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心經71講目錄

---第68講---

《卷69 台南開心法師》──心經71卷
【一五五頁 11行─→一五七頁 09行】
[mp3-69A]
你若能夠實際,依這個般若的妙慧去修證,真實能夠達到無上的菩提,究竟的正覺,速速能夠成就的意思,我們現在這個咒是彷彿像讀這個發菩提文,這個菩提文就是說這個發心來這個正覺的文義,菩提就是正覺,這個菩提文我們這個課誦本裡面有,而也可以說回向一樣。

什麼叫做回向?我們若這個讀這個菩提文呢!能夠回小向大,回就是回小,把我們這個小乘的道理,向這個大道,所以叫做回向,回小向大,這個意思,這都是我們的真實,解釋這些呢!就是按這些語文直接由這個真正實際的這個心經法門,進而去深解這個意思。

現在這些雖是說能夠講到這裡呢!没要去做到這裡,這個依然是矛盾,所以雖然能夠說,不能做也是可憐,所以就能說能行,才能夠能達到這個意思。

咒語就是說我們這些經義若通達,你倘没信解行證,不能循序來接引我們成就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咒的意思呢!就是說你顯教通達這個密咒,密咒就是說能夠讓我們速速成就,加持這個咒文的話,讓我們能夠速速成就。

這個我講的這些能夠使得我們大家來參考,因為依照這個咒語呢!是祂的本意,依然是解釋這部心經的真義,祂是濃縮來說,簡短地解釋而已。

所以揭諦就是說,去揭開這個一切這些真諦,所以你若能夠揭開這個四諦的真義,能夠真實通達到這個宇宙人生萬徹,能夠無上的佛果,這個就是說我們既然是這個經有來了解,這個咒就會敦促我們實際一心來誦持,能夠能達到這個真實究竟了徹,所以讓我們能夠密密相應,能夠密密真實用這個真心修持,能夠達取真正的般若妙慧,所以能夠達到宇宙人生萬徹,這個才說講是這個真實的神咒。

這個神咒會契應這個真義,這是事實,所以我們自己得益的,所以我們誦持這個神咒的話,你若一心不亂來持誦,真實能夠得到這個密益,所以最好是先念這個神咒,再來看這本心經,特別密密能夠對這個真義能夠深入,能夠相應,能夠得益。

所以你若没用這個心來真實去誦持的話,光是看經依然没有辦法,所以一心我們來誦持,才來看經,這樣能夠密密相應,況且讓我們能夠真實依這個般若的妙慧,進而去修證到真實,到究竟無上的佛果,這個就是說能夠成這個真實的見解,了義真實,這個義與理能夠分齊,能夠通達,這是真實的。

@本文:觀此寥寥數句神咒,即可表露佛..。 一五五頁 15行
   ..........此為本經修證的一大旨趣。 一五六頁 09行


現在我們來觀此這個,少許這數句,雖是說寥寥幾句,這些神咒呢!能夠依這個般若,能夠表露這個佛、菩薩救度眾生的悲心極悲切,這個真實都是我們依這個般若來表露,若没觀察上面這些經義,不能了徹這個真實的般若。

所以了解這個真實的般若,這些神咒呢!可以能夠表露真實佛的這個聖德,能夠救度眾生,祂這個悲願,所以這個密說神咒呢!就是佛菩薩的這個真心流露,就是祂的慈悲心,為了要度化眾生故,無微不至,所以才來再來重示,這個啟發這個密咒,就是要處處指導我們,能夠真實徹證徹悟這個真理,所以處處就指示我們這個眾生,能夠速速離苦得樂,能夠安樂登這個彼岸,這個是實在太慈悲,太親切。

所以祂這個經講完,得再用這個咒,祂的大悲心,祂的聖德,難免這些天龍八部會來護持,使得眾生能夠真實來深入,密密相應,了達這個真義,這個是實在佛的悲願太大了。

所以我們來看佛菩薩有這種的慈悲,能夠憐憫我們眾生,能夠使其成就,所以我們大家呢!要和靄相處呢!相勸相度,互相來解脫,這個是應該我們大家受佛的這個悲願,依這個佛的憐憫的心,我們若没來尊重,没來事實照祂這樣做的話,實在是最可憐。

所以我們若大家呢!大家手牽手來照這個般若妙慧來修證的話,真實能來解開這個矛盾,脫開我們這些苦惱,大家能夠得到這個真實的妙慧,所以因為能夠顯示這個真實的這個般若,有這個般若的妙慧,是能夠善巧方便,能夠成就一切

