的神妙,能夠說這個妙義不可測,可比說有那神力的妙義,讓我們這個受持的人呢!能夠驅除一切的煩惱,解脫一切的生死,所以名叫做大神咒。

它那神妙就是說,這部心經使得我們能夠解開我們這個執著鎖,打開我們的煩惱門,能夠了脫這個生死的境界,找到本來面目,是神妙莫測,所以當下能夠修證事實,當下即是聖者,像神的威力,能夠感化人,自利能夠利他,所以大神咒。

是為什麼叫做我們的本來面目能夠明照,了達宇宙人生萬徹?所以修習這部心經,找到本來面目,真實能夠明照宇宙萬有,能夠自利利他,能夠再來利益眾生,這個癡迷執著就是說,這個明就是我們的教理,教理像明燈,能夠照暗,有光就能夠滅暗,有暗就無光。

所以我們若理性通達,不用須是找到本來面目,同時呢!能夠了解我們的無明,這些虛妄不實,因為這些理體上,能夠圓滿這個理論,事先會讓我們端正我們的思想,能夠把我們一切的這個迷執與煩惱,能夠頓開,所以就是能夠破除我們的愚癡與迷念。

實際呢!我們的本來面目你若顯達,能夠照徹一切的無明虛妄的眾生,所以能夠對機說法,為什麼能夠對機說法呢?我們會明照他的心體,他的八識田中,所有的一切能夠照徹,所以能夠對機說法,所以明照是非,所以能夠照見一切眾生的機緣,所以了解眾生的無明的虛妄不實,這些心體能夠通達,所以能夠大明照,這樣叫做大明咒。

所以菩薩修持呢!能夠三輪體用,就是他的明故,能照眾生的內心的事實,所以身輪應化自如,意輪能鑑機,口輪能說法,所以叫做大明咒,所以本來面目明照一切。

再來無上咒,無上是超勝、絕待的意義,這個超勝,超這個勝義呢!就是說我們受持這個心經的話,能夠直達到這個無上,無上的涅槃,所以這個無上呢!是出世間,没有一種法能夠比較,没有一法比這部心經更好,所以能夠達取到這個無上正等正覺。

因為這個無上就是說没得比較,這與這個無等等咒,就是說可以說上等的,這字上字呢!比上來講,不能夠說比這部心經更加了解的,為什麼呢?我們這部心經的究竟,就是了解宇宙人生萬徹,哪裡有更加比這個,更加以上得以了解的?絕對没有,我敢證明這樣。

對下來講呢!下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密咒來講,不能比齊,不能比齊,不能同等就對,不能比較,所以這個從了解的方面來講呢!任何的都没到這種能夠比較來了解,所以可以說没有一項,没有一個法可以相比,能夠同等比齊,這種的意思。

所以無等是叫做最高的境界,為什麼叫做高義呢?義就是我們的本來的這個真義就我們的真實,真空實相,就是最妙義,最高,才叫做無等,不能跟它平等。

所以你若受持的話,就是說能夠到無上菩提,就是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無上的正覺,無上菩提就是就是無上正覺的意思,無上就是說,無就是最高無比,菩提就是正覺,能夠在這個世間,出這個世間,一切没有一法能夠相比,這個境界,所以才故名無等等咒。

再來呢!能夠成就佛的真實究竟的涅槃,就是你若這樣真實,能夠成就佛果,你若真實的修持究竟,每個人就真實能夠到究竟的佛果,能夠親證這個實相,為什麼能夠親證這個實相呢?這個親證就是我們的自性了達,真實這個般若的真義通達,這個就是實證,這個究竟的實相,而實相就是般若,般若就是實相。

所以這個實相就是最極,極呢!極其平等與圓滿,所以最極平等圓滿就是說,佛是同等,我們若受持,我們凡夫依然到佛的境界,跟佛依然平等,所以佛就是平等周遍,没有一法可以相等,就是說這個的究竟圓滿,大家都是平等這樣。

所以學佛的人呢!你若真實去信解行證,能夠做菩薩,能夠平等心,自覺覺他,這個就是我們自利利他,這就是分證如來,到一生補處就是究竟同體,都是平等周遍,圓滿周遍,佛都是同等這樣。

