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開的天地   心經總目錄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科判表 

 前言
A.經題--般若波羅密多
B.
譯人--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C.
正文
 1.顯說般若
  1)總示菩薩修證境界
  2)詳明般若真空實義
   a)遣執
   b)顯性:(上文明觀法以遣諸執,今欲破妄相,先顯實相)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分釋】
  上文指示色空不二的道理是遣除諸執,今更進一步直顯諸法性體;
  故重呼舍利子而告之曰:「是諸法空相」。

  「是」 作此字解,乃指法詞。
  「諸法」即前五蘊,及後之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等。
  「空相」就是真空實相;
   意謂 此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等諸法,皆是真如緣起的一種現象,當體即是真空實相:
      故曰「是諸法空相」。

實相理體真常不變──
  非可以作之使其生,壞之使其滅;
 又非由般若照見然後始有謂之生(本來不生故),
 亦非般若未照見前則無 謂之滅(本來不滅);
 故云「不生不滅」。

實相理體本自空寂──
  非可以染之使其垢,治之使其淨; 
 又雖被惡緣所染,性本不垢,
  雖為善緣所熏,性未嘗淨;
 故云「不垢不淨」。

實相理體本自圓滿──
  非可以加之使其增,損之使其減;
 又非修般若時, 豁破無明,實相顯現  謂之增(實相本自不增故),
 亦非未修般若時,被無明所障蔽,迷而不覺謂之減(實相本不減),
 故云「不增不減」。

 換句話說:實相之理體,
  因不變故──色現時,身生不隨之而生,
         色滅時,身死不隨之而滅。
  因空寂故──凡夫染於有漏惡法,不隨之而垢,
         聖人熏於無漏善法,不因之而淨。
  因圓滿故──眾生迷之,並不見其減,
         諸佛證之,亦不見其增。

 妙哉實相!
  恆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如;生佛一體,凡聖無差。
 所謂
  象現非生(不生),緣盡非滅(不滅);
  隨流不染(不垢),出障非淨(不淨);
  惑斷不減,德滿不增;
 這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

良以真空實相
  絕待平等,於中本無生滅,垢淨等相可言,
  只因眾生迷昧,妄生計度執著,故有這些虛妄之相的發現--
   緣聚妄見為生,緣散妄見為滅(凡夫生此死彼六道輪迴,妄見生滅)
   隨惡緣之染,虛妄名垢,隨善緣之熏,虛妄名淨;
   悟時妄計為增,迷時妄計為減。

 今用般若空觀照之則見真諦理,即不生;
  用  假觀照之則見俗諦理,即不滅;
  用  中觀照之則見中諦理,即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和不增不減例之可知。

這些道理很深奧,我來說個比喻:
 「不生不滅」,如電球
  投於電則光謂之生,而電亦不見其生,
  棄之 則暗謂之滅,而電亦不見其滅;
  光暗雖有生滅,而電唯是一體,本無生滅。

 「不垢不淨」,如日光
  照於污泥,終不隨之而垢,
  照於澄潭,亦不因之而清;
  水有清濁,而日光唯是一體,本無垢淨。

 「不增不減」,如掘地取空,
  楞嚴經云:「掘地一尺,即有一尺虛空,掘地一丈,即有一丈虛空」。
  蓋掘時空生而不見虛空之增,
   塞時空滅亦不見虛空之減;
  地有空塞,而虛空唯是一體,本無增減。

  真空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亦復如是。

復次當知,這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凡夫所迷之法;
  四諦,十二因緣,智得,是出世聖者所修之法。

 「生滅」指「蘊、入、處、界」;
 「垢淨」指「諦」,「緣」;
 「增減」指「智得」。

  因眾生迷真逐妄故有「生滅」。
  十二因緣的「流轉門」是屬苦集二諦,為 世間因果是「垢」;
       「還滅門」 屬道滅二諦,為出世間因果是「淨」。
  菩薩修行其證道時為「增」,斷惑時為「減」。

今這「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正明
  實相的理體本無凡聖修證,因果等事可言,
  直顯般若真空-脫落諸見,泯絕群情。

【合釋】
  啊!舍利弗!這些五蘊等一切諸法,
  它的現象雖然是假,然而它的本體就是真空實相,
  本來沒有所謂緣聚為生,和緣盡為滅;
  也沒有出障為淨,隨流為垢;
  悟時為增,迷時為減等的虛妄之相。
  所以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b)顯性竟。
   c)破妄
    1.破凡夫我相
     1)對迷心重者破五蘊
     2)對迷色重者破十二入
     3)對心色並迷者破十八界
    2.破二乘法相
     1)破緣覺十二因緣法
     2)破聲聞四諦法
    3.破權教菩薩法相
   d)證果
    1.明菩薩得斷果
    2.明諸佛得智果
 2.密說般若
  1)出名嘆益
  2)正說咒語
 結論