所以能夠大家若快快樂樂,回頭是岸,能夠同證這個彼岸,這個實在是依這個細節來講,倘無這個願力,依然没有辦法,所以有這個願力,也得真實要去研究,所以研究後呢!能夠一心來持誦這個神咒,使我們真實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能夠找到自己,找到我們本來面目這個才是真實由這部心經能夠解脫。

所以佛就是怕我們不能成就,所以特別親切,再來宣說這個簡單很易了解的這個微妙的神咒呢!實在可以說對我們眾生的接引呢!可以說很有慈悲,很有這個願來將我們接引。

所以祂有那個願力要來將我們接引呢!我希望大家手牽手來相聚研究,有這種恩惠能夠讓我們感覺到佛的慈悲的願力,祂的願望,而我們做佛子,今日祂有真心的願望,要叫我們做佛子呢!能夠歸入這個真實的般若,能夠回光反照,審察到自己,了解自己,能夠創造真實的佛果,這個是佛對我們的大願,真正親切,真正慈悲,祂的悲願實在是無所不至。

所以我們不可使得佛菩薩失望,祂的願望那麼大,我們若來讓祂失望的話,未免太辜負到這個佛的慈悲,所以可別來辜負到佛菩薩一片的苦口婆心,來對我們這種的寄託,這種的大希望,我們不可使祂失望。

所以我們有這部般若心經呢!可以說真實對這個標名曰心,這個經義,這個經題中有這字心字,這個分明就是說我們大家呢!若没依這個般若去證悟這個真心,没有辦法,所以就是說,若依這個般若才能夠證悟這個真心,所以才談這個種種的真義讓我們了達,所以這個就是顯說的般若,所以從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些來將我們勸導,就是要讓我們親證這個基本教義,所以親證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些若没入,不可能解脫生死。

所以我們若是依這個般若的妙慧,能夠真實去修習,能夠把這個諦理分發,再來度眾生,這個是大家可別說,只是自利没利他,所以我們若真實這樣來追究,才能夠體會本來的這個自己,若没悟證真心,没有辦法得以體會這個宇宙人生萬有。

所以這個般若就是我們的佛母,般若就是我們的心法,所以就有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就能夠去我們的執著,把我們一切的煩惱與我們的生死能夠解脫,所以我們倘無這個真理的話,都為這個心的執著,因為受種種的外界的因緣來將我們配合,隨這個因緣造一切的矛盾,所以使我們這個心不能安然,所以對外這些種種的因緣來障礙我們的心,由我們的心來障礙,所以萬法唯心,一切依心,我們若受這個環境的壓迫,這個心就會障礙。

尤其是這部心經能夠具足這個三觀妙用,能夠回光反照,找到我們本來面目,所以這個本俱的真心就是我們本來面目,所以能夠徹證這個宇宙人生萬徹,這個是真實,所以我們若没依這個般若的妙慧的話,永遠被這個塵沙埋没,埋没我們本俱的真心,這個來冤枉受這個生死,這個是極可憐。

我們今日有這個般若的顯密的功用呢!所以你若能夠實際去從顯教,從這些經義能夠去通達,把這些密咒能夠來持誦的話,永遠能夠自除這一切的矛盾,這個矛盾若頓開,自然會發現我們的真心,這個是事實。

你倘没發見我們的真心,把我們的心迷住,一切都是煩惱顛倒的夢想,枉然墮在自然的生死,永遠不能了徹,所以這個煩惱夢想呢!都是我們的不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侮弄自己,蹧踏自己,永遠就漩渦在這個自然的生死中。

所以苦海茫茫,回頭是岸,能夠回光反照,照到我們的真心的話,能夠究竟成佛,成度一切的苦厄,這個就是真實,自利利他,所以永離我們一切的顛倒夢想執著,所以這些呢!這是真實這部心經要修證的大宗旨。

所以有這些呢!我們才能得證到真實無上的菩提,這個是真實,把這部心經能夠實際通徹,實在成佛有餘,這我敢一帖證明,因為我有了悟到宇宙人生萬徹這個大宗旨,能夠了徹這個宇宙的真實的秘密,能夠揭破宇宙的秘密讓你們了解,而你們既不去修證,不時要漩渦在這個自然,所以因緣成自然,萬有都是漩渦在這個。

所以因緣就是生滅,是怎麼因緣就是生滅呢?因就是空間,緣就是時間,這個自然就是生生滅滅,所以這個因緣成自然,緣生緣滅,這個生死不息都是漩渦在這個自然的漩渦,所以難免呢!永遠就在生死苦海,不能解開。