我們大智度論有云:「無等名諸法實相,諸行無能及者,無戲論,無能破壞,故名無等」,所以大智度論就是說無等,這個就是一切法都是同等,因為你若到這個究竟就是同等,因為無等就是說一切法都是實相,所以你若到那實相的境界就是平等,也可以說没有再加上等的。

「諸行無能及者」,實在可以說,你每一部經的行證呢!及一切的外道的行者,都無能力跟這部心經同等,實際,只要你心經妙義若通達,能夠去實行這個菩薩道的話,其實,真實的般若妙行,所以没有一項能夠跟這項能夠並行,所以没有一法能夠與這部心經來並行。

所以其實這部心經不是戲論,是真實,你若能夠了達,任何都不能破壞,所以種種呢!能夠通達,能夠修證真實,能夠到究竟,這個是真實,才故曰「無等」這二字這樣。

@本文:能除一切苦,是顯示般若功能....。 一五二頁 06行
    ..顯說般若文中度一切苦厄句相應。 一五二頁 11行


現在今晚呢!講這個「能除一切苦」,為什麼能除一切苦呢?我們要了解前這個般若,因為這個理論能夠解開我們一切的迷執,顯示我們這個矛盾頓開,這些煩惱一切都能夠頓開,所以怎麼不能度一切苦?

所以一切的苦就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種種的煩惱,所以因為我們這部心經呢!全文都破我們一切的這個迷執與破相,所以是是非非,皆是都我們的顛倒夢想執著。

所以前就是說,你若有這個般若,心能夠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既然你没牽罣,就無這個恐怖的心理,所以無這個恐怖的話,能夠除這些夢想執著,這個呢!都是把我們一切的苦惱除掉。

所以這就是說,究竟呢!就是能除一切苦,這個苦惱就是我們的迷執與我們的顛倒的思想,所以有這個般若的妙慧的話,能夠功用對這個一切顯開我們一切的矛盾,這個矛盾頓開,不光是頓開矛盾,能夠找到本來面目,所以自己一切本來的這個本俱的般若能夠顯現,所以學這部心經的功用呢!就是要顯我們這個般若的結果。

究竟什麼叫做般若呢?這個般若是印度話,譯我們這邊呢!要來講,講不完,所以簡單我們來講叫做妙智慧,為什麼這個智慧得又多一字妙,因為社會較聰明的人,他就說那有智慧,智慧很好,所以把這個智慧呢!得要更超然,因為佛法是永遠超越這個世間法,不是我們世間所想得到的。

所以為什麼這個般若是怎麼再加一字妙字呢?因為這個般若的妙慧呢!是讓你講不到,讓你料想不到,所以以科學、哲學一切都講不到,為什麼講不到?因為這個般若的妙慧就是宇宙人生萬徹的究竟,所以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才叫做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因為這個殊勝的關係,有這個功力能夠突破一切宇宙的秘密,所以讓我們能夠受持,而能夠了解一切,通達一切,所以當下呢!能夠除一切的苦惱。

你若這樣去漸修,能夠得到這個真理,理論若能夠圓徹的話,不只是說離開苦惱,這個還不算是什麼,世間的苦是我們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實際上的般若呢!總而言之就是要究竟,究竟涅槃,什麼叫做涅槃呢?涅而不生,槃而不滅,就是要實證到這個不生不滅,不只是要不生不滅而已,要到究竟的無上佛果,這才實在算說是真正所依這個般若的究竟。

所以這個不只是除一切的苦惱而已,所以世間的苦就是我們迷,迷的眾生呢!受這個環境,所以將我們侮弄,因為三細起六粗來這個世間,受這個五蘊的拘束,對外執著,造一切的矛盾,所以無始以來這些塵沙無明,所以顛倒執著住。

所以凡夫呢!就是說由這個顛倒夢想執著,迷失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所造的呢!都是矛盾自己,而這個矛盾就是我們依這個身,執著這個我,有這個我執,對外事體,一切的法執,執著住,所以凡夫就是這個精神物質,為了這個錢財、美色、愛慾、名利,所以一切都是這些矛盾,受這些矛盾才拘束到自己,矛盾自己,蹧踏自己。

所以我們這個理論能夠圓徹,實際能夠去實行的話,所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到自己,所以本來面目你若能夠找到,就是本俱的聖德,到那個究竟,本來就俱足,那就是無所得。

是怎麼無所得?我們的本來面目可比一面明鏡,而被這些土沙粉,一直來掩,一直來掩,掩到埋没,雖是說這面鏡被這些土沙粉蓋著,雖是蓋著來講,依然是有明,有明卻照不出來而已,本來就是明。

就像現在,我們若體會到這個真理,能夠去修證真實,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到自己,找到本來面目,就像這個土沙撥開,這個鏡子就照出來了,不是說現在撥開才會照,就是本來就會照了,所以我們本來就俱足,我們的本性俱足,所以才無所得。

所以現在我們就是說,這部心經就是依這個般若,所以有這個般若呢!才能夠顯這個一切的矛盾,頓開一切的迷執,破我們一切的迷妄執著煩惱。

這個般若就是像一支鎖匙,能夠開執著鎖,把我們一切的執著打得開,所以你執著的鎖既開的話,這個煩惱門就能夠打開,所以打開執著鎖,打開我們的煩惱門呢!就是說這些迷亂的夢想執著,這些煩惱這些若打開,這個啟發就是我們的真實,( B面 )…
[mp3-67B]
所以我們這個迷,既然是脫開,這樣哪還有這個顛倒的夢想呢?既然你的顛倒夢想能夠消滅,自然而然這些業障呢!自然就無,雖是說無業障,不過無始這個顛倒,這些無明塵沙未斷,所以呢!你若迷執,會生死不斷,你若能夠了達,就是頓斷生死的業因,頓開當下這個生死的業因就無,這樣叫做能除一切苦。

所以不過這個無始無明這些呢!我們要知道,要怎麼解開這些呢?所以要六度萬行,所以你若四果羅漢是畏生死,離生死,菩薩呢!是入生死,證涅槃,為什麼入生死證涅槃呢?所以菩薩就是遊戲人間,身輪應化自如,意輪能鑑機,口輪能說法,所以遊戲人間,所以累劫就來在這裡在生生死死,所以入生死,證涅槃。

為什麼明明就有生死,怎麼當下即涅槃?所以菩薩就是了解這個分段生死是迷的眾生,至於這個變易生死是這個二乘,什麼叫做二乘呢?就是聲聞、緣覺,這還有變易生死,所以八地以上的菩薩就不退轉,所以入生死即涅槃,只有來遊戲人間,本來就無生滅了,雖有來生,這個身體有死,本來面目無生死,所以入生死即涅槃,當下就無生死了。

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的,這個身體難免這個報身,應報自如,這個不是我們的,這個是緣生緣滅,依然因緣和合,所以這就是說,我們有這個正當的顯說的教義,能夠入這個般若的妙慧的話,所以一切你若通達,自然一切的苦惱就都拆開,所以能夠不用入這個生死,而能夠證到這個真實解脫,這個看我們的境界。

雖是同樣一部心經來講,你若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些通達,能夠理用,同時就端正我們的思想,把我們一切的妄念執著頓開,而當下呢!即是度一切苦厄,所以能除一切的苦惱,就是初入的佛法,這叫做聲聞境。

再來把這個十二因緣,這個流轉門了解,能夠還滅,還滅這個無明,斷這個見思,這個就是我們把這個貪瞋癡若來捨的話,當下即是四果羅漢,所以二乘就是說聲聞與緣覺,這謂之二乘。

再來呢!你若了解這個生死可憐,把這個生死都不是我們的本來想要的,這是迷的眾生才有生死呢!你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到本來面目,這哪裡有生死呢?不光是斷生死,能夠審察真實,了解自己創造自己,能夠創造宇宙人生萬徹,這個就是究竟。

所以這部心經呢!能夠聲聞、緣覺、菩薩,到等覺,到究竟佛的境界,所以這部心經的價值就是究竟的,不是不究竟的,所以我們先前有講「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而涅槃就是叫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就是印度話,叫做梵語,譯我們這邊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我們這個,現在講的是能除一切苦,這個苦惱就是我們的思想顛倒夢想執著,造成這個迷昧執著的,我們有理論端正思想,當下這個苦惱就能夠消除,這個叫做度一切苦厄。