所以我們今日有這個心經,這麼好的修證理論,我們不來修證,這實在是大枉然,所以我希望大家呢!手牽手,大家互相來研究,而來從這個佛的真義來深入,這個心經你若通徹,就是真實入佛知見。

所以這個旨趣,我們大家要歡迎,大家手牽手來趕緊速速,來研究成就這樣,這個是我本人呢!對我們大家來交待,真實來修證這個般若這個大宗旨,才能夠得到這個真實無上的正覺,這是真實面面都是佛,是我們不做佛而已。

@本文:復次當知或經或咒,原同一體,..。 一五六頁 10行
   ...............全卷經文至此講完。 一五六頁 16行


我們現在還要了解這個經與咒原是同體,這個顯與密本來就不異,是同體,所以這個顯即是密,密即是顯,但是經呢!即是咒,咒即是經,所以因為没有這個經不能顯咒,没有經依然不能顯咒,而没有咒呢!不能顯密,没有咒不能顯密。

所以這個前面這些經文是顯,咒是密,所以顯說即具足這個密咒的利益,因為這個密咒也是詮這個顯說,這個密咒能詮這些顯說的妙義,就是說我們要看經,持誦這個密咒,能夠能詮真實,這個真義通達,因為顯說就是佛的這個顯教,就是都祂的真實心體流露。

所以這個心經呢!是我們的基本教義,佛的基本教義就是真實,萬法唯心,一切依心,所以要了解這個真心,倘没了徹這個般若的妙義,這樣不能了徹這個真義呢!就一切不能夠了達。

全經可以說是般若的妙義,能夠總攝這個咒中,所以全咒呢!能夠密益我們的身心能夠安然,純然呢!由這個持咒的得益,能夠從這個顯說文中啟悟本來面目,所以即這個顯教來成慧,以慧來通達這個密意,密是我們的密密相應,所以這個顯會生慧,慧呢!以密而生定,定就是諸佛修行的法門,不出在這個定慧。

所以倘無這個定慧二法的話,這個顯密就不能兼修,所以這個定慧若圓滿,自然就是大美滿的這個成就,就是說隨時能夠宇宙人生,依然不出在這個般若的妙慧,所以這個般若的妙慧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不可思議的本來面目,來妙照宇宙一切,這種的利益,所以般若呢!實在偉大,所以我們若這個顯密能夠雙修的話,真實能夠圓滿得證到這個無上的菩提,所以這個是真實,佛絕對不會誤我們。

這個單就這個密咒來講,你若密密去修持的話,真實能夠交攝一切的無遺,什麼叫做無遺呢?就是說一絲的理論都没漏失。
( B面 )…
[mp3-69B]
所以這個密語皆是歸第一義,這個密依然也是攝歸我們的第一義空,什麼叫做第一義呢?我們現在學就是要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找我們本來面目,我們這個明,明呢!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真如顯理體,這個真如就是妙義,真如就是妙義,所以隨時能夠得到一種獲到這個妙義,叫做第一義。

這個義能夠顯理,以理能夠圓通事,所以這個慧能夠顯智,以智成理,以理圓徹這個事體,事事無礙,理事能夠圓徹,空有無礙,這個是一種無為的般若,真實這個密語,能夠攝歸這個顯教的真義,這個實在是太大的悲願,佛菩薩今日有這個大願力,讓我們有這個般若的功力來顯用,所以對這個外,宇宙人生能夠萬徹,對內有不可思議,這個常樂我淨,這個實在能夠實在讓我們不可思議的境界,讓你這個語言動作不能安立,不是語言動作一切能夠了解。

所以這個密密相應就是冷暖自知,所以這個就是能夠真實,顯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我願大家呢!來共修共勉,大家來努力,來這個顯密雙修,所以能夠通真實來安立這個究竟

所以說來到這裡這個咒語,不可說得來講到徹底,若要徹底,你這個顯教,這個正文若能夠通徹就是這些密的真義,而密的真義就是這部心經的真義,所以我們說到這裡已經這些咒語都講完了,這個就是說從說這個咒語的境界,到這個密說的般若文章,都讓我們了解完畢,已經這個經文到這裡講完,而我們大家呢!要來協力打拼,認真來修持,可別辜負佛的願望,祂這個大悲心,有這個願力這麼大,我們可別來辜負,這樣才能夠圓滿得益。