@本文:真實不虛,此有兩種解釋:......。 一五二頁 12行
   ........還不誠懇誠切地信受奉行呢! 一五三頁 01行


對這個真實不虛,所以這個真實不虛有二種的解說,首先是說,我們要實際來實信,要勤修,因為我們若實際去勤修的話,這個咒語,現在這裡是密說的咒語,咒語的功用是佛的聖德,所以佛的聖德呢!存在這個密咒,密密就是佛的聖德,這些咒語持下去的話,無論菩薩,天龍八部都會來將我們護持。

所以因為菩薩有這個大悲心,知道我們持這個密咒種種,我們若有患難,像說走暗路,而我們有恐怖心,這個密咒持下去的話,菩薩會來感應,會來將我們護持,譬如這個天龍八部聽到這個密咒,依然能夠來將我們護持。

所以這個了解到,這個咒語雖是說密語,所以它的用量呢!無疆,因為這個咒是密語,所以不可翻,不需要翻,因為這個意義很深,譬如說我們這個心咒只有四句,能夠圓滿這二百六十字,圓滿,所以這個咒就是都全盤這些經義,所以經就是咒,咒就是經,你若顯教通達,密也是同等,所以這個功用呢!就是說能夠,你若去持念,這個功德等於依然像我們在看經相同。

因為恐怕我們這個持念咒的人會狐疑呢!怕不信,這樣就不能得到這個真實的功用,所以我們特別引證這個金剛經有云:「頗有眾生得聞言說章句,生實信否?」金剛經說,大家這些,你若聽到這個直說這些咒語呢!你能夠聽到這幾句咒語,不知道能夠誠實去信念否?

所以於未說咒前,未說咒以前呢!才事先跟我們叮嚀,教我們誠懇勉強,勸導我們來這個持念,所以讓我們了解念這個咒語的好處在哪裡,所以就是說,這個般若有這個殊勝的功能,你這些咒就是顯般若的妙慧,所以它的功能呢!真實,確確實實,没有一點兒的矛盾,因為這是佛說的,佛能夠對我們保證,絕對没虛偽,所以大家呢!要絕對來深信,你若絕對深信來持念的話,才能夠深入這個妙用,所以你持這個咒的價值,等於依然這部經的殊勝,獲得這個真實的般若利益,這是真實這樣。

再來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我們金剛經有講,我們這個本師釋迦牟尼佛,佛究竟是絕對没亂說,所說的都是真實,祂所說的話呢!都有算話,說這樣就是這樣,所以是實語、如語、不誑語,佛呢!是正等正覺的聖者,祂絕對没妄語,祂欺騙我們是要做什麼?所以祂不需要欺騙,也没這個說謊話,也没這個異語來跟我們講這樣,所以你要了解到,佛所說的話啊!都確確實實,你若尊重,絕對實現。

所以現在這些咒語呢!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祂的金口來親說的,所以因為佛的親口說出來呢!菩薩又再重說,因為我們這部心經是我們這個觀世音菩薩,現在此時這裡叫做觀自在菩薩,來替佛再來重說,都是真實,這些殊勝,一切都是無妄語,是真實,真正證悟,真正能夠事實顯這個功用,所以你若誠懇切實來將它,一心來將它持念的話,絕對能夠成就,所以種種可別不信。

所以因為這個殊勝的功用,你若實際去信受奉行的話,能夠達取到真實得到這個般若,所以這個般若呢!是究竟,宇宙人生能夠通徹,這是事實,所以我們要來實際,不要嫌疑,這樣來信受奉行,你若有那大信心,自然就有那感應這樣。

@本文:二、是究竟義,謂如果只滅見思..。 一五三頁 02行
   .................丙初出名嘆益竟。 一五三頁 09行


其次,這可以說實在究竟義,什麼叫做究竟?就是能夠宇宙人生萬徹,這叫做究竟義,這個我們以前曾講,我們這個心經能解開我們這個一切的迷執,而且能夠解開宇宙人生這個秘密,所以揭破這個宇宙人生的秘密,怎不是究竟呢?這樣當下就是究竟安樂。