@本文:結論,諸佛皆為一大事因緣......。 一五七頁 01行
   ..........,最周密而又極善巧的了。 一五七頁 09行


現在我們來結論,我們這部心經,這個是佛為了,諸佛皆同等,因為佛的宗旨,為什麼會來示現呢?就是為了這個生老病死一大事因緣,來出現這個世間,要來普度眾生,能夠同證這個正覺,這是祂觀眾生,這些叫做可憐的眾生,苦惱的眾生,為了這些苦惱的眾生呢!祂這樣心一直不安,所以用這個經典來度生的工具。

所以祂這個工作第一步就是說,祂這個說法,把這個語言動作來開導這個眾生,所以隨機說法,因為這個眾生的因緣呢!種種這個根器呢!有這個利與鈍,什麼叫做利與鈍呢?利就是說,前已經有自利來了,他的根器較優越,所以一聽隨即能夠了解,這就是利根的人,鈍呢!鈍根就是愚鈍,就是憨慢,較聽不懂。

所以因為這個人心,有大與有小,各有差別,所以他大心的人呢!他有大願,小心的人他在發小願,所做的小事,大心的人做大事,所以這個心量有大小的分別,所以佛陀在這個施教的當中呢!才來分,分成四種,所以四十九年的說法呢!首先從這個一真法界,所以度這些菩薩,一些當時聲聞緣覺都没有辦法,所以這叫做利根,所以利根就是大心的人,就是大菩薩。

因為這個一真法界呢!理論很高,所以讓這些小心的人不能圓徹,所以呢!祂再來鹿野苑,特別就是說從這個四諦來初轉法輪,用這個四諦度眾生,所以祂度這個五比丘,也是先說這個四諦,進而去三轉法輪度五比丘,所以這叫做小乘法。

所以一直談呢!所以談到這個四十九年,總而言之呢!由這個四諦來開展,所以用這個四諦,四轉四聖諦,尤其是祂這個特別對這個下乘,這些小心的人呢!祂這些道理呢!就是開權,從這個生滅四聖諦,開導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

再來呢!才把這個四諦,這個集諦顯這個十二因緣來教導,讓我們能夠還滅這個生死,斷滅這個無明來成就解脫生死,這就權教與這個二乘都是由這個小根來入的,所以實教的菩薩,實就是直接談一乘法,一乘可以說一佛乘,所以對這些大菩薩八地以上的人,開這個真實一佛乘。

至於權呢!即是分別這個三乘,什麼叫做三乘呢?就依這個小乘,小乘這就小根小益的人叫做聲聞境,聲聞乘,再來緣覺乘,再來菩薩乘,這這樣叫做三乘,種種的方法來開顯,而這個顯中有密,所以這個顯密是這個道理來指示,讓我們能夠修持,密是讓我們密密,事事能夠没牽罣,而來深解了義這個是真實。

所以你若只是直接從這個密咒來持誦,依然有不可思議的利益,所以最好是顯密,這個來同修,這是最好,所以顯有顯的真實,密有密切,各各有不可思議的這個功德,所以顯與密都能夠使得這些修行的路程呢!能夠獲得種種的利益

所以佛的教化就以我們的真心,所以祂的真心,也得我們的真心能夠流露互相心能夠印心,密密能夠相應的話,這樣才能夠究竟成至到佛道,所以倘没依這個功行的話,没有辦法。

所以我們這個用功的力量有深與淺,所以這個證果呢!依然不同,深入的人能夠真實找到我們本來面目,這真實能夠證到佛果,依這個般若妙行去親證本來面目,這個是真實,能夠得到這個真實的佛果。

你倘没深解這個真義,不能證實來信解行證,所以這個行證有不同,小乘呢!從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這些通徹,這樣證小果,依然是小乘的聖者,這種叫做聲聞境。

因為這個語言文字呢!你去深解中能夠廣略的雙用,所以佛一句話,各人各人的得益不同,有的一句能夠得很多很多的利益,了解很多,有的一句呢!這樣了解一絲絲而已,所以這個因為這個修證的不同,了解也不同,所以有廣有略,這個文字上,這些心經一切就是廣說這些文字,至於略說,即是顯示這個密,所以密呢!是可以說密密內在通達,這個能相應。

略也可以說提示這個綱要,像說這個經題呢!經題是略說,而正文是廣說,廣與略都是顯示一切,雖是說這個經題一絲絲而已,不過你若這些略說的經題能夠了達,全本的心經就是都了徹,聰明的人呢!所以這個大意若了解,了解以後,所以即時深入,譬如說這些略說,這些密咒,雖是短短四句,不過令利根的人呢!光是念這些密咒,他依然能夠開悟。