為什麼呢?宇宙就是這個因緣成自然,因緣成這個自然,有這個山河大地就是自然,有這個自然,我們就是迷,三細起六粗,這個三細就是微細的無明,來轉世這個人間,無始以來造這些迷執矛盾,所以就是說我們迷失自己,漩渦在這個自然的生死苦海,所以因為我們這個因緣成自然,漩渦在這個自然的五蘊區的這個驅使的當中,受到這些迷執,不能揭開。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就是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因為這個自然的生死永遠不息,你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找到本來面目,哪裡還有這些矛盾呢?所以這個就是究竟義,能夠拆破這個宇宙人生的秘密,都是這個因緣自然的漩渦,

我們現在此時就是要突破這個因緣與自然,找到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就是非因緣與非自然,所以被這些環境將我們壓迫,所以當下呢!就是能夠了解,斷這個見思煩惱。

所以你若了解這分段生死都是我們這個自然環境,就是我們這些見思煩惱,就是我們的思想不端正,為什麼我們的思想不端正呢?因為自己不了解自己,迷失自己,所想的呢!都是矛盾,不能了解自己與侮弄自己,蹧踏自己,在生死輪迴。

這個生死不息就是我們無始以來這些習氣,被這個五蘊不時驅使,在這個流轉在這個自然,漩渦在這個自然的生死,所以這叫做流轉門,我們以前曾講,這十二因緣的流轉,生死都是漩渦在這個自然造業,難免呢!有因難免就有果,而這個有果呢!自然就來生,有來生自然就受這個果報,有這個果報中,所以這個迷昧我們本來呢!這個果中又再造因,有因難免就再生,而有生難免就又死,所以叫做生生死死,不能了解的話,叫做分段生死。

所以我們這個可說是一部分的苦惱,這個分段生死的苦惱就是不能夠解脫,這個都是茫茫迷迷,糊塗自己,蹧踏自己,侮弄自己,這個苦海萬重波,永遠沉迷在這個自然漩渦中,永遠就不能解脫。

所以不能了解這個真實的般若,被這個五蘊迷住了,而没這個般若妙慧,不能解開我們的執著,所以若不能解脫執著的話,永遠就是在這個三惑的阻礙,什麼叫做三惑呢?就是無明惑、煩惱惑,無明、塵沙、煩惱這三惑,既然有這個三惑,永遠在這個生死苦海中,不能夠解開,所以我們今日,有這個般若的妙慧呢!有這個真實,這個般若隨時能夠解開我們的執著鎖,打開我們的煩惱門,自然三惑就圓斷,這個二死永亡。

什麼叫做二死?剛才有說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凡夫,永遠一段一段,一下子天人,一下子阿修羅,一下子地獄,一下子畜生,一下子再來做人,所以永遠在這個六道,在一段一段來生死。

不用講過去,我們現在來講呢!我們迷的人,你不靜靜那裡坐呢!反而妄想,一段一段,一下子想去那裡,一下子跑去那裡,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一下子,喔!被人佔多少便宜,一下子欠人多少,被人欺負多少,人家欠我們多少,所以當下呢!即是分段,依然是一段一段的生死,想去那裡,跑去那裡生,現在那裡没想,又跑去別處,那裡死,再跑去別處生,這叫做分段生死,所以這個分段生死就是凡夫。

再來這個變易生死,這就是聖者,為什麼聖者還有變易生死呢?所以就是說,聖者有四種,聲聞、緣覺這叫做二乘,這還有變易的生死,菩薩佛這就不必了,為什麼會變易呢?就是說我們現在初學,離開這個妄迷執著這些煩惱,這就變易,不會起煩惱,這樣就是變來聲聞,再來呢!漸變,變來二果,再來變來三果,再變來四果,所以這個叫做變易,一果一果,一直變過來,所以這叫做變易。

再來呢!變到權教菩薩,五地的菩薩、六地、七地這都權教,所以這權教菩薩得變到八地,所以你若既然上到這個八地,就是二死永亡,這就没有變易了,這叫做分證如來,分證,他就是不退轉,永遠來遊戲人間,普度眾生,這個就是不退轉,當下就無生與無死,所以才知道說真實,事實能夠脫一切的苦。

所以你若不到這個究竟了解到這個本來面目,行這個菩薩道的話,不能達取到這個真實二字,所以因為我們初入者呢!所以還是凡夫,也就一直學、一直學,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你若了解,實際能夠端正我們的思想,當下就是聲聞境了,所以一直深,一直入,一直了解。
(第67卷完)

---第68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