所以雖是說這些經題很小,密密很少,不過利根的人聽到這個經題,即時開悟,所以利與鈍的差別呢!利根的人不用費多少精神,不用多少的力量,人家他就了解,就像六祖呢!聽到人唸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即時開悟,所以你若這樣來講的話,大家没有辦法,人家那是果人,果人是利根,即聞,一聞隨即解脫。

所以我們呢!雖是說不是那麼利根來講,他這個前面這些顯教呢!這些文義能夠廣說一切,能夠詳細了解,從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科能夠諦理分發,所以就能夠廣說這些般若,因為這個四諦的顯用,有不可思議,你要顯用四諦,要把這個四科能夠來通用,這個你倘没三觀妙用與這個三十七道品來實證,能夠來修持的話,没有辦法從這個四諦來顯用無量四諦。

所以這個四諦雖是說四句,苦集滅道這四句,你能夠利用這四句來廣說四諦,就是說這個四諦要怎麼來顯用無量四諦呢?就是把這個苦諦能夠分釋三苦、八苦、無量苦,種種的苦惱,讓眾生能夠知苦慕集。

所以這個集諦才能顯用這些四科,所以這個四科就是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這四科,所以要初入學佛的人呢!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若不了解的話,都是門外漢,因為第一步既没深入,以外這些都門外漢。

所以你若能夠把這個四諦轉無量四諦,能夠廣說一切這些細目能夠分段進而去解釋,能夠一段一段進而去分別,進而去解釋,這樣這個就是說,能夠把這個四諦轉無量四諦講不盡,這個是真正利根的人才能夠廣說四諦,至於鈍根的人呢!這個入門都是要多方面,從這個深入這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只就這個五蘊、十二入、十八界要多方面來去審察。

究竟這個五蘊是什麼?首先就是端正我們的思想,所以你若把這個五蘊入門的話,多方面去研究,了解這個楞嚴經的這個五蘊區域,這個五蘊區域呢!有五十條,你若詳細去了解,了徹這個五蘊區,能夠跳出這個五蘊區的話,就是真實解脫這個苦惱。

詳細再把這個十二因緣能夠去還滅這個無明,真實你若要還滅這個無明,倘没真實貪瞋癡來捨,更能夠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這樣没有辦法來解脫生死,所以這個入門得要多方面,才不會去讓遺失這些理論。

所以以上這都是佛陀攝化眾生,各種的方案,種種的理論都是由這個四諦來顯用,所以以四諦從這個道諦才能夠真實深入,道諦就是說種種的道理,種種的道理就是我們的三觀妙用來顯達,所以種種的道理倘無三觀妙用,回光反照,審察自己,了解自己,没找到本來面目,不能顯用種種的道理。

尤其是這個四諦的理論,實際不能去圓徹,這樣依然没有辦法,所以這個理論能夠三觀妙用,能夠妙照本來的,這是最圓善,最周密,最極的善巧的妙用,這個是我們學佛的人真實的必要。

所以這個廣說與略說,各方面都要去了解,真實來用功,來修持,一點兒,一絲絲都可別遺失,才能夠達取到真實我們的目的,什麼真實的目的呢?就是要找我們本來面目,所以這個真義倘没了徹,不能三觀妙用,不能回光反照,審察到自己,了解自己,創造自己,所以這個佛法的入門呢!倘没多方面來了解,這樣没有辦法。

所以我們這部心經,真實都是真實的心地法門,要了徹我們的真心的一部經典這樣,所以心經若了解的話,三藏十二部的經典,一切就都能夠了解,為什麼心經若了解,三藏十二部的經典能夠了解?所以佛法無量義,法界自性通,自性若通達,種種的法就不離我們的心,萬法唯心一切依心,這個實在真實,佛没騙我們,你若真實去研究,到究竟了悟,才「哎哉!真實」這句話,才能夠利益這樣。

所以我希望大家努力來打拼,佛是善巧方便引誘我們入門,而祂的苦口婆心,我們没實際來善用的話,很可惜,我希望大家手牽手互相來研究,來深入,達到真實究竟的目的,才通放過它這樣

@本文:蓋權實同運則能圓滿普度........。 一五七頁 09行
   ................。以上為顯說般若。 一五八頁 07行


現在 我們來這個結論 要了解這部心經 對開權顯實
(第69卷完)

---第7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